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驱动IC产业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0177394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LCD驱动IC产业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LCD驱动IC产业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LCD驱动IC产业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LCD驱动IC产业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LCD驱动IC产业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LCD驱动IC产业分析.docx

《LCD驱动IC产业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CD驱动IC产业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LCD驱动IC产业分析.docx

LCD驱动IC产业分析

LCD驱动IC产业分析

   1999年底起即因需求上扬使驱动IC缺货,TFT型价格调涨为每颗4美元,毛利达到3成以上,海外厂商纷纷扩产,其中以日本TI及NEC最为积极,平均扩产幅度达1.5倍,其它厂商也都有2-3成的增长幅度,不过基本上还是以满足自用及相关配合客户为主,新进厂商则以台湾为主。

1999年下半年开始,台湾IC专业设计业者开始密集投入驱动IC的相关产品开发,并逐渐有少数的样品出货,到了2000年已经有明显的出货量,所以2000年堪称是台湾LCD驱动IC元年,未来随着LCD的出货量的增加,LCD驱动IC的后势将会越来越旺。

台湾3年前就在探询LCD驱动IC可能的机会,不过缺乏模拟设计的人才,也不了解LCD驱动IC的技术,但1999年以后,情况则获得明显的改善,联电、台积电和华邦都有能力提供高压制造技术,后道方面也为配合晶圆代工而完成开发,如慎立和颀欣可以做金粒凸块,若干封装公司也有TAB的能力;另一方面STN面板业者,如胜华因具备了COG的能力,不需要IC后道的支持,就可直接把晶圆做进模块内,于是有志于驱动IC的业者因此便大力投入。

TFT-LCD驱动IC其实设计上难度并不高,但必须采用模拟及高压制造技术生产,主要供货商均采用0.5-0.8微米的制造技术,以6英寸晶圆厂生产。

但过去主要因为毛利率并不高,使日本前四大厂因经济不景气及金融风暴影响,而决定关闭许多获利能力不佳的旧晶圆厂,使6英寸厂产能因关厂或转卖而大幅降低,因此产能不增反减,使得99年底至2000年第3季缺货非常严重。

 

    一、LCD驱动IC的产品特性及种类

   一是价格稳定:

不像PC相关的IC,如绘图、DRAM和Ethernet等那样暴起暴落。

   二是进入障碍高:

虽然驱动IC已是成熟的产品,但需要足够的模拟设计经验才能做得好,并要和晶圆厂、封装厂密切的配合,又得和LCD模块厂商建立良好的关系。

尤其日本业界在台湾市场耕耘甚久,近来韩国的三星亦略有斩获。

这些IDM能够通过内部的整合资源提供较完整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当中的部份业者同时也是LCD模块的制造商,如Seiko-Epson和Sharp等,其累积的经验和庞大的资源,不是台湾专业IC设计公司一时的间所能抗衡的。

 

   薄膜晶体管(TFT)液晶显示器每一个像素(pixel)都有一个对应的晶体管来控制,借由改变液晶分子上的电压,使得由背光板照射出来的光线产生不同的极化,造成每一个像素颜色的改变。

驱动IC的位置在控制IC和TFT之间,控制晶体管的匣极(gate)和汲极(source)来改变液晶电压的大小,不同的电压造成光的不同偏振,经由彩色滤光片产生不同的颜色。

控制IC矩阵型的RAM储存了每一个像素的资料,这些资料根据其所在的地址传送到驱动IC中,驱动IC再将这些数字资料转换成模拟的电压资料,经由序列输出的方式将这些信号传送到每一个pixel的晶体管上。

 

   TFT型面板中采取双扫描的方式来驱动,所以需要Gate驱动IC和Source驱动IC两种驱动IC,Gate驱动IC负责将扫描线触发(Y轴),Source驱动IC再将数据传输上去(X轴),其中SourceIC功能较复杂且频率高,设计多采模拟设计,因此一般IC设计公司多先切入设计相对容易,但须配合高压制造技术的GateIC。

以384X256的TFT液晶显示器为例,Gate驱动IC负责把横向的每一列的晶体管唤醒,然后再由Source驱动IC将资料输给这一列上的384个pixel。

一个画面约需要1/30sec时间,在这1/30sec时间内Gate必须驱动这256列,所以每一列只有0.13ms的时间来动作,换算成频率约需10kHz以上。

在这0.13ms内,Source驱动IC必须喂给384个pixel资料,每个pixel只有0.3μs时间,换算成频率相当于10MHz左右。

Gate驱动IC负责的只是一个ON/OFF数字信号的动作,功能简单且所需频率低,而source驱动IC却是要供给数据,输出电压分成了几个阶乘的模拟信号,频率较高且功能较复杂。

