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生物知识点整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0175472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5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生物知识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生物知识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生物知识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生物知识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生物知识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生物知识点整理.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生物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生物知识点整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生物知识点整理.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生物知识点整理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动物的运动

(1)动物的行为是指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2)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

(3)人有206块骨,颅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动)躯干骨(半活动)四肢骨(能活动)能活动的骨连结(关节)

(4人有26块脊椎骨(半活动骨连结)

关节结构:

关节头、关节囊(包绕关节)、关节腔(有滑液,使关节活动灵活)、关节窝、关节软骨(缓冲作用)。

其中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关节面。

(6)在运动中:

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即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

(7)人体主要的关节:

上肢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

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

所有脊椎动物都有关节。

(9)运动时,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容易受伤。

(10)如何在运动中保护关节:

一、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

二、运动强度应适当;

三、佩戴护腕和护膝。

(11)骨骼肌(是器官)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12)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13)为什么骨骼肌能牵动骨:

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14)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15)人全身有六百多块骨骼肌,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提重物或者拉单杠吊环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收缩。

(16)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17)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二、动物的行为

(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2)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的行为大致可分为两类:

①先天性行为: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如:

蜜蜂采蜜、蜘蛛结网、蚂蚁做巢、小鸟喂鱼、吃梅分泌唾液。

②学习行为:

在遗传因素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如:

大山雀偷饮牛奶、黑猩猩取食香蕉、蚯蚓走迷宫、谈梅止渴、望梅止渴。

(3)社会行为:

①含义:

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所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②重要特征: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如:

白蚁群体、狒狒群体、蜜蜂等。

③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方式:

通过各种动作、声音、气味随时交流信息。

④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

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⑤意义:

使动物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存。

(4)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

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①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生态平衡:

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②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如二氧化碳等)循环。

③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从而扩大了植物的分布范围。

3、生物防治:

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

常用方法有:

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

4、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①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调查活动去了解)。

畜牧业和渔业的产值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

5、动物与仿生:

①仿生:

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的技术。

②动物与仿生:

A、长颈鹿与宇航员的“抗荷服”;B、萤火虫与冷光;

C、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D、乌龟的龟壳与薄壳建筑。

第4章细菌和真菌

一、观察菌落:

1、细菌的发现者:

列文﹒虎克(荷兰人)。

细菌存在的证实者:

巴斯德(法国科学家),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巴氏消毒法。

①菌落:

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细菌与真菌菌落的比较:

菌落

形状

大小

颜色

细菌

杆状、球状、螺旋状

绿

真菌

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

红、黑、绿、褐

2、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1)配制培养基琼脂的作用:

不能作为细菌和真菌的营养,只为其生活提供场所;牛肉汁(或蛋白胨等)的作用:

为细菌提供营养物质。

(2)高温杀菌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器具放入高温条件下灭菌。

(3)接种将少量的细菌或真菌放入培养基中。

无菌棉棒(防止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4)培养细菌和真菌生活的基本条件:

充足的水和营养、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二、细菌(原核生物、分解者)

1、细菌的主要特点:

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鞭毛、荚膜和DNA集中地区域构成。

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1)异养生物:

细菌一般不含有叶绿素,只能吸收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的营养方式。

①腐生:

依靠分解动物植物的遗体,从中吸收有机物来生活。

②寄生:

从活的动植物体内吸取有机物来生活。

(2)生殖方式:

分裂生殖

3、细菌在自然界作用和人类关系

(1)细菌对于自然界的二氧化碳等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2)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有益,如:

醋酸杆菌(制醋)、乳酸细菌(制泡菜、酸奶、青贮饲料)、棒状杆菌(制味精)、甲烷细菌(制沼气)、根瘤菌(固氮)等。

(3)少数种类的细菌对人类有害,如:

病原菌、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软腐病细菌。

(4)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的根共生形成根瘤。

三、真菌(真核生物、分解者)

1、真菌的主要特点和主要真菌的名称

主要特点:

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成形的细胞核构成;以孢子生殖;体内没有叶绿素,营养方式是异养。

霉菌和蘑菇由多细胞的菌丝构成。

青霉长有孢子的直立菌丝呈扫帚状,曲霉长有孢子的直立菌丝呈放射状。

主要真菌的名称:

酵母菌(单细胞)、青霉、曲霉、蘑菇(多细胞)、大型真菌(蘑菇、灵芝)。

2、真菌在自然界作用和人类关系

促进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循环。

有些可使农作物患病,食品、纺织品霉变,使人患病。

藻类和真菌共生形成地衣。

3、细菌、真菌、动物和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细菌细胞

真菌细胞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不同点

 

有细胞壁、无叶绿体;只有DNA集中区域,无成形的细胞核,有时能形成芽孢。

有细胞壁

有细胞核

无叶绿体

无细胞壁

有细胞核

无叶绿体

有细胞壁

有细胞核

有叶绿体

生殖方式

分裂生殖(速度快)

孢子生殖

出芽生殖

有性生殖、无性生殖

营养方式

异养(靠吸收现成有机物来维持生活的方式)

自养

相同点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

四、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1 酵母菌——无氧时,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酒精、二氧化碳,如酿酒。

  有氧时,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如制馒头、包子、面包等。

 乳酸菌——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成乳酸。

制酸奶、泡菜等。

食品的保存(原理:

杀死或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使食品不致腐败。

方法:

多种多样)。

  乳酸菌——制泡菜;    青霉菌——产生青霉素;   苏云金杆菌——细菌杀虫剂; 甲烷菌——净化污水;  酵母菌——制作馒头,面包;   枯草杆菌——引起水果腐烂 ; 链球菌——使人患扁桃体炎;      根瘤菌——固氮作用。

五、①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研究发明了青霉素,获得了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

②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对大肠杆菌进行培养,能生产治疗糖尿病的注射药物---胰岛素。

第五章病毒

1、病毒形态结构:

比细菌小得多,形态多种多样,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由蛋白质的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

2、病毒生命活动:

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一但离开寄主细胞,就不会再有任何生命活动了。

它在宿主细胞中通过复制、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和结构来繁殖后代。

3、病毒种类:

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动物体内)、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体内)、细菌病毒(又称噬菌体,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

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一、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1、根据植物的外部形态结构、内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作为依据。

2、植物的分类:

无茎叶(无根):

藻类植物(如:

水绵、海带)

无种子无根的(假根):

苔藓植物(如:

葫芦藓)

植物有茎叶有根的:

蕨类植物(如:

肾蕨)

种子无果皮包被:

裸子植物(如:

松树、杉树)

有种子种子有果皮包被:

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

平行脉,一片子叶(如玉米)

3、动物的分类:

双子叶植物:

网状脉,两片子叶(如大豆)

动物无脊椎动物:

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

二、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基本单位是种。

在等级法进行分类的时候,分类的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物种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小;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物种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

1、桃隶属于:

植物界、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目、蔷薇科、梅属、桃(种)。

2、马隶属于:

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马(种)。

3、人隶属于:

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人(中)

4瑞典人林奈双名法的内容包括:

1、属名2、种加词

三、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

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我国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鱼类、两栖类,哺乳动物也位于世界的前列。

2、基因的多样性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就是基因多样性的运用。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

4、自然保护区:

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如: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区(如:

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

主要措施: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②迁地保护。

如动物园、植物园和水族馆等。

③种质库。

将濒危物种的精子或种子保存起来。

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自然保护区具有的重要功能:

是“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活的自然博物馆”。

5、我国面临濒危的动物:

水生无脊椎动物:

红珊瑚鹦鹉螺;

鱼类:

中华鲟白鲟

陆生无脊椎动物:

金斑缘凤蝶

爬行类:

鳄晰扬子颚

哺乳类:

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藏羚羊麋鹿亚洲象华南虎、白头叶猴等。

我国面临濒危的植物:

人参珙桐水杉银杉桫椤等。

6、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1)乱砍滥伐;

(2)乱捕滥杀;(3)环境污染;(4)外来生物入侵。

    61、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7、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2)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3)建立了濒危物种的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和文件。

中国的的地理位置:

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1.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

 

2.中国的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陆上国界线20000多千米,有14个陆上邻国(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西边是巴基,还有阿富汗,印、尼和不丹,三国在西南,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中国最南端:

南海的男少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3.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海峡属东海

4.我国行政区域划分

 

5.我国人口的特点:

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6.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人口的92%,其余55个民族占8%,称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

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500万的有9个,(记忆口诀:

西北蒙、回、维,东北满族乡,西南苗、彝、壮,土家、藏族广)

7.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云南省(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族的泼水节、孔雀舞,(藏族)族的集体舞、藏历年,(朝鲜)族的长鼓舞等。

21.个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大杂居”有利于民族的交流,促进各民族经济的共同繁荣;“小聚居”有利于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的文化传统.

1.地势特征:

西部高,东部低,呈阶梯状。

西部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第一级阶梯雄踞西南,主要是青藏高原。

2.阶梯分界线: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极阶梯分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特征: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4.主要地形区:

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高原、盆地、平原顺序为从大到小)

丘陵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5.各山脉两侧的主要地形区: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西侧

东侧

横断山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太行山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北侧

南侧

天山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祁连山

内蒙古高原

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

6.受纬度位置影响,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7月份(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其他地方普遍高温,均在20摄氏度以上。

1月份零摄氏度等温线——秦岭——淮河

7.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最热的地方——新疆的吐鲁番

8.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9.根据活动积温,我国划分五个温度带,从北到南依次是: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青藏高原位于高原气候区,是高原山地气候

10.受海陆位置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东南沿海一带,年降水量多在1600mm以上,而西北内陆有大片地区年降水量在50mm以下。

11.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

湿润地区(降水量>800mm)、半湿润地区(400mm<降水量<800mm)、半干旱地区(200mm<降水量<400mm)、干旱地区(降水量<200mm),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面积广大,主要在西北地区。

12.夏季风和冬季风的特点比较

形成原地

风向

性质

影响范围

夏季风

海洋(太平洋、印度洋)

偏南

温暖湿润

冬季风

陆地(西伯利亚、蒙古)

偏北

寒冷干燥

13.季风区的气候特点:

雨热同期

8.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寒潮、台风、洪涝、干旱

9.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10.黄河和长江的概况:

源头

注入海洋

流经主要地形区

河段划分

主要支流

灾害/资源

治理/开发措施

黄河

巴颜喀拉山

渤海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河口孟津

渭河、汾河

上游:

荒漠化、凌汛,中游:

水土流失严重,下游:

地上河、凌汛、断流;上游水能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灌溉

上游修水库、水电站;中游开展保持水土工作;下游加固大堤、建立分洪区;壶口瀑布(旅游资源)

长江

唐古拉山

东海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宜昌湖口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乌江、湘江、赣江

上游水土流失,中下游洪水灾害;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中下游航运发达

上游植树造林,中下游疏浚河道,平垸行洪,裁弯取直、退田还湖、加强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

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治沙

11.长江频发洪灾原因:

1.流域内支流多,暴雨时同时涨水;2.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调蓄作用减弱;3.上游植被遭坏,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河道弯曲,不利水流下行

12.如何更好的利用长江的水运价值?

