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危机公关案例资料汇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39821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大危机公关案例资料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十大危机公关案例资料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十大危机公关案例资料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十大危机公关案例资料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十大危机公关案例资料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大危机公关案例资料汇编.docx

《十大危机公关案例资料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大危机公关案例资料汇编.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大危机公关案例资料汇编.docx

十大危机公关案例资料汇编

2005十大危机公关案例

 2005年是个多事之秋。

众多显赫的品牌都在“危机管理”这一课上吃尽在苦头。

  

作为危机管理的参与者、主导者及研究者,笔者曾就危机公关提出5S原则:

  1、承担责任原则(SHOULDERINGTHEMATTER):

无论谁是谁非,都不要企图推卸责任。

  2、真诚沟通原则(SINCERITY):

企业应把自已所做,所想的,积极坦诚地与公众沟通。

  3、速度第一原则(SPEED):

危机发生后,能否首先控制住事态,使其不扩大、不升级、不蔓延,是处理危机的关键。

  4、系统运行原则(SYSTEM):

在逃避一种危险时,不要忽视另一种危险。

在进行危机管理时必须系统运作,绝不可顾此失彼。

 

  5、权威证实原则(STANDARD):

企业应尽力争取政府主管部门、独立的专家或机构、权威的媒体及消费者代表的支持,而不是自已去徒劳地解释或自吹自擂。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现在我们对2005年重大的危机公关事件作一个全面的梳理,评选出十大案例。

  1、案例入选条件:

  1)事件截止时间在2004年12月至2005年11月.

  2)企业与品牌知名度高

  3)产品与消费者的联系密切

  4)危机的受关注度高

  5)危机的影响力大

  6)危机的破坏力强.

  2.评分方法:

根据5S原则,作简要点评及评分。

本评分满分为100分。

根据各项原则的权重不同,符合各项原则的分值依次为:

承担责任原则40分,真诚沟通原则20分,速度第一原则20分,系统运行原则10分,权威证实原则10分。

  

  一.创维勇闯”虎山行”  

  案例回顾:

  2004年11月30日,香港廉政公署在代号为“虎山行”的行动中,拘捕了“涉嫌盗取公司资金”的创维董事局主席黄宏生。

 

  当日,创维数码在香港被停牌,创维董事局副主席张学斌及公司多名高管当晚即召开紧急会议,商议对策,并在深圳创维大厦紧急约见媒体。

 

  12月1日,国美、苏宁、永乐、大中四家家电连锁巨头发出声明力挺创维。

  12月2日黄宏生以百万港元保释。

  12月2日北京松下、彩虹、三星等八大国内彩管企业发表声明,表示将优先保证创维的原材料供应。

  12月3日深圳7家银行分行行长聚集深圳创维大厦,表示将鼎力支持创维。

而在公司内部,全体员工更是齐心协力共渡危机。

 

  12月5日创维高管在京召开新闻通报会。

创维自始至终都在强调两件事:

一是创维方面会积极配合香港廉政公署的调查;二是整个集团的各项事务一切运转正常,不会因此受到不良影响。

 

  12月中旬深圳市副市长到创维表态:

创维本部发展非常稳定,市政府全力支持。

  2005年1月1日创维CEO王殿甫的“促销”秀也是在京城开演。

  2005年2月4日创维PDP/LCD技改项目正式获得深圳市政府财政贴息,从侧面向公众告知了政府对创维公司的信赖。

如此一来,自然说服力强,公众自然信服。

 

  2005年3月2日,黄宏生案复审。

黄宏生向法院方面提出要求,由于全国政协委员黄宏生要参加近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政协十届三中全会,因此希望法院方面能够允许黄宏生短暂离开香港前往北京参会,并获批准。

据创维品牌宣传部总监孙伟忠透露,由于两人已经不在创维数码担任行政职务,公司运作正常。

  8月26日,创维数码(0751.HK)在香港发布年报,显示上一个财务年度营业额再创历史性新高,为104.66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3.6%;纯利为4.03亿港元,增长17.8%,成倍的利润增长远远高过同行。

  黄宏生案件正式确定在明年的1月21日在湾仔法院开堂审理。

  创维不仅实现了销售和回款的双增长,还实现了从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的“革命”。

黄宏生打破了企业家涉案被捕后企业“树倒猢狲散”的宿命。

  案例点评:

  

  2004年,家电界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金正董事长万平被抓,二是创维董事长黄宏生被抓。

