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运行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17084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运行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校运行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校运行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校运行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校运行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运行分析报告.docx

《学校运行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运行分析报告.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运行分析报告.docx

学校运行分析报告

龙新乡中心学校运行分析报告

在龙陵县教育局和龙新乡党委政府的关心指导下,我乡的教育工作在稳步上升,认真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以人为本,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巩固“两基”成果,认真抓好普九入学巩固工作,对小学校点进行调整,学校建设方面也取得显著成果,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现就各项工作做以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全乡现有2所初级中学,11所村完小。

有教职工287人,专任教师273人,其中中学教职工109人,专任教师97人,小学教职工178人,专任教师176人。

退休教职工96人。

中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9%,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7.7%。

两所初级中学在校生1241人,小学在校生为2665人。

有7-12周岁适龄儿童2779人,入学276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7%;13-15周岁适龄少年1189人,初中阶段在校生1241人,初中阶段入学率104.4%。

上学年小学在校生2692人,年内辍学5人,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0.19%;上学年初中在校生1248人,年内辍学5人,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0.73%。

小学年初毕业班学生438人,初中学年初毕业班学生429人,小学升学率为100%,参考率为70.1%,初中升学率为70.3%。

小学现有占地面积58622平方米,小学生均占地22平方米,达标100%;初中现有占地面积30631平方米,初中生均占地面积24.7平方米,达标100%。

全乡小学校舍建筑总面积21699平方米,小学生均校舍面积8.1平方米,达标100%;初中校舍建筑总面积9633平米,初中生均校舍面积7.8平方米。

全乡中小学中,二级一等学校5校,二级二等学校4校,二级三等学校4校,市级文明学校3校,县级文明学校7校。

在县教育局和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乡的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社会效益均有显著提高,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

如科研教改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待于进一步激发,管理工作还要加强计划性、主动性和协调性,德育工作还需加大力度,教育教学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所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改进和加强。

二、基本工作情况

(一)教育教学常规工作

1、“普九”入学巩固

我乡在基本实现“普九”工作之后,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普九”巩固提高上来,加大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认真做流失学生的返校工作。

首先从提高认识,营造宣传氛围入手,确保青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其次明确职责,相互监督,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每学年开学,要求家长、小学校长、村委会负责人“三长”带队入学,中学校长、年级组长、班主任开学两周内进行一次全面地了解,对辍学学生及时向家长沟通,向完小和村委会沟通,要求一周内及时送流失生返校读书。

每年5、6月各村完小召开一次学生家长座谈会,中心学校和中学派人参加会议,一是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力度,二是了解贫困学生家庭,尽量减少发放贫困生补助款的误差,三是与学生家长进一步了解学生平时的表现和需要努力的方向。

几年来很多家长已认识到对子女教育的重要性,经常到学校询问子女的学习情况,并支持子女报考高一级学校。

2、扎实推进“两基”

我乡“普九”工作于1997年启动以来,乡党委、乡人民政府针对全乡“乡穷民贫、点多面广、基础差、底子薄”的实际,结合全乡教育发展情况,科学规划,统筹安排。

始终把“科教兴乡”列为发展的战略目标,把如期实现“两基”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在认真算清“普九”的“总人口账、贫困学生人口账、普及账、校舍账、教师账、资金账”的基础上,根据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云南省“两基”攻坚计划》和《龙陵县普及义务教育实施方案》,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龙新乡普及义务教育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方案和计划。

具体分两步走:

即先“普六”再“普九”。

通过努力,1996年实现了“普六”目标。

1996年底,在巩固“普六”成果的同时,大力开展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1997年10月“扫盲”工作顺利通过省人民政府评估验收。

1997年,乡党委、政府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转移到“普九”攻坚工作中来,按照各项指标认真抓好每一项工作的落实。

由于科学规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使全乡“两基”工作有计划、分步骤实施。

1997年,我乡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通过省人民政府评估验收,到目前为止,全乡共办了26个扫盲班,扫除剩余文盲234人。

乡村成技校实用技术培训38期1880人次,劳动者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目前,全乡青壮年人口非文盲率达99.8%。

3、着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

校园是每个孩子学习生活的地方,是他们成长的摇篮,也是实现他们理想,放飞梦想的地方!

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良好的校园环境给他们带来的是温馨、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对校园文化进行改造就是对校园的整体布局进行调整,以及对校园环境进行升华,让孩子们有着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它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各种各样的形式对学生价值观念、道德情操、思想内涵和行为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较深的影响。

校园文化多种多样,其主要形式:

一是宣传教育,即以形势政策、爱国主义主旋律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各种报告、讲座、媒体宣传等。

二是各种文化活动,即知识讲座、辩论赛、讲演赛、各种征文比赛、读书工程、体育节、学术讲座等等。

三是社会实践,即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

四是班级文化活动,即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包括教室文化、宿舍文化活动等。

4、以开展教研教改为载体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以黄草坝小学、绕廊小学为一组,勐冒小学、大硝河小学、荆竹坪小学为一组,中心小学、菜子地小学、雪山小学为一组,蚌渺小学、茄子山小学、黑山小学为一组每学期开展结对教研,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帮带新教师,优化教师队伍,实现资源共享。

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培训对象为参加工作不满三年的新教师和同类学校同级同科目教学成绩倒数第一名的教师;英语不分类别根据综合成绩确定培训对象。

大力开展自我学习,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要求教师每学期至少学习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写出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实践记录等,每周必须学习一定的内容;每学期至少听课10节,并进行认真反思;每学期观看10节优质课教学录像,观看每一节课后都要写出观后感。

