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拉分题专练实验探究及推断题专练08 猜想与假设类实验探究题教师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49549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4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拉分题专练实验探究及推断题专练08 猜想与假设类实验探究题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拉分题专练实验探究及推断题专练08 猜想与假设类实验探究题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拉分题专练实验探究及推断题专练08 猜想与假设类实验探究题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拉分题专练实验探究及推断题专练08 猜想与假设类实验探究题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拉分题专练实验探究及推断题专练08 猜想与假设类实验探究题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拉分题专练实验探究及推断题专练08 猜想与假设类实验探究题教师版.docx

《中考化学拉分题专练实验探究及推断题专练08 猜想与假设类实验探究题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拉分题专练实验探究及推断题专练08 猜想与假设类实验探究题教师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拉分题专练实验探究及推断题专练08 猜想与假设类实验探究题教师版.docx

中考化学拉分题专练实验探究及推断题专练08猜想与假设类实验探究题教师版

拉分练08猜想与假设类实验探究题

1.某同学将打磨过的铝箔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结果发现也有气泡产生,为了解该气体的成分,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作出猜想)

猜想一:

氧气;猜想二:

氢气;猜想三:

氮气。

(1)其他同学认为猜想三是错误的,理由是。

(2)(进行实验)

分别进行实验:

利用图①装置进行实验:

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则猜想一错误。

(3)利用图②装置进行实验:

反应一段时间气体验纯后,在尖嘴处点火观察_,则猜想二正确。

(4)(得出结论)

氢氧化钠、水、铝能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_。

(5)铝分别与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若生成等质量的氢气,则消耗掉硫酸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6)若本实验所用试液是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则观察不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7)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________性,铝在空气中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薄膜,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反应物中不含有氮元素

(2)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

(3)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4)2NaOH+2Al+2H2O═2NaAlO2+3H2↑

(5)147:

40

(6)2NaOH+CO2=Na2CO3+H2O

(7)延展;4Al+3O2═2Al2O3

【解析】[作出猜想]

(1)其他同学认为猜想三是错误的,理由是反应物中不含有氮元素。

故填:

反应物中不含有氮元素。

[进行实验]

(2)利用图①装置进行实验:

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则猜想一错误。

故填:

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

(3)利用图②装置进行实验:

反应一段时间气体验纯后,在尖嘴处点火观察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则猜想二正确。

故填:

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得出结论](4)氢氧化钠、水、铝能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2Al+2H2O═2NaAlO2+3H2↑,故填:

2NaOH+2Al+2H2O═2NaAlO2+3H2↑。

(5)根据化学方程式

和2NaOH+2Al+2H2O═2NaAlO2+3H2↑,若生成等质量的氢气,则消耗掉硫酸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3H2SO4:

2NaOH=

,故填:

147:

40。

(6)若本实验所用试液是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则观察不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其原因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故填:

2NaOH+CO2═Na2CO3+H2O。

(7)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延展性,铝在空气中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薄膜,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4Al+3O2═2Al2O3。

故填:

延展,4Al+3O2═2Al2O3

2.假设反应所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用品】pH试纸、Zn片、氧化铜粉末、稀H2SO4、NaOH溶液、BaCl2溶液.

【假设猜想】

猜想一:

Na2SO4猜想二:

Na2SO4、NaHCO3猜想三:

Na2SO4、H2SO4

(1)【实验探究】同学们取反应后的溶液用不同方案进行如下实验,请根据现象或结论填空

实验方案

A

B

C

D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无气泡产生

试纸变色,对照比色卡,pH<7

________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________

猜想三正确

猜想三正确

猜想三正确

【得出结论】猜想三正确

(2)【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案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探究中存在的两处明显错误,分别是:

①__②_

(3)【总结提高】依据所给实验用品,你还有什么不同类方法确认猜想三是正确的.请写出你的实验方案________.

【答案】

(1)有气泡产生;猜想二错误

(2)pH试纸浸入溶液中;Na2SO4与BaCl2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3)取反应后的溶液加入氧化铜,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说明有硫酸,猜想三正确

【解析】【实验探究】碳酸氢钠和硫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入稀硫酸,无气泡产生,说明无碳酸氢钠,猜想二错误;

取反应后的溶液加入锌粒,有气泡产生,说明有硫酸,猜想三正确;

【评价反思】

①根据图示操作判断,检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伸入溶液中,应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涂到pH试纸上;

②检验一种物质时要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

【总结提高】取反应后的溶液加入氧化铜,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说明有硫酸,猜想三正确;

3.小华同学用排水法收集了一大瓶沼气池中气体(图1中的A),为了弄清它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图1

图2

(对气体猜想)

猜想I:

全部是CH4;猜想Ⅱ:

全部是CO;

猜想Ⅲ:

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猜想Ⅳ:

是CH4和CO2的混合气体.