危机源头相似,但结果却大相径庭。

 

  2004年7月9日,金正董事长万平被山西检察院以“涉嫌挪用资金罪”批准逮捕。

“出事”后,金正方面手足失措,不仅没有进行得力的危机公关,反而因股东的权利之争致使风波愈演愈烈。

结果,恐慌笼罩了金正集团内部及外部合作单位,经销商终止打款与销售,供应商停止供应原材料,国外客户纷纷提出赔偿损失,银行停止货款甚至上门逼债,结果在半个月内金正资金链断裂,厂房被关闭、资产被查封,员工被遣散,一步步走向了深渊。

  而创维则环环相扣,打出了一系列漂亮的组合拳。

  一、符合承担责任原则。

对于廉政公署的“打虎行动”,创维公司并未去隐瞒或辩解,而是不断强化公众“黄宏生≠创维”的观念,并通过媒体向外传达黄宏生并不参与创维日常管理的信息。

而后创维更是果断“丢车保帅”,让黄宏生承担起责任,黄氏家族成员集体撤离创维管理层,聘请有政府背景的王殿甫出任公司CEO。

 

  二、符合真诚沟通原则。

在整个事件中,创维都及时召开媒体见面会或新闻发布会,将真相及事件进展状况告知公众,从而最大限度地遏制了谣言。

  三、符合速度第一原则。

创维数码在香港被停牌,黄宏生及多名公司高管被捕当日,创维董事局副主席张学斌及公司多名高管当晚即召开紧急会议,商议对策,并在深圳创维大厦紧急约见媒体,答疑解惑,稳住大局。

 

  四、符合系统运行原则。

难能可贵的是,创维公司在十面埋伏之中,没有顾此失彼,而是四面出击,争取到了各方的支持。

主要的经销商、供应商、银行都力挺创维,而公司内部更是众志成城。

 

  五.符合权威证实原则。

创维不仅积极向政府解释,获得政府支持,出面发话支持的供应商、经销商和银行,也都是业界响当当的。

同时,深知北京在全国的影响力,创维的新闻发布会不仅媒体规格颇高,还特意定在北京举行。

 

  案例评分:

100分  

  二、广本:

雅阁深陷“婚礼门”  

  2005年1月9日。

杭州。

一场车祸将喜事变成丧事。

一辆迎亲的2004款本田雅阁车因撞击断为两截。

事故致使车上一女四男5名乘客中一人当场死亡,另外经抢救医治无效先后死亡。

 

  由于日本政府一直以来不正视历史,屡屡有伤害中国人的言行举动历来,在这个当口,日本车更加成为众矢之的。

理性的、不理性的人都或多或少对广本汽车的质量产生了怀疑。

众多网站都以重磅标题作了专题报道。

如“广本:

岂能不了了之?

”,“广本雅阁是否存在质量问题?

”,而众多论坛更是开了锅,愤激的评论比比皆是。

  得知消息的当日晚,广州本田销售部售后服务科人员连夜赶到杭州。

一周后,广本的技术专家、日本本田的技术专家也相继赶到。

但是在面对死者和媒体的质疑,所有人都摆出了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纷纷表态:

绝对不是我们的质量问题。

 

  1月11日,面对车主和死者家属提出的对雅阁车安全性问题的质疑,广州本田售后服务科潘先生接受了杭州电视台的采访。

潘先生笑容可掬地回答道:

“车辆的话,不能简单地看它厚薄。

这个在设计上它都有它的要求。

这不能这样简单这样评价。

我们已经看过现场了,具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是不是和我们有关,我们将对车辆进行确认。

”    

  1月13日车主及死难者家属打算委托渐江省权威机构对事故车进行检测。

广本雅阁车的车主打算要求与厂家一起对被撞车委托浙江省的权威机构进行全面的安全质量检测,但厂家表示应该由厂方自行认定质量是否存在问题,因此双方没有达成共识。

 

  1月14日,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区分局交通巡逻(特)警察大队向浙江省质量鉴定管理办公室提出质量鉴定申请,要求对事故车的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安全气囊系统是否符合有关要求及车身断裂原因进行鉴定。

1月17日广州本田汽车有关专家到杭州并再次否认是汽车质量问题。

1月19日,日本本田公司技术专家到杭州,并配合检测。

 

