新会计准则第1至38号汇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83690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88 大小:10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会计准则第1至38号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8页
新会计准则第1至38号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8页
新会计准则第1至38号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8页
新会计准则第1至38号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8页
新会计准则第1至38号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会计准则第1至38号汇总.docx

《新会计准则第1至38号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会计准则第1至38号汇总.docx(18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会计准则第1至38号汇总.docx

新会计准则第1至38号汇总

新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5

第一章总则5

第二章确认6

第三章计量6

第四章披露8

新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8

第一章总则8

第二章初始计量8

第三章后续计量9

第四章披露11

新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12

第一章总则12

第二章确认和初始计量12

第三章后续计量13

第四章转换13

第五章处置14

第六章披露14

新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14

第一章总则14

第二章确认15

第三章初始计量15

第四章后续计量16

第五章处置17

新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18

第一章总则18

第二章确认和初始计量18

第三章后续计量20

第四章收获与处置21

新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21

第一章总则21

第二章确认21

第三章初始计量23

第四章后续计量23

第五章处置和报废24

第六章披露24

新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25

第一章总则25

第二章确认和计量25

第三章披露26

新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27

第一章总则27

第二章可能发生减值资产的认定27

第三章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28

第四章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30

第五章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30

第六章商誉减值的处理32

第七章披露33

新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35

第一章总则35

第二章确认和计量36

第三章披露36

新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37

第一章总则37

第二章确认和计量37

第三章列报39

新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40

第一章总则40

第二章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41

第三章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42

第四章披露42

新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43

第一章总则43

第二章债务人的会计处理43

第三章债权人的会计处理44

第四章披露45

新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45

第一章总则45

第二章确认和计量46

第三章披露47

新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48

第一章总则48

第二章销售商品收入48

第三章提供劳务收入49

第四章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50

第五章披露51

新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51

第一章总则51

第二章合同的分立与合并51

第三章合同收入52

第四章合同成本53

第五章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的确认53

第六章披露55

新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55

第一章总则55

第二章确认和计量55

第三章披露56

新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56

第一章总则56

第二章确认和计量57

第三章披露58

新会计准则第18号——企业所得税59

第一章总则59

第二章计税基础59

第三章暂时性差异59

第四章确认60

第五章计量61

第六章列报61

新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62

第一章总则62

第二章记账本位币的确定63

第三章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63

第四章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64

第五章披露64

新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65

第一章总则65

第二章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65

第三章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66

第四章披露68

新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69

第一章总则69

第二章租赁的分类69

第三章融资租赁中承租人的会计处理71

第四章融资租赁中出租人的会计处理72

第五章经营租赁中承租人的会计处理72

第六章经营租赁中出租人的会计处理72

第七章售后租回交易73

第八章列报73

新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74

第一章总则74

第二章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75

第三章嵌入衍生工具79

第四章金融工具确认80

第五章金融工具计量80

第六章金融资产减值83

第七章公允价值确定85

第八章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定义87

新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87

第一章总则87

第二章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88

第三章金融资产转移的计量90

新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92

第一章总则92

第二章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93

第三章套期确认和计量95

新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99

第一章总则99

第二章原保险合同的确定99

第三章原保险合同收入100

第四章原保险合同准备金100

第五章原保险合同成本101

新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102

第一章总则102

第二章分出业务的会计处理103

第三章分入业务的会计处理104

第四章列报105

新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106

第一章总则106

第二章矿区权益的会计处理106

第三章油气勘探的会计处理108

第四章油气开发的会计处理109

第五章油气生产的会计处理109

第六章披露110

新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110

第一章总则110

第二章会计政策111

第三章会计估计变更111

第四章前期差错更正112

第五章披露112

新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113

第一章总则113

第二章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114

第三章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114

第四章披露115

新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115

第一章总则115

第二章基本要求115

第三章资产负债表117

第四章利润表119

第五章所有者权益变动表120

第六章附注120

新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121

第一章总则121

第二章基本要求122

第三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122

第四章投资活动现金流量123

第五章筹资活动现金流量124

第六章披露124

新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125

第一章总则125

第二章中期财务报告的内容126

第三章确认和计量128

新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128

第一章总则128

第二章合并范围129

第三章合并程序130

第四章披露134

新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135

第一章总则135

第二章基本每股收益135

第三章稀释每股收益136

第四章列报136

新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137

第一章总则137

第二章报告分部的确定137

第三章分部信息的披露139

新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141

第一章总则141

第二章关联方141

第三章关联方交易142

第四章披露143

新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144

第一章总则144

第二章金融工具列示145

第三章金融工具披露146

新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154

第一章总则154

第二章确认和计量154

第三章列报156

新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存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一)消耗性生物资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二)通过建造合同归集的存货成本,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

第二章确认

第三条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第四条存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一)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二)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三章计量

第五条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第六条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第七条存货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企业应当根据制造费用的性质,合理地选择制造费用分配方法。

