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之就业难与被就业.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50818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1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季之就业难与被就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毕业季之就业难与被就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毕业季之就业难与被就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毕业季之就业难与被就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毕业季之就业难与被就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毕业季之就业难与被就业.docx

《毕业季之就业难与被就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季之就业难与被就业.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毕业季之就业难与被就业.docx

毕业季之就业难与被就业

标题:

“被就业”背后的大学难题:

教育与需求严重脱节

时间:

2009-09-0115:

49:

07

来源:

中新网-《小康》

作者:

张旭

政府、学校和毕业生都承受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压力之下,高等教育该如何应对就业难问题再次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当“被就业”成为无厘头的网络词汇在这个夏天迅速窜红的时候,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再次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教育与需求严重脱节

  Nancy是一家“世界500强”公司大中华区的人力资源部经理。

她告诉记者,今年她所任职的公司基本没有录用应届毕业生,不是不求贤若渴,而是应届毕业生根本不解渴。

他们急需的是有经验、能干活的人才。

“应届毕业生在两三年内根本无法为企业创造价值,在这段时间里,公司反而要付出大量成本去培养他们。

除非是为了人才储备,否则我们很少招应届生。

  “我们不能要求产业界为毕业生付出更多的耐心。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查建中对企业的做法表示理解,“我们的学生在大学里学习了那么长时间,但是在工作中根本上不了手,这是个事实。

  造成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大学教育和职场需求严重脱节——这是查建中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研究得出的结果。

  在他看来,教育的任务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职场提供人才。

“但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大学并不认为自己是在为职场培养人才,觉得那是职业培训学校的事。

他们认为,大学应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于是,我们的大学普遍重理论、轻实践,大学教育基本上截至于完成考试。

结果是,我们的毕业生既不懂得如何应用理论,也不知道如何应对职场环境。

  一个大企业的老总曾经对他说,宁愿用国外刚毕业的学生甚至实习生,也不愿意用国内在企业里做了三五年的工程师,因为实践能力差得太远。

  “其实根子还是在教育。

”查建中认为,对大学教师的考核机制是改革路上的障碍之一,因为目前考核的指挥棒要求教师花大量的时间进行科研而非教学。

“事实上,最节省精力的教学方法就是照本宣科,然后理论考试。

这种机制的恶果就是,学生走出校园后没有工作能力。

  查建中得出的结论是:

中国的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程教育改革必须以求职为导向。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三项具体改革战略,即“产学合作”、“做中学”和“国际化”。

  “产学合作解决的是办学机制问题。

高校不能关门办学,要向产业开门,与企业合作。

”查建中以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为例指出,这座学校强调理论的应用和实践的创新,全校共有200个创新实验室,教师在实验室中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学习。

实验室里很多先进的设备由跨国公司提供给学校以便为产业界的未来准备人才。

“很多跨国公司都与这座学校有合作项目,因为他们看到学校确实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强调,改革必须具有国际视野。

现在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人才在国家之间的流动已经无法阻挡。

如果中国的教育培养不出适合产业需要的人才来,那么中国的企业就要请外国人来为我们工作。

“现在已经有这样的趋势。

很多跨国公司,甚至国内土生土长的公司,比如华为,都在雇用印度的软件工程师。

因为他们确实能力强,而且价格并不高。

  据查建中介绍,过去五年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已经在按照这三项战略进行改革,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近四年北京交大软件学院的毕业生100%就业,50%以上是在跨国公司工作,90%以上是在北京、上海两地,具有职场竞争力。

本科毕业生中最高年薪为22万元。

  职业教育遭冷落

  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是,由于以职场为导向、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我国的职业学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率明显高于大学本科生。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而高等职业学校的就业率也在持续走高,在一些地区甚至超过80%。

  有人提出,职业教育是更理性的选择。

然而,大多数学生和家长认为,进入职业学校只能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邵鸿认为,观念与目的的错位是导致我国职业教育遭遇冷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很多人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找工作,但是在观念上,人们普遍偏爱本科而轻视大专、中专。

现实情况是,本科毕业生并不一定能比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这一点在Nancy那里得到了证实。

“我们公司属于制造业,大量的生产任务要在中国完成。

我们需要的人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高端的研发人才,一类是掌握操控技术并且具有实践经验的生产技术人员。

大、中专毕业生就属于后一种,生产一线对这类人才的需求量很大。

”Nancy说,本科生从职位设定到工作能力都和生产一线不匹配,他们的目标是办公室。

但办公室工作,一方面对职员有经验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对劳动力的需求量正变得越来越小,刚毕业的本科生基本没有优势。

