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区级联考上海市嘉定区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模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51509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区级联考上海市嘉定区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模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全国区级联考上海市嘉定区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模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全国区级联考上海市嘉定区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模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全国区级联考上海市嘉定区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模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全国区级联考上海市嘉定区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模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区级联考上海市嘉定区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模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

《全国区级联考上海市嘉定区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模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区级联考上海市嘉定区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模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区级联考上海市嘉定区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模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

全国区级联考上海市嘉定区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模政治试题解析版

嘉定区2017-2018学年度等级考第二次质量调研政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3分)

1.2017年10月以来,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的国企改革进一步提速。

目前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重点行业,已推动两批共19家中央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

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旨在

A.扩大国有经济控制力和影响力

B.继续增强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

C.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有序发展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的改革,目的是增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扩大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A符合题意;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地位,不是主体地位,排除B;国有企业属于国有经济,是公有制范围的,不是非公有制经济,排除C。

故选A。

【点睛】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最近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全面实行从价计征方式,即按照资源销售的价格,按照一个比率来进行计算,调整目的在于缓解主要资源品目高价格与低税负之间的矛盾,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这表明税收具有

A.把握经济运行的监督作用

B.组织财政收入的保证作用

C.调节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

【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征求意见稿)》即对资源生产、销售活动进行征税,遏制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倒逼”企业转型升级,采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不是简单粗放地耗费自然资源来实现经济效益,因此税收具有重要的调节和杠杠作用,C符合题意;“监督作用”和题意不相符,排除A;征收资源税主要目的不在于增加财政收入,排除B。

故选C。

【点睛】资源税是以各种应税自然资源为课税对象、为了调节资源级差收入并体现国有资源有偿使用而征收的一种税。

3.全球化的过程当中只有赢家没有输家,实际上大家都是全球化受益者,只是受益程度不同,受益的速度有快慢。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要坚持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的走向,这是因为

A.经济全球化消除了国际贸易中间的摩擦和歧视

B.经济全球化顺应了现代市场经济世界性的特征

C.经济全球化保障了各国的经济安全和发展规模

【答案】B

【解析】考查经济全球化。

“消除了国际贸易的摩擦和歧视”,表述错误,排除A;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造成威胁,因此经济全球化保障各国的经济安全和发展规模,表述错误,排除C;当前各国经济深度联系和交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流动,分工国际化,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顺应了现代市场经济世界性的特征,B符合题意。

故选B。

4.人大代表是人民权力的受托者。

以下体现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行为是

A.参加所在单位职代会的换届选举

B.联名向本级人大提交环境保护议案

C.应邀列席党支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

【答案】B

【解析】考查人大代表的知识。

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大代表代表人民集中行使国家权力,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密切联系群众,听取反映人民意见,这就是人民与人大代表的关系。

人大代表享有提案权,B符合题意。

A的主体的是公民;C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故选B。

【点睛】区分人大代表的权利、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政协的职权和公民的政治权利

人大代表的权利

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政协的职权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公民的政治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5.对于政党而言,它的社会号召力是指政党对于全社会的影响能力、凝聚能力、动员能力、引导能力等。

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社会号召力,正带领全国人民迈向新时代,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

A.坚持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B.秉持依法行政的服务理念,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

C.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发挥人民的创造精神

【答案】A

【解析】在当代社会,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的宗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强大的影响能力、凝聚能力、动员能力、引导能力,深受中国人民爱戴,因此选A;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与材料的主体不一致,排除B;团结和民主的主题是人民政协,排除C。

故选A。

【点睛】中国共产党的知识

1.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地位:

是我国的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4.执政理念: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5.执政方式: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6.7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通过地方立法使《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的多项自治权落到实处,制定了一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地方性法规,促进了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民族区

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

A.自治地方的人大与法院

B.自治地方的人大与政府

C.自治地方的政府与法院

【答案】B

【解析】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大与政府,B符合题意;法院属于司法机关,不是自治机关,排除A。

故选B。

7.作为中国民法典开篇之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将影响每个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人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将受到它的保护。

有了民法总则,13亿中国人的生活之路将走得更安全、更踏实、更有平等机会、更有尊严。

这说明

A.有法可依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前提

B.执法必严是社会主义法制权威的体现

C.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制强制力的体现

【答案】A

【点睛】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核    心:

依宪治国

地    位:

治国安邦的基本方略

中心环节:

有法必依

关键环节:

依法执政(执法必严)

必要保证:

违法必究

执行部门:

司法机关

法治对象:

国家机关,中国公民

8.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既体现了原则性,又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这里所说的原则性是指

A.充分考虑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和现实

B.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

C.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答案】B

..................

