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学作品阅读复习要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61781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复习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复习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复习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复习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复习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复习要点.docx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复习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学作品阅读复习要点.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复习要点.docx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复习要点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复习要点

学考要点

阅读文学作品,能理清文章的思路;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能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联系文化背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作出自己的评价;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

了解作品中几种常用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现代文阅读的考试目标为:

1.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情景中的意义和作用。

2。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3。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4。

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5。

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尝试探讨。

6。

赏析和评价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思想感情。

知识整合

1、小说

①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②小说有三个要素:

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③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④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

 

 ⑤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时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⑥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

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2散文

㈠散文是指同小说、戏剧、诗歌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三种:

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㈡散文的特点

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

由于它取材广泛,摇曳多姿,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同五彩斑斓的风景画,让人陶醉,让人喜爱。

它有六个特点:

①“形散而神不散”。

所谓“形散”是指取材广泛,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驰骋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所谓‘神不散”是指用明确的立意统领全篇,放得开,收得拢。

②、时间跨度大

散文不受时间限制,前可以远涉古代,后可跨及未来,又可覆盖今天。

如秦牧的散文《土地》从今日的土地一片生机,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晋公子重耳狼狈出逃时手捧泥土感谢土地是上苍的恩赐。

再如杨朔散文《荔枝蜜》,从小时候上树掐海棠花被蜜峰蜇了一口,写到现在的参观蜜蜂场。

时间跨度很大,但却紧紧围绕作者要表现的主题没有让人感到丝毫的散乱。

联想极丰富,文笔挥洒自如,极有感染力。

③、空间转换广

散文既不受时间限制,也不受空间限制,天南海北,空间宇宙,无不可以包容其中。

如鲁迅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空间跨度从中国到日本,再从东京到仙台,又从仙台回到北京,接着又写走到厦门,空间跨度大,空间转换之多让人目不暇接,但写得层次分明,详略得当。

把复杂的人和事放在每个空间里,有的随意点染,有的泼墨描绘,错落有致,色彩斑斓。

④、事件牵涉多

散文,多数离不开事件,尤其是叙事散文,事件是散文的“硬件”。

许多好的散文有一个中心事件,以及烘托连带的一些与之有关的其它事件。

如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写井冈山的竹子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粥,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

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事件多得让人应接不暇。

⑤、表达方式活

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

茅盾名篇《白杨礼赞》,就综合地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文章开头就记叙和描写了汽车在黄土高原上奔驰看到的黄土高原的外貌,用抒情和议论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这些方式的运用,有力地表达了主题,使文章气势浩大,摄人心魄。

⑥、勾连全文巧

散文的取材,可谓“杂乱”有章。

既使散思路开阔,包容量大,又使散文紧紧围绕作者的意图而不“越轨”。

秦牧说写散文最不能丢的是“思想的红线”。

即用一个醒目深刻的思想,把看似散乱的一大堆材料,贯穿成文。

若把这一个个事件喻作“珍珠”,真可叫做“红线穿珠”了。

㈢散文的写景

景物描写就是对自然风景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散文的写景的特征就是写出了一时一地的景物与它时它地景物的不同之处。

散文写景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注意时间与季节的特征

②注意地域与风俗的特征

③描写有明确的目的,一切都从主题出发。

④描写要抓住特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⑤描写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充分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⑥描写生动,自然,使读者得到生动,具体的形象。

3、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同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以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像,高度集中地反映现实生活、抒发情感的一种文学样式。

现代诗歌按形式又可分为新诗和以旧体诗形式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诗歌(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o

新诗又称“现代诗”,指中国“五四”运动以来产生的新体诗歌。

它在形式上打破了旧体诗歌格律的限制,采用了较为,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语的白话,便于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

新诗要求做到精练、押韵,大体整齐。

(1)新诗按内容有无完整的故事和人物分:

抒情诗(抒情诗又可以有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和借人、事的描写抒情等几种形式)和叙事诗。