 GATE和SOURCE驱动IC比较 

 

GATE驱动IC

SOURCE驱动IC 

输出电压

~42V

13~15V

操作频率

~0.1MHz

~68MHz 

输出脚数

256PIN 

~384PIN 

特性

功能简单,设计易但需配合高压制造技术

功能复杂且频率高,制造技术较困难 

电路

简单串行输出数字电路

精确度要求高之模拟电路 

   TFT-LCD驱动IC,以一般NB之XGA级面板分辨率1,024*768而言,在垂直驱动方面操作频率高达68MHz,共有3,072个点需驱动(每个点又有RGB三色的控制,所以需要1024x3点),以LCD驱动IC输出脚数384pin,需要8颗垂直驱动IC,且此颗IC因功能复杂且频率高,制成上较为困难。

在水平驱动IC方面,若以256pin驱动来设计则要3颗,此颗IC设计较容易但仍须高压制造技术。

因此,一片13及14英寸大尺寸NB面板所需的LCD驱动IC是11颗,15英寸则需要12颗,17英寸为14颗,目前还是11颗较为普遍。

   二、LCD驱动IC的生产制造 

   目前LCD驱动IC并没有标准规格,所需电路仍必须和LCD面板厂商配合。

日韩厂商最早进入生产TFT液晶模块,如Sharp、NEC、三星等大厂都有自己的LCD驱动IC部门,驱动IC所需要的制造为0.5~1μm技术能力即可生产,六英寸晶圆厂即以足够。

而数字IC标准制造技术所需电压都在5V以下,但驱动pixel却需要10~50V的电压,所以驱动IC的制造技术有别于一般标准制造技术,需使用高压制造技术。

 

   1、STN驱动IC

   STN型面板因为其反应速度慢且亮度对比不足等缺陷,在中小尺寸的面板慢慢被TFT、OLED或LTPD等新发展的技术所取代,但在未来2-3年内仍然为手机和PDA等产品的增长而有一定的增长。

驱动技术分为文字显示和图形显示两种驱动IC,对于一片STN模块来说,只需要用到一或二颗驱动IC,其输出电压约在5~20V,生产需要二十几道光罩的步骤,需时约45天左右。

台湾业界能接踵投入,除了是基于扩展新产品线的心态,高获利率也是一大诱因。

传统上STN-LCD的驱动IC供货商本身也做LCD模块,以SeikoEpson最有名,但是大部份的非日系LCD模块业者并没有能力开发驱动IC,于是驱动IC的供应形成封闭的局面,价格主导权在日商手中,驱动IC在整个模块的成本比例甚高,至少有30%,分辨率愈高,比例就愈高。

再者STN-LCD已是相当成熟的产品,业者间的竞争比的并非完全是价格,而是性能稳定的多样少量的订制产品能充份供应,故STN-LCD驱动IC的价格压力并不大,而享有不错的利润。

除非台湾业者能大量供货,主导价格,逼退日商,打破此一模式,或借由市场激烈的竞争压低价格,否则高利润的现象将持续下去 

       2、TFT-LCD驱动IC

  TFT和STN驱动器的状况并不一致,除了日本TI,过去的CirrusLogic和Vivid之外,大部份的TFT-LCD驱动IC业者都生产TFT-LCD,基于内制的型态,少部份才对外出售,如NEC、Sharp;有的是完全内制不外销,如松下;有的则是一部份内制,一部份向外购买,如东芝;有的是完全向外采购,如三菱、三洋电机。

由于TFT-LCD大都应用在PC产品上,由于NotebookPC或Monitor价格变动快速,当供应过剩时价格一路下滑,相对地挤压了驱动IC的价格。

 

   三、LCD驱动IC的封装

   LCD驱动IC的封装和一般逻辑IC及内存IC都不同,需要特别的机台来做封装,测试也是一样。

目前封装方式有两种,TCP卷带封装和COG封装两种。

TCP适用于TFT-LCD驱动IC的封装,而COF适用于STN-LCD驱动IC的封装。

IC封装除了保护芯片电路以外,还要考虑如何和外部的线路沟通的问题,TFT液晶面板每个像素皆需要接线,所需要的脚数高达几百支且高分辨率面板要求,使得脚距愈小愈好,驱动IC为因应这种情势,封装必需具备高脚数且脚距密集的要求。

