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姓氏文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81821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姓氏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国姓氏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国姓氏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国姓氏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国姓氏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姓氏文化.docx

《中国姓氏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姓氏文化.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姓氏文化.docx

中国姓氏文化

 

中国姓氏文化

 

形形色色的姓氏寻根追宗,全不能避开河南。

因为《新

百家姓》中,有73个姓氏能在河南找到发源地,而且有48个姓氏的主要发源地就在河南。

河南处于河洛一带,河洛是

 

黄河与洛水的简称,也指黄河中下游和洛水流域的一些主要地区,是中原地区最核心的部位。

这片土地孕育了母系氏族社会最繁荣的代表——仰韶文化,曾经是“人祖”伏羲、炎帝、黄帝、颛顼和帝喾的活动区域,还是夏和商的国都所在

 

地、政治与文化中心,“八大古都河南居半”,无论如何,炎黄子孙的祖先曾经深情地眷念这片土地是毋庸置疑的,河南

 

历史上最辉煌的年代都与姓氏的开端、发展息息相关。

正是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催生了这个“大姓的故乡“。

 

河南是中华姓氏的摇篮,中华姓氏无论肇始与大量衍生都与

 

中原关系密切。

姓氏文化是河南独有的文化现象。

(徐光春)

 

关于姓氏文化

 

姓氏文化,是指与姓氏有关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其内容包括姓氏起源、姓氏流变、家族播迁、名人事迹与遗迹、家谱、宗祠、世系、家训、郡望、堂号、堂联、字辈等等,以及由此形成的尊祖敬宗、报本反始、寻根问祖等族姓

 

与民族文化认同理念。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姓氏是区分人类血缘与族群关系的文化符号,一个个的姓氏把一个个不同的家族群体区分开来。

对于任何人类个体,姓氏都与生俱来,并将终生相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姓氏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徽章。

无论你身处何地,只要见到同姓之人,即刻就会产生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姓氏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联系着同一姓氏的人们。

在中国人看来,姓氏是祖宗所赐,是一个人尊严的表现,尊重姓氏便是尊重祖宗和自己。

因此,对于一个家族来说,姓氏就是凝聚一个族人的最重要力量。

寻根溯源,很多姓氏的根都可以上溯到人文始祖黄帝与炎帝,因此中国人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

从这个意义上讲,姓氏也是联系全球华人的重要纽带。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母体,中原地区又是海内外华人的主要祖根地,这些赋予了河南丰富的根文化资源,成为海内外华夏儿女魂牵梦绕的寻根谒祖圣地,海外华人来河南寻根祭祖的热潮,也促进了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

 

华人祖根大半在河南

 

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大都出自河南或主要活动于河南;中华

 

大姓除了个别例外,大都发源于河南;中华民族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出自河南。

可以说,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在河南。

 

袁义达(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

从人祖太昊伏羲氏“正姓氏,别婚姻”算起,

 

姓氏发展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

据《路史》载:

“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正姓氏,通媒妁,以重

人伦之本,而民始不渎。

”大约6500年前,在以宛丘(今河

 

南周口市淮阳县)为中心的黄淮区域,被尊为“人文始祖”、“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统一了九大部落,奉“龙”为华夏图腾。

但让伏羲颇伤脑筋的是,当时部落男女的交媾生育十

 

分混乱,往往“知其母,不知其父,知其爱,不知其礼”。

为了制止乱伦、乱婚等愚昧现象,伏羲开始实践“制嫁娶,

 

正姓氏”。

他首先自定为“风”姓。

接着,又为当时尚存的母系家族定姓,如:

姒、姜、姚、妫、姬等,这些皆带“女”字的姓意指“源于同一女性始祖,而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族属”。

