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53123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雀东南飞》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孔雀东南飞》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孔雀东南飞》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孔雀东南飞》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孔雀东南飞》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孔雀东南飞》教案.docx

《《孔雀东南飞》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雀东南飞》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孔雀东南飞》教案.docx

《孔雀东南飞》教案

6、孔雀东南飞(并序)

 

教学设计:

张飞 方伟云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及一词多义。

      

2、理清文章结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挖掘悲剧根源。

     

3、深理解赋、比、兴和浪漫主义手法在抒情上的艺术效果。

【教学重点】

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教学难点】

1、品味诗歌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2、体味诗歌的悲剧意蕴。

【教学方法】

1、运用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初步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点。

2、运用讨论法,对话文本,将感性认识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诗经》、楚辞文学之后,继之而起的是两汉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

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

”屠洪刚的一曲《孔雀东南飞》唱得荡气回肠,催人泪下,而《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

二、解题

1、本诗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焦仲卿妻》。

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这是我国最早的乐府诗集。

本诗时保留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称“古今第一首长诗”(区别于第一首长篇抒情诗:

《离骚》。

与《木兰辞》合称“乐府双璧”。

    

2、乐府:

原指掌管音乐的官府,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为“乐府”或者“新乐府”。

3、课本所选的这首《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最先原题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后又有人将其题作《焦仲卿妻》。

三、通读文本,整体感知

过渡句:

刚才我们说本诗的原题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那大家猜猜看今天所讲的故事和谁有关呢?

(焦仲卿、刘兰芝)

过渡句:

那现在请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对照课文注释,仔细阅读课文,看看本文究竟讲述了什么样的悲剧故事?

(要求:

注意读音词意、标示出段落序号、结合小序复述故事梗概)

(一)快速默读全诗,扫除语言障碍,并归纳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单词使用,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词只作陪衬)等现象。

教学预设:

1、 重点字词

⑴堪:

承受得了。

(不堪一击)

⑵徒:

白白地,空地。

(徒有虚名)

⑶可怜:

可爱。

(楚楚可怜)

⑷纷纭:

凌乱。

(头绪纷纭,众说纷纭)

⑸葳蕤wēiruí:

繁盛的样子。

(树木葳蕤)

⑹纤纤xiān:

形容细长。

(十指纤纤)

⑺念:

记挂。

(念念不忘)

⑻却:

退出来。

(望而却步)

⑼区区:

愚拙(何乃太区区);真情挚意(感君区区怀)。

现在多指数量少或人事的重要。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⑽依依:

恋恋不舍。

(依依惜别)

⑾窈窕yǎotiǎo:

美好。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⑿令:

美好;敬辞。

(令名、令德;令尊、令兄)

⒀谢:

A辞别;B告诉;C道歉;D感谢;E推辞,F衰亡,凋落(阿母谢媒人,多谢后世人,谢家事夫婿)

⒁相xiāng:

A互相;B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

(及时相遣归,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⒂见:

A看见,会见,拜见;B同“现”;C表示被动,被,受;D副词,放在动词前指动作对象。

(相见常日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府吏见叮咛)。

⒃怅chàng然:

失意,不如意。

(怅然若失,怅然而返)

⒄否pǐ泰:

坏运气,好运气。

(否极泰来)

⒅要yāo:

邀。

(要功,要买)

⒆络绎:

接连不断。

(络绎不绝)

⒇赍jī:

赠送。

(赍赏)

(21)踯躅zhízhú:

缓缓地走或徘徊。

(踯躅歧路)

(22)迎:

A迎接;B迎娶;C逢迎(迎合别人的心意)。

(还必相迎取。

明日来迎汝。

不足迎后人)

(23)零:

落下,凋落。

(零泪应声落,泣涕零如雨)(枯叶凋零)

(24)便言多令才——便pián,言辞敏捷。

2、通假字

终老不复取(“取”通“娶”,娶妻。

箱帘六七十(“帘”通“奁(lián)”,梳妆匣(xiá)子。

虽与府吏要(“要”通“邀”,约。

蒲苇纫如丝(“纫”,通“韧”,坚韧。

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叮嘱,嘱咐。

奄奄黄昏后(“奄奄”通“晻晻(ǎn)”,阴暗。

合葬华山傍(“傍”通“旁”,旁边。

槌床便大怒(槌通“捶”,敲打。

摧藏马悲哀(藏同“脏”,脏腑。

3、 古今异义

词语            古义                  今义

共事二三年         一起生活              一同工作

汝岂得自由         自作主张              不受限制约

可怜体无比         可爱                  怜悯

槌床便大怒         坐具                  睡觉的器具

再拜还入户         两次                  事情或行为重复,继续

自可断来信         使者,指媒人          相信,信任;信件

渠会永无缘         他                    指人工开凿的水道

处分适兄意         处理                  违反法律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处罚任

