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月光启蒙》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49733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月光启蒙》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月光启蒙》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月光启蒙》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月光启蒙》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月光启蒙》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月光启蒙》教学反思.docx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月光启蒙》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月光启蒙》教学反思.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月光启蒙》教学反思.docx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月光启蒙》教学反思

18.月光启蒙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9个生字新词,认识“落”“混”两个多音字,能联系上下文,体会“长”、“芳香”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感悟母亲对孩子的爱及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感受民歌童谣的一些特点。

3.学习抓住重要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文章在表达方面的巧妙;初步学用“通感”和“拈连”修辞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感悟母亲对孩子的爱及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感受民歌童谣的一些特点。

难点:

学习抓住重要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文章在表达方面的巧妙;初步学用“通感”和“拈连”修辞手法。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尤其是学困生识、写、读的情况。

2.在初读感知环节,通过梳理文章脉络,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提升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3.在精读课文阶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品读课文,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感悟母亲对孩子的爱及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感受民歌童谣的一些特点。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及时做出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

完成预习单。

(见后附件1)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课

1.“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你还记得这是谁写的哪篇文章吗?

你了解孙友田吗?

2.交流孙友田资料。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

(板书:

月光启蒙)

4.解题:

“启蒙”是什么意思?

“启”就是打开,“蒙”呢?

什么头?

草字头的字,多数跟什么有关?

 对,它最早就指一种寄生的藤本植物,依附在别的植物上,所以“蒙”有遮盖的意思。

那你想想,“启蒙”连起来该怎么讲?

(打开,使原来遮盖的东西看得见。

)齐读课题。

5.质疑:

“母亲是怎么启蒙我的?

”“为什么用‘月光启蒙’做课题?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识、写。

(1)出示学生的预习单,检查学生能否把文中的生字读正确。

师重点提醒:

“落”“混”两个多音字的读音。

(2)组织学生把生字书写正确、规范。

重点提醒:

“辰”里面是两横。

(3)学生练习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

2.出示词语,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出示第一组词语:

篱笆 时辰 洗澡 凤凰 割荆草 筛大米 坐花轿 红帐子

出示第二组词语:

莲花落 混沌

(1)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指名读,齐读。

(2)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重点掌握、理解两个多音字组成的词语:

“混沌”“莲花落”。

“莲花落”放在句中,让学生猜一猜,指什么?

师补充:

“莲花落”又叫“数来宝,早在宋代的时候就开始流传了。

语言通俗易懂,在民间流传,以前叫花了要饭的时候常唱,后来发展成了一种民间曲艺。

“混沌”把它放到句子里去读一读,“豁然开朗”,那你推想一下,“混沌”大概是什么意思?

从“混沌”到“豁然开朗”的过程,就叫“启蒙”。

3.检查课文朗读。

(1)同位互读课文,要求:

正确、流利。

(2)指名逐段读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4.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母亲除了用歌谣“启蒙”,还用什么方式启蒙“我”?

快速浏览课文,画出重点词语,寻找答案。

交流,板书:

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

(2)根据这四个内容分段:

唱歌谣(1——5)讲故事、唱童谣(6——9)说谜语(11——13)总结全文,点明母亲就是我的启蒙老师(14)。

(3)把课文读薄,用一句话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多媒体出示:

()的夏夜,母亲在()下,为我唱(),讲(),唱(),猜(),()。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诵读美景,感悟月夜,体会美妙

1.师导语:

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

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出示:

插图和文字)

2.这是怎样的月,这是怎样的夜啊,请同学们张开想象的翅膀,也来读一读这童年的夏夜。

生对照图文诵读。

3.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夏夜?

交流:

多美啊!

你能把这份美读出来吗?

4.配乐指名读。

(出示:

诗歌排版第1小节)

5.齐读。

多美的月夜啊,多么温馨的情景啊!

让我们通过读,把这夏夜的美妙传达。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读歌谣,学歌谣,悟“启蒙”

1.这的确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仅仅是因为景色的美吗?

2.交流:

母亲给我吟唱的又是什么呢?

 (出示:

两段歌谣)我们也来读一读这两首歌谣。

3.指名读,正音就行。

4.指导朗读。

你知道母亲是怎样为我吟唱这些歌谣的吗?

(1)交流并出示:

她用甜甜的嗓音……

(2)“三月的和风”什么感觉?

(轻柔的,舒服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很柔和,很温暖。

(3)“小溪的流水”呢?

(叮叮咚咚,很恬静)

(4)那你怎样来表达这种感觉呢?

老师教你可以读得轻一些,慢一些。

(5)指名读。

评:

对,生活中的民歌,歌者就是编者,是边想边唱,边唱边想的。

齐读。

(6)想不想做童年夏夜里的那个孩子,听母亲来唱一唱?

5.师:

请你闭上眼睛:

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母亲的歌声也飘出来了。

 (出示:

原唱)

听完了母亲的吟唱,适当引导。

(体会母亲的勤劳,对生活的向往)

(1)多么动听的歌谣啊!

你从这动听的歌谣中看到了什么?

(2)交流:

勤劳的母亲,对生活充满向往的母亲。

   化解:

凤凰,传说中一种吉祥的鸟。

俗话说:

凤凰到,吉祥到。

所以母亲的歌谣这样唱:

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

(3)你从母亲的歌谣声中还感受到了什么?

(4)交流:

爱,母亲对儿子的深情,这深情就是一个动作,课文用“搂”。

(5)回过去齐读:

她用甜甜的嗓音……。

原来,母亲在唱这些歌谣的时候,还包含着浓浓的爱,暖暖的情啊!

(6)这里“芳香的音韵”指什么?

母亲的歌声为什么会是香的呢?