由于TFT的晶体管线路是在玻璃上做出来的,而集成电路如控制IC和电源管理等IC是在印刷电路板上,驱动IC正在其中,它的输出电路要连接玻璃基板,而输入端要连接印刷电路板,所以其材质必须要柔软可曲折。

再者产品的趋势是往轻、薄、小的方面发展,所以设计上也要尽量减少所占的空间。

目前驱动IC的封装主要有两种方法,TCP和COG。

TCP都用于TFT液晶面板上,而COG都用于中小型的STN面板上,而目前发展的趋势是COF 

   1、TCP封装 

   属于TAB(TapeAutomatedBonding)的一种,在芯片的上的接脚长金凸块,金凸块再和卷带上的内引脚再经过热压合的动作来连接。

一般LCD模块是由LCD的玻璃面板和印刷电路板构成,印刷电路板上有控制IC,电源管理IC等集成电路,此电路板位于玻璃面板下方,TCP封装可将外引脚和玻璃面板接合,接合的线路弯曲下来接到电路板上。

因为TCP所用的材质和底片很像,因此又称为卷带封装,其内引脚距可达50μm,而外引脚可达60~80μm。

同时因为其底片的特性,可达到轻薄的要求。

 

封装形式比较 

封装形式

脚数密度(脚数/cm2)

脚距

脚数

封装用途 

DIP

10

1.5mm

<64

模拟低速SRAMDRAM、FLASH 

SOP

15

1.2mm

<64

QFP

80

0.3~0.5mm

<256 

高速SRAM 

TCP

200

0.1~0.3mm

>256

LCD驱动IC

   2、COG封装 

   COG就是ChipOnGlass就是将芯片在玻璃基板上作封装,将芯片以FlipChip的方式倒过来直接将芯片上的接脚和玻璃基板上的ACF接合,ACF是玻璃基板和芯片接合的一种中间材料。

由ACF再牵线到电路板上。

COG最大的好处是构装的材料少,可降低成本。

但最大的缺点则是占玻璃基板缘额面积。

TCP和COG优缺点比较

 

TCP 

COG 

优点

有效面积大

零件数量少工程少低成本

缺点 

零件数量多工程多成本高

有效面积小

   3、COF封装 

   COF就是ChipOnFilm,这是目前正在发展的一种新的封装技术,属于TCP技术的一种延伸。

原本玻璃基板借由TCP封装驱动IC再和电路板连接。

现在干脆连电路板也不要了,控制IC、驱动IC、电源管理IC等构成LCD模块的集成电路全都封装在连接玻璃基板的底片上,省去了一道还要连接电路板的步骤,如此更可达到轻薄的目的。

COF封装方式相对于TAB的600-1,000微米,COF的封装方式厚度可缩减到400-700微米。

 

   四、未来发展的趋势 

   低耗电性(小型STN用驱动IC):

   小型STN-LCD主要用在手机及PDA等随身电器用品上,这些随身用品的电源都来自于电池,对于省电是非常要求的,LCD所需要的电量是电池上最大的负担,因此低耗电性为驱动IC的重要条件。

   1、TFT-LCD驱动IC-大型化及细微化

   TFT-LCD面板愈来愈大且分辨率愈高的情况下,所需的像素也愈多,像素密度也愈高,所以驱动IC也朝向高脚数的趋势发展。

在面板发展到SXGA和UXGA级时,希望每颗IC能有480-500脚,同时又不希望占据太大的面积,所以脚与脚间的距离也由现今内引脚为50μm,发展至480脚时内引脚为40μm。

至于封装方面,则要求更轻,更薄,成本低且狭缘化发展。

TFT-LCD面板及驱动IC发展趋势

LCD大型化与高精细化

VGA640x480

SVGA800x600

XGA1024x768

SXGA1278x1024

UXGA1600x1200 

多脚化

200~240pin

300~384pin

480~500pin 

多阶条比(色彩丰富)

6bit、64阶调

8bit、256阶调

资料输入高速化

40~55MHz

65~80MHz 

   五、全球发展概况及台湾状况 

   LCD驱动IC需求增长来自于笔记本计算机及液晶显示器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2000年驱动IC需求量增长19%,达4.35亿颗,而TN/STN驱动IC则因手机高度增长而创造高需求,估计2000年增长超过41%达到4.56亿颗。

若液晶驱动IC持续供货不足,则影响所及将是2000年TFT及STN/TN面板液晶增长的阻碍,目前掌握全球驱动IC产能的日本多家液晶驱动IC大厂相继提升产能,能否提供未来相关产品高增长的需求是值得观察的。