  1月24日,广州本田服务双周开始,主要针对冬季用车进行空调系统、冷却系统和制动系统方面的全国免费检测。

但按照广本新闻发言人的说法,此举和断车事件无关。

 

  一个多月的回避和沉默之后,2月28日广本举行第五十万辆轿车下线仪式,在全国各大媒体记者的闪光灯环绕下新奥德赛下线、05款雅阁新价上市、零部件整体降价,广本接连抛出三枚重磅炸弹,而每一枚都足以引发范围甚广的车市地震。

 

  一直躲着不出面的广本总经理终于正式回应了婚礼门事件。

他表示,在杭州雅阁车祸案的调查中,广本厂方一直在配合相关部门的行动。

不管最后车祸的鉴定结果会怎样,广本都会给全国消费者一个说法。

如果鉴定结果表明广本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厂家肯定会给消费者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

 

  3月27日,广州本田方面宣布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作出了《质量鉴定报告》,报告中的结论是:

“转向系统未发现异常情况;制动系统未发现异常情况;安全气囊是在撞击水泥隔离墙端面时弹出,属正常弹出;车身断裂部位的结构、制造工艺符合图纸和有关标准要求。

发生断裂的原因是车身右侧与狭窄的刚性隔离墙端面猛烈撞击所致,其碰撞力度超过了车身结构本身的设计强度。

” 

  在鉴定报告出台的当天,广本发出通报称:

“事故发生后,广州本田对事故的罹难者深表痛心,并立即派遣事故处理小组前往杭州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工作。

鉴定期间,出于尊重车主和鉴定机构的考虑,广州本田一直未向外界发布任何有关事故的评论。

”  

  “同时广州本田与车主多次沟通,表达了对罹难者家属的慰问,并强调不管鉴定结果如何,广州本田都会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配合事故的调查,并会对事件作出妥善处理。

” 

  “一直以来,广州本田都将产品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将顾客更高的满意度作为企业追求的目标。

这起事故引起了许多媒体、用户的关注,在此,广州本田衷心地感谢媒体、用户对广州本田的关心。

我们将继续坚持以顾客满意为目标,不断向顾客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与此同时,将不遗余力地推进交通安全的宣传,以实际行动贡献社会。

” 

  但车主对此提出质疑:

“首先,他们在程序上就有失公平,报告描述的9项依据中,有4项都由广本公司提供,甚至一些检测仪器都是由广本提供。

作为受害者,我们认为广本这次是非常不恰当地介入到整个事件中去。

我们了解到,广本就这个事件已经派了两批日本专家,检测报告中有些部门出现了大幅引用日本专家的结论。

  案例点评:

  1.违背承担责任原则:

广本自始至终不承认自已有任何责任,最终的质检报告的多数数据也由广本提供,显然说服力不够。

  2.违背真诚沟通原则:

一直到3月份广本才正式对外发布有关事故的评论,结果让媒体和公众对此充满疑问。

甚至一直连对受害者的慰问也没有。

  3.符合速度第一原则(SPEED):

技术人员当晚即赶赴现场,日本专家也在一周内赶到。

 但遗憾的是公关部门和总裁却一个月后才露面,才予以公开表态。

  4.符合系统运行原则:

一方面控制媒体,一方面配合质检部门。

  5.符合权威证实原则:

广本表现出强大的媒体掌握勇力,在这次婚礼门事件中,除了杭州及周边的媒体作了跟踪报道之外,大多数一向敏感而饶舌的媒体却都选择了沉默。

而质检部门的报告作出了有利于广本的结论。

 

案例评分:

40分 

 三、肯德基:

苏丹红闯祸  

  案例回顾:

  1995年,苏丹红就被确认为致癌物,欧盟和其他一些国家已开始禁止其用于食品;2004年6月14日,英国食品标准管理局在食品中发现含有苏丹红色素,随即发出警示;2005年2月23日,中国质检总局开始通知全国彻查。

  3月5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工商总局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广东亨氏美味源(广州)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美味源牌金唛桂林辣椒酱、辣椒油等被查出含有苏丹红,为此,国家卫生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餐饮单位立即停止使用亨氏生产的辣椒制品,要求广东省卫生厅立即组织对亨氏进行调查,重点调查苏丹红的来源、添加范围以及产品的流向,对调查发现的线索要及时向卫生部通报。

 

