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秋冬季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37386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全省秋冬季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在全省秋冬季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在全省秋冬季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在全省秋冬季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在全省秋冬季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全省秋冬季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在全省秋冬季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省秋冬季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全省秋冬季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在全省秋冬季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省秋冬季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姜安荣

(2007年10月26日)

同志们:

“霜降”已过,农事催人紧。

经省政府同意,今天,我们在漳浦县召开全省秋冬季农业工作会议,目的是以实际行动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动员和部署全省秋冬季农业工作,确保秋冬季农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促进全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卢展工书记、黄小晶省长、张昌平常务副省长对开好会议都做了重要指示,张昌平常务副省长还于百忙中发来了书面讲话。

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

上午,大家参观了漳浦县秋冬季农业生产现场、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等下,漳浦、古田等县(市、区)还要介绍典型经验,这些都将给我们很多很好的启示。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秋冬季农业生产

今年以来,全省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这一中心,以“抓龙头深加工树品牌、抓茶菌强产业促增收、抓沼气精管理创机制、抓闽台增外向拓市场、抓防控建体系保安全”等五项重点工作为抓手,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较快的发展态势。

1-9月,全省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967.15亿元,同比增长4.4%。

其中,农业产值372.35亿元,增长4%,牧业产值214.42亿元,增长5.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100.72元,同比增加487.75元,增长13.5%,增幅同比上升4.9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也是近几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

今年,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亮点纷呈,突出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粮食有望获得较好收成,经济作物生产态势良好;二是畜牧业发展形势喜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三是闽台农业合作取得新进展,农产品出口持续较快增长;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合格率高于以往任何时期。

五是农牧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高,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壮大。

六是党的支农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这些成绩的取得,应该说,主要是归功于政策好、天帮忙、人努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当前农业农村经济运行中也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稳定粮食生产难度加大。

受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及局部干旱缺水的影响,一些地方双季晚稻出现了无法插秧和绝收的情况,导致双季晚稻种植面积较去年减少近10万亩;稻飞虱等重大病虫害的威胁严重,稳定粮食生产的难度越来越大。

二是动物防疫形势十分严峻。

秋冬季是重大动物疫情的高发季节和候鸟迁徙高峰季节,按照疫情流行和候鸟迁徙规律,发生疫情的风险加大;周边省份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至今尚未平息,对我省构成严重威胁;由于消费习惯,10月份起我省活畜禽调运频繁,特别是秋冬季传统节日较多,引发疫情的风险加大;我省畜禽散养的比重仍然很大,散养户饲养条件差,管理粗放,防疫意识淡薄,防疫难度大;今年的秋防工作任务较往年相比,增加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两个强制免疫病种,工作量增大、防疫时间延长、完成时间紧、要求高,而且完成秋防的基层防疫机构、队伍和经费缺乏保障。

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突出。

随着消费水平提高和观念变化,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日益关注,非常敏感。

近年来,虽然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还存在作为生产主体的农民量大面广,市场监管难度大;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程度低,环节多、链条长、安全隐患多;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滞后,监管体系不健全,协调机制不完善等。

四是明年要继续保持农民收入的高速增长压力较大。

今年中央财政支农力度是历年来最大的一年,就粮食直补而言,去年中央安排福建粮食直补是1.2亿多元,今年是3亿多元。

另外,今年农业无大灾,农产品价格也不错,明年中央财政能否继续大幅增加对我省的支持,能否保证不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农产品价格能否继续大幅提升,还有许多变数,要继续保持农民收入高速增长的态势压力不小。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做好秋冬季农业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切实把秋冬季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一季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一要充分认识到秋冬季农业生产的安全度高。

首先,秋冬季农业生产面临的灾害较少。

我省是暴雨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的省份。

相对于其他季节而言,秋冬季气候好、风险小、病虫害少,是安全的一季。

其次,秋冬季农业生产可提高农田资源利用率。

我省人多地少,人均占有农业资源,尤其是农田资源少。

我省的农业生产存在着“夏秋紧”、“冬季松”的特点,抓好秋冬农业生产,可充分利用有限的农田资源,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单产效益。

二要充分认识到秋冬季农业生产的效益显著。

秋冬季农业生产具有生产名目多、效益好、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

马铃薯、蔬菜、食用菌等都是秋冬季农业生产的主要作物,正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比如,秋冬季食用菌产出投入比至少达2:

1,全省菇农人均可从食用菌产业中获得千元以上的收入,重点产区和食用菌专业村的收入则更高。

如,古田县大桥镇沂洋村,全村500多户,2000多人口,80%以上从事食用菌生产和经销。

目前,全村有菇房700多间,食用菌产业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一年就为菇农带来纯收入1000万元,人均菌业收入5000元左右。