他为庶民百姓定氏时使用了灵活、简便的办法。

有以居住地的地形景物为氏的,如石、邱、高、沙、江、洪、谷等;有以驯养的动物为氏的,如牛氏、马氏等;有以周围常见的植物为氏的,如杨、叶、柳、花等,有以方位为氏的,如左氏、南氏等;有以天象变化为氏的,如雷氏、阴氏等;还有的以生活用品为氏的,如柴氏等。

 

李立新(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博士):

中华民族的姓氏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由少到多,不断分衍,迄

 

今历史上使用过的姓氏共有两万多个,得名的方式各种各样,无所不有,其发展演变可分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姓的产生。

中华姓氏产生于伏羲、女娲时代的母系社会,是伏羲为了避免近亲交媾给后代带来危害,将族人按血缘关系区分为不同的集团,这些不同的血缘集团就是姓族或姓。

周代“同姓不婚”制度就渊源于此。

 

第二阶段是氏的出现及其演变。

氏大约出现于从炎、黄二帝时期开始的父系氏族社会,社会组织以男性为中心,原来的姓族分裂衍化出若干男性为主导的氏族,氏族显示着家族对土地和财产的所有,标志着贵贱和等级的差别。

舜时的“赐姓命氏”,是大规模赐姓命氏的渊源。

 

第三阶段是中华姓氏普及和定型。

周初实行周朝贵族内部的层层分封制,共建立71个诸侯国,还分封了不少有功的异姓贵族,至春秋时发展为140个国家,这些诸侯多以封国为氏,封国以下层层递封,有更多的人以封邑为姓,以官职为姓,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姓氏制度。

中华姓氏在这一时期得到普及和定型。

 

第四阶段姓氏混一。

战国时期,随着宗法制度的崩溃,等级制度被破坏,姓氏合二为一,标志着现代意义姓氏的产生。

 

第五阶段是少数民族的融合。

秦汉以后,少数民族不断入侵和入主中原,中华文化以其特有的先进性、强固性和包容性,将它们一一融合,中华姓氏也不例外。

 

谢钧祥(著名姓氏文化专家):

笔者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有来源可考的4820个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1834

 

个,占38%。

在按人口多少排列的占汉族人口90.14%的前120大姓中,全源于河南的姓氏有52个,即李(鹿邑)、张(濮阳)、陈(淮阳)、黄(潢川)、周(汝南、汝州、洛

 

阳)、林(淇县、洛阳)、何(信阳、洛阳)、宋(商丘)、郑

 

(新郑、开封)、谢(唐河、南阳)、冯(新郑、荥阳)、于

 

(沁阳)、袁(洛阳、巩义)、邓(邓州)、许(登封、许昌、

 

鲁山)、傅(安阳)、苏(温县)、蒋(淮滨)、叶(叶县)、

 

阎(洛阳、荥阳)、潘(固始、洛阳)、戴(商丘、民权)、

 

夏(巩义、淮阳)、范(范县)、方(禹州、洛阳)、石(淇

 

县、洛阳)、姚(范县)、廖(唐河、固始)、孔(新郑、商

 

丘)、康(禹州)、江(正阳)、史(新郑)、邵(汝南、安阳)、

 

段(辉县)、雷(禹州)、汤(商丘)、尹(宜阳、安阳)、武

 

(巩义、安阳、商丘)、赖(息县)、樊(安阳、淇县、济源)、

 

兰(新郑、洛阳)、殷(安阳、许昌)、陶(安阳、淇县)、

 

翟(鲁山、宝丰、叶县)、安(洛阳)、倪(新郑)、严(洛

 

阳)、牛(商丘)、温(温县、洛阳)、芦(洛阳)、俞(新郑)、

葛(长葛、宁陵、洛阳);部分源头在河南的姓氏有45个,

 

即王(卫辉、洛阳)、刘(鲁山、偃师、洛阳)、赵(巩义)、

 

吴(濮阳)、徐(安阳、淇县)、孙(濮阳、淮阳)、胡(淮

 

阳、郾城、洛阳)、朱(洛阳)、高(新郑、洛阳)、郭(登

 

