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医院布局.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59405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医院布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民医院布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民医院布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民医院布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民医院布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医院布局.docx

《人民医院布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医院布局.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医院布局.docx

人民医院布局

医院诊区型布局改造

一、背景介绍

医院中的“四长”(即挂号、划价收费、就诊、取药队伍长)就诊现象,在患者就医过程中屡见不鲜,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门诊患者并影响着医院的服务质量,引起了不少患者的抱怨和不满。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医院要想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从“以工作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优化诊室布置,缩短就医流程。

传统医院的特点更像是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以分工论为指导,以医院自身管理方便为中心。

这种传统布局对于患者在就诊过程中造成了极大的不便,造成了医院的满意度降低。

二、传统医院布局类型

案例中的医院布局,以诊室为单位,相关诊室关联度不高甚至无关联度,由于挂号、收费处面对所有患者,所以患者的等待时间就会增加。

患者在就医的过程中,需要在诊室之间不停的移动,且许多是长距离的移动。

就医结束后,患者要亲自到药房取药。

患者在到达医院后,首先挂号,接着到诊

室就医,再到划价收费处进行缴费,然后进行化验、检查,再到诊室复查,如果需要住院则办理住院手续。

如果不需要,则到划价收费处进行缴费。

最后,到中西药房取药后离开。

图1、传统诊室1层平面图

 

图2传统医院二层平面图

 

图3患者就诊流程图

 

图4就医流程图1

 

图5就医流程图2

 

三、诊区性布局

为降低患者在就医过程移动距离,减少等待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体验,建议将医院科室布局按照以患者为中心的“产品为主的混合布置”的原则进行珍区式布局。

(一)患者移动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移动,下面利用系统布置设计(SLP)方法对患者在诊室间的移动情况进行详尽分析,为医院的诊室布置优化提供准备。

患者在诊室间的移动情况是分析的主要问题。

这是因为患者在某两个诊室间移动越频繁,就说明两个诊室之间的关系越紧密,那么在布置时,这两个诊室就应该越靠近。

在利用系统布置设计(SLP)法进行布置时,不必关心患者在诊室间具体的移动次数,而是通过划分移动频繁等级的方法来研究。

具体可划分五个等级,分别用符号A、E、I、O、U来表示,即超高移动频繁度、特高移动频繁度、高移动频繁度、一般移动频繁度、几乎没有移动。

患者移动频繁度等级对应着诊室相互关系等级,如患者在诊室间有超高移动频繁度,那么诊室间的关系密切程度为绝对必要。

依次类推。

如表1所示:

表1患者移动频繁度和诊室间关系密切度对应分析

级别

代号

患者移动频繁程度

诊室间关系密切度

评分

1

A

超高移动频繁度

绝对必要

4

2

E

特高移动频繁度

特别重要

3

3

I

高移动频繁度

重要

2

4

O

一般移动频繁度

一般

1

5

U

几乎没有移动

不重要

0

(二)移动频次分析

结合上面的20种主要病例的具体就医流程、往来诊室及移动次数,我们可以得到门诊患者平均每天在两个诊室间的移动总次数,然后再计算出它们各自所占比例,并据此划分移动频繁度等级。

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患者每天移动总次数=N种疾病患者在每两个往来诊室间的移动总次数/N*平均每天门诊量

平均每天门诊量=全年门诊量/360(注:

全年门诊量约为636480人)所占比例=患者每天移动总次数/Σ患者每天移动总次数

表2患者移动频繁度分析

序号

往来诊室

移动次数

患者每天移动总次数

所占比例(%)

