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承接产业转移问题与对策.docx
《小城镇承接产业转移问题与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城镇承接产业转移问题与对策.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城镇承接产业转移问题与对策
小城镇承接产业转移优势、问题与对策浅析
——以天长市杨村镇承接产业转移为例
摘要:
小城镇承接产业转移为其经济发展创造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
目前,承接产业转移从原来的单个产业转变为产业的整体性转移及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整合;承接产业转移从政府主导向企业主导转变。
通过承接东部地区转移的产业和外溢的资金、技术,发挥比较优势,培育主导产业,将外部资源转化为内生的增长方式,带动小城镇的经济腾飞。
产业转移对小城镇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负面影响。
如果忽略了这些负面影响,非理性的承接转移产业,将难以在产业竞争性对接中取得预期的成效,甚至会延缓小城镇的发展。
只有有针对性地采取趋利避害的对策,才能更科学地应对产业转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小城镇承接产业转移优势问题对策
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随着人民币汇率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煤电油运力紧张等一系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东部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出口大户”,面临着成本提高、利润下降甚至亏损的局面,悄然加快了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步伐。
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使得安徽皖江城市带成为国内首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给作为“一轴双核两翼”中“双翼”之一的滁州市,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对于杨村来说,如何抓住机遇,抢占先机,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和创造比较优势,选择性地承接东部发达地区转移的产业,是我们当下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小城镇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
作为小城镇,在东部地区产业面临土地紧张、劳动力工资上涨、能源不足、消费市场萎缩等的情况下,需要通过承接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而发挥后发优势,不仅可以吸引大量的外部资金等生产要素进入,而且还会使本身的各种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
杨村不仅具有产业结构升级的本身诉求,而且也具有承接东部地区较先进产业转移的优势:
1、低成本优势。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投资的主要目的。
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杨村及其周边地区具有丰富而价格相对低廉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有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和商务成本。
厂房租金、劳动力价格优势无疑是东部地区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最大吸引力。
此外,杨村位于“南京1小时都市圈”,距离南京、扬州车程均在一小时范围内,S205省道穿镇而过,也为进入运输市场提供了较好的硬件基础。
2、产业基础优势。
杨村工业逐步进入持续快速发展阶段,2009年全镇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2.8亿元,增长25%以上。
而且,杨村医药产业基础雄厚,杨村的医药产业园是天长市的“一区四园”之一,是安徽省57个产业集群之一。
园内涌现了安徽省重点骨干医药企业——安徽天洋药业公司、安徽省最大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安徽康达集团、安徽省重点原料药生产企业——万和药业及禾益化学药品、天晴医药包装、华升生物科技、天洋兽药、三禾医用材料等近30多家医药产业企业。
产业转移往往是技术构成相似性和价值构成相异性所导致的,因此,杨村现有的这种产业基础优势为东部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使其有肥沃的土壤生根发芽。
3、政策和服务优势。
杨村镇于2008年被安徽省批准为医药产业集群专业镇,是全省57个产业集群之一,这无疑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机遇。
同时,09年还被省政府批准为“扩权强镇试点镇”,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这无疑会为给企业的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发展条件,让其茁壮成长。
近年来,杨村镇政府一直不断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通过转变政府职能,积极营造承接产业的良好环境,不断创新思路和举措,着力招商引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二、承接产业转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目前,对西部小城镇来说,抓住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承接产业转移,在产业对接中增强本地产业的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是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西部小城镇对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的重要性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但对于如何借东部产业转移承接的力量,实现产业升级目标,并且在此过程中有效实现趋利避害的问题,重视程度还显不足。
因为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产业西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负面影响。
如果忽略了这些隐患问题和负面影响,非理性的承接转移产业,将难以在产业竞争性对接中取得预期的成效,甚至可能会恶化发展环境,延缓自身发展。
产业转移实际是东部和西部的政府、东部和西部的企业四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
这是多利益主体、多层次的动态博弈,从根本上说,是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经济利益的博弈,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博弈,也是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博弈。
对承接地来说,理性地承接产业转移才是正确的选择,所以,必须要重视、关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软环境不完善问题。
从政策方面看,在产业承接方面的政策针对性不强,缺乏对大项目和先进要素具有吸引力的政策;在招商引进上,缺乏专门机构和专业化招商队伍,也缺乏创新的招商手段和措施,专业性招商知识很少,项目库建设不规范且滞后,无法满足客商咨询需要等。
此外,法制环境、经营环境、生活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也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二)环境恶化问题。
