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教育强区工作大会讲话稿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成功探索汇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57510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教育强区工作大会讲话稿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成功探索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建设教育强区工作大会讲话稿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成功探索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建设教育强区工作大会讲话稿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成功探索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建设教育强区工作大会讲话稿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成功探索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建设教育强区工作大会讲话稿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成功探索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设教育强区工作大会讲话稿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成功探索汇编.docx

《建设教育强区工作大会讲话稿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成功探索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教育强区工作大会讲话稿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成功探索汇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设教育强区工作大会讲话稿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成功探索汇编.docx

建设教育强区工作大会讲话稿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成功探索汇编

建设教育强区工作大会讲话稿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成功探索汇编

建设教育强区工作大会讲话稿

今天区委、政府召开建设教育强区工作会议,主要是总结过来几年的教育工作,动员和部署建设教育强区工作。

等下,书记会作重要讲话。

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增强建设教育强区工作信心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市委、市政府于去年召开了全市教育强市工作会议,并下发了《关于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力争在XX年基本实现教育强市”的目标。

这是我们建设教育强区大的背景、大的形势。

我们必须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增强建设教育强区信心,力争在XX年实现教育强区目标。

我们有好的教育发展战略。

区委、区政府把教育工作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优先谋划教育发展,优先解决教育经费,优先改善办学条件。

近年来我区财力紧张,而教育预算内财政拨款超过了财政经常性收入的50%,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免费义务教育,更是增加了政府财政压力。

在这样一种现实下,我们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过程中,先后投入经费1000多万元用于改善保留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在企业学校的接收移交中,共接收教职员工490人,每年增加人员经费1400万元,并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对6所企业学校进行提质改造;XX年——年,全区投入经费3000万元用于小学的维修改造,投入经费1800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添置各类教育教学仪器、设备,18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都建成了校园网,12个班以上的学校都建成了多功能教室;投入800多万元用于下区初中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城区17所中小学有11所建成了塑胶运动场;全区教职员工的工资由财政按月足额拨付。

同时吸纳民营资金8000多万元来我区办学,不断完善办学体系。

目前八达小学、景弘中学、北大星培训学校和东方艺术学校等都已成为同类学校的佼佼者。

我们有好的教育发展质量。

“普九”成果不断巩固。

全面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完善了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适龄青少年入学率达100%,初中学生年辍学率在0.5%以下,初中毕业生合格率达到了98%以上,升学率达到了85%以上,三残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0%,学龄前一年入园率达到100%,学龄前三年入园率达到了87%。

实现了全区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的目标。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我区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逐步提高,良好行为习惯逐渐养成,个性和特长得到张扬和发展。

坚持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方案,全面培育合格学生。

成千上万的中小学生真真切切的成了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受益者。

在教育教学上,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们有好的教育发展体系。

我区较早完成了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和企业学校接收,区域内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有以四三0幼儿园、钻石幼儿园、荷塘区幼儿园为代表的幼儿教育机构,有以荷塘小学、601中英文小学、红旗路小学为代表的小学教育,有以五中、十五中和十九中为代表的日益发展的初中教育,有以四中、十三中和十八中为代表的省、市示范性高中教育,有以株洲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工业学校为代表的职业教育,有以八达小学、景弘中学为品牌的民办教育,各级各类教育特色鲜明,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辖区内现有高等职业学校6所,中等职业学校8所,民办职业学校14所,每所学校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专业。

全区形成了依托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和社区培训中心的实用技术培训、实用人才培训,仅年就培训了农民XX多人次,为下岗职工提供再就业培训700多人次,为荷塘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基础。

我们有好的教育发展机制。

已建立起教师招聘逢进必考制度,教师末尾考核制度,教师定期交流、支教制度,校本教研制度。

坚持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实现人才强教,抓好师资队伍管理和培训,坚持优化配置,均衡协调,坚持教育科研,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们有好的教育发展氛围。

全区教育工作者恪尽职守,教书育人,为我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纷纷成为尊师重教的楷模,为我区教育的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