(实验和推断)将A中的气体依次通入B、C中,在D处点燃.

(1)要将A中的气体通入后面的装置中,应选图2中的________(填序号)“注水装置”.

(2)若B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A中的气体中含有________气体.

(3)装置C作用是.

(4)若D处倒扣的是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出现浑浊,且B中无明显现象,则“猜想________”可能成立;若D处倒扣的是干冷的大烧杯,杯壁有水雾出现,有同学认为“猜想I、Ⅳ”可能成立,另有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能证明收集到的气体中一定含有CH4,理由是;要排除这种干扰可采取的措施是.

(5)采取(4)中的排除干扰措施后:

若D处分别倒扣干冷的烧杯和涂石灰水的烧杯,分别出现水雾和浑浊,且B中也出现浑浊,则证明“猜想________”成立.

【答案】

(1)②

(2)CO2

(3)除去气体中的CO2

(4)I、Ⅱ;气体通过B、C装置时,会带入水蒸气;在点燃前将气体先通过干燥装置(5)IV

【解析】

(1)要将A中的气体通入后面的装置中,应选图2中的带有分液漏斗的“注水装置”;

(2)若B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A中的气体中含有CO2气体;(3)装置C作用是除去气体中的CO2,以免干扰后面的实验;(4)若D处倒扣的是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出现浑浊,且B中无明显现象,则气体可能全部是CH4也可能全部是CO,因为甲烷和一氧化碳燃烧都能够生成二氧化碳,因此“猜想”I、Ⅱ可能成立;另有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能证明收集到的气体中一定含有CH4,理由是气体通过B、C装置时,会带入水蒸气;要排除这种干扰可采取的措施是在点燃前将气体先通过干燥装置;(5)采取(4)中的排除干扰措施后,若D处分别倒扣干冷的烧杯和涂石灰水的烧杯,出现水雾和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甲烷,B中也出现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从而证明“猜想IV”成立。

4.为确定木炭还原氧化铜后的固体成分,请你与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以下探究.

【对固体猜想】

猜想Ⅰ:

全部是金属铜;  猜想Ⅱ:

除铜外,还含有氧化铜;

猜想Ⅲ:

除铜外,还含有木炭; 猜想Ⅳ:

除铜外,还含有氧化铜、木炭

【进行实验】实验流程见如图:

【问题和讨论】

(1)步骤②包括溶解、________两步操作;

(2)C的化学式为________,D的化学式为________,由此可以推出固体B中含有________(写化学式),步骤④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

(3)结合

(2)的结论推断:

如果溶液A显蓝色,则证明猜想________成立.

【答案】

(1)过滤

(2)CO2;CuO;Cu、C;CO2+Ca(OH)2═CaCO3↓+H2O(3)Ⅳ

【解析】

(1)固体粉末最后变成固体与液体分离,所以要先将粉末溶解,进行过滤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开;

(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由于黑色固体与硫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说明黑色固体中含有铜元素,又因为铜与硫酸不反应,所以黑色固体是氧化铜;由于固体B经过灼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铜,所以固体B中含有木炭和铜;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3)由于粉末与硫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A,所以A中溶质是硫酸铜,由于铜与硫酸不反应,所以说明粉末中一定含有氧化铜,由于通过后面的推断已经知道其中一定含有木炭了,所以再含有氧化铜时,猜想Ⅳ就正确了.

5.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加热适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剩余固体中可能含有哪些物质进行了猜想,猜想如下:

猜想1:

氯酸钾、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猜想2:

氯酸钾和氯化钾

猜想3:

二氧化锰

(1)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猜想________(填序号)一定是错误的;

(2)你认为剩余固体还可能是由________(填物质的符号)组成的;理由是__;

(3)为了证明剩余固体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根据信息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________(填一种实验操作)剩余固体,并将________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猜想1是正确的

【答案】

(1)2、3

(2)KCl、MnO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完全分解,生成KCl,故KCl为生成物一定有,MnO2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故一定有

(3)加热;带火星小木条;带火星小木条复燃

【解析】

(1)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所以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氯化钾;由于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所以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锰;

(2)如果反应完全,生成物中只有KCl、MnO2;(3)由于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完全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氧气可使带火星小木条复燃,据此设计实验。

6.为了解甲酸的分解产物,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甲酸(HCOOH)的熔点为8.6℃,能分解生成两种物质。

(提出猜想)实验小组对甲酸的分解产物提出了猜想:

猜想1.H2和CO2;猜想2.CO和H2O。

(设计实验)20℃时,甲酸的状态为________;从图一装置中选择合适的装置________(填序号)对甲酸进行加热。

为了加快分解速率,实验小组加入了催化剂,反应后将分解产物通入图二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预测)若猜想1成立,则D中的实验现象应为_。