【点睛】“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9.近年来,我国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其他国家和人民谋求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想资源;“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商、共建、共享”先后被写入联合国决议。

这些努力,使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尊重。

这表明

A.国际交往中各国之间应和平共处

B.共同利益是实现国际合作的基础

C.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

【答案】C

【解析】我国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商、共建、共享”先后被写入联合国决议,有利于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世界,这表明中国正在以自身力量促进世界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积极贡献“中国方案”,故选C。

10.近年来,我国宗教界人士利用宗教活动场所和各种宗教活动等平台,把慈悲济世的宗教情怀,引导转变为广大信教群众投身脱贫攻坚的社会行动。

通过“宗教慈善周”等形式开展各种扶贫济困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这过程中

A.保障了公民宗教信仰的自由

B.发挥了宗教团体的积极作用

C.依法保护了正常的宗教活动

【答案】B

【解析】宗教界人士利用宗教活动场所和各种宗教活动等平台,引导转变为广大信教群众投身脱贫攻坚的社会行动,通过“宗教慈善周”等形式开展各种扶贫济困活动,说明宗教团结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B符合题意;A和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浙江省政府凭借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优势,打破以部门割据为特征的传统行政审批模式,让老百姓办事“最多跑一次”。

这一改革举措体现了政府

A.加强社会公共服务B.加强群众参与监督C.加强基层自治建设

【答案】A

【解析】材料未体现群众的监督和基层自治,排除B、C。

浙江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部门割据的传统行政审批,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方便群众审批,体现了政府为群众提供更便捷的公共服务,故选A。

12.以下论断反映物质决定意识的是

A.规划蓝图鼓励着人们积极改变生活面貌

B.思想解放是人们行动的先导和力量之源

C.科技进步成为科幻作品得以展开的依托

【答案】C

【解析】A体现了意识的作用;B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在社会中客观存在的事物,使得人们想象中的科幻变成现实,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

故选C。

13.为加强河流上下游、干支流等跨行政区域的河湖管理,云南省昆明滇池流域政府部门建立了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

上游不达标补偿下游,末端断面不达标向财政缴纳补偿金。

这项举措避免了“自扫门前雪”现象,其管理思想的哲学依据是

A.把握事物规律,转移矛盾

B.要明确特殊性,具体分析

C.应当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答案】C

【解析】该政府部门建立跨行政区域的河湖管理格局,上游不达标补偿下游,末端断面不达标向财政缴纳补偿金,避免各自卫政,表明该地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故选C。

14.虽然有各种研究机构和智库提供大量咨询成果,调研手段也引入了信息技术,但政府部门仍需要坚持“面对面”的调研方式,深入实际和群众,从而发现“真问题”。

重视深入基层调研,这是因为

A.感性材料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

B.丰富的感性材料是认识的基础

C.感性材料的获得无需技术手段

【答案】B

【解析】政府应坚持调研的方式,深入群众和现实社会生活中,发现“真问题”,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说明丰富的感性材料是认识的基础,故选B。

15.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统一的。

必然性

A.存在于偶然性之中

B.反映少数的偶然性

C.受到偶然性的支配

【答案】A

【解析】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没有脱离偶然的必然性,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所以A符合题意。

其他各项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1)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向.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二者是对立的,它们是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趋向,产生的原因以及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3)二者是统一的,其表现是:

第一,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和纯粹必然性;

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制约,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

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4)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指导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有重大意义。

16.共产党人的信仰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之上,但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

《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社会主义实践走过了跌宕起伏的历史征程。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之火”之所以能穿越时空依然璀璨夺目,原因在于

A.真理来自客观世界,基本原理的运用力求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B.真理在继承中发展,基本原理的运用注重以历史条件为转移

C.真理在实践中创新,基本原理的运用以一次实践验证为终结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真理,因为它不是僵化的教条,它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它开辟了通往的真理的道路,不断得到继承和发展,而且在当代中国得到丰富而真实的实践,说明它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生动的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A、C和题意不相符。

故选B。

第17~20题,每小题只能选一个答案,选出最佳答案得3分,次佳答案得2分,错选得0分。

17.2017年中国汽车市场全年增速在3%至5%之间,进入微增长,主要是传统汽车受到了智能化技术的挑战。

无论是跨国车企,还是本土车企,都在寻求突破。

中国汽车产业只有抓住发展机遇,才能有望在智能网联汽车上实现对外资品牌的超越。

这表明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在量变中适时促成质变

C.量变后必然会引起质变

【答案】BA

【解析】2017年我国汽车市场增长缓慢,进入微增长阶段,传统汽车正在走向智能汽车发展新阶段,说明汽车发展正处在量变阶段,而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各类汽车企业,都在寻求突破,在当前过渡期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故选BA。