  在制造业发达的当代中国,这本应该成为促进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但现实却并非如此。

  “我们国家的职业教育总体水平不高。

”邵鸿分析,有能力、水平高的老师都希望去大学工作,而不愿意到职业学校。

学生同样如此。

其结果是,职业学校的生源不如大学,师资、设备普遍较差。

这样的现实情况又进一步把很多老师和学生推向了大学,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国外上大学的渠道很多,从职业学校、社会通向大学的渠道都是畅通的。

但在中国,学生想上大学,只有走高考这一条路。

而高考的难度也决定了一个人如果不能在高中学习之后,一鼓作气地完成高考,那么未来通过高考的可能性将会越来越小。

”邵鸿说,职业教育之所以没能为大学化解更多的就业压力,说到底,还是和体制有关。

  为了一鼓作气经由僵化单一的渠道进入大学,中学生几乎每年都在集体踏上高考征程,分层次就业与分批接受高等教育因此几成空谈。

其结果只能是四年之后,集体踏上高考征程的学生们再集体竞争办公室里稀缺的座位,尽管在其他的领域,劳动力缺口仍然存在。

  去行政化改革建议

  在邵鸿看来,行政权力决定了大学的发展,这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当年的扩招背后还是行政化问题。

国家一个扩招政策,各个大学就要执行,不扩招政府不干,学校也没钱。

  “学校很欢迎扩招”,北京一所外国语学院的一位老师坦言,“因为多招一个学生,学校就能从国家手里多得一笔经费。

问题在于,学校师资水平的提高赶不上扩招的速度。

对于老师来说,教一个可以手把手,教一百个就上流水线,总体区别不大。

但倒霉的是学生,走出校门的时候多是质量不高的‘产品’。

这些孩子被忽悠进来,再被忽悠出去,中间的过程是学校在谋利。

  扩招之后,很多院系都会遇到学生就业率降低的问题。

而就业率是国家评估学校和院系的重要指标。

学校在设立或取消院系方面的权力很小,一旦某个院系的就业率连续几年降低,国家就有可能缩减院系的招生规模,甚至将这个院系整个砍掉。

  这位老师透露:

“为了保住院系的规模,以及这个规模背后的实际利益,学校和院系就会想尽办法在就业率里‘掺水’,‘被就业’就是这样来的。

  邵鸿认为,高校去行政化是改革的关键所在。

  “去行政化一方面要减少政府对高校的行政干预,另一方面要切实扩大高校的自主权。

扩大学校的自主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为学校增加基本财政支持的同时,减少项目审批式的经费分配,使学校既有能力,又有权力去独立办学。

  “扩大学校自主权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增加大学的招生自主权。

”邵鸿说,“扩大招生自主权实际上就是要拓宽通向大学的渠道,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有利于各类职业学校的发展。

  行政权力决定了大学的发展,这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链接>>

  他山之石

  日本:

发达的高等职业教育系统

  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非常发达,高职学校以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专修学校为主,同时包括各类以高中及以上学历为入学资格的培训学校。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短期大学和专修学校以私立为主,而高等专门学校则以国立、公立为主。

短期大学和专修学校的规模较小,且以提高修养和培训服务类技能为主,私立性质有利于这类学校更加贴近市场,并根据市场需求更加灵活地调整课程设置;而高等专门学校的目标是为制造业培养技术人才,投资需求较大,故由政府兴办会更加有保障。

据统计,近年来高等专门学校毕业生升入大学者已经超过40%,并且大都集中在工学部。

这为日本国民分层次、分批次实现就业和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可能。

  印度:

发展中国家的借鉴样本

  据统计,印度目前公有中央大学、邦立大学、准大学和国家重点学院350余所,下属各类学院17000余个,政府每年对教育的投资大部分都流向了这些院校。

  由于高教经费在教育总经费中占去大量份额,印度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扶持。

据统计,在印度6-14岁的儿童中,仅有约25%能够顺利完成初等教育。

此外,印度高等教育中还存在文理科比例严重失调、专业发展水平不均衡的状况,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印度高校毕业生的高失业率。

  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印度政府的重视,在改革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印度政府选择了IT业作为突破口,采取了大学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的方式,大力发展IT专业的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相关领域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按照产业人才的国际标准培养学生,是印度高等教育另一值得借鉴之处。

有数据显示,早在2004年,印度向国外输送的各类工程师就有35万人,预计到2015年将升至140万人;而在“世界500强”企业里,将近一半公司都在聘用印度软件工程师。

这种国内教育与国际就业市场的“无缝对接”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标准。

  美国:

受人青睐的社区学院

  与中国、日本等国家不同,美国的“高等教育”(HigherEducation)仅指大学或与获得学位相关的教育,各类以高中毕业为入学资格的职业教育则与高等教育统称为“第三阶段教育”(TertiaryEducation)。

  美国的社区学院学制两年,兼具职业培训和四年制本科大学初期教育的双重职能。

在社区学院学习的学生既可在掌握某种技能后离开学校就业,也可以进入大学继续攻读本科学位。

学生毕业时会获得准学士学位,升入本科大学者只需毕业成绩合格而无需经过类似“专升本”的考试。

  社区学院虽属高等教育学校,但对入学者却没有任何条件限制,而且不需要经过考试。

这种无门槛式的入学程序使得大多数人都有可能接受高等教育。

同时,由于从社区学院通向本科大学的渠道畅通,所以学生可以在经历职业教育之后再接受学术培训,从而使得美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分层化,保证了学术教育的精英性。

  社区学院独特的办学模式使其在美国广受青睐。

 

标题: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在何处?

高校专业定位不清削弱就业能力

时间:

2011-06-1009:

42

来源:

中国消费网·中国消费者报

作者:

胡军

2011年全国高考刚刚结束,由于招生计划增加,考生人数减少,全国报名参加高考的933万考生中,已经有675万被列入普通高校的招生计划,录取率达到72.3%。

而与此同时,今年660万应届大学生正如开闸的洪流一般,涌向社会,形成了一年一度备受全社会关注的就业大潮。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那些曾经怀揣梦想的大学生们,毕业后总为找工作犯愁?

  继续扩招可能加剧就业难

  “大学生找工作已经这么难了,不能再扩招了。

”日前,1994年毕业于北京某知名高校的地铁项目建筑负责人葛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对于上世纪70、80、90年代的高考热潮,许多当年的经历者至今记忆犹新。

原籍湖南,于1991年参加高考的高先生对记者回忆道,当年他所就读的是省重点中学——县一中,当地最好也是升学率最高的中学,全校共有6个班,大概有300多名学生。

当年高考前要参加预考,过关后才可以参加高考。

而在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当中,被录取的本科生和专科生,总共才不到60人,录取比例为20%左右。

  自1999年起,在教育产业化的激励下,全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当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从1998年的108万人增加到160万人,增幅为48%。

此后,招生人数逐年攀升,录取比例也年年增长。

  “并不是说原来低录取率的全国统一高考有多好,但原来高考的目标是选拔人才,以分数见高低。

严格说来,当年的高考实际上并不完全是高考成绩的选拔,很大程度考验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勤奋、毅力。

扩招以后,高考的门槛降低了,高考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继续接受学校教育的一个资格考试。

”对于扩招前后的高考性质,北京某民办高校负责人的见解比较独到:

“扩招后,进入大学的学生们缺失了原来的很多精神,就业能力下降了,这才是最令人惋惜的。

  高校专业定位不清削弱学生就业能力

  虽然,教育部门要求各地不再以升学率等指标来考核中小学校和教师。

但是,2010年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等指标依然被定义为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风向标。

而对于就业率的表述,在第十九条中表示为:

“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并没有提到明确的指标要求。

  记者调查发现,导致眼下大学生就业能力较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专业定位不清问题。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所设置的专业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加之师资及教材老化等问题,使得部分大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很难在实际中得到应用。

  对于眼下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北京某知名高校负责学生就业的郭老师告诉记者:

“以前大学生毕业不存在就业问题,因为人员相对较少,社会需求多,都是统招统分。

而现在,大学生不再统一分配了。

这样一来,对于一些所学专业与实际脱钩的学生来说,找工作就变成了难题。

尤其是近年来,甚至出现了大学毕业则失业、毕业后还啃老的状况,这说明我们现在的高考选拔和大学教育的性质产生了变化,很多以前设置的专业已经不再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了。

  对于找工作的艰难,两年前毕业于河北某知名高校的王先生至今依然困惑:

“我们学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的定位就很不清楚,找工作时很茫然。

许多同学毕业以后很长时间找不到工作,还得伸手向家里要钱,成了家里的经济包袱。

我自己是毕业一年后,经过无数次面试才找到工作的。

现在的好多大学都是只想着保住学校的牌子、规模和地位,拼命扩招,可把那么多人招进来后,上完课发完毕业证,给大家都贴个‘大学生’标签就完事了,压根儿没想过社会上是否需要我们,是否需要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

  学生自我定位不准导致职业规划迷失

  “在大学里,虽然也讲过职业规划什么的,但都比较虚,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的大学生来说是纸上谈兵。