株洲车辆厂在四三0中学、八达小学的移交过程中和移交以后,先后提供资金100多万元,为学校提供基础设施改造资金,职工俱乐部在重大活动期间为学校免费开放。

株洲601厂在学校移交时主动出资80多万为601中英文小学配备了31多间多媒体教室。

株洲千金药业公司长期以来为金钩山小学等学校提供支持和帮助,为学校和师生送去温暖和关怀。

区城乡建设局、农村工作局等区直部门在与学校对口帮扶中为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乡镇、办事处积极履行教育职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

荷塘公安分局、交警支队、消防大队等部门主动为学校提供相关知识的教育,为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不遗余力。

今天荷塘教育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全区上下的大力支持、关心和帮助,荷塘教育良好发展环境和尊师重教社会风尚的形成,就是全区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荷塘区政府向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各位领导、全体教师、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过来,虽然我区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建设教育强区任重而道远。

近几年来,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和任务,我区教育工作也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优质教育资源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教育质量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之间的矛盾还很突出。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教育投入相对不足。

由于财政困难,全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还比较低,不能完全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是部分学校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离国家规定的标准还有较大的差距,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三是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分布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四是部分学校内部管理还不够精细化,教育发展水平校际间不均衡。

五是教育发展环境需要继续改善。

二、提高认识,把握建设教育强区工作思路

建设教育强区,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更是建设和谐荷塘的必然要求。

建设教育强区,首先要提高认识。

从国家发展大局来看,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基础。

在中外历史上,基于科学技术和教育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作用的认识,把发展科技、教育提到治国兴邦之纲,已有先例。

二战后日本的迅速崛起,就是科教兴国的成功案例。

我国从1995年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教兴国列为基本国策,十多年来,国民教育体系得到了全面发展,国民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

当今,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把教育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从我区基础教育发展本身来看,教育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就是要把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作为我们的工作目标,通过建设教育强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真正实现教育面向全体和实施全面教育。

建设教育强区,关键要理清思路。

建设教育强区,是一项政府主导下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合作。

要坚持优先发展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科学统筹的原则。

要坚持农村优先,薄弱学校优先,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

指导思想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高标准普及义务教育,协调发展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规范发展幼儿教育和民办教育,形成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为推进荷塘新型工业化、推动创新型荷塘建设、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发展目标是:

经过10年努力,教育发展水平达到全省一流,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省教育强区。

到XX年,全区3~5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0%以上;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8%以上,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合格学校标准;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2%以上;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学历提高率达到85%;加强农民职业教育,40岁以下的农民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率达80%;15周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以上,新增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年以上。

到XX年,基本形成比较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教育资源有机整合,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三、突出重点,狠抓建设教育强区工作落实

建设教育强区是加快建设经济强区的一项战略任务,是全区上下、社会各界、辖区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责任,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落实教育强区的各项任务,把准方向,突出重点,强化措施,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督导考核为抓手,严格落实责任。

乡镇、办事处和区直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制定的《教育督导考核办法》,认真履行教育职责,为辖区各级各类教育和学校的发展提供服务,乡镇要依据相关法律政策规定,确保适龄儿童入学,严格控制中小学生辍学,要根据全区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目标,制定本乡镇幼儿教育实施方案,举办一所以上中心幼儿园。

要坚持学校安全工作属地管理原则,维护学校的治安、安全和正常的教学秩序,要积极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区教育局要全面负责规划、协调、督促、指导等各项工作,认真对照教育强区建设目标,摸清家底,找准问题,提出措施,当好区委、区政府的参谋。

区财政局要按政策保证教育经费预算到位,确保教师工资、生均公用经费、学校改造建设经费落实到位,努力筹措教育发展和建设经费。

区劳动人事局、区编办要协助教育局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聘任制度,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要按政策核定教师编制,保证教师正常流动的数量和质量。

卫生部门要对学校内部及周边的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进行安全检查,有效防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净化文化场所,要把学校文化建设纳入区域文化建设体系,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阵地建设,办好社区假日学校。

其它各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尽最大努力支持教育发展,形成合力兴教的良好局面。

区建设教育强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区政府教育督导室要严格按照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加强对整体工作的指挥、协调和督导检查,及时通报进展,跟踪问效、问责,落实奖惩制度。