(2)新诗按来源分:

群众创作的民歌(歌谣)和文人诗作。

(3)新诗按形式分:

格律诗、自由式、散文诗。

4)按内容分:

田园诗、山水诗、科学诗和咏物诗四类。

诗歌最大特点是一句一行,分行书写(散文诗除外)o

(1)抒情性。

强烈的抒情色彩是诗歌的显著特点,尤其是抒情诗,应正确体会、领悟充溢在诗句中的情感,把握诗歌的要义。

(2)形象性,通过丰富的联想、瑰奇的想象、不同手法去把握诗歌中的形象,把握其内蕴,理解其形象。

(3)精炼性,应抓住诗歌精练的语言,体悟诗歌精当、深厚、隽永的特点。

(4)音乐性:

从节奏和押韵上体会诗歌的音乐美、节奏感。

4、戏剧

1)戏剧和戏剧文学。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戏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o

(2)戏剧文学的两重性。

一方面,它作为文学作品,应当具备一般叙事性作品的共同要求,

诸如塑造典型形象,揭示深刻的主题,以及结构的完整性等等,并应当具有独立的欣赏(阅读)价值。

另一方面,它作为戏剧演出的基础,只有通过演出,才能表现出它的全部价值。

因此,它又要受到舞台演出的制约,必须符合舞台艺术要求o

(3)剧本的结构。

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作家的舞台提示,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等等;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对话(对唱)、独白(独唱)、旁白(旁唱)等。

(4)戏剧文学的特点。

戏剧文学为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就必须具有自己的特点。

第一,戏剧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的原则。

这是由戏剧演出受舞台演出和时间的限制决定的,因此,剧本不能过长、人物不能过多,场景变换不能过多,戏剧情节必须在高度集中的场面和场景中展开。

戏剧文学不像小说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必须突出主要事件,而把次要的推到幕后o

戏曲剧本在结构上的特点,与话剧、歌剧相比,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具有很大的自由。

在戏曲上,动作是虚拟的、程式化的,在虚拟动作的基础中,可以虚拟时间,虚拟空间。

例如,《打渔杀家》中划船的动作是虚拟的,这时舞台就是虚拟的一片水面o

第二,剧本必须有集中的、尖锐的矛盾冲突。

戏剧是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的,是通过表现矛盾冲突作为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

剧本情节的结构可以分为:

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有的多幕剧第一幕之前还有序幕,结尾还有尾声。

序幕用来介绍时代背景、人物来历和剧情发展的原因;尾声往往与序幕相呼应,对剧本的思想内容作些提示,引起人们的联想和展望。

第三,剧本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性格。

在戏剧演出的综合性整体中,剧本虽然是基础,但居于中心地位的却是演员的表演。

演员扮演的角色的基本手段是语言和动作。

小说中语言的主要性能是叙述和描写,而“剧中人物之被创造出来,仅仅是依靠他们的台词,即纯粹的口语,而不是叙述的语言”(高尔基语)。

在戏剧文学中,故事的发展,人物性格的揭示,以及剧作家对人物事件的评价和态度,一般都依靠人物的对话来完成。

因此,戏剧文学语言的特点,一是要求高度的个性化和充分的表现力,

二是要求精练、含蓄,便于激发人们的想象,三是要求明朗动听,能琅琅上口,清亮入耳。

《打渔杀家》的语言有这样一些特点,因此,穆仁智、萧恩、桂英等等人物形象性格特征都十分鲜明,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

(5)戏剧的分类。

戏剧可按不同标准分类。

分类形式和标准如下:

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戏曲。

按照内容性质,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所谓正剧,就是能反映悲喜等思想感情的复杂变化的戏剧。

按照题材所涉及的方面,可以分为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科学幻想剧、童话剧、儿童剧。