18.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摘自党的十九大报告)

以上这段内容的核心要义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A.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赋予时代内涵

B.要发挥文化的教化功能,弘扬时代先锋

C.要作创造性转化与发展,发出时代表达

【答案】AC

【解析】根据题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当代中国实际,结合当今时代条件,我们的文化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说明要赋予我们的文化以时代内涵,要推陈出新,A符合题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为我们今天所用,推动当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发展,进行时代表达。

故选AC。

19.上海老城厢是一片承载申城700多年历史文化的区域。

一些有识之士想以“保护老城厢,守住上海‘文化之根’”为题,向政府决策部门提出科学建议。

为此,他们需要做好的基础工作是

A.组织听证会议,推动舆论宣传

B.了解民主程序,明确提交方式

C.做好研究论证,形成调研文本

【答案】CB

【解析】公民向政府决策部门提建议,通过民主决策方式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提高公民参政能力和政治素养,为此这些有识之士需要了解民主程序,明确提交建议的方式,做好研究论证,形成调研文本,故选CB。

【点睛】公民提高政治素养应做到

1.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学习科学的政治理论。

2.提高纪律素质,做尊法守法护法的公民。

3.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

4.提高文化素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5.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20.违法建筑是城市的顽疾。

2015年9月以来,上海市政府通过综合运用规划、工商、消防、安全、治安、环境等法律资源和行政资源开展联合整治行动,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动员、安置等工作,城市环境整治初见成效。

这场攻坚战中政府施策的精准处在于

A.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B.调动各部门间联合执法

C.加强城市的规划与布局

【答案】AB

【解析】市政府联合多部门开展联合政治行动,依法依规进行,同时对相关人员开展说服教育,减少执法过程的社会矛盾,疏导群众的心理,说明在这场攻坚战中政府施策的精准在于坚持了法治与德治结合,调动各部门联合执法。

AB符合题意。

二.材料分析题(共20分)

21.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等技术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迎来发展拐点。

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二十年全球最重要的科技,并成为工业机器人、无人机、无人驾驶、智能陪伴等新兴产业的重要基础。

(1)智能时代也就是工业4.0时代,我国工业正努力从“制造”迈向“智造”的新跨越。

结合材料,运用“科学技术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相关知识,描述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趋势,并简要说明理由。

对于人工智能,人们不免产生“人工智能替代了工作岗位,人们怎么办?

”的担忧。

但也有观点认为:

我们要改变人类与人工智能PK的对抗思维,树立“人机耦合”的新思维,借助人工智能去做以前做不到、想不到的事情。

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所谓联系,是指一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研究事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联系,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注:

耦合,物理学上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两种运动形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

(2)请据此简要评析上述观点。

【答案】

(1)趋势:

答案示例: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呈上升趋势。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增速逐步提高。

理由:

答案示例:

人工智能作为新的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为我国实现“智造”目标增添动力。

因此,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工业发展的必然。

(2)答案示例:

人类与人工智能两者具有不同的特点,但两者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人类创造了人工智能技术,解放了人类的时间和体力。

而人工智能技术丰富和拓宽了人类的感知领域。

人类可以更多更好地去从事沟通社交和富有创意的研究工作,生成出更多新的岗位,这是机器永远也取代不了。

人类与人工智能的互为依存关系表明,两者并不是对立的,是互为条件的。

人类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的科技条件,调整事物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改变和创造出新的生活模式,为人类自身服务。

“人机耦合”的新思维正是反映了联系的辩证法思想,把握了“人”“机”之间的相互关联及两者融合的发展趋势,因此,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解析】本题以人工智能为背景设题,综合考查经济学和哲学的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工业化道路、联系的观点等知识。

(1)本问题包括两个设问,应分开作答,能力要求较高。

设问要求从所学经济学知识中的“科学技术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章节的知识作答,设问指向根据表格信息总结提炼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并分析这种发展趋势的原因。

从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趋势和规模来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逐渐壮大、增速日益提高,说明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势头良好。

第二小问,发展势头良好的原因可以从发展高新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调整产业结构、新型工业化道路等方面作答。

(2)解答本题需要充分理解材料,总结得出材料的主要观点,材料表明人类和人工智能是相联系的。

结合所学的哲学知识,运用联系的观点来看,人类和人工智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以往人类人类和人工智能是“人机对抗”,现在应树立人机“耦合”,也就是人类和人工智能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相互依存。

三.论述题

22.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如何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如何让贫困群众也能体面打工、增收奔小康?