(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C处瓶内出现大量水珠,F处玻璃管中出现的现象为,甲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交流拓展)资料表明,不同条件下,甲酸的分解产物不同,猜想1和猜想2均能成立。

据此小新对甲酸的分解产物又提出新猜想:

猜想3.H2O和CO2;猜想4.CO和H2.经讨论认为无需进行实验就能确定猜想3和猜想4都错误,理由是。

【答案】液态;A;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红色固体变为黑色;HCOOH

CO↑+H2O;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发生改变

【解析】设计实验:

甲酸(HCOOH)的熔点为8.6℃,20℃时,甲酸的状态为液态;由于常温下甲酸为液体,所以加热时试管口要向上倾斜,所以选装置A;实验预测:

若猜想l成立,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则D中的实验现象应为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进行实验:

实验中观察到C处瓶内出现大量水珠,说明有水和一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F处玻璃管中出现的现象为:

红色固体变为黑色;甲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HCOOH

CO↑+H2O;交流拓展:

小新对甲酸的分解产物又提出新猜想:

猜想3.H2O和CO2;猜想4.CO和H2。

经讨论认为无需进行实验就能确定猜想3和猜想4都错误,理由是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发生改变。

 

7.某校化学小组的同学做完酸、碱、盐相关性质实验后,很感兴趣地把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混合在一起,他们对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很好奇,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①NaCl、Na2CO3 猜想②NaCl、Na2CO3、NaOH

猜想③NaCl、HCl、Na2CO3 猜想④:

NaCl、HCl、猜想⑤:

NaCl

(1)上述猜想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猜想________(填序号).

甲同学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据此,他认为猜想②是正确的,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合理?

理由是什么?

(2)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并得出正确结论,请你将下列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取少量混合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C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②成立

②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加________

________

【实验反思】下列物质①BaCl2溶液②Ca(OH)2溶液③Ca(NO3)2溶液④稀盐酸,能否代替乙同学实验中CaCl2溶液的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1)③;不合理,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酚酞试液;变红色;①③

【解析】【猜想假设】碳酸钠和盐酸能反应,不能共存,故③不合理;故填:

③;

【实验探究】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则猜想④、猜想⑤均不正确;因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猜想①和猜想②均可能正确;故填:

不合理,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若猜想②正确,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后,其中的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产生了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后再滴加酚酞,由于存在氢氧化钠,溶液会变成红色;故填:

酚酞试液;变红色;

【实验反思】因为所选择的试剂不能对后续对氢氧化钠碱性的检验产生干扰,所以氯化钡或硝酸钙溶液,故填:

①③。

8.生石灰在生活中常用作干燥剂,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干燥剂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对这包干燥剂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

这包久置的干燥剂是否变质?

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

全部是CaO;猜想二:

是CaO和Ca(OH)2的混合物;

猜想三全部是Ca(OH)2;猜想四:

是Ca(OH)2、CaCO3的混合物。

猜想五:

全部是CaCO3

(1)(实验探究):

取部分干燥剂于试管中,加水后无放热现象,说明这包干燥剂中不含________。

(2)继续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出现,说明这包干燥剂含有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干燥剂中是否还含有其他成分,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另取部分干燥剂于烧杯中加水并搅拌,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3支试管中。

请你参与实验,填写下列空白:

实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澄清溶液变浑浊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写出方案一的化学方程式。

方案三的现象是:

(4)(实验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猜想________成立。

(5)(拓展迁移):

小组同学通过反思生石灰干燥剂变质的原因后,请判断下列气体中不能用生石灰作干燥剂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O2②CO2③SO2

【答案】

(1)CaO或氧化钙

(2)CaCO3或碳酸钙

(3)Ca(OH)2+CO2═CaCO3↓+H2O;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

(4)四

(5)②③

【解析】[实验探究]

(1)加水没有发热现象根据氧化钙(生石灰)的特性可以判断一定没有生石灰存在。

故填:

CaO或氧化钙;

(2)加入足量的酸有气泡产生说明该干燥剂中一定含有CaCO3,但不能判断是否一定还有氢氧化钙,因Ca(OH)2 遇到酸不会有气泡产生所以不能判定一定含有氢氧化钙,故填:

CaCO3或碳酸钙;(3)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它会变浑浊是白色沉淀物碳酸钙,所以方案一的化学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由于彼此证明了氢氧化钙的存在,所以方案三中加入氯化铜就会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

故填:

Ca(OH)2+CO2═CaCO3↓+H2O;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

[实验结论]

由以上实验探究得出猜想一,二,三都不可能有这几种情况的存在。

故猜想四正确;故填:

四;

[拓展迁移]

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气体均能与氧化钙反应,故不能用其干燥,而氧气不与氧化钙反应,可用其来干燥;故填:

②③。

9.某同学发现,上个月考试用过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没有塞上瓶塞,对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一起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猜想与假设】猜想①该溶液没有变质;猜想②该溶液全部变质;猜想③该溶液部分变质.