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同时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并且每种产品的加工成本不能直接区分的,其加工成本应当按照合理的方法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第八条存货的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第九条下列费用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不计入存货成本:

(一)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二)仓储费用(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费用)。

(三)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

第十条应计入存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处理。

第十一条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第十二条收获时农产品的成本、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和企业合并取得的存货的成本,应当分别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确定。

第十三条企业提供劳务的,所发生的从事劳务提供人员的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可归属的间接费用,计入存货成本。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对于性质和用途相似的存货,应当采用相同的成本计算方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劳务的成本,通常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对于已售存货,应当将其成本结转为当期损益,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也应当予以结转。

第十五条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第十六条企业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

为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的,该材料仍然应当按照成本计量;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该材料应当按照可变现净值计量。

第十七条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合同价格为基础计算。

企业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的,超出部分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一般销售价格为基础计算。

第十八条企业通常应当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照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具有相同或类似最终用途或目的,且难以与其他项目分开计量的存货,可以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第十九条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第二十条企业应当采用一次转销法或者五五摊销法对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进行摊销,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

第二十一条企业发生的存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存货的账面价值是存货成本扣减累计跌价准备后的金额。

存货盘亏造成的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第四章披露

第二十二条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存货有关的下列信息:

(一)各类存货的期初和期末账面价值。

(二)确定发出存货成本所采用的方法。

(三)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依据,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当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当期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以及计提和转回的有关情况。

(四)用于担保的存货账面价值。

新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一)外币长期股权投资的折算,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

(二)本准则未予规范的长期股权投资,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第二章初始计量

第三条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

(一)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按照发行股份的面值总额作为股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所发行股份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在购买日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确定的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第四条除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

(一)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初始投资成本包括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

(二)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三)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四)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定。

(五)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确定。

第三章后续计量

第五条下列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本准则第七条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

(一)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

控制,是指有权决定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

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被投资单位为其子公司,投资企业应当将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本准则规定的成本法核算,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

(二)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共同控制,是指按照合同约定对某项经济活动所共有的控制,仅在与该项经济活动相关的重要财务和经营决策需要分享控制权的投资方一致同意时存在。

投资企业与其他方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被投资单位为其合营企业。

重大影响,是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能够控制或者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

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被投资单位为其联营企业。

第六条在确定能否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时,应当考虑投资企业和其他方持有的被投资单位当期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可执行认股权证等潜在表决权因素

第七条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

追加或收回投资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

第八条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本准则第九条至第十三条规定,采用权益法核算。

第九条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应当比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的有关规定确定。

第十条投资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应当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的份额,确认投资损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投资企业按照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分得的部分,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第十一条投资企业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应当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以及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减记至零为限,投资企业负有承担额外损失义务的除外。

被投资单位以后实现净利润的,投资企业在其收益分享额弥补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后,恢复确认收益分享额。

第十二条投资企业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应当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认。

被投资单位采用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与投资企业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投资企业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并据以确认投资损益。

第十三条投资企业对于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计入所有者权益。

第十四条投资企业因减少投资等原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改按成本法核算,并以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但不构成控制的,应当改按权益法核算,并以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或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确定的投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第十五条按照本准则规定的成本法核算的、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减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处理;其他按照本准则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减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处理。

第十六条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其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价款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而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处置该项投资时应当将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按相应比例转入当期损益。

第四章披露

第十七条投资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长期股权投资有关的下列信息:

(一)子公司、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清单,包括企业名称、注册地、业务性质、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和表决权比例。

(二)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当期的主要财务信息,包括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合计金额。

(三)被投资单位向投资企业转移资金的能力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

(四)当期及累计未确认的投资损失金额。

(五)与对子公司、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投资相关的或有负债

新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应当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

第三条本准则规范下列投资性房地产:

(一)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

(二)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三)已出租的建筑物。

第四条下列各项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一)自用房地产,即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房地产。

(二)作为存货的房地产。

第五条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一)企业代建的房地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租金收入和售后租回,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

第二章确认和初始计量

第六条投资性房地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一)与该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二)该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七条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一)外购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和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

(二)自行建造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三)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确定。

第八条与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后续支出,满足本准则第六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投资性房地产成本;不满足本准则第六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第三章后续计量

第九条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但本准则第十条规定的除外。

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建筑物的后续计量,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土地使用权的后续计量,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第十条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一)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

(二)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

第十一条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第十二条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处理。

第四章转换

第十三条企业有确凿证据表明房地产用途发生改变,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将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其他资产或者将其他资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一)投资性房地产开始自用。

(二)作为存货的房地产,改为出租。

(三)自用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

(四)自用建筑物停止自用,改为出租。

第十四条在成本模式下,应当将房地产转换前的账面价值作为转换后的入账价值。

第十五条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时,应当以其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第十六条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投资性房地产按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价,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