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知识归纳.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54531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归纳.docx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承天寺夜游知识归纳.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归纳.docx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归纳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归纳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归纳

十一、理解性默写

  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主旨句)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

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4、《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

(1)旷达胸怀

(2)贬谪悲凉。

(3)人生感慨。

(4)赏月喜悦;(5)漫步悠闲。

  3、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记叙描写抒情。

  第一层:

(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

(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第二层:

(4句)观月赏景。

(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层:

(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

(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

  4、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

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①遂至承天寺。

理由:

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②怀民亦未寝。

理由:

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

  ③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

关系亲密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理由:

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

  5、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

   1、请用你自己生动的语言描绘本文描写月光的句子。

月光栖在空旷的庭院中,如一潭透明澄澈的水,而那水中的藻荇水草交错纵横,清晰可见,仔细一看原来是竹树、柏树的倒影呀。

好一个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月夜美景!

 

3、对月色的含蓄描写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月光澄澈透明,正如作者光明磊落的胸襟,作者身处其中,才摆脱被贬谪的沉痛,忘记人世得失,进入一个空明澄澈的世界。

  

 5、“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夜游的感慨,暗示世人大都醉心于功名利禄,为俗物所累,表现作者超凡脱俗,淡泊宁静的情怀。

点明文章中心,表达作者贬谪的悲凉,漫步的悠闲,赏月的欣喜,人生的感慨的复杂微妙情感。

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

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9、 作者是如何形象描绘月色的?

 体会“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一句的妙处。

  *“积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

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意思对即可)

 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

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

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

《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①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②仕途失意的落寞③自我排遣的旷达

 6.怎样理解作者的感情?

(闲情) 

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纵情山水,在月夜中寻找美景,寄托自己的苦闷。

另一方面,大自然给予作者无穷的愉悦,令作者陶醉,远离尘世,是作者得到满足和自慰。

 

7如何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句话的含义?

 

惋惜无人赏月,暗示世人大都醉心于功名利禄,为俗务所累。

表现作者与张怀民超凡脱俗,淡泊名利的情怀(旷达胸襟)。

   

8.文章结尾启示?

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不能一味消沉,要以良好的心态调节自己,树立进取之心,从而迎来希望的曙光,走向光明的前途。

 

十四、开放性试题

  1、本文写作时,苏轼已被贬黄州。

当时,他备受监视,近乎流放。

揣摩文章最后一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身的感慨;被贬的无奈寂寞;虽屡遭贬谪,但仍乐观豁达。

(至少说出两种情感,意思对即可)

 10根据本文创作一副对联。

       月色懂人心潜窗入户,谪人共婵娟遣忧逐愁  

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6分)

                               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                 (人名)。

(1分)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

 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

                                                                           

 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3分)

 句子:

                                                                         

 理由: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4分)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一11题。

(10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锹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记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                         B.见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

C.以以其境过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许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3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0.选文第一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

(2分)

11.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7—19题。

8分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

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分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念无与为乐者(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18.翻译句子。

3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9.“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2分

 

 

 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3-7题。

(10分)

 [甲]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把洒问青天(              )                 

(2)念无与为乐者(               )

 4.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不知/天上宫阙                          B.我/欲乘风归去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

 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3分)

 

(1)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笔下柏影也。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

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7.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2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11—14题,(12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

 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

 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

 之怅然。

 [注]①道州:

今湖南省道县。

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

合营溪:

汇入营溪。

 ③敧:

倾斜。

④嵌:

张开。

⑤逸民退士:

遁世隐居的人。

⑥置州:

设置州郡。

 11、[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                    ;[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1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②以其境过清  清:

                

 ③南流数十步     南:

                  ④不可名状    名:

                

 1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1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

(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4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一——,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选文的作者——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八大家”之列。

(1分)

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2分)

                                                                        

6、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

(1分)

  盖竹柏影也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

——                 ②相与步于中庭步:

——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4分)

①作者描绘的世界:

②作者的心境:

阅读《短文两篇》,完成下面9-12题。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晓雾将歇(          )                       ②月色入户(         )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          )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10.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之:

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                  B.是:

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

C.与:

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

寻张怀民寻病终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2.简答。

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

《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松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

⑴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⑵怀民亦未寝         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1、“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分)

22、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

(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后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直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舍,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本文是____________(朝代)著名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所作。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岸势犬牙差互    B.而不知日之入

     其如土石             辍耕之垄上

  C.杂然而前陈       D.以其境过清

     苍然暮色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3.翻译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这两篇文章写于同一年,所写都是永州山川景物,但《小石潭记》更偏重于客观描写,《始得西山宴游记》更偏于主观感受。

试举一两个例子,作简要分析。

  

十一、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问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傲尔远逝。

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影: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悄怆: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            。

  4.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

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

(限在40字以内)

  

                                                                        

 答案:

 5.(1分)柳宗元

 6.(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

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7.(4分)

 ①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

 ②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8.(2分)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9.(3分)

 示例:

句子:

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

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0.(4分)

 示例:

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

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参考答案:

8.2分C   9.3分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小溪)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蜿蜒,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斗”“蛇”1分,句意2分)

10.2分游鱼清澈的水(每点1分)   11.3分乐、悲(由乐到悲)(2分),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1分)

参考答案:

17.高兴地想形容水的澄澈

18.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

19.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解析: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名家名作,考查的是课内重点文言文知识。

17题考查的是解释加点的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

18题考查的是翻译句子,要注意重点词语的对译,还要保证句子通顺、无语病。

19题考查“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解答此题一是要结合语境,把握题干活所给信息“沧桑凝重”,二是要根据文章的写作背景来考虑。

答案:

 3、

(1)端起洒杯 

(2)考虑或:

想着     4.B

 5.

(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6.(C)      7.例:

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答案:

 11、(潭)水和(游)鱼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12、①大约,大概②凄清,冷清清 ③向南 ④说出13、①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②秀美的树木奇异的竹林,垂下的阴影相互掩映。

14、这里景色优美却无人赏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慨。

参考答案:

4、苏轼,唐宋。

(答完全正确者得1分;否则,不得分)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6、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