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39069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我所欲也》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鱼我所欲也》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鱼我所欲也》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鱼我所欲也》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鱼我所欲也》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鱼我所欲也》教案.docx

《《鱼我所欲也》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我所欲也》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鱼我所欲也》教案.docx

《鱼我所欲也》教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学科教案

课题:

鱼我所欲也

主备人

王秀菊

教学目标

1.理解孟子所阐述的“义”的含义,懂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抉择,把握人生,慎重选择。

2.学习经典论说文在论证结构和方法的独到之处。

3.感受孟子文章语言自然流畅,节奏鲜明的特点,多朗读,多背诵。

教学重点

理解孟子所阐述的“义”的含义,懂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抉择,把握人生,慎重选择。

教学难点

学习经典论说文在论证结构和方法的独到之处

课时安排

3

教学时间

2013年11月25日——27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师生活动

补充修改

一、简介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

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他提出“民贵君轻”、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

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

主要思想:

施仁政民贵君轻人性本善

本文选自《孟子。

告子上》。

《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对照朗读和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有不懂的字、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

3、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朗读指导:

1、字音

不为苟得也 wéi 为宫室之美为之 wèiwéi

 所恶莫甚于死者 wù   乡(通“向”) xiàng 羹 gēng 蹴 cù  

2、停顿及重音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三、研读第一段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是我喜爱的东西,熊掌,也是我喜爱的东西,(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探究:

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

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

这里运用了比喻论证,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

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灾祸我不躲避。

探究: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

不只是有道德的人有这颗心,人人都有这颗心(孟子认为人生下来

本性是善良的),只是有道德的人能永远不失去它

罢了。

探究:

为什么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四、布置作业:

1、把第一自然段翻译一遍,积累重点词语的解释。

2、背诵课文。

3、预习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巩固:

(一)、重点词语解释

1、二者不可得兼2、故不为苟得也。

3、故患有所不辟也。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5、贤者能勿丧耳。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二)、翻译句子: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3、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5、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6、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7、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二、研读第二段

1、学习第二段,把握重点字词,翻译句子。

2、思考总结:

本文是一篇论述道德标准和政治节操的说理散文。

作者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言语,阐述生死与“义”的关系,指出“义”的价值高于生命。

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当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在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

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

三、拓展延伸:

思考、讨论:

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1、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

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社会公义,“利”指一己之私利,即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

2、在当今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该作出正确的抉择。

它告诫我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见利忘义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应有高尚的追求与信仰,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服务社会,造福未来。

3、11月30日,身着便装的驻金华某部机要参谋、中尉孟祥斌正与妻女在金华市区的婺江边散步,看到一名年轻女子跳江自杀,孟祥斌毫不犹豫跃入零摄氏度左右的江水中营救,结果轻生女救了上来,他却没有上来,只剩下妻女在岸边苦苦等待……

 颁奖词:

风萧萧,江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

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

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

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四、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文言知识积累

一、一词多义

1、与

通“欤”,语气词  例句: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给   例句:

呼尔而与之

2.而

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 例句:

蹴尔而与之

转折连词,却  例句: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3.于

比  例句:

所欲有甚于生者

对于 例句:

万钟于我何加焉 

4.是

这种  例句: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这种作法例句:

是亦不可以已乎

5.得

得到,拥有 例句:

二者不可得兼

通“德”,感激例句: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6.尔

助词   例句:

呼尔而与之

代词,你 例句:

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7.为

为了  例句:

乡为身死而不受

做   例句: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二、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与”通“欤”,语气词。

5.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三、古今异义

1.例句: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古义:

一种量器

今义:

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2.例句: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古义:

代词,这种今义:

判断动词,是 

四、词类活用

例句: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名词作动词 。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例句:

鱼,我所欲也。

“也”,判断句标志。

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

2.省略句

例句:

乡为身死而不受。

“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

译文:

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六、虚词之:

助词

行道之人弗受此之谓失其本心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代词

呼尔而与之人皆有之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3、为:

介词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动词: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故不为苟得也

4、而:

连词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呼尔而与之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自我检测

1.给下列加色字注音

所恶()

一箪食( )

一豆羹(  )

蹴( )

苟得( )

不屑()

2、指出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①乡为生死而不受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④故患有所不辟也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色的字词。

①二者不可得兼(     )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③此之谓失其本心(   )    

④贤者能勿丧耳(   )

⑤故患有所不辟也()

⑥呼尔而与之()

3、简要回答

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⑵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

批判了什么?

⑶写出一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

4、利用文段中“义”的含义,写出三个含“义”的成语。

4、开放性试题

1、我国历史上,许多人把文中的观点作为自己做人的准则,作为自己最高道德标准来追求。

请根据你所掌握的有关知识,举一个能用本文观点来赞美的例子。

  

   2、宋末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被元军杀害前曾写下绝笔说: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至仁。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天祥所说的这些话的意思大概是什么?

表明了他怎样的人生观?

   

 3、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4、本文孟子用“ 舍生而取义 ”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

   

5、孟子提倡的 “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

孟子的名言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