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48123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科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科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科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科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教案.docx

《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教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教案.docx

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

1科学在我们身边

一、教学目标:

1.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

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答问题。

2.认识到科技是不断发展的,喜欢大胆想象与未来科技有关的内容;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

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认识到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生活离不开科学。

三、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看看手中的课本,封面上面写着什么字呢?

想一想,你认为什么是科学?

到底什么是科学?

我们怎么来学科学呢?

从今天开始,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共同去打开科学的大门,探索那神奇的科学世界。

(一)玩一玩,体验身边的科学小实验

1.“站立”体验──谁是大力士。

(1)实验指导。

听老师的口令:

起立、坐下、起立、坐下。

(学生反复做几次,感到起立坐下非常容易。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游戏,这个游戏需要两个同学来完成,谁是咱们班力气最大的?

谁是咱们班力气最小的?

让力气最大的学生端坐在讲台前的椅子上,双脚往前放。

让力气最小的同学用手指抵住他的额头,不让他的身子向前倾。

猜一猜,这位同学能站起来吗?

(2)学生体验。

(3)汇报分析体验结果。

坐在凳子上的同学无法站起来,学生自由猜想其中的原因。

(4)小结:

这个游戏含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至于究竟怎么回事,大家的猜想对不对,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解决这些问题。

课下,同学们也可以继续研究,看还能发现哪些问题。

2.“吹蜡烛”实验。

(1)实验指导。

在同学们的实验桌上有蜡烛、火柴、漏斗、瓶子、木块,隔着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吹蜡烛,会把蜡烛吹灭吗?

(2)分组实验。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学生的实验情况,指导学生进行对比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

同时启发学生把身边的物体作为实验材料,逐一进行实验。

(3)汇报交流:

指几名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从物体的形状上寻找答案,并鼓励学生课下找更多的实验材料进行研究。

3.“吸饮料”实验。

(1)实验指导。

我们再来做一个小实验,在每个小组的实验桌上,都有消了毒的烧杯和吸管(应选择比较粗的吸管),同学们用吸管去吸饮料,看哪一个小组能想出吸不到饮料的办法来。

(2)分组实验。

学生稍做讨论,然后开始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总结:

同学们,刚才做游戏和实验的过程就是做科学的过程。

比如,科学家根据隔瓶吹蜡烛的实验制造了流线型的汽车、飞机、轮船等,不仅美观,而且提高了运行速度和安全性能。

科学家们在发现科学规律的过程中,也是像我们这样,先仔细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发现问题、认真思考、积极设计实验、找出规律。

因此,只要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说一说,身边处处有科学

通过刚才的探索,我们知道了只要留意观察思考,身边就会有很多科学小实验,那咱们的生活中哪里还有科学呢?

(三)评一评,看谁像个小科学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老师发现小朋友们个个善于观察、善于动脑、善于想象,不愧是一名小科学家。

2玩具里的科学

一、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

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玩具。

四、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上科学课,它将把我们带进科学的大门,去探索科学的奥秘。

这节课我们先从玩玩具开始,探索玩具里的科学。

2、玩玩具、说特点。

(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同学们可以先玩自己带来的玩具,然后把你的玩具跟同学们交换着玩,还可以上来挑选老师带来的玩具;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以小组为在玩的过程中,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这些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怎样玩有趣味性,怎样玩有创造性?

在玩得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和问题,请记录下来。

(2)学生玩玩具,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介绍玩具的特点。

师: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玩具有什么特点?

可以怎样玩,有哪些趣味玩法和创新玩法?

师: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说明你们在玩玩具的同时学会了观察。

3、提出问题

师:

同学们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

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给大家说一说?

4、设计或改进玩具

提出活动要求:

同学们发现了那么多问题,你们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一点儿也不比科学家差,老师真佩服你们!

在研究过程中,你们对现在的玩具还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

现在,就让你们当一回“小科学家”、“小设计师”,充分发挥你的想像力、创造力,设计或改进一种玩具,可以把你们的想法说出来,也可以把它画出来,小组成员要团结协作,开动脑筋。

看哪个小组设计或改进的玩具最具科学性,最新颖!