移动频繁度等级

1

01-04

2

177

1.48

O

2

01-05

10

884

7.41

E

3

01-06

1

88

0.74

O

4

01-10

1

88

0.74

O

5

01-14

3

265

2.22

O

6

01-18

2

177

1.48

O

7

01-19

1

88

0.74

O

8

02-03

20

1768

14.81

A

9

02-04

4

354

2.96

I

10

02-05

20

1768

14.81

A

11

02-06

1

88

0.74

O

12

02-07

4

354

2.96

I

13

02-09

8

707

5.93

I

14

02-10

2

177

1.48

O

15

02-12

2

177

1.48

O

16

02-14

6

530

4.44

I

17

02-15

1

88

0.74

O

18

02-17

1

88

0.74

O

19

02-18

2

177

1.48

O

20

02-19

1

88

0.74

O

21

03-11

6

530

4.44

I

22

04-07

1

88

0.74

O

23

04-08

1

88

0.74

O

24

05-07

6

530

4.44

I

25

05-15

3

265

2.22

O

26

05-17

1

88

0.74

O

27

07-09

4

354

2.96

I

28

07-10

1

88

0.74

O

29

07-15

2

177

1.48

O

30

07-16

1

88

0.74

O

31

07-17

3

265

2.22

O

32

08-09

3

265

2.22

O

33

08-13

1

88

0.74

O

34

08-14

1

88

0.74

O

35

09-12

1

88

0.74

O

36

12-13

1

88

0.74

O

37

12-15

1

88

0.74

O

38

12-16

1

88

0.74

O

39

13-14

4

354

2.96

I

40

15-17

1

88

0.74

O

合计

11927

100

移动频繁度等级的具体划分如表3所示:

表3患者移动频繁度等级具体划分

等级

A

E

I

O

对应比例范围

9%以上

6%-9%

2.5%-6%

0-2.5%

相符比例

14.81%

7.41%

5.93%、2.96%、4.44%

2.22%、1.48%、0.74%

相符序号

8、10

2

9、12、13、16、21、24、27、39

所有剩余

(三)科室关联度分析

由于诊室间移动频繁度等级对应着诊室相互关系等级,所以,将表2中的诊室间移动频繁度等级填入图6中,就可以得到诊室间相互关系图,如图6所示:

 

图6诊室间相互关系

 

表4

诊室相互关系

表4诊室间相互关系

 

综合各诊室间的接近程度,与其他诊室关联度高的应置于诊室中央,关联度不高的布置在边缘位置,因此需考察各诊室间的综合接近程度。

表5各诊室综合接近程度

 

通过以上对诊室间的相对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如下特点:

1、有些诊室与其它大部分诊室关系都比较密切。

例如:

划价收费和挂号处。

2、有些诊室只与特定的诊室关系密切,而与其它的诊室不密切。

例如:

脑系科与脑电图室、CT室相关联,而与耳鼻喉科不相关。

诊室之间具体相关关系如表6所示

表6各诊室相关性

序号

诊室

相关诊室I

相关诊室II

1

外科

化验室、CT室

挂号处、收费处、西药房

2

内科

化验室、生化室、B超室

3

脑系科

脑电图室、CT室

4

肛肠科

5

耳鼻喉科

6

眼科

(四)病例与诊室关系分析

通过就医流程和诊室间相互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不同疾病的患者可能会在相同的诊室就诊,如:

鼻窦炎和中耳炎的患者都要在耳鼻喉科就诊。

因此,可将不同的病例与其相关的诊室进行对应,共分成了8组,如表7所示:

表7病例与诊室的对应关系

组号

病例

对应诊室I

对应诊室II

对应诊室III

1

冠心病

心电图室

化验室

生化室

B超室

彩超室

放射科

挂号处

划价收费

西药房

风湿性心脏病

2

高血压

内科

关节炎

发烧

糖尿病

肺感染

肺结核

慢性肾病

胆囊炎

3

小儿支气管炎

儿科

4

肠炎

肛肠科

5

烧伤

外科

放射科

CT室

颈椎增生

6

脑血栓

脑系科、脑电图室

脑中风

癫痫

7

鼻窦炎

耳鼻喉科

中耳炎

8

眼病

眼科

四、布置思路

第一步——处理关系密级为A的作业单位对。

按各作业单位综合接近程度的高低排序,找出综合接近程度最高的布置在中心位置;依次处理作业单位对。

第二步——处理关系密级为E的作业对。

……

最后重点调整U级作业单位对的相互位置

五、调整后布局

步骤一:

与科室3为A级关系的科室为2科室,与2为A级关系的科室为5科室

步骤二:

与2、3、5、11科室为E级关系的科室有1科室(1-5)。

步骤三:

与1、2、3、5、11科室为I级关系的科室为7科室(2-7、5-7)。

步骤四:

由于4,9,14与2的关系重要,故将其布置于楼梯附近。

图6一层新布局

2.划价收费

 

2.划价收费

5.内科

7.化验室

1.挂号处

 

图7二层新布局

19.眼科门诊

18.耳鼻喉科

6.肛肠科

15.B超室

16.彩超室

12.心电图室

13.脑电图室

14.脑系科

17.生化室

8.CT室

9.放射科

10.儿科

4.外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