  3月15日,上海市相关部门在对肯德基多家餐厅进行抽检时,发现新奥尔良鸡翅和新奥尔良鸡腿堡调料中含有“苏丹红一号”成分。

16日上午,百胜集团上海总部通知全国各肯德基分部,“从16日开始,立即在全国所有肯德基餐厅停止售卖新奥尔良鸡翅和新奥尔良鸡腿堡两种产品,同时销毁所有剩余调料。

” 

  3月16日下午,百胜发表公开声明,宣布新奥尔良烤翅和新奥尔良烤鸡腿堡调料中被发现含有“苏丹红一号”,并向公众致歉。

百胜表示,将严格追查相关供应商在调料中违规使用“苏丹红一号”的责任。

 

  “我们只有用这种(公开致歉)办法。

”面对突如其来的信任危机,百胜相关人士对记者说,“我们决定最短时间消除影响。

已经开包销售的调料,马上销毁;没有开包的,已经送回配送中心,也会全部销毁掉。

” 

  但是,就在肯德基发表声明,“确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的第二天,肯德基又有三种食品被亮“红灯”!

今天,北京市食品安全办紧急宣布,该市有关部门在肯德基的原料辣腌泡粉中检出可能致癌的“苏丹红一号”,这一原料主要用在“香辣鸡腿堡”、“辣鸡翅”和“劲爆鸡米花”三种产品中。

 

  对此,肯德基的解释是,这是他们自查的结果:

3月17日肯德基在记录中发现宏芳香料(昆山)有限公司提供的含苏丹红的辣椒粉也用在了这三种调料中。

随后,他们采取紧急措施,用现存经过验证不含苏丹红的调料取代原来的调料。

恰恰在这时,3月18日,北京有关部门抽查到了这批问题调料。

19日向媒体公布,责令停售。

 

  这不免让人心生疑问,肯德基既然在17日就发现另3种产品涉红,为什么没在第一时间公布,而是用新调料替换?

如果没有18日北京有关部门的抽检,肯德基是否就能轻易掩盖事实呢?

 

  案例点评:

  1、符合承担责任原则:

事件发生后,积极承担责任,并进行处理。

  2、违背真诚沟通原则:

虽然在第一时间与媒体沟通,并向公众发表声明,但过度承诺,在没有100%的把握况下,声称“确保不再有类似事件发生”,导致公众开始怀疑肯德基“诚实背后的不诚实” 

  3、符合速度第一原则:

在事件发生后,都是在第一时间和媒体沟通。

  4、符合系统运作原则:

一方面对媒体作出解释,一方面追究供应方的责任,很自然地转移了公众的部分视线。

  5、违背权威证实原则:

肯德基错就错在,应该让权威部门来发话,而不该自已乱表态。

  案例评分:

70分  

  四.宝洁SK-II:

官司虽胜,市场犹败

  案例回顾:

  3月7日,江西南昌消费者吕女士状告宝洁SK-II。

起诉理由有两点:

  1.虚假广告:

SK-I的广告册上宣称“使用4周后,肌肤年轻12年,细纹减少47%”,然而使用后吕女士不但并未如广告中所说的那样变得年轻12岁,反而出现皮肤搔痒和部分灼痛的情况。

广告涉嫌欺诈。

   2.侵犯消费者知情权。

在吕女士和其委托人唐先生撕去了该款产品瓶身上贴着的不干胶中文说明后,发现瓶身原本印有产品成分的日文说明。

日文标示的产品成分表明,这款SK-II紧肤抗皱精华乳的成分包括氢氧化钠等化学材料,其中氢氧化钠俗称“烧碱”,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由此吕女士和唐先生认为,不在产品包装上用中文予以相关成分警示,侵犯了中国消费者的知情权。

  3月9日,代言SK-II紧肤抗皱精华乳的香港明星刘嘉玲发电子邮件表示声援,称“我很高兴继续支持SK-II。

  随后宝洁公司草草地发布声明,称“自已的产品有双重保险保证其安全性”,并强调“产品手册中对产品的宣传有实验数据支持。

”,但可笑的是,其数据是来自机器人!