你读出了什么?

(7)小结:

在苦难的日子里,能对未来始终充满热情、怀有向往,这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的精神底子啊!

这芳香的音韵不仅香在院子里,也“香”在我的心里。

6.出示:

第5小节并引读。

“那时,我们的日子清苦。

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

交流两个“长”的意思,后一个“长”字,写出了当地民歌的繁盛,就像种子一样生根发芽,这个“长”字给我们一种诗性的美。

仿写拈连句,出示:

鲁迅把一个“早”字刻在,也刻在。

终于下雨了,雨水流进里,也流进里。

在黄土高原上栽下,也就栽下了。

7.出示:

母亲用把,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读一读,现在,作者明白了什么?

8.小结学法:

抓住重点语句,通过朗读,品语言,谈感受,悟真情。

用这样的方法,再来读读第6自然段,画出关键的词句,写写自己的感受。

学生朗读自己最有感受的句子。

重点引导抓住“唱累了”“竟”“沉浸”“……”等重点词语、标点来体会母亲对“我”的浓浓爱意。

读到这儿,你觉得母亲用歌谣还把_______________,伴着月光给了我。

让我那原来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9.出示:

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学生交流感悟,感情朗读。

10.出示:

母亲用把,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让学生齐读。

11.多媒体课件出示三首童谣,学生自选喜欢的方式读童谣。

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读给大家听?

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在交流中,小结童谣的特点:

风趣、明快、幽默,押韵、琅琅上口

学生再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童谣(可以配上动作)

12.出示:

母亲用把,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学生齐读。

13.出示谜语部分的句段,学生朗读自己最有感受的句子,画出关键词谈自己的体会。

指导学生分角色体验朗读。

14.出示:

母亲用把,伴着月光给了我,         。

梳理小结,学生读。

出示最后一小节,轻声自由读。

你感受到孙友田对这位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的母亲又充满着怎样的感情?

交流,(板书:

感激、怀念)

再次感情朗读,出示:

母亲,是您(用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

母亲,是您(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母亲,是您(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

母亲,是您(在月光下唱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母亲,是您(让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母亲,感谢您给了我人生最初的启蒙……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六)再品课题,练笔补白。

1.思考讨论:

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

讨论交流,再次感受作者的行文之妙。

2.延伸拓展,练笔补白。

出示原文: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

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

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此刻,孙友田的内心一定无法平静,那么,他到底有什么话想对母亲诉说呢?

拿出你的笔,展开你的想象,把它写在课文旁边的空白地方。

出示:

母亲,虽然您什么都不记得了,但是,看到那一轮明月,我想起__________________;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练笔内容。

作业设置:

1.搜集无锡的民歌童谣,同学间互相交流诵读。

2.阅读孙友田《母爱三部曲》和网上阅读《疯娘》

3.回忆和母亲在一起的画面,写下来读给她听听,相信你一定能看到她美丽的微笑。

板书设计:

 

           

 唱歌谣

 19月光启蒙  讲故事    感谢母亲,

唱童谣   赞美母亲!

说谜语

         

                 

附:

表1《月光启蒙》预习单

班级:

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

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我会写生字

1.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

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两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

 

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

二、读一读,并积累。

篱笆 时辰 洗澡 凤凰 割荆草 筛大米 坐花轿 红帐子

(1)读准上面的词语。

(2)积累课文中喜欢的词语。

(3)我通过查工具书理解的词语有:

                                  

                                   

                                  

三、我会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

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

四、我会思考

课文为什么以“月光启蒙”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

1.诗情浓郁 和谐共振

    语文是一首流动的诗。

孙友田是一位知名的当代诗人,我们学过他写的一首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他的诗歌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奇特的想象。

在教学《月光启蒙》中,我和学生们抓住重点段落——文章的第2小节细细品味过后,为了加深印象,我安排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一段,我以诗歌的形式出示。

孩子们悠扬的读书声和着缓缓的音乐,教室里立即飘满了孩子们那芳香的音韵。

2.精心取舍,留有余地。

教学《月光启蒙》,我打破了作者叙述的顺序,紧紧抓住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歌声带来怎样的感受?

围绕“母亲的歌声”展开,既能涉及人物的分析、主题理解,同时也大大省去了教师的串讲,使学生有充分时间,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这次教学,我深深明白:

教师必须要深入钻研教材,才能找准新的突破口,对课文进行再创造,提高课堂效率。

留出空白,让学生满怀兴趣地驰骋自己的思维。

 适当的留白,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增添了课堂的生机,增多了师生心灵碰撞的结合点,甚至会给教师带来发挥的灵感。

适当的留白,留给学生细心品味、合作探索的时间,让他们积极实践、探究。

不足之处:

1.整堂课知识点贯穿得过多,不够简单。

所以教学中一方面可能会显得有些零散,而对重难点引导不充分;另一方面,造成了课堂的紧张局面,进而引发引导的不到位。

  

2.课堂灵活性欠缺。

在教学中,我总是着意把学生往我预设的答案上靠拢,力图学生能答出预定的“标准答案”,而将学生所回答的一些富有个性、生动的解答于不顾或破坏其完整性而将其分裂为“标准”的框框条条,局限了学生的思维。

教学建议:

  

《月光启蒙》选自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是当代作家孙友田的一篇写人散文。

作者回忆了小时候母亲在月光下用歌谣、神话故事、童谣、谜语等对自己进行启蒙教育的事,表达了对母亲养育、启蒙之恩的美好追忆。

让语文课从单频走向共振。

语文课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文本背后情感的开掘、体味和涵咏。

语言与情感从来就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应把握文本情感的纽带,引导学生入情、悟情,去感悟、去发现、去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人物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实现语言与情感的同构共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