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 期末复习材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47283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7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物栽培学 期末复习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作物栽培学 期末复习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作物栽培学 期末复习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作物栽培学 期末复习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作物栽培学 期末复习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物栽培学 期末复习材料.docx

《作物栽培学 期末复习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栽培学 期末复习材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物栽培学 期末复习材料.docx

作物栽培学期末复习材料

作物栽培学总结

 

[1]作物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

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和技术的关系,进而采取栽培措施使各生产要素合理组合,已达到生产作物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目的,使投入发挥最佳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的一门科学。

[2]作物种子,种子休眠

作物种子:

凡在农业生产上可利用作为播种材料的任何器官或营养体的部分

种子休眠:

在适宜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和供繁殖的营养器官暂时停止萌发的现象

[3]出叶速度;叶面积指数等生长指标概念、收获指数

出叶速度:

作物主茎发生新叶的速度,常用主茎发生一片新叶所需的天数或生长日度

叶面积指数:

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有绿叶面积的总和

收获指数(经济系数):

指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4]群体与个体

作物群体:

指某种大田作物许多个体的聚集体

作物个体:

指单独占有周围环境的孤独生活的生物体

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个体是群体成员中的个体,组成群体的个体并不是独立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作为群体成员组合成有机的整体

[5]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

经济产量:

作物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收获量

生物产量:

作物在生产发育过程中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质总量(包括矿物质)

[6]生态因子及生态因子的分类

与作物相关的所有环境因子,统称生态因子。

包括:

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

[7]作物生育期与生育时期

生育期:

把作物出苗到成熟期间的总天数,即作物的一生,称为全生育期

生育时期:

作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上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物候期:

作物生长发育在一定外界环境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人为地制定的一定具体指标,以便科学的指导作物的生育进程

[8]蒸腾系数和凋萎系数

蒸腾系数:

指作物制造1克干物质所需要的水分量。

常用来表示作物需水量,蒸腾系数大,利用水分效率低;蒸腾系数小,利用水分效率高

凋萎系数:

植物由于缺水发生永久性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

[9]温度/营养/水分临界期

温度临界期:

作物性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和开花时,对外界温度最敏感,即温度逆境对产量的影响最大的时期(营养、水分同上)

[10]叶龄、叶龄指数与叶龄余数

叶龄:

植物发育过程总的不同阶段,一般来说,植物长出几片完全叶就称几叶龄。

叶龄余数:

作物某一品种一生的总叶数减去以抽出的叶数,即为叶龄余数。

叶龄指数:

作物某一时期已抽出(或已展开)叶数占总叶数的百分数,即为叶龄指数。

[11]简述生长发育的概念及其关系

生长:

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变量过程

发育:

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本质性变化,是一种可逆的质变过程

统一关系:

1)生长是发育的基础:

停止生长的细胞就不能完成发育,没有足够大小的营养体就不能正常的繁殖后代

2)法语促进了新器官的生长:

作物经过内部质变后形成了具备不同生理特性的新器官,继而促进了进一步的生长。

3)生长受抑,发育变慢

矛盾关系:

1)生长快而发育慢

2)生长受到抑制时,发予却加速进行

[12]简述温光发育特性在生产上的应用

1)感温性:

作物必经过一定温度诱导才能由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的特性

2)感光性:

作物的花器分化和形成除需要一定的温度诱导外,还需要一定的光周期诱导,那么这种不同作物品种所需要的一定光周期诱导的特性叫感光性

3)春化作用:

经过一段低温诱导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的特性

4)临界暗期:

是在昼夜周期中短日照作物能够开花所必需的最短暗期长度,或长日照作物能够开花的最长暗期

5)基本营养生长:

作物在进入生殖生长之前,不受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影响而缩短营养生长期,那么不受影响的这段营养生长期叫做基本营养生长期

作物温光反应在生产上的应用:

①在引种上的应用:

如感光性弱感温性不敏感的品种引种易成功②在育种上的应用:

杂交育种时,可根据亲本温光反应特性调节播种期达到缩短育种进程加速种子繁育的目的③在栽培上的应用:

花卉上的控制花期,以营养器官为主要收获对象的作物,在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方面

[13]简述影响种子发芽的主要因素

种子能否发芽,首先取决于自生是否具有发芽能力,此外,水分、温度、氧气和光照是发芽的主要环境条件。

(一)水分:

种子萌发时需水量多少,取决于种子内储藏养料的种类。

一般淀粉性种子吸水量达到种子重量的40%即可萌发,含蛋白质较多的豆类种子,吸水量达种子重量的120%以上才能萌发,含脂肪多的种子萌发时吸水较少。

(二)温度:

温度影响种子的吸水速度、呼吸强度,以及各种酶的活性或储藏物质的水解、运输与再合成,从而影响种子萌发的快慢。

不用作物种子发芽所需的最低、最适、最高温度不同,即使同一种作物,也因生态型、品种或品系不同而有差异。

(三)氧气:

在种子发芽的过程中,旺盛的物质代谢和运输等生理过程需要活跃的有氧呼吸提供能量,因此氧气对种子发芽极为重要。

一般旱地作物需氧量大,水生植物需氧较低。

(四)光照:

一些作物种子萌发时需要光照,如烟草、莴苣种子;一些作物种子萌发时需暗,称嫌光种子,如番茄、茄子、瓜类等。

[14]叶片、根系的功能

叶片: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根系:

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及无机盐、运输物质、储存物质、合成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等、作为繁殖器官、地上部分收割后根系留在土壤中增加土壤有机质

[15]简述光对作物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能量来源(光强、光质)、生长调节信号(光周期)

(1)能量:

光合作用

(2)热量:

蒸腾,维持体温

(3)黑暗:

黄化现象

(4)光周期现象

(5)光形态建成

[16]简述作物田间通风透光的作用

通风:

促进空气特别是CO2的交流

透光:

利于光在冠层的适宜分布,下部叶片能得到较好的光照

[17]如何确定作物的播种量,如何确定作物的施肥量?

播种量:

先要确定目标产量,根据要达到的目标产量,通过田间试验或根据经验确定适宜的基本苗数,再根据种子质量和田间出苗率等计算播种量。

公式:

播种量(kg/hm2)=千粒重×基本苗数×发芽率×种子净度×出苗率

施肥量:

根据作物的单产水平对养分的需要量、土壤养分的供给量、所施肥料的养分含量及其利用率等因素进行评估

作物吸收总量(kg)-土壤养分供应量(kg)

废料中该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

公式:

需非量(kg)=

作物的总吸收量=目标产量×每kg产品养分需要量

[18]简述地膜覆盖的效应

①提高土壤温度,促进作物早熟②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物理性状③促进微生物活动,加速土壤养分的分解转化④防止土壤返盐,提高出苗率⑤改善近地光照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⑥病虫害发生规律变化,病虫害的防治应相应变化

[19]根据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如何将作物进行分类?

[20]什么是作物生长的S型曲线?

如何应用S型生长曲线指导作物生产?

[21]什么是有效积温和活动积温,积温在农业生产有何应用?

[22]什么是作物的源、库、流,它们与作物产量形成的关系如何。

[23]请论述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24]试述作物各生育阶段的特点及相应的栽培目标。

 

[25]长、短日照作物;光周期现象;作物营养临界期;三基点温度;生育期。

光周期现象:

植物体通过感受白天和黑夜相对长度而控制生理反应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

作物营养临界期:

作物生长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的要求十分迫切,若缺少该种养分,作物生长发育会受到明显影响,由此造成损失,即使后来补施这种养分也很难弥补过来,这一时期成为作物营养临界期。

三基点温度:

作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每一生理过程都有其相应的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总称为三基点温度。

大田生育期(作物生育期):

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需时间为大田生育期。

生长期(气候生长期):

指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天数。

物侯期:

作物生长发育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外在形态特征,人为地制定一个具体标准,一边科学的把握作物的生育进程。

生育时期:

某一形态特征出现变化后持续的一段时间,并以该时期始期至下一时期始期的天数计。

[26]作物育苗移栽有哪些优点?

(1)缩短大田生育期,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

(2)节省用种,提高大田保苗率,节支增收;

(3)认为创造良好的育苗环境,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危害,有利于防除病虫害;

(4)便于茬口安排与衔接,有利于实现周年集约化栽培;

(5)苗体积小,可选择资源条件好、育苗成本低的地区异地育苗,提高作物生产效益;

(6)可进行商品苗生产,减轻农民生产秧苗的负担及技术压力,促进作物商品性生产的发展。

[27]低温长日照作物和高温短日性作物的一般引种规律是什么?

