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谋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49673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谋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元谋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元谋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元谋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元谋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元谋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docx

《元谋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谋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元谋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docx

元谋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元谋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一、元谋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元谋冬早蔬菜起步于1977年开始规模种植,历经3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规模化种植、商品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格局,其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0%,成为全县最为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富民产业。

蔬菜年种植面积13万亩左右,外销量20多万吨,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功能不断完善,逐渐成为全省冬季蔬菜交易中心和南菜北运的集散中心。

洋葱、番茄、黄瓜、菜豆等30多种量大质优的无公害蔬菜产品远销国内24个省(市、自治区)的140多个大中城市,并出口欧盟、俄罗斯、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目前,元谋县已经发展成为云南省最大的冬早蔬菜主产区,具有规模大、品种多、产量高、品质优的特点,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冬早蔬菜外销量占全省冬春蔬菜出省外销总量的四分之一。

2001年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首批100个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示范基地县”之一,2004年被列为云南省“无公害蔬菜行动计划”首批16个示范基地县之一,2005年被农业部命名为第二批“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县”和被省政府列为“云南省40个重点工业强县”,2007年8月1日启动绿色蔬菜(A级)生产示范县建设。

2008年9月1日,5.2万亩出口蔬菜基地通过备案验收,成为云南省第一个出口蔬菜基地区域化备案县。

通过这些项目建设,元谋蔬菜产业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普及了无公害农产品基本知识和生产技术。

通过广泛的宣传和培训,使全县干部和广大群众对无公害农产品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以无公害蔬菜为主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已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应用,菜农的种菜水平和质量安全意识明显提高,全县蔬菜已实现无公害化生产,绿色蔬菜(A级)生产示范县建设初见成效。

二是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通过狠抓源头控制及各项科技措施的大力推广,我县的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根据抽样速测结果表明,符合国家无公害蔬菜质量安全标准的合格率已接近100%。

在历年农业部组织的年检中,各项抽检指标全部合格,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

2008年全县抽检蔬菜水果样品6489个,合格样品6483个,合格率99.91%。

其中:

抽检蔬菜样品6443个,合格率99.90%;抽检水果样品46个,合格率100%。

三是加快了蔬菜产业化步伐。

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促进了蔬菜产业化经营,一大批加工、包装、冷藏保鲜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物流中心项目一期工程已建设完成,总投资2842.31万元的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入驻企业已达42户,其中总资产和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10户。

目前,全县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户,州级龙头企业18户。

2008年19户龙头企业完成总产值43757万元,比上年增加5985.9万元,增长15.9%;直接支付给农民的农产品收购资金30096万元。

产业化经营提高了蔬菜产业的整体效益,实现了量价同增。

2007年冬至2008年春菜季,全县冬早蔬菜种植总面积132042亩,外销蔬菜262927吨,农民卖菜总收入40160万元。

与上年相比,外销蔬菜量增加33527吨,增长12.8%;农民卖菜总收入增加3192.7万元,增长8.6%。

去冬今春菜季,截至2009年4月29日,全县冬早蔬菜外销量201932吨,农民卖菜总收入43147万元。

与上年同期相比,外销量减少20118吨,下降9.1%;农民卖菜总收入增加8044万元,增长22.9%。

四是树立了元谋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品牌形象。

通过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带动了全县粮食、水果向无公害、绿色生产方向发展。

目前,全县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7个,绿色食品(A级)认证15个,有机食品认证1个;“元绿牌”无公害洋葱、番茄、菜豆被授予云南名牌产品称号。

先后获得“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示范基地县达标单位、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示范基地县先进单位、中国冬早蔬菜之乡和省级蔬菜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县”等国家级、省级殊荣。

全县有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9.6万亩,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达标面积15.6万亩,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示范区面积5.2万亩。

通过品牌认证,树立了元谋无公害蔬菜品牌的形象和声誉,提高了元谋农产品的知名度,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和出口,农民种菜收入大幅度增长,实现了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五是促进了农民增收。

绿色产业已成为元谋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卖菜收入成为蔬菜产区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占农民全部现金收入的71%,为连续几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的高速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1年的1773元增加到2008年的4019元,增长了1.27倍。

元谋县2001年至2008年蔬菜生产情况表

种植面积

外销量

总产值

平均亩

产值

农民人均

纯收入

(万亩)

同比增长(±)%

(万吨)

同比增长(±)%

(万元)

同比增长(±)%

(元)

(元)

