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17429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docx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docx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古典诗文

03-110838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形象、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1.(2010·福建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

访 隐 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①坞:

山坳。

②山翁:

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__。

(1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

在全诗中,仅有第一句中的动词“踏”与诗题“访隐者”中的“访”相呼应。

答案: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题干要求结合第三、四句来赏析“隐者”的形象,诗人通过“酒熟不出门”写隐者足不出户,独饮自己酿造的美酒;通过“残花满地”的景物描写进一步烘托隐者孤独、随性自然的形象。

答案:

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意思对即可)

 

本题是对古代诗歌中形象的鉴赏能力的考查。

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考生要学会概括这些形象的特征并揭示出刻画某一形象的意义,其中对景物形象的鉴赏,常常要求考生概括诗歌中所描述的画面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的题目则要求考生概括意境。

相比较而方,诗歌对于“形象”的考查比“语气”“表达技巧”“思想”要少一些。

因为诗歌不同于小说以塑造形象为主,诗歌的形象是通过意象、意境等侧面表达的。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奇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  )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诗中塑造了酌独家酿、避世脱俗的“隐者”的形象,同时也寄寓了向往隐逸生活的情怀。

A项出自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表现的是隐居田园、自得其乐的情怀;B项出自李白的《蜀道难》,是规劝入蜀的朋友及早还家,表现出对友人的真切关心;C项出自杜甫的《登高》,写诗人饱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仇,白发增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更难排遣,表现的是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D项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苦。

答案:

A

2.(2010·辽宁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2)题。

(11分)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 ①陈与义(1090~1138):

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

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

火神,这里指夏季。

③四壁:

家徒四壁,指穷困。

④衮衮:

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

繁华地:

指京城。

(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第一问比较简单,只要根据诗意描述一下即可。

第二问我们可联系注释中说的当时“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这一内容考虑,加上诗中所选的“燕子”“梧桐”等意象往往和怀旧、伤感等感情有关,故不难作答。

答案:

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

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

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

(答出两句意思的,给2分;答出感情的,给3分。

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只要意思对即可)

(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简述理由。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这首诗虽然题为“雨”,但从诗中却找不到一句具体描写“雨”景的内容,可见并没有正面描写“雨”,而是通过燕子、梧桐等动植物和抒情主人公的“凉”等感受从侧面写雨,可见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

答案:

同意。

虽然诗题是“雨”,但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如答同意,并能答出不是正面写雨势、雨景的,给2分;答出是通过人、物的感受来写雨的,给4分。

意思对即可。

如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本题是对古代诗歌分析评价的观点态度的考查,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考查形式,即“×××认为诗歌×××,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可以给考生发挥的空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一切观点态度都要由诗歌及本身的内容和思想来决定;切忌错误地理解成想怎样理解就怎样理解。

考生在答题时应先联系全诗并结合注释和其他相关背景信息,分析诗句所蕴涵的“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准确把握“含蓄而又坚定的思想倾向”,然后再作简要评价。

3.(2010·北京高考)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

(2)题。

(7分)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鹓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 ①徂晖:

落日余晖。

②枳棘:

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鹓鸾:

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鹓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解析:

此题综合考查分析概括诗歌内容、品味诗歌情感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全诗,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此诗所抒发的是一种悲凉的感慨;其次要仔细分析各句,把握诗歌所写内容,从而探讨出诗人是因怀才不遇而生出的悲凉感慨之情;最后要对各选项作深入分析,并和诗歌进行比较,以判断其表述的正误。

前四句营造的是一种浩大空洞与苍凉萧索的意境,显然“昂扬奋发”与其意境不符。

答案:

A

(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分析诗歌重要语句所表现的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一定要结合作品作细致分析,不能架空得出结论。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感慨;“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鹓鸾”,再次运用形象的比喻,表达诗人对于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答案:

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本题是对诗歌思想感情的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含意,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这样才能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恰如其分地对诗歌进行分析评价。

在表述答案时,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义、答非所问的情况,要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4.(2010·江西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 ①京师:

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陈与义:

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

为什么?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1)了解“子规”的形象特点,叫声悲切,结合杜宇的传说有思念之悲,结合本诗语境可概括出“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2)首先应否定。

“故园”既然“无兵马”,那么“愁”什么呢?

这就是诗句的内涵。

结合注释①②与历史背景,可知宋朝南北分裂,国土沦丧。

综合起来,就可得出答案。

答案:

(1)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2)不矛盾。

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也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5.(2010·江苏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

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

“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