二是以教育质量为核心,统筹教育发展。

我们要牢固树立新型质量观,本着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教育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服务,构建我区教育发展的大质量观,树立我区高质量的大教育特色。

我区有着良好的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基础,有一批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特色学校,我们要加强各学段间的教育衔接,努力形成“体系完善、基础厚实、特色鲜明、社会满意”的教育发展局面。

三是以均衡发展为目标,科学配置资源。

按照建设教育强省、教育强市的精神,建设教育强区的突破口是省级合格学校建设。

而合格学校建设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科学配置资源的重要途径,我们从年开始启动了合格学校建设,计划至XX年,将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建设为省合格学校。

教育局要对照合格学校建设标准,根据我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实际情况,向区合格学校建设领导小组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确保该项工作顺利进行。

四是以深化改革为手段,提升教师素质。

建设教育强区,我们要把教师作为推进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当前,我区在教师队伍建设上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着力抓好这样几个工作:

更新教育理念,突出师德师风和心理健康建设;要提升整体素质,突出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能力建设;要强化骨干引领,突出名教师、名校长工程;要倾斜配置农村教师和城区薄弱学校教师,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区域内教师的正向交流和定期支教,突出教师配置均衡。

五是以财政资金为主导,拓展教育投入。

一方面我们不推卸办教育的责任,要始终强化基础教育的地位,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将办好教育作为提高创业创新能力、实现惠民富民目标的首要大事来抓,另一方面要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在充分发挥财政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在国家政策和法规框架内,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金合作办学、独立办学,在规范民办教育办学行为的基础上,为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和服务,加快我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六是以整治环境为重点,营造教育氛围。

教育的发展需要一个和谐的发展环境作保障,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力度,依法依规组织公安、教育、城管、消防、文化、工商等部门对辖区各级各类学校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整治,促进良好教育环境的形成。

要进一步强化政府部门与学校对口联系制度,加强教育宣传,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全力构建和谐校园。

同时衷心希望辖区各单位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教育事业,为荷塘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同志们,我区建设教育强区的号角已吹响,区委、区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建设教育强区的决定》,从办学条件、教育保障、教育均衡、教育公平、发展水平、教育环境、教师队伍等十个方面来建设教育强区,各部门(单位)要认真研究,领会决定精神,强化责任,落实措施,确保建设强区工作顺利进行。

年,重点抓好十项工作:

一是8月20日前在实验小学新建一栋综合楼,增加500个学位。

二是完成实验小学、明照彭帅希望小学的合格学校建设。

三是完成晨荷小学、金钩山小学和星河小学的塑胶运动场建设。

四是完成文化路小学新址的用地规划,在城区生源集中地规划两处教育用地。

五是完成仙庾中心学校的校园改造和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的一期建设。

六是完成收购湘华技校校舍用于举办义务教育。

七是开展新一轮教师新课程实施技能培训,树立一批名教师、名校长。

公开招聘一批教师补充到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加大区域教师交流和支教力度。

八是集中整治、关停一批不合格幼儿教育机构,建设好两所乡镇办幼儿园。

九是启动对街道办事处的教育履责督导考核,进一步规范和深化区直部门与学校的对口帮扶工作。

十是启动高中学校与初中学校的对口教学交流和结队帮扶,启动区域内联片定期教研制度,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同志们,发展教育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一定要落实“三个不为过”精神(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教育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各级财政对教育怎么加大投入都不为过,社会各界怎样尊师重教、提升教师社会地位都不为过),凝聚全区力量,围绕建设教育强区的目标,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加快推进我区教育事业发展,为建设“生态大东城,宜居新荷塘”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成功探索

一、坚持与时俱进地抓和谐文化建设

龙泉村党委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中认识到,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农村必然出现不同矛盾、不同问题,只有从提高人的素质这一目的出发,寻找先进文化建设突破口,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阵地,各项事业才能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龙泉村先进文化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在人民公社解体和建立土地家庭联产承包新体制背景下,农村各种矛盾骤然爆发,家庭内部、干群、邻里、村与村之间均出现不和谐。