可以这么说,‘大学生标签’给人的误导太多,怀着以前对大学生的概念,很容易让人产生很多不切实际的预期。

真正走入社会的时候,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现在大学生已经不是什么稀有资源,反而好的工作岗位却成了稀有资源。

说到根子上,还是学生的自我定位有问题,在大学时若没有良好的引导,在找工作时就很容易眼高手低。

”饱尝面试之苦的北京李小姐至今仍心有余悸:

“我当初对于待遇的定位,完全不符合市场的实际情况,很多同学都是根据其他师兄师姐的待遇标准去跟企业谈,对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缺乏客观的了解,压根儿就没有从基层干起的打算。

  在中关村人才市场等招聘会上,记者随机采访过多位前来找工作的大学生,他们对待遇的要求标准基本一致:

“必须得挣多少钱才能在北京生存,房租、吃饭、电话费什么的,那些都是硬指标”。

而对于“为一个好的工作机会,在入职的初级阶段是否可以考虑降低待遇标准和生活标准,比如住宿条件稍差一点”这样的提问,近八成受访者表示难以接受。

  据有关调查数据表明,目前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3项是:

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比例分别为41.76%、28.57%、27.84%,先就业后择业成为大多数毕业生的第一选择。

  “这对用人单位来说风险和成本都很大。

我跟好几家公司的人力资源主管聊过天,大家对应届生的应聘都抱谨慎态度,因为很多应届毕业生找工作主要是为了解决眼前的吃住问题,流动性非常大。

”北京某文化公司人力资源总监赵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无感慨的说:

“我们公司去年招聘的10位应届生,在3个月的试用期结束时,只留下了1个,其他人都走了。

撇开工资不说,毕业生的频繁流动对于企业来说,造成的培训成本和岗位空缺困难都是很大的。

对于大学生就业难题,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副巡视员尹建堃表示:

“总的来看,高校毕业生大部分可在离校后半年至一年内实现就业,但就业质量有待提高。

部分专业和一些特殊群体是就业的难点。

大学生就业观念趋于理性,但与现实仍有一定差距。

 

标题:

每年60万动漫毕业生遇到就业难

时间:

2011年05月18日06:

55

来源:

解放日报

作者:

邵丽蓉

近日,一份最新公布的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动漫专业本科毕业生失业率排名第一。

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迅速,2010年国产电视动画总量超过22万分钟,与1993年—2003年期间年均4200分钟产量相比,跃升50倍。

但产业发展的同时,专业毕业生却等不来大规模招聘的春天。

那么动漫产业的人才需求量究竟如何?

记者从《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中了解到,目前全国有近1900所大学开办动漫相关课程,每年毕业的动画人才超过60万人。

这么多人才涌入市场,企业的感受却并不好。

因为只有量没有质的学生,让企业很难“消化”。

上海奇景动漫公司招聘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在招聘应届生时会对应聘者的美术功底做测试,“你能先构个图吗?

”但考查结果是动漫专业毕业生的成绩非常不理想,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我们发现他们的知识派不上用场。

学生就会用软件,动漫专业又不是计算机软件设计专业,我们要的是有绘画功底、设计水平良好的学生,这些他们都不会。

于是,不少用人单位退而选择了油画、插画等美术类毕业生,上岗前都得重新培训。

动漫专业毕业生前途堪忧,究竟何去何从,恐怕还得着眼动漫行业人才培养的自身规律,从专业布局、教学方法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着手予以解决。

 

标题:

广州去年1.9万毕业生未就业心态导致就业难

时间:

2011年03月02日09:

52

来源:

南方报网—南方日报

作者:

许蕾

刚刚结束的广州两会上,有政协委员在分组讨论时提出: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11年的工作安排中,城镇等级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全市新增就业30万人以上,其中本市生源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1%。

“是不是意味着,本地生源的大学毕业生有9%未就业?

大学生失业率比城镇失业率还高出这么多?

大学生就业真的如此困难吗?