5、拓展活动

40分钟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但是我们的科学研究才刚刚开始,课下,请同学们制作一些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一玩,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3我们周围的动植物

一、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周围常见植物;能讨论、交流保护植物的方法。

2、想知道、爱提问与植物有关的问题;意识到人与自然的要和谐相处。

3、知道我们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学习用不同标准给植物分类;知道周围常见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感官感知周围常见的动物,初步学习用不同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三、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让学生准备一些常见植物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对当地常见的某些动植物进行观察,并作观察记录。

教师准备:

准备一些相关资料,如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等,课上与学生资源共享。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

通过课前观察植物,你们有什么发现?

师:

这节课,我们来仔细的观察、研究一下我们周围的动植物。

好吗?

(二)新授:

1、课内观察、研究动植物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图片资料交流,整理观察记录。

2、课外观察

(1)观察时,不同的植物要采用不同的观察方法,不要破坏它们,还要防止被植物扎伤。

本组观察完可到其它小组观察。

(2)引导学生制定简单的观察计划

3、提出问题

师:

刚才,我们研究了许多动植物的特点,对于这些动植物你想知道什么?

你有什么问题吗?

4、自由活动

师:

植物可以供人类食用,有的供人观赏,有的还能治病,对我们如此重要,有的人却在故意破坏植物。

你见过哪些破坏植物的行为?

生:

有的人喜欢在草坪上乱跑。

生:

有人把花摘下来插在花瓶里。

生:

有人在树上乱刻乱画。

(二)小结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

4怎样认识物体

一、教学目的

1、能从身边常见的物体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会用感官对物体进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意识到科学技术可以改进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3会根据物体的特征辨认物体;认识各种感官的作用。

二、教学准备:

杯子、筷子、橡皮、石块、橡皮泥、各种各样的球、水果、盐、醋、酒精、牛奶、各种饮料等。

三、活动过程:

导入

今天你们带来了哪些物体?

你能简单的说一说吗?

探究过程:

活动一:

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怎么辨认他们?

(1)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介绍各种球的大小、颜色花纹等特点,各样水果的颜色、形状、气味、味道等,常用铅笔、直尺、橡皮等学习用品的特点。

(2)学生说出物体的特点,交流辨认物体特点的方法,认识各种感官所起的不同作用。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用不同感官所认识的物品、物品特点及认识的方法。

用眼睛看(视觉):

可识别物体的大小、形态、颜色和方位。

用鼻子闻(嗅觉):

可识别物体的气味。

用舌尝(味觉):

可识别物体的味道

用手摸(触觉):

可识别物体的冷热、大小、形状、光滑与粗糙、质感等。

师总结:

在所有的感觉器官中,眼睛从周围的世界中获得的信息最多。

在用感官认识物体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

活动二:

用我们的感官比较不同和相同

1、用手分辨物体。

在不透明的包内放入石块、橡皮泥、苹果、橘子、梨等不同物体,让学生依次上前只通过手的触摸来区别是什么物体。

2、运用综合感官分辨物体。

在桌上分别摆上四杯颜色、数量相同的液体:

水、糖水、盐水、白醋;让学生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交流自己区分液体的方法;注意先用眼看,再用鼻子闻,闻物体的气味时,应用手把物体散发出的气味扇到鼻子边来,不要用鼻子直接凑近物体闻,以防有毒气体的伤害。

最后,用筷子各沾一点尝;小组代表上前来用各种感官区分这四杯不同的液体。

3、室外分辨周围植物的不同与相同

4、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与收获。

5给文具分类

一、教学目标

1、能用不同标准对文具进行分类。

2、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3、知道给事物分类要依据一定的标准。

二、活动准备:

各种文具

三、活动过程:

导入新课:

课前我们对文具店进行了调查,同学们收集了好多相关信息。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探究活动:

1、给带来的文具进行分类

自由分类。

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对带来的文具进行分类。

展示自己的分类情况,说出分类的依据(标准)。

小组汇总分类用到的标准。

根据自己和小组对文具的分类情况,对分类的方法和意义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总结,展示文字资料,明确分类的方法和意义。

2、生活中的分类。

展示搜集的资料,交流生活中的分类现象。

对生活中的分类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找出分类的标准,尝试解释分类的意义。

针对生活中不合理的分类现象,提出自己的建议。

课后拓展:

师:

生活中的分类简直太多了。

假如生活中没有分类,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师;对,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分类。

药店的药品有分类,食品店的食品有分类,服装店的服装也有分类,它们是怎样分类的?