甘肃省通过多项举措促进人民群众更高质量就业。

甘肃省“提升就业质量”新举措外出打工10余年的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大龙村村民王永红,最近在福建省福清市的一家服装染织公司的化验室里工作,再也不必奔波劳碌,每月5000元的工资,食宿全包,还有涨薪空间。

政府还组织了接送,发放了交通补贴。

王永红的工作得益于福建福州同甘肃定西于2017年2月签订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协议》,两地人社部门按照强化劳务对接的要求,围绕精准对接、稳定就业的目标,组织定西市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输出。

截至目前,定西市人社部门已组织劳务输转近2000人。

17岁的李芳芳出去打工后发现,如果没有“一技之长”,找工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于是决定回到家乡天水市清水镇报名参加脱产职业技能培训班,等培训后再出去闯荡。

近年来,甘肃省先后出台实施了城乡居民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农民技能培训工作实施计划等一整套惠民举措。

同时,该省提出了2015年至2020年全省开展各类精准培训211.2万人总目标。

甘肃省还实施了普惠性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将贫困家庭子女、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等新成长劳动力和企业转岗职工纳入政府培训补贴范围。

在村民陈为有眼里,最理想的工作就是能就近就业,还能帮着照看家里。

近年来甘肃省人社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深入开展“千企帮千村”活动。

在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创业园,100多家各类企业的入驻,带动了周边20多万农户从事马铃薯种植,解决就业岗位1800人以上,季节性用工达5000多人。

2016年以来,甘肃省新增返乡创业农民工6.7万人,创办各类经营实体3万多个,创造就业岗位数17.7万个。

结合材料,从宏观调控或生产要素的角度论述,提升就业质量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环节。

要求:

(1)阅读“甘肃省提升就业质量新举措”的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概括提升就业质量的要素,联系论题,形成总论点;

(2)理论论证中论题、总论点、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逻辑较准确、连贯、完整;

(3)概括地引用“甘肃省提升就业质量新举措”的材料进行事实论证,以充分支持分论点;

(4)准确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

(5)建议论述篇幅限制在400字左右。

【答案】答案示例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提升就业质量,需要为人民群众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和培训机会,保证群众有岗位.有技能,在就业中产生获得感.尊严感。

提升就业质量,必须要有稳定的工作岗位。

国家通过计划(规划)手段,制定劳动力转移输出的各项政策,动用财政力量,把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就业资源”提供给社会大众,稳定的工作岗位保证了人民群众获得稳定的收入,从而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甘肃省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千企帮千村等项目由政府组织.协调,集聚就业资源,为农村劳动力的输出与转移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

)提升就业质量,必须要有熟练的工作技能。

劳动者的技能与素质是劳动者适应现代化生产需求.胜任就业岗位的必要条件。

劳动者只有凭借一定的劳动技能,才能谋求相应的就业机会,从而进入社会并作为社会成员参与生活,通过就业找到自己的立身之本,获得相应的报酬,也能在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甘肃省的各类培训计划旨在提高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和农民工的转移就业能力,为他们就业和创业创造条件。

说明:

①“有效分论点”指与论题.总论点或结语一致,且展开论述的分论点。

②围绕论题展开论述的逻辑线索可以有:

宏观调控角度的逻辑线索:

提升就业质量——需要稳定的就业岗位——国家出台宏观政策——保证人民就业——获得稳定的收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生产要素角度的逻辑线索:

提升就业质量——需要熟练的工作技能——获得培训——获得就业能力和机会——获得稳定的收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解析】本题以促进就业质量和增加人民收入为背景设题,考查《经济生活》中就业、宏观调控、生产要素等知识,属于探究类主观题,题目新颖,考查考查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解答本题应充分阅读材料,提取有关高质量就业的新举措:

从宏观调控角度看,甘肃省建立就业规划,制定劳动力转移政策,拿出财政资金补贴外出务工人员和企业、就业机构;从生产要素角度看,实施就业培训,提升劳动者技能和素质,迎合劳动力市场需求。

结合这些提高就业质量的新举措,从宏观调控角度的确立的逻辑线索:

提升就业质量——需要稳定的就业岗位——国家出台宏观政策——保证人民就业——获得稳定的收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从生产要素角度的确立的逻辑线索:

提升就业质量——需要熟练的工作技能——获得培训——获得就业能力和机会——获得稳定的收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最后组织写作,首先文章的开头要明确提出总论题,需要结合就业的有关知识,分析就业的意义。

其次确立文章的逻辑结构,合理安排分论点,而且论题、总论点、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各部分逻辑正确、连贯、准确;表述时应尽量结合教材所学知识,运用学科术语,同时将材料中提到的甘肃省提升就业质量的措施作为事实论据写入文章当中,注意文章的字数,尽量写到400字以上,显得文章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