本自无教训         教养                  失败的经验

便可作婚姻         结为亲家              结为夫妻

叶叶相交通         交接                  与运输有关

便利此月内吉利方便

多谢后世人劝告感激

4、偏义复词

可白公姥(姥)   我有亲父母(母) 昼夜勤作息(作) 我有亲父兄(兄)       

逼迫兼弟兄(兄) 进退无颜仪(进)   其日牛马嘶(马)

5、词语难点

奄奄黄昏后——黄昏:

晚上7点到9点

寂寂人定初——人定:

夜里9点到11点

(二)看序言部分,它给我们交代了哪些内容?

明确: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过程、结果以及为诗的缘起。

故事发生在汉代末年的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三)复述故事情节:

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本诗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起因、经过、结果吗?

明确:

东汉末期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官焦仲卿之妻被焦母休后拒婚不嫁与仲卿双双殉情。

故事梗概: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

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

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

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

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四)理清思路

过渡句:

这首诗共有32小段,主要讲述的是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

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

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

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

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1、依照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把文章分为五个部分,并分别拟个小标题。

明确:

依照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将全诗分成5部分

第一部分(1—2段) 兰芝自诉 开端  

揭示矛盾(兰芝和仲卿爱情深厚,本应白头偕老,但婆婆不容,一定逼他们离异。

第二部分(3—12段) 遭遣盟誓发展

推进矛盾(仲卿劝母,夫妻话别,拜别阿母。

第三部分(13—22段) 被迫改嫁     继续发展 

继续推进矛(写兰芝回家后的遭遇:

兰芝见母   兰芝拒婚  太守备婚)

第四部分(23—31段) 双双殉情  高潮    

矛盾进入顶峰( 写兰芝、仲卿双双殉情,为全诗的高潮:

忧愁制衣、生人死别、仲卿别母、夫妻殉情)

第五部分(32段)鸳鸯和鸣结局

解决矛盾(告诫后人,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愿望。

2、理清人物之间的矛盾

就全诗来说,你能梳理出几对矛盾?

教学预设:

焦母与兰芝——婆媳矛盾——遣与被遣

兰芝与仲卿——夫妻矛盾——爱又难爱

仲卿与母亲——母子矛盾——孝又难孝

兰芝与兄长——兄妹矛盾——嫁与不嫁

3、小结: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是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发展线索来叙述这个爱情悲剧的。

四、赏析手法,体味民歌气息

这首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品之一,有着浓郁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其艺术手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开篇起兴

   以孔雀失偶,徘徊反顾,喻夫妻离别,为全篇定下深沉悲哀的基调,形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悲剧气氛,起着提纲挈领,暗示全篇的作用。

2、尾声的理想化色彩

   加强震撼力量,表达劳动人民美好愿望。

3、铺陈的酣畅淋漓

(1)两次罗列刘兰芝的成长过程

①纵向铺陈,能让人感受到兰芝自幼受到良好的教养,才艺、品德随年岁而逐增。

②印证“自诉”的真实性,强化其良好修养;对焦母的蛮横无理给予批判。

(2)遣归前的精心打扮

横向铺陈,突出其外表的美丽,表现她虽受屈辱、遭遇不幸却镇定自若、不甘示弱的倔强性格;同时,也是对扼杀“精妙世无双”这一美好形象的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有力谴责。

(3)太守府的迎娶场面

   既显示了兰芝高贵身价,又表现了兰芝不慕富贵,忠于爱情的高贵品质;同时,又与“生人作死别”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加浓了故事的悲剧气氛。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诗歌的悲剧意蕴。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鲁迅先生说: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那么,本文所讲述的这个爱情悲剧中的“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呢?

是怎样被毁灭的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再一次到故事中去看看。

二、深入文本,感知人物形象

1、讨论:

文中“有价值的东西”应该是?

明确:

真、善、美

(1)刘兰芝的美好品质;

(2)焦刘之间真挚的情感。

教学预设:

(1)美在天生丽质,仪态万方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赋

(2)美在勤劳多才,自尊刚强

“十三能织素……及时相遣归”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

“兰芝仰头答……”

(3)美在冷静坚定,忠贞不渝

与焦仲卿的三处精彩对话

①被遣之前:

“新妇谓府吏……久久莫相忘”

②夫妇誓别:

“新妇谓府吏……二情同依依”

③夫妻诀别:

“府吏闻此变……千万不复全”

(4)美在有礼有节,重情重义

“上堂拜阿母……嬉戏莫相忘”