(二)“两免一补”实施

我乡中小学从2005年9月开始享受“两免一补”政策,2006年3月起中小学全部免除杂费。

“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和PRCDP项目的资助,较大地减少了我乡中小学生经济上的困难,很多学生实现了读书不交一分钱的愿望,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中小学校舍建设和校点拆并

1.中小学校舍建设

中小学建设资金4559021元,其中国家收缩校点项目资金124万元,国家排危资金567000元,教育转移支付1188300元,省教育厅补助5万元,保龙高速公路希望工程资金30万元,省财险、寿险公司补助269000元,市政府办、市教育局补助18万元,干部职工捐资344721元,勐冒、黄草坝社会捐资20万元。

2004年建设了绕廊小学教学楼、学生宿舍、餐厅和运动场建设,总投资150万元。

浇灌黑山小学篮球场,总投资17000元。

黄草坝小学道路建设85000元。

2005年浇灌大硝河篮球场、菜子地篮球场和支砌龙新中学挡墙,总捐资13万元,修复勐冒中学老教学楼、教师宿舍,总投资15万元,建盖荆竹坪小学学生食堂,黑山小学办公室、学生食堂,总投资65000元。

2006年完成龙新中学运动场、黄草坝小学教学楼、龙新乡中心学校教学楼、勐冒小学师生宿舍楼建设,总投资156万元。

2007年建成大硝河小学主体教学楼,投资41.6万元,目前正进行荆竹坪小学整校搬迁和茄子山小学主体教学楼的建设,菜子地小学的整校新建工程即将开工,计划投入资金168万元,苏泊尔公司捐赠80万元,县乡自筹88万元。

荆竹坪小学计划投资280万元,到位资金256万元,目前教学楼、师生宿舍基本完工,正在进行师生餐厅建设。

茄子山小学教学楼已验收,开学已投入使用。

共付龙新中学、勐冒中学、勐冒小学、雪山小学工程欠款604400元。

2.收缩校点

2005年收缩6点:

黄草坝村小米地、打结河小学,大硝河村马赛河小学,菜子地村黄家坡、黄木场小学,荆竹坪村大场小学。

2006年收缩5点:

黄草坝村周家寨、大坪子小学,龙新村大桥、响鼓、芹菜沟小学。

2007收缩2点:

蚌渺村河坝头小学,勐冒村陆家村小学。

2008年计划收缩1个校点:

黄草坝大坪子校点。

通过收缩校点,师资力量比原来的校点要充实得多,各种教学设备比原来的的校点要齐全得多。

学生也相应地受到了更好的教育。

教育教学质量也比原来有了较大地提高。

(四)龙新乡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

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校长选拨任用制度和教师聘任制度,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根据《龙陵县关于公开招聘29所校(园)长的实施方案》。

龙新乡中心学校广泛宣传有关文件精神,鼓励全乡教师积极参加全县各中心学校、初级中学、进修学校、幼儿园等校(园)长的竞聘。

2007年4月份全乡有30多名教师报了名,参加了笔试。

5月份进行了面试,6月份进行考察,最后,确定了新一任中学校长和中心学校校长。

7月份,中心学校新的领导班子在乡党委政府和县教育局的指导下,制定了《龙新乡公开招聘小学校长的实施方案》,通过面试和考察以后确定了11所村完小校长。

我乡从2004年起实行对外乡招聘教师的制度。

到2007年为止,我乡共向外乡招聘了22名教师,这些教师基本上是教学中的能手,为我乡的教师队伍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

(五)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

在乡党委、政府和县教育局的关心指导下,在中小学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乡中小学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特别是黄蜡石的影响,相当部分学生厌学,逐渐形成辍学。

2、尖子生虽然较突出,但是成绩中上的优秀学生人数较少。

3、少数中小学教师行为举止过急,语言粗俗,工作中缺少热情,少数教师存在体罚或变相体罚现象。

一部份家长不重视子女教育,过于溺爱子女、善于小题大作。

4、学校发展不平衡,山区学校教师老龄化,教学方法落后。

学校规模小,无法开齐课程,学生上初中后难以适应教师的讲授方法。

还存在大面积危房,排危资金严重不足。

5、由于学生数变动大,部分学校的教师严重超编。

大学校和小学校的师资力量悬殊较大,由于部分学校人员过剩,教师的工作和积极性、紧迫感不强。

6、全乡使用临时工人数较多,临时工工资较低,缺口资金较大。

四、今后工作的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进一步推进我乡教育改革和发展工作,进一步完善聘任制,尤其是乡内教师的变动要实行聘任制。

新分教师必须保证到山区学校工作三至五年。

适当的减少临时工的使用人数,增加临时工待遇。

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与创新,真正把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考核奖惩制落到实处。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积极稳妥地搞好全乡学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真正体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入开展我乡的课题研究,将远程教育的应用推上一个新台阶,努力实施新课程。

通过深化课改实验,实施我乡的研究课题“激励小学生自主学习,努力提高课堂效率”,要求人人都有解决自己课堂问题需要的研讨课题,以课题研究带动学校整体文化建设,特别是良好教研学习术氛围的营造;加强针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校本培训;突出教师骨干力量的培养,向县市开放课题研究的研讨课,以此提升我乡学校的知名度。

3、抓好“普九”巩固工作,认真学习有关教育工作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学生和家长的宣传力度。

向党委政府汇报存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