2001年

7.45

——

8.42

——

7578

——

1018

1773

2002年

9.28

24.60

10.70

27.1

12701

67.6

1369

1886

2003年

10.91

17.6

11.94

11.6

15789

24.3

1448

2233

2004年

12.13

11.2

16.38

37.2

19167

21.4

1581

2542

2005年

10.17

-16.1

22.29

36.1

20690

7.9

2034

2838

2006年

12.00

18.0

17.14

-23.1

30294

46.4

2524

3044

2007年

13.80

15.0

22.94

33.9

36967

22.0

2679

3556

2008年

13.20

-4.3

26.29

14.6

40160

8.6

3042

4019

二、元谋县蔬菜产业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认识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蔬菜产业的发展,始终把蔬菜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成立了以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副组长,县级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组织领导机构,打牢坚强的组织保障。

从宣传动员、生产种植、市场建设、产品促销等各个方面切实加强领导,统一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在全县上下形成发展蔬菜产业、富民兴县的共识,确保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措施深入各生产种植环节、云南元谋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建设顺利推进实施、外销工作更加规范和平稳有序,构建蔬菜产业发展的和谐环境。

(二)加强农业环境保护,为产业建设提供优良的环境支撑

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基础。

元谋境内工业不发达,农业生产环境未受到污染。

经农业部农业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对元谋主要农业生产区域内的水、土、气采集样品检测分析表明,元谋农业环境清洁无污染,符合国家规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完全适合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

为保护这一清洁的农业生产环境,我县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抓好农业环境监测,坚决杜绝建设高污染的工业项目,建设垃圾处理厂对县城的生产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水土保持以及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为产业建设提供清洁的环境保障。

(三)规范生产技术,统一生产标准

根据国家规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要求和元谋蔬菜生产实际,先后编印了《元谋县创建全国无公害蔬菜示范县实用手册》、《元谋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手册》、《元谋无公害蔬菜综合标准》、《元谋县A级绿色蔬菜生产技术手册》等技术资料,制定了生产标准,对蔬菜生产技术进行规范,为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其中,《元谋无公害蔬菜综合标准》已由省质监局发布为云南省地方标准。

(四)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堵死污染源头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指标主要有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硝酸盐含量、有害微生物含量等几项。

在目前的生产条件下,农药残留量是最为重要的检测指标,也是各级各地检测的重点。

为从生产源头上治理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对农产品和农业生产环境的污染,我县采取坚决措施,强化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堵死污染源头。

2002年,县人民政府按照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对农药使用的规范要求,制定了《元谋县农药管理暂行规定》,发布了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公告,对农药市场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在全县范围内坚决禁止经营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2003年对《元谋县农药管理暂行规定》进行了修订,形成《元谋县农药管理规定》,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奖励举报人、群众广泛参与的监督管理制度。

2007年又按照生产绿色食品对农药使用的规范要求,对《元谋县农药管理规定》进行了修订,制定了《元谋县A级绿色蔬菜农药使用准则》,对农药的销售和使用实行更加严格的管理,试行企业生产基地农药定点供应方式。

(五)加强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应用,实现科技创新

一是通过组织无公害蔬菜生产宣讲团、绿色证书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和农民田间学校等形式,多元化开展技术培训,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宣传,不断提高广大菜农的技术水平和质量安全意识。

7年来,累计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1801场次,培训菜农16.06万人次,印发宣传和技术材料16.71万份。

二是加强蔬菜新品种的引进与试验示范,加快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

近几年来,每年引进试验示范的蔬菜新品种达300多个,主要蔬菜品种的更新换代速度明显加快,蔬菜品质不断提高。

三是大力推广应用物理杀虫灯、黄板、昆虫性诱剂、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联防联治等植保新技术,在降低农药的使用量,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方面成效显著。

全县共推广应用物理杀虫灯3080盏,覆盖面积达12万亩,蔬菜病虫害联防联治面积已达到种植面积的50%以上。

四是加快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在高毒高残留农药禁用的情况下,县植保部门加强对生物源、矿物源等新型农药的引进和试验示范,筛选出一批适合于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使用的新型农药。

教育农民科学施用农药,施药后不到安全间隔期不采收上市。

五是积极示范推广应用滴灌、大棚等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灌水、施肥的科学性,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可明显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提高产品质量。

上述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六)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确保上市产品的质量安全

为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检测监督,最大限度地确保上市的农产品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安全标准,近几年来,我县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扶持下,投入了大量资金,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初步建立起以县为主,县、乡联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体系。

全县拥有全自动高感度大量样品速测仪1台,台式速测仪11台,便携式速测仪22台,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农残速测仪等20台定量分析仪器及辅助设备。

