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君祖厦大演易经看世界大势与民族复兴.docx
《刘君祖厦大演易经看世界大势与民族复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君祖厦大演易经看世界大势与民族复兴.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刘君祖厦大演易经看世界大势与民族复兴
刘君祖厦大演「易经看世界大势与民族复兴」
————————————————————————————————作者:
————————————————————————————————日期:
王主任、厦大漳州校区的各位领导、先进,还有各位在场年轻的同学们,下午好:
非常荣幸能够来厦大参与「南强论坛」。
「南强」一辞与我个人在做学问的历程中,有些因缘,因此,在数月前得知要来参与此次论坛,心中也感到莫名的巧合。
「南强」一辞,语出《中庸》,意为「南方之强」,其原文为:
子路问强。
子曰: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中庸》
孔子的学生子路,在《史记》中〈仲尼弟子列传〉的记载,是一个勇于提问、性情刚毅直率的人。
这段他向孔夫子「何谓强者」的提问,也多少是源自对自己说到做到、勇于实践的自信,是否足以作为「强者」?
孔子就以「宽柔以教,不报无道」作为「南方之强」的代表;讲求以柔克刚、谈包容忍让。
这样的想法,较切合道家思想–是能以灵活的方式,因应外在形势;孔子藉此教导子路应变的韧性、教化内涵。
「不报无道」,是指受到不平的对待和委曲时,心中不以为意,对于有智慧、有上进心的君子而言,不会因此而产生冲突、采取硬碰硬的作法。
相对于「南方之强」,「北方之强」所崇尚的是一种「披挂上阵、逞凶斗狠」的勇气,讲的是当遭受不平的对待,要能够立即做出反应、忍不下一口气;而对于可能遭受的伤害,毫不在乎。
这是一种刚强的强者表现,较符合北方民性。
「而」同「尔」,意思是指子路,说像你一样的,是北方之强,不为夫子所认同。
「强哉矫」则是孔子所认为真正的强者,是要与外界和谐不起冲突。
「和而不流」是说虽然不一定认同对方、但却可以包容不同,不妨碍彼此的互动。
「和」字的意思,与《春秋》中「和而不同」一致,都是主张坚持自己的原则,但可以容许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主张、特色,而不会产生冲突。
「中立而不倚」,则是指持「中道」,对自己所认同的原则,不会因为遭受任何变化而偏移、倾倒。
这样态度,与后来《孟子》中大丈夫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概念是一贯而来。
我个人在三十多年前在台湾大学研究所求学时,并非文史哲本科背景,是到后来藉由向非学院中的老师学习,才开始有系统接触中国文化经典、诸子百家。
四书算是深入中国文化的入门之钥;因此,很快就在《中庸》中读到此段,我个人觉得十分向往,特别以此刻了一个书印「一介南强,自正性命」,自许能以「南强」为榜样,在人生中能充分了解自己,坚持走适合自己走的路。
「自」即「自强不息」,「正」取自《易经》「乾」卦中「各正性命」之故。
当自己读到好书时,才加盖书印,作为标记。
《易经》可为中华群经之首,其历经数千年来集体创作的智慧;其中在首卦「乾」《彖》传中有: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
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易经乾卦彖传》
在贵校厦大校训中「自强不息」,即来自「乾」卦《大象》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其中所谈到就是「乾」卦所代表天道、自然宇宙间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创造历程。
在卦辞「元、亨、利、贞」更具体表现了这种特质,而《彖》传中有深刻的阐述,其中也谈到领导统御的概念,包括「统天」及「御天」,这个说法深深影响了中国政经的思想;像是作为明清政经中心的北京故宫三大殿,「太和」、「保合」及「中和」的命名,就是源自于「乾」卦《彖》传的经文。
「乾」卦中谈「乾道变化」所强调是「与时俱进」而不是一成不改,若行有余力,进一步要创造发挥。
「各正性命」则说明不必要求众生一致无二、千篇一律;可以容许有各民族文化间有不同特色,正因有「各正性命」的独特风格,各有坚持、维持其固有,同时又能和谐相处;才是保有永远的和谐。
「太和」即是最大和谐,代表既有保有个人特色,也不影响各群体间相处;应用在国际现势上,就是「和平共存、世界大同」,所以为「万国咸宁」。
今天接下来要谈的内容,主要是依我个人研究《易经》研究三十五年经验,根据其中理、气、象、数,就此次金融风暴的影响与各位分享,并藉此看未来五年(自2009-2013)整体国内外的情况。
以下仅先就《易经》的基本认识,作简单介绍:
《易经》内容一点都不简单,这么难还叫「易」经,为何不叫「难」经?