东部产业的西移会使生态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若处理不好则会反过来影响经济发展。
由于地区间环境标准存在梯度差,可能会为东部地区已经或日趋淘汰的与环境不友好的技术、产品“搭便车”转移到西部地区提供了条件。
东部地区中移的主要是高耗能、高耗材产业,包括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冶金、建材等等,随着这类产业的增加,必然会给本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带来影响,一旦处理不当,保护不力,资源破坏的代价会超过资源开发的收益,环境污染的速度会超过环境治理的速度,这不仅影响本地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可能会大大增加本地经济发展的外部成本。
大量的耗能多、耗水多、环境污染大的产业,如化工、冶金、医药等等,这些产业的大量移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也造成当地区域的环境污染。
东部西移产业可能伴随污染转移,西部地区如果继续承接污染严重的项目,就必然延缓新型工业化的步伐,加重环境负担,恶化发展的环境,严重损害到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地方政府要做好宏观决策和引导,使本地在承接转移产业的过程中坚持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之路,避免在承接转移产业中继续走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层次不高、水平又低的老路;兼顾好当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继续巩固和加强生态建设,强化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的导向,争取做到承接产业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不浪费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
要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如果承接能耗较高、污染较大的产业转移项目,要改造后再投入运营,不能随意引进,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成本提升问题。
东部地区转移产业的目的,一方面是摆脱旧的产业的束缚,从产业移出中获得资金和比较利益,另一方面是为了谋求产业结构高级化,所以,东部地区可能将相对过时或绝对成本优势丧失的产业转移出去,而将刚刚成长起来或绝对成本优势明显的产业保留下来继续发展。
如果西部地区盲目承接这些产业,会使发展难度增加、成本升高,使原有的地区优势不复存在,结果可能是风险内移,而利益外流,这不仅不能促进西部经济发展,反而制约其发展。
(四)产业结构失衡问题。
西部地区如果盲目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可能会影响西部地区产业升级,导致产业结构失衡。
依据比较优势原则进行的产业转移,对产业承接地而言,其承接的产业是偏重于利用价格比较便宜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要素,属于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
这容易造成经济落后地区一味的接受传统产业的转移而缺乏创新,使得产业结构一直处于低附加值化,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产业升级的时间。
而且,随着产业转移的延续,还会不断地强化这种结构,形成相当大的结构刚性使得结构转换升级的代价上升。
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如果不重视区域自身的创新与发展,可能会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不可能缩小与发达区域之间经济水平的差距。
(五)未形成综合配套能力。
杨村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但产业整体实力仍较弱,缺乏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特别是在着力培育的新兴产业,如光伏产业等,没有形成由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相互衔接、关联企业紧密对接的完整产业链。
转移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配套企业,一些当地的产品或原料又达不到转移企业的要求,企业所需的零配件仍需要到其他地区采购。
这必然增加企业成本,抵消在企业土地、资源、劳动力等成本方面的优势。
另外,劳动力也缺乏专门培训机构,高端的技术、管理、金融、经贸人才匮乏,这都制约了高端产业的发展。
三、小城镇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建议和对策
当前,小城镇正面临通过吸纳国内生产要素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
但这一机遇具有较强的时限性和空间选择范围,持续时间并不会很长。
而且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各种风险和压力,需要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实施有针对性的有效对策,更科学地应对产业转移中出现的问题,使经济得到更好地发展。
能否抓住这一机遇,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参与国内分工,加快推进经济建设,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并全面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快园区建设,着力构筑产业转移的承接平台。
首先要解决“引进项目往哪放”的问题。
工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加速推进现有园区扩容升级。
要着力完善园区建设规划,坚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建设体系规划相统一,与交通、水利、通讯、生态环保等专项规划相衔接,科学确定园区建设空间布局和发展规模,着力破解园区发展要素瓶颈,认真研究国家土地宏观调控政策,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的前提下,创新科学用地模式,强化节约集约用地,大力推进土地复垦整理、建设用地置换、闲置及低效用地清理,坚持用地指标向工业园区倾斜,努力保障园区发展的用地需求;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整合做大镇域发展投融资平台,创新融资方式,增强融资能力,切实解决好园区基础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促进园区联片开发、扎堆建设、滚动发展。
以杨村镇为例,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对镇工业园进行“二次发展规划”,突出扩容升级,将着力提升园区承载功能,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的建设标准,加快实现道路管网、水电气讯、污水处理、绿化亮化、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努力打造一流的产业承接平台。
(二)紧抓招商引资,提供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提保障。
承接产业转移,归根结底是要把客商引来、项目引进,必须始终扭住招商引资这个“牛鼻子”不放松。
进一步明确招商引资方向,认真研究国内外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的新趋势,及时掌握长三角等先发地区产业转移新动态,建立起产业转移信息库,重点围绕本镇已经形成主导产业和着力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排出产业承接目录,强化项目对接争取,有针对性地展开招商攻势。
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实效,坚持领导带头、一对一上门抓招商,着力引进投资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带动能力较强的龙头型项目和战略投资者。