封、陕县)、罗(洛阳)、梁(洛阳)、韩(新郑、洛阳)、唐

 

(方城)、董(临颍)、萧(安阳、淇县)、程(洛阳)、沈(平

 

舆、沈丘)、吕(南阳、新蔡、洛阳)、卢(洛阳)、蔡(上

 

蔡、新蔡)、魏(开封、邓州)、丁(开封)、薛(洛阳)、杜

 

(新郑、洛阳)、钟(洛阳、长葛)、姜(南阳)、熊(新郑)、

 

陆(嵩县、洛阳)、白(息县)、毛(宜阳)、邱(淮阳、洛

 

阳)、秦(范县)、顾(范县)、侯(辉县、洛阳)、孟(濮阳)、

 

龙(新郑、临颍、鲁山)、黎(洛阳)、常(新郑)、贺(洛

 

阳)、龚(新郑、辉县)、文(鲁山、濮阳)、施(安阳、淇县)、洪(辉县)、季(开封);两项合计,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97个,占120大姓的81%,占全国汉族人口的

 

79.52%。

在占汉族人口98.24%的300大姓中,全源于河

 

南的姓氏有

97个,部分源头在河南的姓氏有

115个,二者

合计,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

212个,占

300大姓的

71%,

占全国汉族人口的84.9%。

概言之,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占

 

全国汉族人口的85%以上。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河南

 

是姓氏资源第一大省,海内外华人的祖根大半在河南。

 

河南是中华姓氏的摇篮。

如果进一步把中华姓氏史与河南历史加以对照,就不难发现,无论是姓氏的萌芽、产生、发展,还是普及、定型,无不与河南息息相关,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六点:

 

河南是姓氏肇始时期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

在姓起源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制时期,河南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

在氏起源的父系氏族社会,中原地区(主要是今河南)氏族林立,这成千上万的氏族、部落便是“氏”的渊薮。

 

河南是华人祖先炎黄二帝和太昊的活动中心。

从血缘关系上说,当今120大姓分别属于三个族系,即黄帝族、炎帝族、东夷族,出自四位祖先,即黄帝、炎帝、太昊与少昊。

其中,属于黄帝族的有86姓,占120姓的72%;属于炎帝族的有6姓,占5%;属于东夷族的有8姓,占7%;兼属黄帝族与

炎帝族的有11姓,占9%;兼属黄帝族与东夷族的有9姓,

 

占7%。

河南长期是这三族活动的中心,因此,其姓氏也多数是在河南境内形成的。

 

河南是姓氏发展时期夏、商两代的国都所在地。

夏、商时期,从奴隶制兴起到全盛,也是中华姓氏得以发展的时期,而这

 

两个朝代活动的中心地带均在今河南境内。

 

河南在姓氏普及时期的周朝占有重要位置。

周朝是我国产生姓氏最多的朝代,姓氏基本上普及,并相对定型,此后没有更大的发展。

而河南是在这一时期起到关键作用的地区。

 

河南有得天独厚的产生姓氏的优越条件。

河南历史悠久,产生的姓氏必多,人口密集,得姓受氏者必众;建都频繁,得姓的机会必广。

 

河南是北魏鲜卑族政权入主中原改姓的基地。

北魏孝文

帝拓跋宏于493年迁都洛阳后,进行汉化改革,令鲜卑人改

 

姓,仅见于《魏书·官氏志》单独列出的,即有114个。

 

许顺湛(著名考古学家、河南博物院研究员):

炎帝族

后代曾占据15个属地,有107个氏;黄帝族后代占据101

 

个属地,有510个氏;舜族后代占据7个属地,有61个氏;

 

禹族后代占据12个属地,有33个氏;契族后代占据12个

 

属地,有124个氏。

总共属地147个,835个氏。

835个氏

 

到后来都演化为华夏族的姓,现在汉族人的姓氏都来源于

 

此,是为炎黄子孙。

作为炎黄子孙祖源的这147个属地、835

 