同时,宝洁公司指责“此事后面有利益集团在操纵”。

  紧接着,宝洁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推出公益品牌——“生活、学习和成长”,向中国公益事业第一品牌——希望工程捐献400万元。

  3月21日,河南〈今日安报〉批露,一郑州消费者由于担心SK-II质量有问题,要求退货被拒绝,决定起诉宝洁公司。

重多媒体转载了这条新闻,并对SK-II的安全再次质疑。

  3月25日,宝洁公司发布“致媒体公开信”。

宝洁公司称,对SK-II紧肤抗皱精华乳的检测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要求,不存在质量问题。

  4月1日,宝洁公司到南昌市工商局签字认罚,南昌市工商局依据规定,对宝洁公司作出罚款20万元的决定。

但宝洁仍然对外界吱唔其词,含含糊糊。

  4月7日,王海向国家工商总局举报宝洁SK-II广告欺诈消费者。

王海在举报材料中称,宝洁刊登的SKII护肤精华露的广告“能放大抗老功效2倍,放大美白功效3倍,放大保湿功效4倍”,所引用的各种数据未表明出处、且明显没有事实依据,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十条的规定。

  8月24日下午,北京,宝洁公司临时召开SK-Ⅱ媒体沟通会。

宝洁公司SK-Ⅱ中国区公关经理冯佳路向记者宣读了一份来自南昌的法院判决,该判决驳回了原告吕萍的诉讼请求;本案受理费120元由原告承担。

但消费者表示坚决上诉。

  案例点评:

  

  1、违背了承担责任原则:

由于服务人员的傲慢与偏见,使顺风顺水的宝洁公司遭此一劫。

而在消费者起诉之后,宝洁的傲慢与偏见似乎更甚。

宝洁并没有去安抚消费者,而是将自已表演成一个“阴谋”的受害者,对事件定性为“恶意炒作”,甚至指称背后有利益集团的指使。

  2、违背了真诚沟通原则:

宝洁没有本着诚信的态度与当事人、公众及政府主管部门沟通。

甚至被工商局罚款20万都作出掩耳盗铃之举,拒绝证实。

  3、违背速度第一原则:

虽然事发两天内,刘嘉玲作为形象代言人即展开声援,但宝洁公司四天后才草草发布声明。

显然错过了最佳灭火时机。

  4、符合系统运作原则:

在这方面宝洁公司做得还是不错的。

又是积极应诉,又是明星代言人声援,又是大搞公益活动,又是抛出实验数据等等。

  5、违背权威证实原则:

自始至终都是宝洁公司自已跳独舞,没有任何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来帮宝洁说说话,当然,所有的口水就吐向了宝洁公司。

  案例评分:

10分  

  五.高露洁:

有致癌嫌疑?

  案例回顾:



  4月13日,美国某大学教授PeterVikesland向新闻界发布研究成果:

《太爱干净可能对你的健康和环境有害》,该文声称很多抗菌香皂中包含的抗菌化学成分三氯生,会和自来水中的氯发生反应,产生挥发性物质三氯甲烷,而三氯甲烷被美国环保署列为可能的人类致癌物。

 

  4月15日,英国《旗帜晚报》记者马可•普里格根据PeterVikeslands的观点写出了《牙膏癌症警告》一文。

声称包括高露洁等品牌在内的数十种超市牙膏均含有三氯生,而成为癌症警告的焦点。

  

  该文在英国并未掀起波澜,但国内媒体纷纷爆炒,均在显著位置发布高露洁可能致癌的消息。

  4月18日,针对一些媒体关于高露洁牙膏可能含有致癌成分的报道,高露洁牙膏的生产商广州高露洁棕榄有限公司发表声明称,“高露洁全效牙膏已经由全球各相关权威机构审查与批准”。

并表态:

目前公司不会回收中国市场上的高露洁牙膏,必要的时候会给媒体一个答复。

  4月19日,PeterVikesland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说,许多媒体对他的观点纯属断章取义。

 

  虽然Vikesland对他的观点作了解释,但是高露洁有致癌嫌疑的消息让消费者恐慌。

高露洁牙膏销量明显下降,甚至有人开始退货。

许多网站发起了网上调查。

“截至20日凌晨0时15分,共有60025人参加了新浪网的网上调查,其中54118人表示将不再购买高露洁牙膏,仅5907人愿继续使用该产品。

这说明,不少网民对高露洁的信任几乎降至冰点;88.4%的网民过去信任高露洁品牌,但是现在愿意使用该品牌牙膏的网民仅占9.84%。

” 

  4月21日,《南方周末》发布《高露洁致癌事件调查:

谁制造了牙膏信任危机》,称所谓“高露洁致癌事件”,其实是由于媒体信息传递失真而制造的一起“公共卫生危机”。

Vikesland在接受该报记者采访时对《旗帜晚报》的报道表示遗憾:

“这是一篇非常差的新闻——如果有人称其为新闻的话,它明显扭曲了我们的研究工作。

我讲的也就是使用抗菌洗洁精时可能发生的事情,怎么和牙膏扯上关系了呢?