按篇幅规模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5寓言童话神话

寓言童话神话的异同

童话、寓言和神话,都是凭借联想和想象,塑造虚幻寓言、童话.^婉话的特点、、

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生活的启示。

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简短,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古喻今、借近喻远、借小喻大,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在创作方法上常常运用夸张和

拟人等表现手法。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常常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童话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常常采用拟人的手法,举凡鸟兽鱼虫,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从而也说明一个道理,或提示生活中的美和丑、真和假、善和恶。

神话,是关于神仙和神化了的古代英雄的故事,富于浪漫主义精神,表现古代人民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解释和向往o神话中的自然物象常常被拟人化、人格化,具有人的形象和性格。

神话多运用夸张、虚构、幻想等表现手法塑造形象,通过并非现实的情节,曲折地表现生活,寄寓一定的思想感情,这是它们的共同点。

例如,。

赫耳墨斯本身就是神话传说中的神;蚊子和狮子、浓烟和烟囱,这些昆虫、动物和没有生命的事物,在寓言里都成了人格化的形象——当然是虚幻的。

盘古是神话中的英雄,盘古开天辟地的虚构故事,表现了古代人民对天地万物的丰富幻想和巨大力量。

《天上的街市》是一首神话诗,诗中关于天街的美好景象的描写,也都是虚幻的,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境界的向往、追求,并以此作为对现实的苦难生活的抗争。

童话、寓言、神话又毕竟不是同一个样式,其特点也是彳艮明显的,在文学园地里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景象。

童话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构思上,更富于幻想,更曲折离奇,更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因而篇幅一般较寓言长。

寓言大多只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或几句对话,用形象的比喻或含义深刻的语句,显示所寄寓的道理,一般没有曲折的情节,篇幅相对较短。

神话虽然与童话一样有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也都以幻想、夸张作为主要表现手法,但神话在内容上以自然力和传说中的英雄作为主要描写对象,风格上更具浪漫主义色彩,也不仅仅以儿童为读者对象,这些又是神话区别于童话的地方。

神话与寓言的差异有如童话与寓言。

例如,《皇帝的新装》人物形象丰满、复杂,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简直就是一篇“小说”;《盘古开天辟地》写的是神话英雄,虚拟情节夸张浪漫;《寓言三则》情节简单,较少描写、刻画,以对话为主,在小小的篇幅里寄寓了深刻的道理。

题源点拨

例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做孔乙己。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便都看着他笑,有的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苗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

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

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

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对文中有关孔乙己的肖像描写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身材很高大”,表明他原本具有谋生的条件。

B、“青白脸色”,表明他过的是半饥半饱的生活。

C.“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表明他性格倔强,经常与人打架。

D.“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表明他年岁已老,已是风烛残年。

(2)对作者写孔乙己长期穿长衫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明孔乙己是一个读书人,很有学问。

B.表明孔乙己偏爱长衫,有穿长衫的习惯。

C.表明了孔乙己虽然穷困潦倒,仍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

D.表明孔乙己的家庭原先也有地位,比较富有。

(3)文中划线的句子表现了孔乙己怎样的心理特征?

对此概括最恰当的词语是()A.自高自大B.自鸣得意C.自欺欺人D.自我标榜

(4)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乙己“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表现了孔乙己的书呆子气。

B.“排出九文大钱”中的“排”字,表现了百孔乙己办事一贯认真的态度。

C.文中两次写“笑”,说明号乙乙己只不过是被人取笑的对象,揭示了他低下的社会地位。

D.上面文字运用了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解析《孔乙己》这篇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是很典型、很突出的,因此,常常作为测试的内容。

只要我们对这篇作品的内容有正确的理解,有关问题并不难回答。

第(l)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三个都是正确的,只有C项说孔乙己“性格倔强,经常与人打架”,不符合作品实际。

事实上孔乙己脸上的伤痕是被别人打的,只能说明他经常受人欺侮,而不能说明他性格倔强。

(2)题中的四个选项中有三个都是错误的,孔乙己老是穿长衫,并不能说明他有学问;至于说因为他有穿长衫的习惯,所以长期穿长衫,这同样没有回答出真正的原因;而把他穿长衫的原因归结为他的家庭原先比较富有,也是没有道理的。