个氏,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区。

 

形形色色的姓氏寻根追宗,全不能避开河南。

因为《新

百家姓》中,有73个姓氏能在河南找到发源地,而且有48个姓氏的主要发源地就在河南。

河南处于河洛一带,河洛是

 

黄河与洛水的简称,也指黄河中下游和洛水流域的一些主要地区,是中原地区最核心的部位。

这片土地孕育了母系氏族社会最繁荣的代表——仰韶文化,曾经是“人祖”伏羲、炎帝、黄帝、颛顼和帝喾的活动区域,还是夏和商的国都所在

 

地、政治与文化中心,“八大古都河南居半”,无论如何,炎黄子孙的祖先曾经深情地眷念这片土地是毋庸置疑的,河南

 

历史上最辉煌的年代都与姓氏的开端、发展息息相关。

正是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催生了这个“大姓的故乡“。

 

河南是中华姓氏的摇篮,中华姓氏无论肇始与大量衍生都与

 

中原关系密切。

姓氏文化是河南独有的文化现象。

(徐光春)

 

关于姓氏文化

 

姓氏文化,是指与姓氏有关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其内容包括姓氏起源、姓氏流变、家族播迁、名人事迹与遗迹、家谱、宗祠、世系、家训、郡望、堂号、堂联、字辈等等,以及由此形成的尊祖敬宗、报本反始、寻根问祖等族姓与民族文化认同理念。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姓氏是区分人类血缘与族群关系的文化符号,一个个的姓氏把一个个不同的家族群体区分开来。

对于任何人类个体,姓氏都与生俱来,并将终生相随,与我

 

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姓氏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徽章。

无论你身处何地,只要见到同姓之人,即刻就会产生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姓氏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联系着同一姓氏的人们。

在中国人看来,姓氏是祖宗所赐,是一个人尊严的表现,尊重姓氏便是尊重祖宗和自己。

因此,对于一个家族来说,姓氏就是凝聚一个族人的最重要力量。

寻根溯源,很多姓氏的根都可以上溯到人文始祖黄帝与炎帝,因此中国人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

从这个意义上讲,姓氏也是联系全球华人的重要纽带。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母体,中原地区又是海内外华人的主要祖根地,这些赋予了河南丰富的根文化资源,成为海内外华夏儿女魂牵梦绕的寻根谒祖圣地,海外华人来河南寻根祭祖的热潮,也促进了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

 

华人祖根大半在河南

 

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大都出自河南或主要活动于河南;中华大姓除了个别例外,大都发源于河南;中华民族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出自河南。

可以说,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在河南。

 

袁义达(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

从人祖太昊伏羲氏“正姓氏,别婚姻”算起,

 

姓氏发展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

据《路史》载:

“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正姓氏,通媒妁,以重

人伦之本,而民始不渎。

”大约6500年前,在以宛丘(今河

 

南周口市淮阳县)为中心的黄淮区域,被尊为“人文始祖”、“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统一了九大部落,奉“龙”为华夏图腾。

但让伏羲颇伤脑筋的是,当时部落男女的交媾生育十

 

分混乱,往往“知其母,不知其父,知其爱,不知其礼”。

为了制止乱伦、乱婚等愚昧现象,伏羲开始实践“制嫁娶,

 

正姓氏”。

他首先自定为“风”姓。

接着,又为当时尚存的母系家族定姓,如:

姒、姜、姚、妫、姬等,这些皆带“女”字的姓意指“源于同一女性始祖,而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族属”。

他为庶民百姓定氏时使用了灵活、简便的办法。

有以居住地的地形景物为氏的,如石、邱、高、沙、江、洪、谷等;有以驯养的动物为氏的,如牛氏、马氏等;有以周围常见的植物为氏的,如杨、叶、柳、花等,有以方位为氏的,如左氏、南氏等;有以天象变化为氏的,如雷氏、阴氏等;还有的以生活用品为氏的,如柴氏等。