目前全球6英寸晶圆厂有限的情况下,估计2000年驱动IC缺货颗数约在9,700万颗左右,换算成6英寸晶圆约为24万片,即一座月产2万片的6英寸厂可以填满,加上未来厂商可能以8英寸厂0.35微米制造技术生产,如联电、日本TIToshiba、Sharp及NEC(以经济效益来说,8英寸厂生产LCD驱动IC相当不划算),未来供给变量还是相当多,但LCD驱动IC缺货可能2001年获得缓解。

另外10月起晶圆代工厂在通讯IC需求不稳定的情况下,转而将生产线调整至相对利润较低、需求量大的STN驱动IC。

因此也造成手机用STN驱动IC或个人数字助理用STN驱动IC的市场供需趋于平稳,使得STN的驱动IC已有跌价的情况发生。

 

全球驱动IC市场预测

需求量(千颗)

1999

2000

2001

2002

 年复和增长率(%)

TN/STN

323,172

456,496

561,531

720,339

30.6%

TFT

364,709

434,676

567,788

718,085

25.3%

合计

687,881

891,172

1,129,319

1,438,424

27.9%

需求值(百万日圆)

1999

2000

2001

2002

年复和增长率

TN/STN

52,613

69,765

78,487

89,904

19.6%

TFT

74,414

92,750

119,008

162,414

29.7%

合计

127,027

162,515

197,495

252,318

25.7%

   笔记本计算机全球需求预估2000年将较99年增加21%至2,300万台,LCD监视器市场亦将增加55%至700万台,另外产业用途400万片左右,每片大尺寸TFT-LCD面板平均需要12颗驱动IC,预估2000年全球驱动IC需求将达4.4亿颗。

移动电话用途方面,随着其迈向彩色化风潮后,驱动IC装配数量亦增为2颗,预估2000年需求达4.35亿颗,但供给率仅达70%。

LCD驱动IC以日韩厂商为主,这些厂商大都也是面板厂商,去年最大的为日本SHARP,市场占有率为23.4%,其次为德州仪器,市场占有率为21.5%,NEC和日本松下各为19.6%和13%。

除了日本TI百分之百外卖,一般做TFT-LCD的厂商,如夏普、东芝、日立、三星等其LCD大都自给自足,由于意识到此波TFT-LCD扩产效应,对LCD驱动IC造成供需失衡,现有的LCD驱动IC厂皆展开扩产动作,主要厂商纷计划在2001年末,将驱动IC产能提高0.5~1倍。

全球主要LCD驱动IC市场需求      单位:

亿颗

 

1999

2000

2001 

NB/LCDMonitor

3.26 

4.40

5.20 

移动电话

2.80

4.35

6.80

  日韩LCD驱动IC生产状况      单位:

万颗

 

2000年

(月产量)

2001年底

(月产量)

备注

日本德仪

1500

2500~3000

 

NEC

1300

1900 

 

精工EPSON

3500

5000

其中20%为彩色STN型

夏普

2200

3000

 

日立

800

1400

彩色STN型手机用将于11月开始生产,月产50万颗

三星

2100

2100

彩色STN型为增产主力,2001年将达月产能100万颗以上

东芝

1500

2000

自夏季开始生产彩色STN型

   随着台湾陆续投入TFT-LCD生产的6家产能不断增加来看,所需的驱动IC也明显增加。

若以2000年出货447万片计算,每片11颗,则今年台湾需求量是4,917-5,124万颗,2001年若6家皆进入量产,估计有582万片出货实力,驱动IC需求便增加为6,402万颗,台湾产能要1年以上才能满足。

另外于驱动IC产品规格与LCD面板关连性极高,因此各家面板厂商的规格及所需驱动IC皆不相同。

台湾由于TFT-LCD厂商技术来自日本居多,过去都是日本厂商指定供货来源,近来日商释出驱动IC订单,在专业厂商亦投入后,除集团所建立的垂直整合如台湾的华邦、茂硅、联咏、晶门之外,专业厂商如台湾的汉扬、天下等也拥有不错的发展空间。

   个人计算机需求量增长趋缓,移动电话及个人数字助理器(PDA)市场需求却持续增长,台湾IC设计公司在看好此一趋势,纷纷投入超扭转向列液晶显示器(STN-LCD)驱动IC的生产行列,台湾拥有设计及制造技术的后援,加上2001年市场需求将呈倍数增长,因此台湾IC设计公司切入应用于个人数字助理器单色STN-LCD驱动IC相当有机会;而移动电话用驱动IC,台湾遭遇最大瓶颈在于整合各组件于单一芯片,对于电压稳定及低电流的设计能力尚待克服。

