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山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58468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烈山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烈山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烈山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烈山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烈山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烈山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docx

《烈山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烈山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烈山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docx

烈山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

烈山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

2009年实施方案

为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各项工作,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制定2009年度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思路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以城乡一体化建设为统揽,完善招商引资、园区建设、项目推进、工业经济和城乡统筹“五位一体”抓发展的工作机制,积极谋划,狠抓落实,以试点镇、试点村为重点,全面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速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

 二、工作目标

以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为重点,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相互促进和可持续发展。

全面完成全区城乡一体化总体方案和城乡布局一体化规划、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产业发展一体化规划;搬迁烈山镇政府,启动蔡里街建设;启动香港街改造工程和烈山、华家湖、杨庄、古饶、王店5个居民点建设;加快产业发展,实现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达到2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达到23.5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40%,达到12亿元;三次产业比重达到20:

50:

3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达到7037万元;工业集中度达到70%以上,新增集中居住人口10000人以上,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000亩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达到4500元。

试点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三、工作要点

1、科学编制发展规划。

按照“合理布局、完善功能、集约发展”的原则,高起点编制规划。

(1)编制完成烈山区城乡布局一体化规划、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

(2)编制完成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宋疃镇、古饶镇规划。

(3)设计完成5个试点村的建设方案和15个中心村布点规划。

(责任单位:

区城建局、烈山镇、宋疃镇、古饶镇、杨庄办)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融入淮北城市建设,以城区道路和乡村道路建设为重点,推进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

(1)围绕市城区东扩南移,配合市政府做好五宋路改造、长山路延伸、沱河东路及新外环路的建设。

(2)以烈青路改造工程为重点,加快城区道路建设。

(3)加快推进村村通工程,建成村村通道路11.5公里。

(4)启动香港街改造工程,完成3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主体工程。

(5)加快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农村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推进桥、涵、闸、沟、渠等水利基础设施维修改造,提高农村防洪抗旱能力,完成古饶镇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工程。

(6)全面改造完成工人村主城区自来水供水工程,改善水源,配套自来水管网设施;完成蔡里、黄营、况楼等7个村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1.66万人的饮水安全。

(责任单位:

区城建局、区农水局、烈山镇、宋疃镇、古饶镇、杨庄办)

3、统筹规划产业布局。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实际,调整产业规划布局,编制完善产业发展一体化规划。

一产以畜牧养殖、设施农业、林果经济为重点,发展高效农业;二产以陶瓷建材、机械制造和肉食品加工为重点,发展新型工业;三产以商贸、物流、旅游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

形成以高效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城乡一体化产业体系。

烈山镇、杨庄办是烈山区政治、文化、商贸中心,以三产为主,主要发展商贸、物流、旅游等服务业;一产发展设施农业和林果经济,二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机械制造业。

宋疃镇是烈山区主要工业聚集区,以二产为主,主要发展电力、陶瓷、化工及肉食品加工等产业;一产发展生猪养殖和林果经济,三产发展农产品物流业。

古饶镇以一产为主,重点发展养殖业和近郊型农业,发展成为烈山“百万生猪”产业的主要基地和淮北市重要的菜蓝子基地;二产发展煤炭和铜金铁矿采选业。

(责任单位:

区发改委、区农水局、区商务局)

4、强力推进工业经济发展。

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产业集聚为发展方向,培育骨干企业,壮大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提升改造煤炭、水泥等传统产业,培育发展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陶瓷建材、机械制造和肉食品加工三大产业。

(1)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坚持月调度、季总结相结合的例会制度,及时发现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提高经济运行稳定性和协调性。

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2亿元,同比增长40%。

(2)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科宝16DPA、新中源陶瓷、惠尔好陶瓷、贵能高岭土、海晟铜材、亚太汽配、秦楼选矿厂、汉福针织等工业项目建设的速度,争取早建成,早见效。

(3)加大规模企业培育力度,确保新增规模企业15家。

(责任单位:

区发改委、区统计局、区中小企业局、区工业园管委会、烈山镇、宋疃镇、古饶镇、杨庄办)

5、加大工业园区建设。

充分发挥优势,加快园区建设,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

(1)完善刘庄项目区、吴山口项目区的道路、供电、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蔡项目区绿化、亮化、供水、供电等配套建设。

(2)进一步加大宋疃食品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

(3)启动雷山工业园、马桥工业集中区建设,基本完成雷山工业园2平方公里的“五通一平”。

(4)工业集中度达到70%以上。

(责任单位:

区发改委、区工业园管委会)

6、大力发展高效农业。

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发展高效农业。

(1)围绕宝迪集团做大做强生猪养殖业,提升养殖小区规模档次,做好规划区内养殖大户的搬迁工作,力争全年生猪养殖总量达到40万头。

(2)落实《经果林开发规划》,以石榴产业为重点,发展林果经济,新栽植石榴3000亩。

(3)充分发挥宋疃食用菌基地和洪庄农业科技示范园辐射带动作用,发展设施栽培,新增蔬菜种植面积2000亩。

(责任单位:

区农水局)

7、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导向,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三产服务业的比重。

(1)抓住城市南移机遇,结合工人村主城区改造及烈山新城区建设,发展商贸流通业。

市粮食仓储中心建成使用。

(2)依托烈山的区位优势和吴山口陶瓷项目区,建设陶瓷物流中心,发展产品服务业。

长林物流建成投产,陶瓷物流中心开工建设。

(3)以南湖湿地公园建设及相湖开发为重点,逐步实施龙脊山、化家湖、塔山等景区、景点规划建设,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