检测体系建设规模、仪器设施在全省各县(市)中是最先进的。

为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工作有章可循,县人民政府制订了《元谋县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元谋县果蔬产品市场准入、准出办法》及实施细则,强化检测措施,严把市场准入、准出关,不合格的蔬菜一律不得外运。

(七)抓好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示范区建设,探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长效机制

为适应国家实行出口农产品基地备案制度的新形势,我县2008年1月启动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示范区建设工作。

2008年9月1日,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省农业厅、商务厅的负责人及专家对我县的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进行评审验收,通过在现场检查了农药经销点、检测中心和种植基地后各位领导及专家一致认为,示范区管理体系完善,各项指标达到蔬菜出口质量安全要求,同意通过验收,并且批复同意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对我县的5.2万亩的出口蔬菜实行区域化备案管理,具体由云南元谋闽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元谋利明脱水蔬菜有限责任公司、元谋林峰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元谋聚元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实施。

在示范区内将实行更加全面的质量安全管理,建立田间管理档案,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

通过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将进一步提升我县的蔬菜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促进我县的蔬菜出口,有效地增加我县的农民收入,是我县蔬菜产业建设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八)发展设施农业,提高蔬菜生产效益

为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自2005年以来,我县积极探索适合我县县情的设施农业模式,认真研究蔬菜大棚、滴灌和“大棚+滴灌”的栽培技术。

2008年8月,争取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蔬菜项目的实施,建成以滴灌为主的节水灌溉示范2750亩,大棚设施栽培示范100亩,废菜叶及有机肥发酵池50个,工厂化育苗基地3136平方米;完成以推广应用昆虫性诱剂、黄色粘虫纸、物理杀虫灯为主的集成技术示范1320亩;通过项目建设,对促进元谋蔬菜产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方面成效显著。

据对元马镇示范区下广村22户农户栽培的63.1亩滴灌番茄调查,平均亩产值达到15583元。

其中,农户樊应丽运用滴灌种植番茄2.16亩,出售商品番茄28949千克,收入61569元,折合亩产量13402千克、亩产值28504元,创元谋县反季节种植番茄单产最高纪录。

(九)加强市场建设,强化信息化服务

围绕把我县蔬菜批发市场建设成云南最大甚至西南的一个重要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关心下,我县申报的云南元谋蔬菜批发交易市场改扩建项目得到批复实施,总投资近6000万元,目前,已经完成2500多万元的一期工程,二期工程也已动工;同时,商务部批复的“双百市场”工程正在抓紧实施。

通过建设,市场功能不断完善,基本满足当前我县蔬菜外销需要。

为了解国内外蔬菜价格信息,我们一是每年组织到国内蔬菜销售重点地区实地考察,并且到重庆、昆明等大中城市开展蔬菜推荐活动,在县蔬菜批发市场建成了较完善的信息发布平台,蔬菜外销期间每日坚持发布国内重点销区价格及当日县内蔬菜市场销售行情,为蔬菜外销工作的良好进行提供了较好的指导。

(十)制订优惠政策,促进产业发展

为促进蔬菜产业发展,我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发展流通组织和加工企业的政策措施,大力扶持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的营销组织和加工企业,为客商提供优质服务。

一是组织营销企业、农村专业协会负责人到昆明、北京、上海、深圳、寿光、香港、泰国、日本等地考察市场和参加各种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开拓市场,推销产品。

二是大力扶持和发展“协会+公司+经纪人”的实体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支持成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63个,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3个,在全县范围内确定100户农产品营销重点经纪人,由县级领导和县级有关部门负责人结对联系扶持,从精神上给予鼓励,在政策上给予优惠,服务上给予优化,改善设施条件上给予支持,使协会和经纪人放心、放胆地发挥组织群众、连接市场的能动作用,确保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渠道畅通,有效提高群众生产的针对性和农产品的商品率,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场和开拓市场。

对农村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成绩突出的能人、土专家进行表彰奖励。

三是鼓励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在用地、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倾斜。

四是对申报并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在省州级奖励的基础上再给予适当的奖励。

五是努力改善蔬菜交易市场的条件,加强管理,为客商营造一个服务优质、交易公平的购销环境

三、元谋县蔬菜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龙头企业弱小,带动能力不强

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和实力都比较弱,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能力不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比较弱。

大部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还比较低,产品研发能力弱,只能进行简单的初加工,从而导致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产品加工深度不够,新开发产品少,包装差,质量档次不高,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低。