课后再去调查一下。

6、哪杯水热

一、教学目的:

1、通过用温度计测量,知道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能运用温度计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

初步学会运用简单表格,图形等统计方法整理测量记录。

2、通过测量活动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3、认识各种温度计,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二、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三教具准备:

温度计、烧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出示两杯热水:

谁能知道这两杯水那一杯更热?

用什么方法?

生:

触摸

师:

除了用这种方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能更准确的知道热水的温度?

生:

温度计

二、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1、师讲解:

温度、温度计

2、生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

3、学生活动

4、交流汇报

三、想办法使热水温度降得更快一些。

师:

如何使水的温度降得快?

分组设计实验活动(师指导,巡视)注意记录实验数据。

生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

评价学生活动情况

四、自由活动

师:

你会使用温度计了吗?

你想测量那些物体的温度?

生自由测量活动

五、拓展活动

师:

热水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7、水温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

1、能熟练使用温度计连续测量水的温度变化,并做简单记录。

2、通过测量活动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3、了解水温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准备:

烧杯、温度计、计时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温度计,学习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使用温度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师:

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要领,这节课我们就利用温度计来测量水温的变化。

二、设计实验、证明猜想

(师倒一杯热水)

师:

这是一杯热水,如果要测量这杯水的温度变化,你认为应该怎样做?

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交流)

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时,经常要对所要进行的实验研究项目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和预测,我们今天也要像科学家那样,在进行实验之前先大胆猜想和预测,并把猜想记录下来。

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自己的猜想

三、持续观察一杯热水降温的过程,收集数据,验证自己的猜想。

四、小结:

通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发现了热水的变化规律:

先快后慢,起初降温很快,而后速度逐渐降下来,越接近室温降得越慢。

五、课后拓展

课后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使热水的温度降的更快些?

8、哪杯水多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

2、学会正确使用量筒,知道使用量筒测量比目测更准确,并学会初步估算液体的多少。

二、教学重难点: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

学会正确使用量筒,知道使用量筒观察比目测更准确。

三、课前准备:

1、每组三个大小不同的杯子,一把尺子,一支水彩笔、一个抹布。

2、实验用品:

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量筒、烧杯、带梁的小桶、弹簧秤。

四、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

出示杯子不相同,水位不同的三杯水,让学生猜测哪杯水多,发散学生的思维。

并出示课题《哪杯水多?

(二)新授:

探究活动1:

1)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说出判断的原因。

2)学生交流。

3)归纳:

在杯子相同的条件下,水位高的水多。

探究活动2:

1)观察当杯子不同,水位相同时哪杯水多。

2)学生观察、汇报。

3)归纳:

当水位相同时,杯子粗的水多。

探究活动3:

1)观察:

当杯子不同,水位不同时哪杯水多?

2)讨论当无法用目测的方法来判断水的多少时,还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解决。

3)学生交流并确定实验方法。

4)小组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巡回指导。

5)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指导学生认识并正确使用量筒。

(三)课堂拓展:

1)先估计杯中水的体积,再进行测量验证,填写好实验报告并交流实验结果。

2)学生交流生活中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与应用。

(四)课堂总结:

(五)课后延伸:

自己设计制作简易量筒

9、有趣的不倒翁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不倒翁扳不倒的两个秘密:

上轻下重、底部是半球形。

2、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实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爱科学的教育。

3、通过制作不倒翁,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了解不倒翁扳不倒的秘密:

1、上轻下重

2、底部是半球形

三、教学难点:

不倒翁重心的位置

四、课前准备:

教具:

一个不倒翁、一个装有1/3瓶泥土的瓶子、每组1个不倒翁

制作材料:

鸡蛋壳、剖开的小皮球、橡皮泥、扇形纸、饮料瓶、彩笔、双面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很高兴今天能和咱班的同学一起研究问题。

我呀特意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份礼物,它就藏在老师的电脑当中,想知道是什么吗?