人事部门回应的是:

并非如此,“失业率”和“控制失业率”是两个概念。

“失业”与“未就业”的概念也应区分开来。

根据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统计,截至2010年1月7日广东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4.5%。

大约有19000多名高校毕业生未就业。

中国南方人才市场管委办王副主任王世华认为,扣除有就业能力但没有就业意向而不去就业的应届生人数,以及选择继续深造的应届生人数,广州生源高校毕业生的失业率在5%以内,控制失业率也在3.5%以内,与广州城镇失业率控制大抵相当,不存在大学生比城镇其他人员就业更加困难的说法。

“有就业能力,没有就业意愿,是很多大学生未能顺利就业的原因”,王世华说,工资不够高的不去,不入编制的不去,离家远的不去,(岗位)名字不好听的不去,以上“四不去”的观念仍在很多大学毕业生心中难以消除。

上个周末,J2011年广州大学城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现场就显得有些冷清,100家用人单位提供了3000个有效岗位,前来问津的却不多,到中午11时,超过一半的企业表示,收到的求职简历不到5份。

【现场】

大学生不着急

供需会有点冷

“J2011年广州大学城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于2月26日在广州大学城广州大学商业中心中庭广场举行,共有100家用人单位参与,提供超过3000个有效岗位,其中以销售类的岗位最多。

用人单位在上午9点左右就做好了准备工作,等待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前来,但来此物色工作的大学生并不多,直到上午10时人流才开始增长,到中午11时,超过一半的企业收到的

据了解,从2010年底就开始出现了学生不急于就业,企业岗位供过于求的现象。

在外省举办的大型招聘会,来了多家知名大企业,吸引力挺大的,但是来应聘的大学生也少于预期,企业很难招到人。

承办方南方人才网的工作人员认为,求职者数量少的原因还有:

供需见面会地点在大学城,交通不够便利;大学城里好几所大学26号才开学,还有大学未开学,很多学生还未回校;同一天里在大学城就有三场招聘会,分流了部分求职大学生。

【心态】

学生:

对就业前景比较乐观

期望月薪在2500元以上

在供需见面会现场,广州大学信息工程专业的吴启平同学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一次找工作,她希望找到跟本专业对口或相关的工作,如技术支持、技术员、工程师等。

根据往届师兄师姐的就业情况,她对自己的就业前景表示乐观,“我们就读的信息工程等技术类型的专业找工作都是比较容易的”,她说,有信心能找到月薪在2500元以上的工作。

广州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小苏之前有去应聘过,手头上有一份offer,月薪是3000元以上,但要经常加班,加班后月薪可达到5000元以上,小苏觉得工作时间太长,会很辛苦,就没去入职,选择继续找工作。

除了物流方向类的岗位,他还愿意选择面向市场、做营销业务等方面的岗位,他对就业前景挺乐观,希望找到月薪是2500元或以上的工作。

小詹是天津师范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由在广州生活的朋友陪同前来应聘。

小詹刚来到广州,希望能找到一份满足自己生活费的工作即可,期望月薪在2000元以上。

小詹在天津有参加过招聘会,但没有投简历,他对今天举办的供需见面会的招聘企业和管理培训类的岗位比较感兴趣,准备投几份简历试试。

小詹的朋友说小詹对广州不了解,不知道广州的物价比天津高得多,2000元在天津生活是足够,但在广州起码要2500元以上才足够。

在记者问小詹期望月薪是多少时,小詹的朋友马上伸出手在旁边比划表示要3000元以上。

广州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小林,今年才大三也开始前来找工作,她感兴趣的岗位比较多,有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管理类的,还有文员等等。

她觉得近两年就业前景不错,师兄师姐的就业情况也相对令人满意,能力较强的师兄毕业一年后已经升为公司领导的助理,收入颇丰。

已就业的师兄师姐建议他们要多考证,努力提升个人能力,尤其是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分析】

“未就业”不等于“失业”

广州城镇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广州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1%,也就是说有9%的广州生源高校毕业生未就业?

这是否说明高校应届毕业生比社会人士更难找工作?

王世华认为,“控制失业率”和“失业率”是两个概念,“失业”与“未就业”的概念也应区分开来。

有就业能力,没有就业意向的高校毕业生都应该借鉴外国,当做已就业。

只有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向但没有岗位提供才能算进失业率里面。

未就业率的统计存在虚数空间,扣除有就业能力但没有就业意向而不去就业的应届生人数,以及选择继续深造的应届生人数,广州生源高校毕业生的失业率在5%以内,失业率控制也在3.5%以内,跟广州城镇失业率控制差不多。

根据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统计,截至2010年1月7日广东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4.5%。

大约有19000多名本地生源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未就业。

揭秘三大未就业原因

进行了未就业登记的广州生源高校毕业生主要有三个特点——大专生多、文科类多、女大学生多。

他们在离校后未能顺利就业的主要原因有:

——经验限制。

企业在经济持续走高的情况下对人员的需求加大,但是都希望招聘有经验的人员,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非常有限。

企业受用人成本和经济利益的驱动,普遍要求应聘者来之能用,用之好用。

对于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社会经验相对薄弱的高校毕业生,企业看重这一的要素无疑就成了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们的软肋。

——专业限制。

部分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