【查阅资料】BaCl2溶液呈中性,且BaCl2+Na2CO3═BaCO3↓+2NaCl

【方案讨论】为了验证猜想②或猜想③,甲乙丙三同学分别提出如下方案:

甲:

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若酚酞变红,则猜想③成立,否则猜想②成立.同学们认为此方案不行,原因是。

乙:

先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Ba(OH)2,再滴入酚酞,根据现象不同来判断猜想②或猜想③成立.同学们认为此方案不行,原因是。

丙:

先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再滴入酚酞.根据现象不同来判断猜想②或猜想③成立.同学们通过分析认为此方案可行.

【实验操作】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步骤一:

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________

有气泡产生

猜想________

步骤二:

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然后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

①②

猜想________

成立

【反思与交流】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容易变质,所以要________保存.

【答案】【方案讨论】甲:

氢氧化钠溶液不变质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乙:

Ba(OH)2+Na2CO3═BaCO3↓+2NaOH;

【实验操作】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步骤一:

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猜想①

不成立

步骤二:

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然后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

①产生白色沉淀

②溶液变红(或溶液不变红)

猜想③(或②)

成立

【反思交流】密封

【解析】【方案讨论】甲: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无法做出判断.

【实验操作】

步骤一、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生成,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故假设①不成立;

步骤二、另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因为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加入氯化钡后产生白色沉淀,则假设②③可能成立;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除去了显碱性的碳酸钠,向上层清液加入酚酞试液不变红,说明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故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故猜想②正确,若向上层清液加入酚酞试液变红,猜想③正确;

【反思交流】氢氧化钠容易变质,需要密封保存;

10.为了防止食品腐败,在许多食品包装盒中都有一包黑色粉末。

这种粉末是一种除氧剂。

该粉末没有失效时呈黑色,失效后带有红棕色。

为了确定该粉末的成分,小明做出了以下的猜想

猜想1:

该粉末是木炭粉猜想2:

该粉末是铁粉

猜想3:

该粉末是木炭粉和铁粉的混合物

(1)小明取没有失效的该粉末,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如下实验,填写表中空格。

试验操作

试验现象

猜想是否成立

实验1

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

有红色物质析出

猜想1:

不成立

实验2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________

猜想2:

成立

实验3

用磁铁吸引

粉末被全部吸引

猜想3:

________

(2)(交流与反思)

①根据失效后的颜色判断,该粉末失效的原因是,变质后得到的红棕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填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

②采用什么实验方法可以使失效的粉末“再生”?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③写出实验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黑色粉末全部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不成立

(2)铁粉生锈;Fe2O3;Fe2O3+3CO

2Fe+3CO2;Fe+CuSO4=Cu+FeSO4

【解析】

(1)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故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黑色粉末全部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铁粉能被磁铁吸引,碳粉不能被磁铁吸引,用磁铁吸引,粉末被全部吸引,则粉末中含有铁粉,没有碳粉,故猜想3不成立。

(2)①根据失效后的颜色判断,该粉末失效的原因是铁粉生锈,变质后得到的红棕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Fe2O3。

②使失效的粉末“再生”,即使氧化铁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

2Fe+3CO2。

③实验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Cu+FeSO4。

11.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并帮忙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的空格).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猜想与假设】猜想1:

不相等;    猜想2:

相等.

(1)【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甲  组

乙  组

实验方案(反应后略)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

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溶液颜色发生改变,

天平指针没有偏转

结论

猜想1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猜想2正确

(2)【反思评价】究竟哪种猜想正确?

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溢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得到启示:

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________中进行.

(3)【优化装置】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你认为最佳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从另外两种装置中任选一种指出其不足_.

(4)【得出结论】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进行再次探究,均得出猜想2正确.进一步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器材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

___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5)【解释应用】解释: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所以质量守恒.应用:

某固体物质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则该固体物质一定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

【答案】【实验探究】Na2CO3+2HCl=2NaCl+H2O+CO2↑;   

【反思评价】密闭;

【优化装置】B;A同学实验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充满气球,使整个装置所受空气浮力增大.因此反应后天平不能平衡.

【得出结论】参加化学反应;

【解释应用】铜、碳、氧、氢四

【解析】【实验探究】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碳酸钠与氯化氢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的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因有二氧化碳气体溢出,故反应后总质量比反应前总质量减少,观察到天平不平衡;反应的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反思评价】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