全县蔬菜、水果90%的产量仍是出售初级产品。

大部分营销企业只是在当地代外地客商收购,无自己的包装、无自己的品牌、无自己的市场。

(二)品牌开发滞后,缺少知名品牌作支撑

全县虽已结合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申请注册了一批商标,但数十年来一直未能形成一个知名的品牌。

已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在营销时大部分未粘贴标识,尚未充分发挥品牌效益,市场和消费者对元谋蔬菜的认知程度还比较低。

元谋蔬菜到了寿光就成了“寿光蔬菜”,到了某地就成了“某地蔬菜”。

(三)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全县虽已成立了163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但大部份协会是与农户之间没有产权关系的、松散型的自我技术服务性团体,真正能够完成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为农民提供服务的实体型协会较少,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农民专业合作社刚刚起步,还未发挥出组织农户、带领农民发展产业的作用。

企业、协会与农民之间的利益结合松散,未能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协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索、健全和完善。

(四)现代化水平低,劳动生产效率不高

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从耕耙、播种、栽插、中耕、施肥、灌溉、植保、收获、加工等各个环节,都成龙配套全部实现机械化,有的还实现了自动化。

而我县的农业生产除在耕耙、灌溉、植保、加工等环节有少量机械化应用外,主要还是以畜力、人力为主,农业生产尚未改变“人畜耕种”和“靠天吃饭”的状况,劳动生产效率不高。

(五)资金投入不足,础设施薄弱

发展无公害蔬菜主要靠行政推动,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全县虽已投入了一定的项目经费,但还远远满足不了生产发展的需要。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技术培训和推广手段落后,新品种引进和试验、示范、推广工作还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要;工厂化、商品化育苗程度低;设施农业发展不足,蔬菜生产的基础条件还较差。

农业科技推广经费投入不足,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面有所缩小,制约着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四、促进元谋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大力扶持和发展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是大力扶持和发展龙头企业。

坚持多种所有制、多种形式一起上的原则,围绕优势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使更多的龙头企业进入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鼓励城市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努力培育一批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力、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现代农业龙头企业,使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80%以上。

二是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广泛吸收农民以资金、土地、劳动力等形式入股,与农户建立新型利益分配机制,逐步由契约联结、服务联结为主向资产、资本联结为主方向发展,形成更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和帮助农民由生产环节进入附加值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加工、流通等环节,让农民从中得到实惠。

(二)继续抓好产品质量认证,推进品牌化经营

一是要继续抓好产品质量认证和商标注册申报。

产品质量认证重点以绿色食品认证为主,加快元谋蔬菜系列地理性商标注册申报工作;二是要充分利用已获得认证的产品品牌,树立我县“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品牌形像,营造品牌效应,逐步实现统一包装、统一标识、统一规范使用认证品牌,实现品牌化经营,将品牌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让品牌创造效益。

获证企业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标志,提高标志加贴率;三是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加强对外宣传和市场开拓,创建名牌产品,努力打造一批知名品牌,扩大“元谋蔬菜”的影响力。

(三)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切实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一是要认真学习和借鉴省内外先进地区行之有效的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形式,促进龙头企业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吸收农户入股,与农户在产权上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机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

二是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要进一步完善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密切协会与农户之间的关联度,使协会真正成为连接农户与龙头企业、连接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进一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三是大发展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围绕我县绿色蔬菜(A级)产业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引导、组织农民参与和建立专业合作社,努力发展一批产、供、销一体化的农村专业合作社。

(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绿色产业的效益

现代农业的突出特点是:

土地产出率高、资源利用率高、劳动生产率高。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三高”目标的关键在机械化。

没有机械化的农业,很难称之为现代农业。

只有实现农业机械化,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

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购机补贴经费,推进我县农机事业发展。

滴灌、大棚等设施农业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经实践证明是提高我县绿色产业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应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扶持、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

(五)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规模化经营

人多地少是我县最大的县情。

我县耕地统计面积仅19.84万亩,平均每个农户耕种的土地只有4.23亩,劳均1.54亩。

小规模经营不利于产业提升。

要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乡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

(六)加大投入力度,构筑发展现代农业的资金支撑体系

我县农户固定资产微薄,积累极为有限,让农户拿出很多钱来投入现代农业建设是不切实际的。

经济发达地区的实践表明,现代农业建设所需资金主要靠乡镇工业提供积累和政府财政支持,而我县在这两方面都不具备条件,只有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计划、农业、水利、国土、农业综合开发等多方面的支持,整合资金,才能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涉农资金要重点用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广泛开展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提高病虫害的防控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