这点也是令人玩味。
基本上,《易经》从符号而经文,代表是基本架构;而另有十篇翼传,是用来解释《易经》中的含意。
先符号而后文字是《易经》与其他经典不同之处,最早成书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六七千年前三皇五帝的时代,那时候尚未有文字出现,但人类存在多时,并已发展出语言、思想。
透过这一套符号系统,来记录人情人性、人与宇宙间的互动过程。
直到四千七百年前左右,仓颉造字后,大家再用文字把《易经》中的含意描述出来,发展出经文、卦、爻辞等。
后世包括诸子百家的思想、兵法运用、甚至于中医养生都深受影响。
在《易经》每一卦中,不过几十字;六十四卦也仅四千多字,比老子五千言还少,但其中意含,取之不竭、发挥不尽。
真让我们不由怀疑在上古时代,那么艰难的物质环境中,古人是何等聪明,产生出如此经典?
以「乾」卦结构为例,由六划卦的符号开始,加上卦名、卦辞部份,以「元、亨、利、贞」说明「开始、发展、结束、再开始」的循环。
另外有爻题、爻辞;在「乾」卦中特别有用九,作为结论。
「乾」卦全卦以「龙」为取象,象征宇宙中各个不同情境(situation),有可能相当艰难。
《易经》利用卦辞作宏观、整体地描述每一情境的内容,以便进一步预测未来发展,教导我们对策,掌握大环境的大势所趋。
符号中「一卦六爻」,卦辞为宏观,爻则是细分整体的微观态度、操作层次,按部就班指导人如何应对(howtodo)–人生面临此爻情境,当然会彷惶,藉由爻辞的指点避免亡羊歧路。
当然,各位看到「乾」卦中的各爻辞,也有很多应用在小说上,像金庸武侠中「北丐洪七公」的降龙十八掌,就来自于此。
在《易经》中任何一个卦,都可视为立体结构,代表上、下,内、外的细密互动(见图)。
六划卦是从三划卦发展而来;在三划卦中,有「乾、坤、坎、离、震、艮、巽、兑」八卦,代表自然界八种宏观的现象,分别是「天、地、水、火、雷、山、风、泽」。
经由不同的配对,产生八八六十四个不同的六划卦。
一卦六爻,每一爻都可以代表一种立体的权力位阶,形成一个金字塔组织;从基层累积经验,逐步向上发展到高层位置。
下卦三爻为广大群众,是被领导阶层,因此数目与组织庞大。
上卦(四、五、上爻)中,最高领导只有一个,以九五「飞龙在天」为例,代表最高层领导阶层,又称「君位」,有「九五之尊」之意。
位处君位,代表权力大,拥有资源多,但成败相对由一人承担,一点也不轻松,是整个组织的领导中心、最后决策者。
上卦所形成的领导班子,四爻为执政团队,代表内阁、国会,是五爻所发交执行的左右手。
上爻虽位处最高的位置,却代表已离、退的位置,象征经验丰富、具有实务能力,但已不在位,仅受四、五爻的咨询,又称「大老」。
每一卦这样的立体结构,小到家庭,大到联合国的复杂组织,均可适用;由此位阶所呈现的立体模型,无论是在朝、在野的互动,高层与基层的应对,政府和民众的沟通,都可藉由上、下卦来呈现所具有的资源和实力,甚至于也可代表国际与国内间各种情况。
最后在《易经》基本认识上,要谈到是「时机、时势(timing)」的问题。
易经最重要的问题,是时机。
正是「Timingiseverything.」人生在面对重大时机时、要做出重大决定,这个时机点往往稍纵即逝;组织或个人,若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能够处理得宜,就可能化危机为转机。
化为个人的前程发展,如何在适当的时机,把自己安排到最好的位置,也是《易经》中谈「时、位」的意义。
就中国的哲学上,在各方面都谈「刚柔互济、阴阳合和」;表现在历法上来说,也是一向实行阴阳合历的方式。
一般以月亮运行为主的农民历称为阴历;而依太阳位置所发展出的二十四节气,则为阳历。
《易经》中藉由「理、气、象、数」运用来呈现;刚开始接触会觉得玄妙,但日久熟练后,就能体会出其中的道理。
例如:
一年十二月份,以十二个卦代表寒来暑往的季节变化,主导农民耕作、生活规律。
这十二个卦所代表的卦气,配合各月份不同节气,在对身体的循环、中医养生方面来说,也大有关系。
像是:
「泰」卦,代表阴历正月,所谓「三阳开泰」,正是取材自其卦象。
「泰」有交流、畅快之意,像我们常说「国泰民安」;相对于「泰」,「否」则是阴历七月;「否」也有代表不景气时的黑暗和沉闷。
「复」是阴历十一月、阳历十二月,节气适为「冬至」,其卦象就是「一阳复始」之象,代表最冷的时候已过,开始阳气渐生。
所谓「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最底下的阳爻,象征生机成长,虽有代表负面的因素的五个阴爻压着,但已逐步松动。
在《易经》中谈恢复,并不是回到过去的旧观,而是有创新的意义,代表与时俱进的调整。
「剥」则为阴历九月,「剥」卦有浩劫之象,带有很重的杀气,也就是天灾人祸、受创严重,从卦象上看,最上爻一阳独撑,而下方全部掏空,代表资源消耗殆尽,处于极度危险的状态;像是此次的金融海啸。
然而,《易经》中有「剥极而复」,就是指出只要处置得宜,再大的浩劫也会平复、社会会回归常轨、景气也会回春,我们的生活终会回复正常。
另外,「乾」为六阳、「坤」六阴,分别为阴历四月及十月,正好相对。
「坤」象征阴柔之弱,却柔能克刚、藉力使力,吸纳别人资源转为自己的力量而壮大。
这十二个月份的卦象,称为「十二消息卦」。
「消」有「消灭向下」;而「息」就是生长,生息。
我们可以理解,这样的自然天候循环变化与中医所言「身体的小宇宙」息息相关,但巧妙的是,这往往也与人文世界中的周期变化,例如经济的景气荣枯、政治变化相互呼应,值得我们参考。
目前所发生的金融风暴,其实早在二、三年前,我们就已经注意到有这个现象,而且多少也猜测到与金融相关。
在去年九月十五日雷曼兄弟爆发危机开始,一连串泡沫化的问题浮出台面,并瞬间蔓延到全球。
这个冲击会持续有多久?
各国专家说法不一、莫衷一是。
我们除了面对问题外,想知道的是在这个冲击之后,全球景气是否能回复?
而回复后的情况又是如何?
依《易经》「剥极而复」的概念来思考,即便恢复后的世界,也不可能回到原来的状况;经济生态会改变、游戏规则会调整。
这个现象,正可以引用毛泽东所言「换了人间」一辞中的情境来描述: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秦皇岛上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毛泽东〈浪淘沙〉1954夏北戴河
金融问题的发生,恰如完美风暴(Perfectstorm)所述因缘俱足,与辞中「白浪滔天」的无边无际、一片汪洋,看不到未来前景的景象,不谋而合。
我们所要关注的是平复后的新世界,会有怎样的变化?
对于自己该要如何生存、保持竞争力?
所以「换了人间」,希望藉由《易经》的启发,在长期研习的情况下,能够面对挑战、适应新的生态。
接下来,我们要来研究的问题是「2012年是否有世界文明大浩劫?
」。
这个说法,不论东西方预测家均有共同的看法,表示在2012年前后,会发生重大的天灾人祸,由于长期发展下来,所累积的问题,无论是自然的、生态的、或是人文社会中的制度等等,都会在此刻一并爆发开来。
这究竟是神话?
或是迷信?
抑或是对人的提醒?
希望能尽早作好准备,防患未然。
在我们北宋时期,距今约八、九百年前,有易经大家叫邵康节,他利用《易经》的卦象,掌握时代的运势,在《皇极经世》中,提出他的预测;其中有大的时代循环,也有深入至流年预测。
经过了近千年的时间,有其一家之学的独特心得,从2008年起,他所预测的大势如下:
2008〈豫〉:
预测、预防、备战
2009〈观〉:
观察、反省、化解
2010〈比〉:
国际合作、区域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