1.平垸行洪;2.裁弯取直;3.退田还湖;4.疏浚河道;5.加强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1.自然资源的定义:

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阳光、土地、森林、矿产、水和水能,都是自然资源。

可再生资源:

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再生,可以更新,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的

土地、水、水能、森林、太阳能、潮汐能、动物

非(不)可再生资源:

在较短时间内不可再生、不可更新、不能循环使用的,

用一点就少一点

石油、煤、天然气、金属矿产

2.自然资源的分类

3.我国自然资源特点: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种类多

1.人口因素(随着人口的增长,我国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势必还会减少)

2.人为因素(人为的利用不当,浪费,不注意保护,管理不善)

3.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然资源

的需求越来越大)

6.导致我国自然资源形势

逐渐恶化的因素

7.解决这种趋势的措施:

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加强保护、节约意识;3.节约资源,开发新能源。

耕地---东部季风区---平原、低缓丘陵

林地---东部季风区---山地

草地---西北内陆非季风区---高原、山地

农业用地

非农业用地------建设用地

8.土地资源的分类

9.我国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土地沙漠化严重;2.水土流失严重;3.乱占耕地

10.针对我国不容乐观的土地资源国情,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如:

《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

基本国策: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11.保护耕地的措施:

1.依法用地,规划用地;2.因地制宜,合理利用;3.开展宣传活动;4.加大对农田基本建设和环境治理的投入;5.禁止乱占耕地

 

总量丰富

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济

类型齐全

优点(优势)

缺点(劣势)

 

1.人均占有量小

2.比例构成不合理(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

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分布不均匀

4.各类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12.我国土地资源

的主要特点

 

13.秦岭--淮河:

1.1月份零摄氏度等温线;

2.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3.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5.800mm年等降水量线;

6.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7.以这条线为界,以南,冬天河流无结冰期,以北,冬天河流有结冰期;

8.水田旱田分界线

14.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指:

江河湖泊的水和浅层地下水。

15.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1.对淡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2.水污染、水浪费现象严重;

看出我国水资源短缺:

3.我国水资源从总量上丰富,但人均不足,相对短缺

时间上:

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兴修水库:

三峡水库,小浪底水利枢纽

空间上:

南丰北缺跨流域调水:

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

16.

解决措施

我国水资源的

分布特点

水库的重要的功能:

调控径流和水量,它的综合效益:

防洪、发电、灌溉、城市供水

南水北调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中线、东线把水调到华北地区。

17.水资源南多北少:

主要是因为南方河流多,水量大,汛期长,水资源丰富;

北方河流少,水量小,汛期短,水资源短缺

季节分布不均匀:

主要是因为夏秋季节受夏季风影响,受从太平洋和印度洋吹来的温暖湿润的气流影响,夏秋季节降水多,水资源丰富;冬春季节受冬季风影响,受从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吹来的寒冷干燥的气流影响,冬春季节降水少,水资源短缺(缺乏)。

18.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

华北、西北地区

19.

寓意:

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

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节水措施:

农业:

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改变作物品种,种植耐旱作物;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工业:

工业用水重复使用,提高利用效率;降低生产耗水,提高利用效率;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家庭:

生活用水,一水多用;推广节水器具;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

 

2.现代交通运输工具/方式

 

3.从总体情况看,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大,西部密度较小

铁路线的命名方法

 

7.铁路干线:

另:

大秦线(大同—秦皇岛)运煤专线

8.经过下列城市的铁路干线:

北京——京哈线,京包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京通线郑州——陇海线,京广线

徐州——陇海线,京沪线株洲——浙赣线,湘黔线,京广线

兰州——陇海线,包兰线,兰新线,兰青线成都——宝成线,成昆线,成渝线

 

9.各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比较:

优点

缺点

航空运输

速度最快

运量小,运费最高,受天气影响大

铁路运输

速度快,运量大,运费低,连续性好

灵活性差,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

速度较快,机动,灵活,方便

运费高,运量小

水路运输

费用最低,运量最大

速度最慢,受天气影响大

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

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多采用公路运输;

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水路或铁路运输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18.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

 

4.农作物包括

 

22.发展农业面临

的挑战及对策

 

辽中南——全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23.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京津唐——北方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长江三角洲(沪宁杭)——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全国著名的轻工业基地

24.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发展工业不仅受交通因素的影响,还要受资源、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工业建设中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合理分布工业,它关系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城乡结合、国防安全和生产的经济效益。

36.分布特点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