PDA在芯片设计上相较于移动电话用驱动IC显得单纯,除2颗驱动IC外,其它组件采用外挂的方式,电压及电流的电路设计可采取驱动IC外控制的方式,因此在组件的整合度较低及电流电压的稳定较易克服的情况下,台湾IC设计公司普遍先投入应用于个人数字助理器STN-LCD驱动IC的生产。

日本模块厂商在2001年将扩大彩色STN-LCD驱动IC模块的生产,届时后台湾IC设计公司有机会成为应用于个人数字助理器单色STN-LCD驱动IC供应者。

台湾驱动IC业者概况

厂商

下游厂商

产能来源

后道封装测试

目标市场

现况

华邦

瀚宇、达棋

自有

送回日本做

TFT

预估2001年占有台湾TFT-LCD驱动IC市场30%

联咏

联友光电

联电6A厂

慎立、硅品

TFT

今年6月首先以8英寸微米制造技术生产

茂硅/敦茂

Sharp/广辉

自有

南茂

TN/STN

茂硅6英寸厂将以80%以上产能代工驱动IC

晶门

所罗门

联电、韩国

利泓、联测

TN/STN

属于所罗门集团,该集团源自Motorola平面显示器部门

凌阳

凌巨

-

-

TN/STN

下游应用与远见配合

汉扬

NEC,Hitachi

自有

-

TFT,TN/STN

由NEC,Hitachi移转技术并为其代工

结论 

   LCD驱动IC不需要最先进的制造技术,在稳定且大量的需求下,得以保有稳定的毛利。

台湾6家TFT-LCD厂商已开始量产,对于LCD驱动IC将有所助益,而驱动IC业者和面板厂商需保持一个良好的互动,一个IC设计业者要切入TFT型驱动IC,就必须和面板厂商签契约。

使得价格不易暴涨暴跌;加上产品的需求增加。

故台湾厂商在产量大、稳定毛利下,相当适合台湾投入生产。

 

LCD驱动IC产业分析

摘要:

全文共5824,8页

前言

1999年底起即因需求上扬使驱动IC缺货,TFT型价格调涨为每颗4美元,毛利达到3成以上,海外厂商纷纷扩产,其中以日本TI及NEC最为积极,平均扩产幅度达1.5倍,其它厂商也都有2-3成的增长幅度,不过基本上还是以满足自用及相关配合客户为主,新进厂商则以台湾为主。

1999年下半年开始,台湾IC专业设计业者开始密集投入驱动IC的相关产品开发,并逐渐有少数的样品出货,到了2000年已经有明显的出货量,所以2000年堪称是台湾LCD驱动IC元年,未来随着LCD的出货量的增加,LCD驱动IC的后势将会越来越旺。

台湾3年前就在探询LCD驱动IC可能的机会,不过缺乏模拟设计的人才,也不了解LCD驱动IC的技术,但1999年以后,情况则获得明显的改善,联电、台积电和华邦都有能力提供高压制造技术,后道方面也为配合晶圆代工而完成开发,如慎立和颀欣可以做金粒凸块,若干封装公司也有TAB的能力;另一方面STN面板业者,如胜华因具备了COG的能力,不需要IC后道的支持,就可直接把晶圆做进模块内,于是有志于驱动IC的业者因此便大力投入。

TFT-LCD驱动IC其实设计上难度并不高,但必须采用模拟及高压制造技术生产,主要供货商均采用0.5-0.8微米的制造技术,以6英寸晶圆厂生产。

但过去主要因为毛利率并不高,使日本前四大厂因经济不景气及金融风暴影响,而决定关闭许多获利能力不佳的旧晶圆厂,使6英寸厂产能因关厂或转卖而大幅降低,因此产能不增反减,使得99年底至2000年第3季缺货非常严重。

一、LCD驱动IC的产品特性及种类

二、LCD驱动IC的生产制造

1、STN驱动IC

2、TFT-LCD驱动IC

三、LCD驱动IC的封装

1、TCP封装

2、COG封装

3、COF封装

四、未来发展的趋势

1、TFT-LCD驱动IC-大型化及细微化

五、全球发展概况及台湾状况

表一、GATE和SOURCE驱动IC比较

表二、封装形式比较

表三、TCP和COG优缺点比较

表四、TFT-LCD面板及驱动IC发展趋势

表五、全球驱动IC市场预测

表六、全球主要LCD驱动IC市场需求单位:

亿颗

表七、日韩LCD驱动IC生产状况单位:

万颗

表八、台湾驱动IC业者概况

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