与此同时,也要坚持一、二、三产并重,大、中、小项目齐抓,力争让一切有投资意愿的项目都能留得住、发展好。
(三)着力推进产业集聚,找准承接产业转移的切入点。
承接产业转移要突出特色,产业集聚才有竞争力,才有高效率。
承接产业转移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必须注重围绕促进产业集聚抓引导。
结合自己的实际,找准区域特色,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发展区域特色产业,逐步实现与发达地区的错位发展,避免产业同构和恶性竞争,形成合理的与东部互补的区域经济结构。
利用自己的各种优势,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承接转移产业结合起来,不仅可以通过借势发展有效的对接发达地区的转移产业和经济资源,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使经济步入快速发展轨道,而且通过错位发展,以产业的选择错位、市场空间错位,突出自己的优势,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进一步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加快完善产业布局规划,明确园区产业特色定位,积极引导同类产业和关联项目集中布局,提高要素配置的集约化水平,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形成地区间产业合理分工、资源优化配置、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格局。
产业集聚的核心是突出主导产业培育,要立足于杨村自身优势,按照“培优医药优势产业,培强模具传统产业,培育铝型材新兴产业”总体思路,围绕杨村三大支柱产业、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完善城镇功能定位,打造企业集团,列出产业配套“清单”,有针对性地引进产业缺失链条、增强薄弱链条、提升关键链条,注重产业关联度,从而使联动效应充分发挥,紧紧围绕杨村重点企业的上下游配套情况,列出产业配套“清单”,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着力做大主导产业;着力招引先发地区大项目、大企业组团式入驻,努力打造一批“区中园”、“园中园”,推进产业集聚发展。
应走专业化、规模化道路,通过内联外引形成一批大中小企业相互配套、关联度大、带动力强、辐射面广、集约化高的优势产业集群,促使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发展良性互动,提升杨村产业的综合实力。
进一步完善政策激励机制,积极制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的具体实施办法,强化挑商选资,对引进符合本地产业发展规划的重大项目和关键配套项目,在用地、融资、服务等方面予以优先,对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成效显著的人员予以奖励,形成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的利益导向。
(四)优化发展环境,夯实承接产业转移的思想基础。
营造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氛围,要从“率先”和“加快”的战略高度,深化对投资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大力倡导环境竞争力决定发展的竞争力、抓环境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的理念。
当前,投资环境存在的主要矛盾已从硬环境逐步转向软环境,改善投资环境,必须高度关注政府的作用。
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打造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
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提高现有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效率和水平。
为市场主体和各类生产要素的自由畅通流动创造条件,营造“安商、亲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积极利用各种政策,抢占承接产业转移先机。
针对新形势、新要求,认真研究产业发展现状、特点、趋势和大企业的投资动向,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出台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围绕引进大项目、大企业,强化政策支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另外,政府可以组织人员成立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作领导小组,提供承接产业转移的组织保障。
通过集中宣传、系列宣传、专题宣传等形式,通过电视台、互联网等途径,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对城镇的宣传力度。
(五)创新招商方式,形成承接产业转移的高效对接。
园区招商要体现专业化、集约化的特点,通过不断创新招商的方式方法,如利用产业招商、专业队招商、以商招商、务工招商、网上招商等多种招商形式,精心组织实施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招商引资活动,提高招商成效,积极构建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招商网络。
主动与东部地区加强沟通和联系,建立“一对一”、“点到点”的联系机制,全方位实现对接。
加强重大项目跟踪服务,提高项目的履约率。
对已签约项目建立跟踪服务档案,及时协调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项目按期开工。
最重要的是,要注重引进产业项目的质量,主动引进高附加值、高利税、高成长性项目。
按照项目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功能集成的原则,,提高项目承载能力和投资强度,促进优质资源、先进要素向功能区聚集。
鼓励园区承接带动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发挥以商招商作用,以大项目、大企业带动产业链的转移,引进与之配套的中小企业和关联机构,形成优势产业集群。
对推动形成产业链的关键企业或产业集群的核心企业,土地按规定公开出让的前提下,优先安排或给予优惠。
积极探索新办法、创造新优势,吸引东部沿海地区各类投资主体来兴办产业园区。
通过政策扶持和生产要素倾斜配置,努力承接产业链或产业集群整体转移。
产业转移和承接的目的就是通过产业转移或承接带来更大的市场、更明显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就区域经济而言,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状况、生产力布局、人口素质、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决定了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可能采取一个模式,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利用自身优势,培育特色经济,更好地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
“良禽择木而栖”,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是有效承接产业转移的关键。
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作为小城镇的政府部门需采取积极措施,制定相关政策,完善本地投资环境,积极发展工业园区,引导、推动转移的实现。
在承接转移的过程中,要根据产业的运行规律和产业发展的规律来选择,主动的科学的承接转移,以市场和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转移,打造完整产业链,发挥产业链的协同效应,不能盲目承接,否则就会重新走入东部地区在承接国际转移过程中的一些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