我的名字竟然出现在这样一篇报道之中,真是让我非常失望。

  4月27日,高露洁棕榄公司副总裁DavidWilcox及亚太区总裁高仕亚等一行紧急赶到中国,召开新闻发布会,接受150多家新闻媒体的挎问。

在发布会现场,高露洁向记者出示了两大证据:

一方面,DavidWilcox等带来了Vikesland教授的澄清录音;另一方面高露洁展示了中华口腔医学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近期发表的声明,这两大机构确认:

在中国所做的研究发现,高露洁全效牙膏的独特专利配方非常有效。

  尽管如此,但是此前表示关注此事件的国家质检总局并未出席会议进行表态。

  至此,高露洁事件落幕。

  

  案例点评:

  1、违背承担责任原则:

在媒体开始爆炒其致毒嫌疑时,高露洁却只是公事公办地发表声明,称“高露洁全效牙膏已经由全球各相关权威机构审查与批准”,”让人感觉傲慢,毫无诚意。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出于对于消费者的负责,我们会慎重对待此事”等等。

在高露洁并不能完全排除自已是否会致癌的情况下,却不敢勇于承担责任,只是一个劲地表示“目前公司不会回收中国市场上的高露洁牙膏,必要的时候会给媒体一个答复”。

如此言语,会让消费者放心吗?

  2、符合真诚沟通原则:

高露洁公司一直积极接受媒体的采访,对公众和媒体保持着积极沟通的姿态。

  3、违背速度第一原则:

高露洁除了一个声明外,十天后才召开新闻发布会,错过了灭火的最佳时机。

只到十天后,高露洁才正式面对媒体和公众,但这时候人们的恐慌早已达到顶峰。

  4、符合系统运行原则:

一方面高露洁积极与媒体沟通,一方面获取专家的支持和独立机构的支持,而且全球副总裁亲自参加新闻发布会。

  5、符合权威支持原则:

作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政经类报经纸《南方周末》发布《高露洁致癌事件调查:

谁制造了牙膏信任危机》,称所谓“高露洁致癌事件”,其实是由于媒体信息传递失真而制造的一起“公共卫生危机”。

由于《南方周末》的影响力,重多媒体的报道的风向开始转向。

而在新闻发布会上PeterVikesland的录音及中华预防医学会的代表出席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正面作用。

但是国家质检部门官员并未出席,还是表明相关部门对此没有十足把握。

  

  案例评分:

40分 

六、雀巢“碘超标”:

强辞夺理终成空  

  2005年5月25日,浙江省工商局公布了近期该省市场儿童食品质量抽检报告,其中黑龙江双城雀巢有限公司生产的“雀巢”牌金牌成长3+奶粉赫然被列入碘超标食品目录。

  26日,雀巢中国公司迅速反应,给媒体发布声明称,雀巢碘检测结果符合《国际幼儿奶粉食品标准》。

并称碘超标是由于牛奶原料天然含有的碘含量存在波动而引起的,并且该成分的含量甚微,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是安全的。

  27日,雀巢称中国营养学会公布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儿童碘摄入量的安全上限为每日800微克。

因此,上述检测中所提及的碘含量不会带来任何安全和健康问题。

但是业内有关专家指出,中国营养学会公布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只是公布了儿童碘每日摄入量的安全上限,这个衡量标准与雀巢奶产品本身应遵守的国家标准,没有直接联系。

  继全国各大超市将“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全面撤柜后,部分超市开始无条件退货,但雀巢中国公司表示对“问题奶粉”目前尚不实行召回。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金牌成长3奶粉出事,连带雀巢几乎所有产品都受影响。

28日,SOHU、SINA等网站在所做的调查中,八成网民:

暂不买或今后再也不用“雀巢”

  28日,雀巢(中国)有限公司才正式对外公布,出现碘超标质量问题的奶粉批次为:

2004.09.21。

雀巢公司虽然声称清楚生产数量及销往哪些市场,但拒绝向公众透露具体信息。

  29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播出《雀巢早知奶粉有问题》。

  30日,越来越多知情的消费者到超市要求退货,然而大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