龙泉村党组织认识到,“集体虽然变了‘形’,思想道德不能滑坡”,决定选择家庭这个农村细胞为突破口,开展“五好家庭”评选活动。

评比标准特意加上热爱集体、互助互爱条件。

从1985年开展活动,年底经全村群众投票评选,当年评出的“五好家庭”数量占全村总数30%,基本遏制住了思想道德滑坡状况。

这项活动连续进行五年,当“五好家庭”总数达80%后,龙泉村实现了真正的社会和谐。

20世纪90年代初,农村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

由于个体私营经济收入直接归自己,这种产权明晰的体制对已经走上集体经济道路的龙泉村冲击很大,少数干部不安心集体事业,部分群众对集体经济失去信心。

龙泉村思想政治建设到了一个重要转折关头。

已经坚定选择走集体道路的龙泉村党委,认识到思想建设必须放到首位,于是开展“经济要振兴,思想要先行,团结是基础,奉献是保证”的大讨论。

村党委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具备无私奉献精神,农民群众必须增强集体主义观念。

龙泉村先进文化建设也由此进入多样化的大发展阶段,从1991年起便开展了“十好”评比活动。

同时村里各种组织如共青团、老年协会发挥着独特作用,创办《龙泉青年》报、《夕阳红》报,建立广播网络等。

上述活动,对村民思想道德建设均产生了重大影响。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迅速,在这种背景下,龙泉村部分群众出现了生活“比阔气”,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不良消费。

面对复杂的思想形势,龙泉村党委清醒地认识到,尝到思想道德建设甜头的干部群众已经不满足原有的文化建设,必须进一步用先进思想武装头脑,把先进文化覆盖到全村各个角落,全方位地发展先进文化事业。

龙泉村的先进文化建设从此走上了规范化道路。

坚持与时俱进地抓先进文化建设,为龙泉村带来了许多好处。

一是干部群众思想始终与党委决策保持一致,推进了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龙泉村党委把党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理论同本村实际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具体奋斗目标和政策措施。

二是不断化解农村各种矛盾,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和谐。

龙泉村在全国农村最先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找到了化解农村矛盾的最佳方式,提高了村民综合素质,增强了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

目前该村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蔚然成风,充满了社会祥和的文明风气。

三是维护了龙泉村声誉,创造出了龙泉村的品牌效应。

在文明创建活动中,村党委要求人人热爱龙泉,共创龙泉品牌。

他们善待几千名外地打工者,视同龙泉村民一样对待;对数千名外村学生,采取各种措施教育成才;每年一次向周围村征求意见,不断增进邻里关系;对外商亲如一家,营造和睦的亲商环境。

这些做法,社会各界对龙泉交口称赞,龙泉村的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二、正确处理文化的“一元与多样”关系

龙泉村党委在先进文化建设实践中认识到,改革开放事业既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同时也出现了文化多元相互碰撞的特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阵地,必须正确对待多元文化;只有实现文化和谐,才能凝聚力量,加快新农村建设。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巩固与发展集体经济,成为龙泉村党委迫切解决的新课题。

他们首先改革原有的集体经济,找到一条既能发挥集体优越性,又能调动个体积极性的正确途径,同时又提出发展集体经济,必须有集体主义;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有共同理想。

为增强干部群众集体观念,龙泉村采取许多办法,对农村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深入人心,群众的集体观念日益增强。

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主流文化农民在小康之后,盼望文化兴盛。

只有当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多样性文化满足农民需求后,农村才会出现文明祥和、社会安定局面。

龙泉村主流文化建设有三个特征,首先是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力强。

只有人心和谐,才能社会和谐。

龙泉村思想政治工作达到立体交叉、全方位渗透。

其次是全民参与文明创建活动,龙泉村文明创建活动参加者达90%以上。

再次是活动方式多样性,既有集体组织的经常性活动,又有群众自发组织的各种活动,更多的是个人寻找适合自己的活动空间与项目。

多样性的健康文化活动成为龙泉村文化建设特色与“亮”点。

努力改造落后文化龙泉村同其他农村一样,过去也存在过大量落后文化,尤其少数富裕后的农民,虽然“口袋”富,但“脑袋”依然穷,如果对落后文化不加以改造,不仅损害农民身心健康,也不利于社会和谐。