只有C项才真正道出了他穿长衫的原因。

第(3)题中的四个选项看上去似乎都沾一点边,但实际上,只有C项即“自欺欺人”这个词语才最能概括出孔乙己的心理特征。

第(4)题中的B项中说“排出九文大钱”的“排”说明孔乙己办事一贯认真,这当然是错误的,这个“排”字只能说明孔乙己的装模作样的穷酸相。

至于其他几项显然都是正确的。

例2自选角度(主题、结构、语言、写作手法等)对下文进行赏析。

荷花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8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9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院里乘凉。

祖父笑着和我说:

“我们院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个姊妹。

大家都欢喜,说适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小船般散漂在水里。

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

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选自《冰心文集》)

解析示例这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

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

这样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达到“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

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

于是在结尾处写道:

“母亲啊!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规律提升

1、阅读小说,应根据小说的特点,可用以下学习方法学习。

(1)故事情节梳理法。

即按照小说“开——发展——高潮——结局”这一情节结构,通读全文,弄清情节线索及安排特点。

如《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以下简称《葫》)以“护官符”为线索来铺叙故事,全文的情节是“雨村接案(开端)——密室对话(发展、高潮)-----胡乱断案(结局)”,其中“密室对话”是全文的主要部分,人物性格主要在这里展开,所以是阅读的重点。

文章通过门子的嘴,插叙有关的故事,如解释“护官符”、追叙案情起因、回忆英莲等。

这些插叙内容对丰富贾雨村的人物形象有重要作用。

弄清这些情节的结构特点,把握全文内容,就能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o

(2)人物形象分析法u即从情节入手,分析其典型意义,就能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致从三方面进行:

①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

《葫》文中的贾雨村,存身于封建势力“官官相护”的腐朽官场之中,他必然与封建贵族狼狈为奸,鱼肉人民。

他是倚仗贾政的势力爬上官场的,而与案情有关的案犯薛蟠是贾政的外甥,而一心向上爬的贾雨村背恩忘义、胡乱断案则是必然可信的。

这是在典型环境下塑造出来的典型性格。

②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等方面分析人物o《葫》文突出的特点就是通过语言表现人物,贾雨村的虚伪恶毒、阴险狡猾、忘恩负义的性格都在他与门予的对话中表现出来的。

•③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正因为门子揭了贾雨村的老底,贾雨村才说“贫贱之交”,足见他的圆滑;门子献计,贾雨村按其计而行,嘴里却说“不妥”,足见他口是心非;“后来到底寻了个不是,将门子充发了”,足见其险恶。

门子与其复杂的关系,使其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通过这三点分析,贾雨村这趋炎附势、老奸巨滑、精熟吏道、徇情枉法的封建官吏形象,便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3)作品主题概括法。

即根据小说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把握作品反映的社会

本质,从而概括小说主题u《葫》文通过葫芦僧解释“护官符”和贾雨村徇情枉法的情节,揭露了封建贵族倚财仗势、狼狈为奸、勾通官府、鱼

肉人民的罪恶。

(4)写作特点赏析法。

是指从写作角度欣赏小说的创作手法,目的是为练习复杂记叙文

寻求写作借鉴。

这一般可以通过人物肖像、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以及环境描写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法各方面揣摩借鉴。

如《葫》文就是通过生动的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

对话,在本文里占的比重最大,葫芦僧和贾雨村二人的一言一行,生动逼真地表现了各自的性格。

另外,本文衬托手法的运用,也是值得借鉴的特色。

本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贾雨村,但文中写他的笔墨不甚多,而对门予的言行描写竟占了艮大篇幅。