秋冬季农业生产是保障市场供应的重要一季。

元旦、春节两大节日是农产品需求旺季,开春是所谓的“青黄不接”之时。

抓好秋冬季农业生产,有利于促进农产品供应充足,有利于物价稳定、民心稳定和社会安定。

因此,抓好冬季农业生产,不仅可以实现生产发展,增加食物总量,而且有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可以说,抓好了冬季农业生产,就抓住了“粮袋子”和“钱袋子”。

三要充分认识到秋冬季农业生产的地位特殊。

俗话说,“一季主动,全年主动”。

秋冬季农业生产是承上启下的一季,抓得好不好,既关系到全年农业生产各项目标能否实现,又关系到明年生产开局的好坏。

这可以从近几年尤其是今年我省的农业生产中得到体现。

去冬今春我省遭受了低温、寒流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但在各级农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春粮面积基本稳定、总产略增,其它春收作物产量均有所增加的良好开局。

秋冬季农业抓好了,农民就有望增产增收,农民增产增收了,对明年就更有信心,生产的劲头就更足,投入就更多。

所谓季节抓主动,来年更机动,这样一来全盘就可抓活了。

因此,全省各级农业部门要深刻认识做好秋冬季农业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务求尽早动员部署,尽早计划安排,尽早行动落实。

二、明确工作重点,全力抓好秋冬季农业生产

国务院、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秋冬季农业生产。

国务院领导就加强秋冬季农业生产做出了重要批示。

省委、省政府领导也多次在各种会议上强调要重视抓好秋冬季农业生产。

省厅在促进我省秋冬农业开发上也做了积极的探索,在去年的全省秋冬季农业工作会上特地邀请了有关农业龙头企业参会,引导他们和基地对接,进行成规模的开发,大力发展秋冬季特色农业。

据各地反馈的情况看,效果很好。

希望各级农业部门积极探索,强化服务,建立适合当地实际的秋冬农业开发模式,不断提高我省秋冬农业开发的整体水平。

总体上说,今年的秋冬季农业生产,要根据农业部秋冬种工作视频会议精神,结合《福建省农业厅关于发展秋冬季农业生产的意见》,以稳粮、增效、保安全为重点,强化粮食生产,开发特色高效产业,着力防控重大动植物疫病,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

(一)扎实抓好秋冬种生产

我省可冬种面积大,适种作物多,开发潜力大。

要扎实抓好秋冬种生产工作,千方百计落实冬种面积,着重发展“一薯(马铃薯)二菌(食用菌)三菜(蔬菜)四茶果”,着力提高秋冬农业生产效益,夺取全年农业好收成,并为明年农业生产打下良好基础。

1.千方百计落实冬种面积

近几年我省冬种面积均在600多万亩,与我省可供开发的1000万亩相比,仍有一定的潜力。

根据我省秋冬季农业生产现状,今年我省大田冬种面积指导计划为700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70万亩,比上年增加6万亩。

具体分解到各设区市为:

福州98万亩、厦门13万亩、莆田39万亩、三明96万亩、泉州88万亩、漳州95万亩、南平99万亩、龙岩73万亩、宁德99万亩。

希望各地多动动脑筋,想想办法,采取有效措施,争取今年全省的冬种面积达到700万亩以上,并力争在特色、优质、高效上有新的突破。

2.着重发展“一薯二菌三菜四茶果”

“一薯”,即着力打造马铃薯优势区域。

福建冬种马铃薯至少有两大优势:

一是冬种马铃薯面积最大,约占全年的90%以上。

二是秋冬季是马铃薯最好的季节,不仅气候好,而且产量高、上市早、价格好。

我省马铃薯2月下旬开始上市,一直持续到4月下旬,这一时段正是北方马铃薯主产区的断档期,又是北方蔬菜市场的淡季,有利于我省马铃薯抢占北方市场,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量和利润空间。

同时,马铃薯既是粮食,又可以当蔬菜,所以部里也重点推广马铃薯。

我们要抓住农业部将马铃薯纳入优势农产品区域发展规划的机遇,充分发挥我省秋冬季发展马铃薯得天独厚的优势,着力打造“一线带两片”的马铃薯优势区域。

“一线”,就是连江至诏安一带的沿海冬种马铃薯区域,“两片”,就是闽中戴云山区和闽东北鹫峰山区的春种春收区。

近几年“一线”的马铃薯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单产、产值和纯效益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并逐渐向规模化、区域化、基地化方向发展。

因此,“两片”要借鉴沿海一线因地制宜,侧重发展鲜销、加工型马铃薯,积极扶持、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营销大户等参与到马铃薯产业中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效益等的成功经验,优化布局,扩大规模,拓展销售渠道,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当前,要着力抓示范片,重点抓好15个省级马铃薯示范片的建设。