(想)那得先猜一个谜语,如果能猜中,这个礼物就会出现在大家面前。

大家听好:

一个公公精神好,从早到晚不睡觉,身体虽小力气大,千人万人推不倒。

(学生猜测)

大家说的都很在理,抓住了它的特点:

推不倒,猜出是不倒翁的。

这么可爱有趣的不倒翁,你们想不想玩?

(想)在同学们的桌洞里就藏着一个不倒翁,大家拿出来玩玩吧。

二、探究活动:

1、猜一猜:

这样吧,先让我们猜一猜不倒翁为什么推不倒?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如学生积极性不高时,鼓励:

科学家在研究问题之前都要进行大胆地猜想,然后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看看哪个同学像个小科学家。

还有谁来猜一猜这是为什么?

这些都只是同学们的猜测,是对是错?

谁也说不准,怎样做才能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好主意,就按你们说的办法去做,看看哪个

小组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揭开不倒翁推不倒的秘密。

2、学生动手实验,老师参与其中。

3、学生交流,教师做参与者,适时给予点拨、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不倒翁推不倒的两个秘密:

上轻下重、底部是半球形

4、动手制作不倒翁。

师:

同学们通过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像科学家一样发现了不倒翁推不倒的两个秘密,现在,你们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个不倒翁?

(想)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大家可以选择你认为合适的材料做一个不倒翁,待会儿我们要举行一个作品展示会,评选出最佳作品和最有创意的作品。

好,请每组派一名代表来材料中心领取材料。

讲桌上已经摆上了大家亲手制作的不倒翁,怎么推也推不倒谁来评一评你认为哪件作品最好?

为什么?

哪一件最有创意?

第三单元太阳与时间

10、认识太阳

一、教学目标:

1.在交流与讨论有关太阳信息资料的过程中可以引发新想法;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在搜集及交流信息资料的过程中体验合作与交流的愉快。

3.初步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

二、课前准备:

搜集资料。

师:

太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人们热爱太阳,崇拜太阳,赞美太阳,把太阳看作是光明和生命的象征。

关于太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选择自己喜欢的两个或三个问题,把问题记下来,回家查找资料,进行小的专题研究。

老师发给每位同学几张资料卡,将你搜集到的信息记录在上面。

三、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关于太阳的问题,课下同学们又分小专题进行了研究,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地研究和认识太阳。

(板书课题:

认识太阳)

四、问题回顾。

师:

我们先来一起回顾筛选出的问题。

1、太阳离我们有多远?

2、太阳是怎样形成的?

3、太阳有多大?

4、太阳外部和内部的温度有多高?

5、太阳的表面有什么?

6、太阳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7、太阳的能量有多大?

8、未来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

五、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所搜集到的信息。

师:

课前,同学们已经选择了自己喜欢研究的小专题进行资料的搜集和研究,下面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小组长汇总组内同学的资料,挑选整理出一套详细、完整的资料在班内汇报。

(学生进行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其中。

师:

哪个小组来汇报你们小组的研究结果?

其他小组可以补充。

六、课外活动:

整理资料,粘贴手抄报

师:

为了把大家搜集到的资料集中在一起,也为了大家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我提议:

让我们利用手中彩笔和双面胶,把手中的这些资料粘贴成一个以太阳为主题的剪贴报。

我们可以把它粘贴在教室里,大家一起来观看。

11太阳和影子

一、教学目标:

1.能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影子形成的实验,并作实验记录;能将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或图画描述其形态特征。

2.尊重通过实验获得的科学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太阳与影子的知识科学地应用于生活实际。

3.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二、教学过程描述:

一、科学游戏,激发兴趣

1.师生玩手影:

做手影——猜内容

2.除了刚才的手影,日常生活中你还在什么情况下看到过影子?

3.关于影子你还有哪些认识?