(5)美在不慕容华,不屈淫威

与母亲兄长的对话

2、如何毁灭——社会、性格

(1)不该毁灭的被毁灭,才是悲剧

①社会悲剧:

a.焦母和兰芝兄长的专制

(焦仲卿对母亲的妥协;刘兰芝对兄长的屈服。

根源:

汉代独尊儒家后对礼教的推崇——孝。

b.女性的个人能力与社会世俗伦理的冲突。

(焦仲卿两次求见母亲试图挽回;刘兰芝成功拒绝了第一次求亲,但第二次未能成功。

②性格悲剧:

刘兰芝性格(自尊敏感、外柔内刚、率性倔强)与焦母性格(怪僻暴戾、专横跋扈、独断专行)的冲突、刘兰芝性格与兄长性格(性行暴戾、贪财慕势)的冲突、兰芝(清醒刚强)与仲卿(幻想等待,缺少行动)的性格差异

A、刘兰芝:

坚强、持重,自尊,果断,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十三能……十六诵诗书”——知书达礼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自尊 

“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 “举身赴清池”——果断

“新妇起严妆,”-自尊、镇定、庄重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 

B、焦母:

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极端蛮横无理,一味独断专行、势利。

 “何乃太区区”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吾已失恩义,会不想从许”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C、刘、焦两人的性格差异

a、对未来的预想

   刘:

对命运、前途有清醒认识,有准确的预见力。

焦:

等待、幻想。

b、别后重逢时

焦:

讥讽、责难,且无所作为

刘:

通情达理

c、殉情场面

刘:

义无反顾、干净果决

焦:

迟疑徘徊、拖泥带水

——刘:

始终清醒、坚强;焦:

期待、幻想且没做一件事。

(2)本可避免的被毁灭,才更可悲

性格悲剧:

焦仲卿的性格(坚贞不逾 、懦弱内向、优柔寡断)。

焦仲卿: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坚贞不逾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叛逆精神

忠于爱情却不敢抗争,深爱妻子却难违母命,专一不肯再娶却消极等待。

性格中软弱也是扼杀其美好婚姻的重要原因。

板书:

性格决定命运!

 

三、课堂总结

我认为,《孔雀东南飞》通过东汉末年人物性格冲突而引起的婚姻悲剧,以及刘兰芝等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再现了个体命运的悲惨和维护自尊的悲壮。

焦刘夫妇不是时代文化的先觉者,也不是自觉的反叛者,但他们用自身的行动作了一次对文化的超越。

我们在同情焦仲卿夫妻的悲剧的时候,不能再以他们的悲剧人格模式塑造自己。

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是永远的生活。

我们要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我们也更应明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爱情与生命同在!

幸福与生命同在!

四、布置作业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与《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对后世的诗文创作有深远影响。

《孔雀东南飞》主要讲述的是刘兰芝和焦仲卿这对情投意合的年青夫妇被活活拆散,最终为了捍卫爱情而双双付出生命的悲剧故事,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人物性格。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

 、掌握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文言实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对诗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了解人物美,爱情美 难点:

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与意义。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分析 这首诗歌的教法通常是:

从词句的理解到人物形象的把握和主题的提炼,再到艺术手段的分析。

同时扩展阅读空间进行比较阅读,在不同的形式转换中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人物性格和艺术特征。

主要采用三种教学方法:

 

(1)互动教学 

(2)启发探究式教学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此类诗歌时,大多是等着老师来分析,自己做笔记,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这首诗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其中讨论探究,作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A、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背诵默写诗歌中的名句。

    B、掌握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文言实词

    C、把握这首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D、从诗歌的写作时代和作品反映的时代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重点]

    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教学难点]

    从诗歌的写作时代和作品反映的时代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安排]两课时

    布置课前预习:

    1.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扫除诗中文字障碍,正音辨危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的含义;对本文情节形成整体了解;尽量结合作品时代背景理解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步读懂全诗,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疏通课文词句。

    一、导入:

    1、欣赏歌手屠洪刚的《孔雀东南飞》。

播放通俗歌曲《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

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

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

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

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木低垂,情深的时候,哪种离别不伤悲?

