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上册期末模块练习题8.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65803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生物上册期末模块练习题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生物上册期末模块练习题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生物上册期末模块练习题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二生物上册期末模块练习题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二生物上册期末模块练习题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生物上册期末模块练习题8.docx

《高二生物上册期末模块练习题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上册期末模块练习题8.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生物上册期末模块练习题8.docx

高二生物上册期末模块练习题8

2011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

生物模拟练习(人教版必修三)8

一、选择题

1.下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是落不明(  )

A.发热和寒颤

B.提高环境温度和寒颤

C.寒颤和出汗减少

D.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

2.

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发生两次偏转

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

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

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

3.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

A.血浆蛋白质的合成

B.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

C.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D.食物中的淀粉消化,最终形成葡萄糖

4.如图表示一般生态系统的结

构模式图,在不考虑物质的输

入和输出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量主要是以太阳能的形式输入生态系统

B.组分1、2、3分别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在一个幼苗茁壮成长的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出量和输入量相等

D.如果组分1是生产者,那么组分1代表的是绿色植物

5.扦插的枝条带芽,易生根成活的原因是()                

A.芽能进行光合作用 B.芽能产生生长素

C.芽生长迅速    D.芽的顶端分生组织能进行细胞分裂

6.下列四项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

7.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

这是通过(  )

A.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

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循环而实现的

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

D.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

8.如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只有通过体液的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

B.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能与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结合

C.如果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分泌物的靶细胞可能是甲状腺细胞

D.如果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也可以成为靶细胞

9.在生态演替过程中,下列哪一种情况是最不可能发生的(  )

A.在生态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变化

B.物种总数起始时逐渐增多,然后趋于稳定

C.在初始阶段之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量总量下降

D.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有机质总量增加

10.假若你流落在不毛的荒岛上,只有少量的玉米和鸡可以食用。

那么使你生活时间较长的办法是(  )

A.先吃鸡,然后吃玉米

B.先吃玉米,然后吃鸡

C.用玉米喂鸡,然后吃鸡

D.用玉米喂鸡,先吃鸡蛋,然后再吃鸡

11.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要使最高营

养级生物的能量最高,把能量较多引向最高营养级

的食物链和生物E与C之间的关系分别是(  )

A.A→B→C→E、捕食和竞争

B.A→E→C、捕食和竞争

C.A→D、竞争

D.A→B→E、竞争和捕食

12.皮肤、肠粘膜组织发生炎症时,产生和释放的组织胺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大,血浆则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水肿。

组织胺对血管的这种调节方式为()

A、激素调节B、体液调节C、高级神经中枢调节D、植物性神经调节

13.静息时和产生兴奋后,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电位变化分别是

()

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

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

14.

在如图食物网中,a表示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若要使鸟体重增加x,

需要生产者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

A.y≥90xa+10xB.y≤20xa+5x

C.y≥20xa+5xD.y≥100xa+10x

科研人员对某海洋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右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D点时进行捕捞最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生存

B.D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

C.B点表示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D.从O点到D点,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

二、填空题

15.如图所示为某种免疫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该免疫为_________免疫中的_________免疫。

(2)试写出b细胞和c细胞在其他免疫中的作用:

b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大剂量的x射线杀死b细胞和c细胞,对机体免疫分别造成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该抗原刺激机体产生该免疫的过程中,是否能同时刺激机体产生其他特异性免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Ⅰ.某人在持续几天咳嗽后发热,经诊断是细菌感染引发了肺炎。

用药后得以康复。

请回答问题:

(1)侵入人体的细菌是一种发热激活物,通过一系列反应引起人体发热。

体温过高时,人体新陈代谢加快,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________,耗氧量________;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中________含量增高,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

(2)人的体温是由位于________的________中枢调控的。

(3)从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人体的________和_______系统参与了调节,最终实现稳态。

Ⅱ.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时,鸟类大多进入繁殖季节。

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下:

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A→垂体→B→性腺→C

请回答:

(1)鸟类的繁殖活动是通过机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调节方式完成的。

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________(下丘脑、垂体、性腺)。

(2)上面图解中的A、B、C分别代表由下丘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物质,则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C进入血液后,通过________作用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3)据图判断,若要验证B的生理作用________(能、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发现植物的落叶在土壤里会逐渐腐烂,形成腐殖质。

他们猜测落叶的腐烂是由于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分解能力不同,并设计了实验进行验证。

(1)实验设计首先要遵循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则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2)以带有同种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均分为A和B。

实验时A不做处理(自然状态);B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的恒温箱中灭菌1小时。

B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中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

(4)如果同学们的猜测是正确的,若干天后

(2)中实验组的落叶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同学们用带有相同量同种植物落叶的冻土苔原和热

带雨林的等量土壤为实验材料,分别模拟原生态系统的无机

环境条件进行C组和D组的实验,定期抽样检测样品土壤中

未腐烂的落叶的含量,请根据预期结果在图中绘出相应的曲

线。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D 

2.C

3.解析:

A、B二项都是在细胞内产生,D项在消化道内进行。

答案:

C

4.A

5.B

6.B

7.C 

8.C

9.C

解析:

在生态演替过程中随着物种数目和营养级数目的增加,生物量总量只会逐渐增加而不会下降,因此生物量总量下降是生态演替过程中最不可能发生的情况。

A不符合题目要求,物种数目将随着生态演替的进行而不断增加。

B不符合题目要求,因为生态演替达到成熟群落时,物种数目便保持稳定不再增加。

D不符合题目要求,非生物有机质总量的增多是生态演替的主要趋势之一。

10.A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

该岛上的食物网为

,人与鸡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和竞争,为延长人的生活时间应先吃掉竞争对手鸡,再吃玉米。

11.D

12.B

13.B

14.C

15.解析:

D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是K值。

B点表示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进行捕捞最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生存。

答案:

A

二、填空题

16.

(1)特异性 细胞

(2)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菌,在体液免疫中处理并呈递抗原在体液免疫中呈递

抗原

(3)b细胞被杀死。

可使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下降。

c细胞被杀死,

细胞免疫丧失,体液免疫能力下降

(4)能同时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

17.解析:

Ⅰ.当体温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时,细胞内酶活性升高,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增多,耗氧量增加。

在氧气相对不足时,肌肉细胞会进行部分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人体的体温是由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调控的。

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在神经系统的调控下,免疫系统参与了消灭引起发热的病原体,使体温恢复到了常态,即稳态。

Ⅱ.本题的图解中:

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属于神经调节;下丘脑→A→垂体→B→性腺→C属于体液调节(或激素调节),同时从图中还可以看出下丘脑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

性腺能分泌性激素,是在B(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来完成的,如果去除性腺就失去了促性腺激素作用的器官,就无法验证该激素的生理作用。

答案:

Ⅰ.

(1)增多 增大 乳酸

(2)下丘脑 体温调节

(3)神经 免疫

Ⅱ.

(1)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下丘脑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 性激素 反馈

(3)不能 鸟去除了性腺,失去了促性腺激素作用的器官,无法验证该激素的生理作用

18.

(1)单一变量 对照

(2)杀灭土壤微生物,同时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

(3)土壤微生物(作用)的有无落叶的腐烂程度土壤温度、含水量、pH及落叶的种类

和大小等(合理即可)

(4)腐烂程度小于对照组

(5)如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