大致内容:

(1)影子会动,不同时段同一物体影子的方向不同。

(2)影子的大小会变,不同时段同一个物体的影子大小不一样。

(3)影子是灰黑色的。

(4)像玻璃这样透明的物体没有影子。

(5)影子的底端是与人(物体)相连的。

(6)影子与太阳分别在人(物体)的两侧。

二、交流观察,探究规律

1.课前已经让大家对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以及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特点和规律进行了观察。

请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

2.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倾听。

3.学生交流。

大致内容:

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中午太阳在正南上方。

三、动手作画,深化认识

1.请拿出文件袋来里3幅没完成的画,组内分工合作,将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画出来。

2.学生开始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交流,展示作品。

4.请用相关科学知识,评价他们画的影子。

四、猜猜时间,体验生活

1.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估计一下大约会是什么时间,并说明理由。

2.看太阳位置猜时间,结合课件让学生猜。

3.看物体影子猜时间,结合课件让学生猜。

五、深入探究,发现新知

1.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太阳位置、影子的方向都有变化,那么气温有没有变化?

是怎样变化的?

(早晚温度低,中午温度高。

2.根据温度的变化规律找出中午的照片,结合课件让学生猜。

六、总结经验,知识延伸

1.学习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什么问题想继续研究吗?

3.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下课后通过查阅资料、向别人请教等多种方法,搜集资料,有机会我们再交流。

12用太阳计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太阳钟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2、利用日晷的原理制作计时器。

3、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日晷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2、利用日晷的原理制作计时器

三、教学准备:

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电筒、日晷模型

四、活动过程:

(一)铺垫孕伏

师:

“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现在几点了?

”(学生说出时间)“你们是通过什么知道现在的时间?

”(手表;上课的时间表)“那么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

”(学生自由回答)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太阳钟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太阳钟

a.介绍牛顿的故事

前几节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日影的移动反应着太阳的位置变化,而太阳在天空的运行是匀速的,利用这个规律,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就做过这样一个太阳钟。

他在空地上插根棍子,每隔2小时,在棍影的终点放一块石头做记号,(利用电筒照射光,产生棍影)记下时间。

他利用摆石头记影子,又在石头上记时间,看!

多简单,多巧妙的太阳钟就做成功了。

他做的这个太阳钟据说在村上用了70多年,人们把这个太阳种称之为“牛顿钟”

b.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得到了什么启发?

2、探究日晷原理

a.介绍日晷:

  实际上牛顿做这个太阳钟,是从日晷中得到的启发。

(教师出示日晷的示意图和实物并把“日晷”板书在黑板)它又称作晷仪和日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时,通过不断的试验创造出来的,它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

b.制作日晷

  同学们想不想研究日晷?

(想)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袋,里边就有个日晷,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仿造这个示意图把它拼装起来。

c.教师小结原理:

当太阳光照射到晷针,晷面就出现晷针的倒影,倒影指向晷面的刻度就是当时的时间。

教师小结。

让学生对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规律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发现可以利用影子来计时.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这节课,是观察课,学生动手制作了简易的"日晷",在校园里,观察影子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子和时间的关系。

(用太阳计时)大部分学生已经观察到了变化规律。

13、制作计时工具

 一、教学目标

1.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与评议。

2.  愿意合作与交流;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意识到生活是发明创造的源泉。

3.会制作一种简单的计时工具。

二、教学重点

学会制作简单的计时工具。

三、教学准备

剪刀、胶带、做沙漏、水钟等所用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古人很早就知道利用太阳计时,并且发明了多种计时工具,同学们想不想也来做个计时工具呢?

学生汇报想法,导入新课。

2.设计制作方案

小组讨论,设计制作方案,互相启发,开拓思路。

教师展示几种典型个例,主要侧重创新性进行评价。

学生设计各自的方案,理清制作思路。

交流方案,互相提出建议。

对自己的方案进行调整。

3. 开展制作活动

教师提出制作要求,如安全使用剪刀,互助合作,进行制作提示等。

以小组为单位或独立进行制作,教师进行恰当的指导、点拨。

做一个游戏,或写10个漂亮的字,或读一篇四句诗等,用自己的作品进行计时,掌握自己的计时工具计时的规律。

对作品进行改进,如调整计时时间,使作品更美观等。

第四单元水的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