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

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

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

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

 

这首歌曲调低沉舒缓,非常符合原诗的意境,而屠洪刚的演唱丝丝入扣,深沉含蓄,对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和焦仲卿“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的心理揭示比较细微,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为本篇的学习奠下感情基调。

 

    2、《诗经》、楚辞文学之后,继之而起的是两汉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

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

”屠洪刚的一曲《孔雀东南飞》唱得荡气回肠,催人泪下,仿佛再一次让我们体会到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和焦仲卿“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为爱殉情的那份坚贞,那份执着。

那么,就在这种哀怨缠绵的气氛中,让我们的思绪飞回到过去,重温一下《孔雀东南飞》催人泪下的故事情节。

    3、板书课题:

孔雀东南飞

    二、简介有关文学常识(结合题下注释、课后知识短文):

    1、乐府和乐府诗: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

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2、汉代乐府与南北朝乐府

    3、“乐府双璧”: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辞》

    4、《孔雀东南飞》:

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选自南朝陈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玉台新咏》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5、写作背景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

当时的背景是: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

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男家可据这七条把妻子赶出家门:

不顺父母;无子;淫佚;妒嫉;恶疾;多言;盗窃。

焦母把刘兰芝赶出家门就是以第一条为接口的)、“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等清规戒律。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

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封建社会禁锢妇女的一整套礼法条规和道德标准,经历了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

在汉魏时期,限制再婚理论的进一步系统化,但再婚行为的依然普遍存在,尤其那些人品才貌出众者。

西汉卓文君新寡,司马相如以琴挑之,一曲《凤求凰》,卓文君便随司马相如去了。

东汉邓元仪之妻被休后嫁给华仲,华仲做了大官,偕妻过街市,令邓元仪羡慕不已。

东汉末蔡琰(文姬)初嫁卫仲道,后为乱兵所掳,嫁匈奴,曹操用金璧赎回,改嫁官吏董祀。

刘备取了刘琮的遗孀。

魏文帝曹丕娶了袁术的儿媳妇甄氏。

吴主孙权就曾纳丧偶妇女徐夫人为妃。

诸如此类,不可胜数。

两汉时正统儒者的言论尚未完全拘束人们的社会行为。

就是妇女缠足也是南北朝以后的事。

到北宋程颐提出“去人欲,存天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遗书》),在北宋当时影响并不很大,其侄媳也未能守节。

南宋以后,“程朱”理学进一步完备了封建礼教,礼教之风渐趋严厉,寡妇再嫁是大逆不道。

三、读课文,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小组活动,讨论交流,自我疏通课文词句:

    提示:

(见多媒体)

    

(一).古今异义。

    明确:

这类词古义和今义大相径庭。

如果把古义和今义混淆起来,就会产生歧义。

  1、共事二三年:

 2、可怜体无比:

 3、汝岂得自由:

 4、本自无教训:

    5、处分适兄意:

 6、便可作婚姻:

 7、为仲卿母所遣 8、大人故嫌迟

    9、隐隐何甸甸 10、何乃太区区 11、勿复重纷纭 12、奄奄黄昏后

    13、槌床便大怒 14、却与小姑别 15、妾不堪驱使 16、自可断来信

    17、感君区区怀 18、承籍有宦官 19、适得府君书 20、虽与府吏要

    21、千万不复全 22、叶叶相交通 23、蹑履相逢迎 24、多谢后世人

    

(二).一词多义。

    这一类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读音、词义各不相同。

我们可从分析语言环境入手,确定词义和读音。

“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找出文中的十九个“相”字。

(见多媒体)

(三).偏义复词。

    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单词使用,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词只作陪衬。

 “昼夜勤作息”(偏在“作”)“勤心养公姥”(偏在“姥”)“我有亲父兄”(偏在“兄”)“我有亲父母”(偏在“母”)“逼迫有弟兄”(偏在“兄”)“其日牛马嘶”(偏在“马”)  

 (四) 通假字

    1、终老不复取2、箱帘六七十3、蒲苇纫如丝4、府吏见丁宁

    5、摧藏马悲哀6、合葬华山傍

 

    四、结合小序介绍本文故事情节:

    1、看序言部分,它给我们交代了哪些内容?

    明确:

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

故事发生在汉代末年的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2、复述故事情节(说明:

本诗故事性强,又是五言诗,读起来琅琅上口,所以我让学生自读课文,在读的时候思考本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在读完后抽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个故事,检验其自读效果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

然后再让学生再一个快速浏览全文提示他们按故事情节的四要素给全文划分段落层次,)

    故事梗概: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

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

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

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

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故事结尾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

两人合葬,林中化鸟。

(同比《梁祝》中的“化蝶”、

 

    五、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1、将全诗32节分成6部分,并给各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可先给出标题,引导学生或有重点地朗读、或有目的地迅速浏览,标出每部分的起止自然段。

    2、小组讨论后明确课文内容结构:

      第一部分:

托物起兴(01)——————引出故事。

      第二部分:

自请遣归(02)——————故事的开端

      第三部分:

夫妻誓别(03~12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

兰芝抗婚(13~21自然段)——故事再发展

      第五部分:

双双殉情(22~31自然段)——故事的高潮

      第六部分:

告诫后人(----32自然段)——故事的尾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