龙泉村党委高度重视对落后文化的改造工作,主要思路是引导与转变农民观念,如落后的生产观、人才观、生活观、生育观、盖房观、婚丧观等,促使其转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上,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入脑入心。

科学利用外来文化龙泉村党委对外来文化(主要指国外文化)既不强堵,更不放任,而是利用其同社会主义文化相吻合、群众自愿接受的部分,并与民族的、地域的(龙泉村情)文化相结合,把外来文化融入到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中,努力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龙泉村对外来文化的正确做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加强先进文化的体系建设

和谐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当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龙泉村已经建立起完整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系,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制定文化发展规划。

龙泉村每五年制定一次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提出建设物质、政治、精神、社会“四个文明”。

在文化建设中,规划了文化的无形建设(创建活动)和有形建设(基础设施),明确了领导、责任与资金投入,并对全年12个月分别做出文明创建要求,有效杜绝了文化建设上的随意性。

2.抓住农民素质建设这一根本。

农村文化建设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建设一代新型农民。

龙泉村从三个方面抓起。

一是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农民夜校为农民讲理论、讲政策、讲法律,10多年来,共普及了23个法律法规。

二是提高科技文化素质。

建立高规格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校舍,实行高中以下学生免费教育,对考上大学的实行重奖,考不上大学的转入职业教育。

重视在职教育,该村已有400余人成为专业技术人才。

三是提高文明道德素质。

持续地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培育出了“邻里和睦相处、村民诚实守信、子女尊老敬老、干群团结奋进”的村风民风。

3.推广先进文化覆盖面。

他们提出文化建设不留死角,努力抓牢三个层面,一是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基础细胞。

龙泉村文化建设以家庭为突破口,以“孝道”为联结点,持续开展为老年人“亮被子”活动,推动了农村伦理道德建设;开展“好媳妇”、“好公婆”评比活动,评出了尊老敬老新风。

二是单位。

龙泉村群众85%为“单位人”,包括企业、学校、村民小组。

按照村党委统一安排,以单位开展文明创建活动。

三是协会,如老年协会、个体经营协会、汽车运输协会等。

按照村党委的要求,各协会利用自己的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文明创建活动。

4.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建设只有形成硬件与软件互补互促,才能产生最佳效果。

龙泉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文化场所建设,包括党员培训中心,6个村民小组的6所农民夜校,文化大院等。

二是文化网络建设,包括《龙泉》报、广播电台、有线电视,以及沿街黑板报、宣传栏、读报栏等。

三是文化广场建设,内有多种健身器材、桌椅亭阁,布局合理,优雅美观,与花草树木交相辉映,凸出一派田园风光。

5.发展文化产业。

龙泉村走的是经济强村、文化兴村之路。

近年来该村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已经建成1500亩现代农业观光园,利用废地正在建设300亩龙泉湖,拉长了产业链条。

文化生产力日益成为龙泉村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龙泉村新一期工程已经建成,120户农民将搬进新式别墅。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品牌效应正在龙泉村形成,为先进文化建设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

四、重视先进文化的保障建设

作为上层建筑的先进文化,其发展状况则由经济基础和执政党能力双重力量所决定。

为了大力发展先进文化,龙泉村党委集中全力提供物质、政治、制度保障。

首先,努力发展集体经济,为先进文化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激发社会成员创造活力的思想源泉与精神基础,营造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调动人们内在积极性和创造力。

当龙泉村集体经济从小到大强壮后,又为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撑。

龙泉村的做法是:

当集体不富裕时,采取不花钱或少花钱办法,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当集体经济强壮后,就对文化的硬件与软件一起上,并且不断提高品位。

10余年来,龙泉村仅用于文化建设资金达上千万元以上,终于形成了强大的集体经济硬实力和先进文化软实力。

其次,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为先进文化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农村党员是有政治觉悟的先进分子,理所当然地应当成为先进文化建设的带头人和自觉践行者。

龙泉村历史上曾出现党员干部工作消极起不到先进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