低温长日性作物,原产低纬度地区引种到高纬度地区种植,由于温度、日照条件能很快得到满足,表现生长期缩短,植株变小,产量降低。

高纬度地区的品种,引到低纬度地区,会造成生育期延长,有的作物甚至不能抽穗开花,营养器官茂盛,成熟期延迟,易遭受后期自然灾害的威胁。

对于高温短日性作物,引到高纬度地区,表现晚熟,营养体生长好,影响后期播种,或遭受后期冷害,不能安全成熟。

从高纬度引至低纬度,则会使其生育期缩短,而表现早熟,株、穗、粒变小,产量不高。

[28]简述间套作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间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于同一生育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间混套作复合群体是人们通过选择适宜的作物种类,组成具有空间成层性分布和时间演替性分布的作物田间结构,并运用合理的田间管理技术,发挥作物间的互补关系,削弱竞争关系,能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显著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

[29]C3C4作物光合特性对比。

根据植物光合作用中CO2同化途径植物分为C3、C4、CAM等3种类型。

它们在叶片结构、叶绿体结构、叶绿素a/b值、CO2补偿点、CO2同化途径、光呼吸等方面均有很大不同。

[30]作物的生态因子有哪几类?

它们的作用机制如何?

生态因子包括:

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

气候因子:

光、温、水、气、热、风等,受地理位置和海拔的影响

土壤因子:

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肥力状况、生物等

地形因子:

纬度、海拔、坡度、坡向

生物因子:

农田中的哺乳动物、昆虫、微生物、杂草等

人为因子:

各种农业技术措施

[31]保证粮食安全的技术途径有哪些?

--------------------------补充材料------------------------------

P48

名词解释:

出叶速度:

作物主茎发生新叶的速度,常用主茎发生一片新叶所需的天数或生长日度

春化作用:

经过一段低温诱导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的特性

长日照作物:

日照时间长于某一临界时数才能开花的作物

凋萎系数:

植物由于缺水发生永久性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

短日照作物:

日照时间短于某一临界时数才能开花的作物

发育:

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本质性变化,是一种可逆的质变过程

感温性:

作物必经过一定温度诱导才能由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的特性

感光性:

作物的花器分化和形成除需要一定的温度诱导外,还需要一定的光周期诱导,那么这种不同作物品种所需要的一定光周期诱导的特性叫感光性

光周期现象:

植物体通过感受白天和黑夜相对长度而控制生理反应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

活动积温:

将大于或等于生物学零度的日平均温度逐日累加之和

经济产量:

作物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收获量

基本营养生长:

作物在进入生殖生长之前,不受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影响而缩短营养生长期,那么不受影响的这段营养生长期叫做基本营养生长期

临界暗期:

是在昼夜周期中短日照作物能够开花所必需的最短暗期长度,或长日照作物能够开花的最长暗期

温度临界期:

作物性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和开花时,对外界温度最敏感,即温度逆境对产量的影响最大的时期(营养、水分同上)

S形生长曲线:

是指作物的器官、个体或群体的大小、数量和重量随时间的延长而表现出的变化曲线呈S形。

S形生长曲线即“慢-快-慢”的生长进程

收获指数(经济系数):

指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生态因子:

与作物相关的所有环境因子

生育期:

把作物出苗到成熟期间的总天数,即作物的一生,称为全生育期

生育时期:

作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上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生长:

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变量过程

生物产量:

作物在生产发育过程中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质总量(包括矿物质)

三基点温度:

作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每一生理过程都有其相应的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总称为三基点温度。

物候期:

作物生长发育在一定外界环境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人为地制定的一定具体指标,以便科学的指导作物的生育进程

叶面积指数:

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有绿叶面积的总和

有效积温(生长度日):

是将日平均温度与生物学零度的差值累加起来

作物栽培学:

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和技术的关系,进而采取栽培措施使各生产要素合理组合,已达到生产作物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目的,使投入发挥最佳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的一门科学。

作物种子:

凡在农业生产上可利用作为播种材料的任何器官或营养体的部分

作物群体:

指某种大田作物许多个体的聚集体

作物个体:

指单独占有周围环境的孤独生活的生物体

作物营养临界期:

作物生长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的要求十分迫切,若缺少该种养分,作物生长发育会受到明显影响,由此造成损失,即使后来补施这种养分也很难弥补过来,这一时期成为作物营养临界期。

种子休眠:

在适宜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和供繁殖的营养器官暂时停止萌发的现象

种植密度:

指作物群体中每一个个体平均所占营养面积的大小。

它决定了作物群体的大小,影响作物的群体结构。

蒸腾系数:

指作物制造1克干物质所需要的水分量。

常用来表示作物需水量,蒸腾系数大,利用水分效率低;蒸腾系数小,利用水分效率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