这是借宾衬主,为了突出贾雨村的形象。

门子是个狡猾刁顽、诡计多端、献媚取宠的奴才。

他恃仗随身揣了一张“护身符”和知道贾雨村的底细,不仅要向上爬,而且还不肯低三下四地乞求赏赐;他心怀鬼胎,手段恶毒,但是在贾雨村的面前是小巫见大巫,不但没捞到半点油水,反而被贾雨村利用,最终“充发”了。

这说明贾雨村的歪本事绝非门子可比,贾雨村更阴险、更狡猾、更卑鄙。

还有两个没有出场的人物,也是衬托贾雨村的。

一是英莲,贾雨村恩人之女。

写她遭

遇越惨,越能衬托贾雨村忘恩负义、恩将仇报。

另一个是薛蟠,贾雨村的“护官符”上的一员。

写他的无法无天越甚,越能衬托贾雨村玩弄权术、热衷钻营巴结豪门的阴险。

像这样运用“对话”、“衬托”的写作特点,都为我们的写作训练提供了借鉴o•

(5)情感体验法。

所谓体验,就是读者真正进入作品的生活场景中去,与人物形象同呼

吸,共命运,在人物形象喜怒哀乐中体验作者的爱憎,对准确感受人物形象大有帮助。

平时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真谛,积累心得体会,是阅读体验的必要结晶。

2散文的阅读方法

散文的阅读步骤与记叙文文体相似,议论散文与议论文阅读程序相同,但重点应借鉴以下方法阅读:

(1)找文眼

所谓文眼就是文章中能够揭示主题或是对主题有提示作用的词或者句子。

构思精巧、富有意义或写得含蓄的散文往往都有文眼。

散文往往在运用表达方式上综合性很强,一篇散文中一般既有记叙又有议论,既有描写又有抒情,这些表达方式被高度统一地融合在一起,常常会遇到一句话既是记叙但同时又是抒情,或既是抒情但同时又是议论等情况,表达方式之间概念上的束缚在这里已经被摆脱——所以,散文的文眼与记叙文相比较,它又通常要隐蔽得多。

所谓要“挑”文眼而不是“抓”文眼指的就是这个原因。

文眼的位置可以在文首,如朱自清《荷塘月色》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也可以在篇尾,如杨朔《茶花赋》的“用最浓最艳的朱红,画一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岂不正可以象征祖国的面貌”;还可以在文中,如《废墟的召唤》的“我忽然醒悟了……”一句点“召唤”的具体含义;还有的文眼就在题目之中。

当然这也只是一些经验性的认识,实际阅读中却往往不是找了这三个地方就能解决问题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要解决这一点,一般都要与第二步同时进行,这样可以使捕捉作者的情与理的阅读触角更为灵敏o

(2)定基调

散文是有它的情感基调的。

这一点,它比记叙文或是说明文或是议论文都要显得突出。

所谓基调,就是作者的一种心境,一种情绪。

这种心境,这种情绪即使作者不直接地说出来,也会在作者的词句中流露出来。

如《听潮》一文,当作者听到潮落时他这样写道:

“海在我的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

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o”“朦胧”“温柔”“低低地,,(‘轻轻地”以及诗人“月光”“晨雾”“情人的蜜语”“微风拂过琴弦,,落花飘在水上”这些喻体无不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与陶醉,这种喜爱与陶醉就是作者此时此刻的心境,此时此刻的情绪,这也

就是文章的基调。

一般来说,一篇散文只有一种感情基调。

一种感情基调就限定了一定的理解范围,比如上例,无论如何,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会是低沉的、消极的,也不会是批评什么或是指责什么了。

这种理解的范围对于阅读的初始阶段来说十分重要,它往往能很有效地帮助读者在逐步的探索中拨云见日。

还要强调的就是在阅读散文时要充分运用所掌握的词语和修辞方面的知识,对散文的语言深入品味,不过语言这一关,也就没有跨过理解散文的第一道障碍。

(3)抽线索

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再来细心观察体会它的各个段落、各个部分之间在使用材料、表达情感上的某种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