 

李立新(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博士):

中华民族的姓氏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由少到多,不断分衍,迄

 

今历史上使用过的姓氏共有两万多个,得名的方式各种各样,无所不有,其发展演变可分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姓的产生。

中华姓氏产生于伏羲、女娲时代的母系社会,是伏羲为了避免近亲交媾给后代带来危害,将族人按血缘关系区分为不同的集团,这些不同的血缘集团就是姓族或姓。

周代“同姓不婚”制度就渊源于此。

 

第二阶段是氏的出现及其演变。

氏大约出现于从炎、黄二帝时期开始的父系氏族社会,社会组织以男性为中心,原来的姓族分裂衍化出若干男性为主导的氏族,氏族显示着家族对土地和财产的所有,标志着贵贱和等级的差别。

舜时的“赐姓命氏”,是大规模赐姓命氏的渊源。

 

第三阶段是中华姓氏普及和定型。

周初实行周朝贵族内部的层层分封制,共建立71个诸侯国,还分封了不少有功的异姓贵族,至春秋时发展为140个国家,这些诸侯多以封国为氏,封国以下层层递封,有更多的人以封邑为姓,以官职为姓,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姓氏制度。

中华姓氏在这一时期得到普及和定型。

 

第四阶段姓氏混一。

战国时期,随着宗法制度的崩溃,等级制度被破坏,姓氏合二为一,标志着现代意义姓氏的产生。

 

第五阶段是少数民族的融合。

秦汉以后,少数民族不断入侵和入主中原,中华文化以其特有的先进性、强固性和包

 

容性,将它们一一融合,中华姓氏也不例外。

 

谢钧祥(著名姓氏文化专家):

笔者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有来源可考的4820个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1834

 

个,占38%。

在按人口多少排列的占汉族人口90.14%的前120大姓中,全源于河南的姓氏有52个,即李(鹿邑)、张(濮阳)、陈(淮阳)、黄(潢川)、周(汝南、汝州、洛

 

阳)、林(淇县、洛阳)、何(信阳、洛阳)、宋(商丘)、郑

 

(新郑、开封)、谢(唐河、南阳)、冯(新郑、荥阳)、于

 

(沁阳)、袁(洛阳、巩义)、邓(邓州)、许(登封、许昌、

 

鲁山)、傅(安阳)、苏(温县)、蒋(淮滨)、叶(叶县)、

 

阎(洛阳、荥阳)、潘(固始、洛阳)、戴(商丘、民权)、

 

夏(巩义、淮阳)、范(范县)、方(禹州、洛阳)、石(淇

 

县、洛阳)、姚(范县)、廖(唐河、固始)、孔(新郑、商

 

丘)、康(禹州)、江(正阳)、史(新郑)、邵(汝南、安阳)、

 

段(辉县)、雷(禹州)、汤(商丘)、尹(宜阳、安阳)、武

 

(巩义、安阳、商丘)、赖(息县)、樊(安阳、淇县、济源)、

 

兰(新郑、洛阳)、殷(安阳、许昌)、陶(安阳、淇县)、

 

翟(鲁山、宝丰、叶县)、安(洛阳)、倪(新郑)、严(洛

 

阳)、牛(商丘)、温(温县、洛阳)、芦(洛阳)、俞(新郑)、

 

葛(长葛、宁陵、洛阳);部分源头在河南的姓氏有

45个,

 

即王(卫辉、洛阳)、刘(鲁山、偃师、洛阳)、赵(巩义)、吴(濮阳)、徐(安阳、淇县)、孙(濮阳、淮阳)、胡(淮

 

阳、郾城、洛阳)、朱(洛阳)、高(新郑、洛阳)、郭(登

 

封、陕县)、罗(洛阳)、梁(洛阳)、韩(新郑、洛阳)、唐

 

(方城)、董(临颍)、萧(安阳、淇县)、程(洛阳)、沈(平

 