(4)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

(责任单位:

区商务局、区城建局)

8、引导农民向中心镇和居民点集中。

按照统一规划、政策引导、农民参与、市场运作原则,逐步引导农民向中心镇和居民点集中。

(1)搬迁烈山镇政府,启动蔡里街建设。

照楚风汉韵风格,打造蔡顺故里,把蔡里建成东部新城区次中心。

(2)启动烈山村、化家湖村、古饶村三个居民点建设;完成洪庄农民公寓二期工程。

(3)中心镇和居民点集中居住人口新增10000人以上。

(责任单位:

区城建局、烈山镇、宋疃镇、古饶镇、杨庄办)

9、创建文明生态村镇。

以试点镇村为重点,重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广泛开展生态示范创建活动,提高城乡环境建设水平。

(1)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结合“三清三改”,实施绿化、亮化工程,推进畜禽养殖向规模化生态养殖转变。

(2)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和大型沼气站建设,力争完成“一池三改”户用沼气2600户,建设农村能源服务网点20个。

(3)全面禁止秸秆焚烧,实施秸秆转化利用,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率。

(4)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城乡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在农村大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在群众中普及科技、文化、卫生、法律知识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5)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完成荒山绿化5530亩,四旁植树85万株。

烈山镇建设2个生态示范村。

(责任单位:

区城建局、区农水局、区环保局、区科技局、烈山镇、宋疃镇、古饶镇、杨庄办)

10、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健全公共服务运行机制,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1)实施教育均衡化发展,加强对“两免一补”和低保家庭贫困学生助学工作管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加快教育资源整合,筹建4所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完成5所教师周转房建设,建设留守儿童活动中心2所,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5%(含职高、技校)。

(2)加快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新建村级标准化卫生室29个。

(3)配套完善城乡文化设施,加快群众健身场所建设,普及群众性体育活动。

古饶综合文化站建成使用;在3个新建居民点配套完成文化、体育设施。

(责任单位:

区教育局、区卫生局、区民政局、区文体广电局)

11、加快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政策制定,建设创业基地,鼓励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1)加强农村劳务市场经纪人队伍建设,争取每村发展1-2名劳务输出专业经纪人。

(2)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充分利用现有职业培训学校,实施“烈山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标准化建设1个区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和1个区级创业示范基地,落实4000名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100人创业培训。

(3)加快中心镇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率达到50%(烈山镇农村劳动力转移率达60%),30%的村建成充分就业村。

(4)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3%,达到4500元;烈山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责任单位:

区劳人局、区农水局、烈山镇、宋疃镇、古饶镇、杨庄办)

12、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就业和失业统计制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合管理制度和医疗救助机制,实现城乡居民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居。

(1)建立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劳动用工管理、就业服务制度,做好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000个,再就业7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2)做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完善城乡低保家庭收入核算办法,扩大低保在农村的覆盖面。

(3)建立健全城乡医疗救助机制,严格医疗救助审批手续,建立以民政低保救助为主、工会救助和劳动保障救助为一体的运行机制。

(4)新建、改建2所敬老院,提高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

(5)大力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服务和管理,参合率达到98%。

(责任单位:

区劳人局、区民政局、区卫生局)

13、增加财政投入。

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增加财政对城乡一体化建设投入,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转向农村,确保预算内“三农”支出增长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

(责任单位:

区财政局)

14、加快实施农村土地流转。

优化镇村土地资源配置,规划镇村土地综合利用,加快推动土地流转,实施规模化经营。

(1)推进农村土地整理、宅基地专项治理和复垦工作,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建设用地置换的工作机制,实现400亩土地置换。

(2)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农民采取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支持土地向种植大户、专业大户、公司企业集中。

加强政策扶持,支持农村经营大户、种植能手开展土地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

争取完成土地流转面积5000亩。

(责任单位:

区农水局、区国土分局、烈山镇、宋疃镇、古饶镇、杨庄办)

15、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积极开展镇村党的基层组织联动联建,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1)继续从区直机关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和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

(2)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配套组织建设,配齐配强共青团、民兵、妇联等基层组织力量。

(3)加强村级基层组织班子和队伍建设,重点抓好思想、作风和廉政建设。

(4)落实村干部报酬和养老保险,农村党员干部培训资金列入财政预算。

(5)加大村干部学历教育,基本实现每村至少1名村干部参加大专学历教育。

(6)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基层民主选举和决策制度,着力推行村级政务、党务、财务、事务公开。

(7)大力推进村级活动场所新建、改建工作。

(责任单位:

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区劳人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力推进

把城乡一体化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程,切实加强领导,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和镇(办)全力抓的工作格局。

区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议,分析、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强力推进全区城乡一体化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创新机制,多元投入

用足用活政策,从单纯依靠政府投资建设转变为依靠政策,向市场、向社会要资金,建立各种资本共同推动城乡一体的多元投资体制。

树立经营土地的理念,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思路,把市场经济中的经营意识、经营机制、经营方式等多种要素引入城乡建设,通过建设用地置换、宅基地换住房、基础设施建设BT、BOT等多种形式, 努力形成政府引导、多元投资、市场运作的投入机制,推动全区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落实责任,强化考核

把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各镇办和区直有关部门,形成分工协作、责任明确的工作机制;把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工作实绩作为考核各级干部政绩和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制定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严格标准,强化考核,确保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附:

烈山区城乡一体化2009年指标体系

烈山区城乡一体化2009年实施项目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