舆、沈丘)、吕(南阳、新蔡、洛阳)、卢(洛阳)、蔡(上

 

蔡、新蔡)、魏(开封、邓州)、丁(开封)、薛(洛阳)、杜

 

(新郑、洛阳)、钟(洛阳、长葛)、姜(南阳)、熊(新郑)、

 

陆(嵩县、洛阳)、白(息县)、毛(宜阳)、邱(淮阳、洛

 

阳)、秦(范县)、顾(范县)、侯(辉县、洛阳)、孟(濮阳)、

 

龙(新郑、临颍、鲁山)、黎(洛阳)、常(新郑)、贺(洛

 

阳)、龚(新郑、辉县)、文(鲁山、濮阳)、施(安阳、淇

 

县)、洪(辉县)、季(开封);两项合计,起源于河南的姓

 

氏共有97个,占120大姓的81%,占全国汉族人口的

 

79.52%。

在占汉族人口98.24%的300大姓中,全源于河

 

南的姓氏有

97个,部分源头在河南的姓氏有

115个,二者

合计,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

212个,占

300大姓的

71%,

占全国汉族人口的84.9%。

概言之,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占

 

全国汉族人口的85%以上。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河南

 

是姓氏资源第一大省,海内外华人的祖根大半在河南。

 

河南是中华姓氏的摇篮。

如果进一步把中华姓氏史与河

 

南历史加以对照,就不难发现,无论是姓氏的萌芽、产生、

 

发展,还是普及、定型,无不与河南息息相关,具体可概括

 

为以下六点:

 

河南是姓氏肇始时期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

在姓起源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制时期,河南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

在氏起源的父系氏族社会,中原地区(主要是今河南)氏族林立,这成千上万的氏族、部落便是“氏”的渊薮。

 

河南是华人祖先炎黄二帝和太昊的活动中心。

从血缘关系上说,当今120大姓分别属于三个族系,即黄帝族、炎帝族、东夷族,出自四位祖先,即黄帝、炎帝、太昊与少昊。

其中,属于黄帝族的有86姓,占120姓的72%;属于炎帝族的有6姓,占5%;属于东夷族的有8姓,占7%;兼属黄帝族与

炎帝族的有11姓,占9%;兼属黄帝族与东夷族的有9姓,

 

占7%。

河南长期是这三族活动的中心,因此,其姓氏也多数是在河南境内形成的。

 

河南是姓氏发展时期夏、商两代的国都所在地。

夏、商时期,从奴隶制兴起到全盛,也是中华姓氏得以发展的时期,而这

 

两个朝代活动的中心地带均在今河南境内。

 

河南在姓氏普及时期的周朝占有重要位置。

周朝是我国

 

产生姓氏最多的朝代,姓氏基本上普及,并相对定型,此后

 

没有更大的发展。

而河南是在这一时期起到关键作用的地

 

区。

 

河南有得天独厚的产生姓氏的优越条件。

河南历史悠久,产

 

生的姓氏必多,人口密集,得姓受氏者必众;建都频繁,得姓的机会必广。

 

河南是北魏鲜卑族政权入主中原改姓的基地。

北魏孝文

帝拓跋宏于493年迁都洛阳后,进行汉化改革,令鲜卑人改

 

姓,仅见于《魏书·官氏志》单独列出的,即有114个。

 

许顺湛(著名考古学家、河南博物院研究员):

炎帝族

后代曾占据15个属地,有107个氏;黄帝族后代占据101

个属地,有510个氏;舜族后代占据7个属地,有61个氏;

 

禹族后代占据12个属地,有33个氏;契族后代占据12个

 

属地,有124个氏。

总共属地147个,835个氏。

835个氏

 

到后来都演化为华夏族的姓,现在汉族人的姓氏都来源于

 

此,是为炎黄子孙。

作为炎黄子孙祖源的这147个属地、835

 

个氏,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