去年,我厅即选择了一批县(市、区)建立省级秋冬季农业开发示范片,其中马铃薯示范片10个,今年增加到了15个。

9月份,省厅就已下发了第一批10个示范片的实施方案,第二批5个最近也将下达。

省级示范片要做到“三优两高一带动”,即优良品种、优良技术、优良品质,高产量、高效益,辐射带动周边同一产业的发展。

承担马铃薯优质高产示范任务的长乐、龙海等15个县(市),要根据厅里的方案要求,及早制订技术措施和工作方案,落实示范地点、规模和责任人,不仅要把示范片抓好,更要以点带面,促进面积扩大、单产提高。

厅里将对示范片的建设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并初定在15个省级马铃薯核心示范片中开展高产竞赛活动,对连片面积达到300亩以上,亩产位居前3名的给予一定的奖励。

没有承担示范任务的县(市、区)也要积极争取有关领导和部门的支持,创造条件,开展创高产、争先进活动,营造良好氛围,促进马铃薯生产的发展。

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各地要认真分析当地发展马铃薯的实际情况,抓住发展重点,按照市场需求和价格导向,加大引种力度,引导农民种植适销对路的品种,促进品种向专用型方向发展,提高产量、品质和产品的商品率。

要进一步完善栽培技术,大力推广马铃薯稻草覆盖等免耕栽培技术。

对主推品种的生育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要进行深入的试验研究,探索出高产、高效的种植模式。

同时,加大示范推广力度,建立示范片,搞好技术培训,扩大宣传。

要千方百计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二菌”,即着重发展秋冬季食用菌产业。

食用菌是国际公认的绿色食品、营养健康食品,也是我省的特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创汇农业和循环农业,是农民增收的亮点,在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非常有生命力的朝阳产业。

我省气候好,原料广,菌种多,技术强,特别是当前食用菌的国内外市场看好,消费需求增加,发展食用菌前景广阔。

大力发展秋冬季食用菌生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首先,秋冬季是食用菌生产的重要季节。

秋冬季是双孢蘑菇、香菇等大宗品种以及杏鲍菇、大球盖菇等中低温珍稀品种的堆料发酵、菌袋制作、接种、菌丝培养的良好时机,还是双孢蘑菇、香菇等品种的出菇管理、采收以及销售黄金季节,又是花菇、竹荪等春栽品种备种备料的重要时期。

可以说,秋冬季是食用菌的“农忙季节”、黄金季节。

其次,食用菌是秋冬季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秋冬季是双孢蘑菇、香菇等大宗食用菌出菇的主要季节,预计10~12月食用菌产量近70万吨(鲜重),占全年食用菌总产量的40%以上。

春节之前,秋冬季食用菌平均价格往往高于其他季节20%以上,其中香菇预计销售价格达7~9元/公斤,双孢蘑菇预计价格6~8元/公斤。

要抢抓季节,抢占市场,力争价格高、效益好。

再次,食用菌生产周期短、占地少,是调整优化结构的良好选择。

食用菌生产有着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等特点和优势,是“短平快”项目,可以利用冬闲田、山坡地,而且可以层架式立体栽培。

如,一座双孢蘑菇标准菇房占地77m2,栽培面积可达230m2,约为地面面积的3倍,能产鲜菇2.76吨,创产值1.5万元以上。

梅列、将乐、沙县等地利用冬闲田栽培大球盖菇,11月中下旬下种,翌年4月份可采收完毕,不与水稻争季节;每亩产值5000-6000元,扣除成本1100-1300元,纯收益4000元左右。

可见,在秋冬季发展食用菌生产大有可为。

在秋冬季农业开发中,要把食用菌作为区域性特色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点和亮点,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力争秋冬季食用菌产业有新的较大发展。

一是大力推广代用料栽培,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各地要充分利用食用菌新原料研究和开发的成果,加大代用料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积极建立代用料生产示范点,辐射带动菇农发展代用料栽培食用菌。

今年省厅在三明、宁德等6市的14个县建立了5000万袋代用料栽培食用菌示范片,力求辐射带动全省代用料栽培食用菌的发展。

二是推进规模化栽培工厂化生产,提升食用菌生产水平。

各地要积极推行集约化、规模化、工厂化设施周年生产模式,鼓励发展资源共享型生产园区、企业化规模生产、工厂化周年生产等新型集约化生产方式,提高食用菌集约化经营水平。

省厅今年重点抓了10家食用菌工厂化规模化生产示范企业,希望各地也能扶持建设一批食用菌工厂化规模化生产示范企业。

通过样板示范、典型引路,推动全省食用菌工厂化规模化生产,逐步提升食用菌生产的现代化水平。

三是加强菇农培训,提高产品质量。

要针对生产上存在的原辅材料、覆盖土壤、农药等投入品使用不规范,采后使用护色剂、增白剂以及标准化生产普及率比较低等问题,下大力气抓好菇农的培训,引导菇农科学种菇,从源头上提升食用菌产品的卫生质量水平。

今年,省厅已在寿宁、罗源等县开展万名菇农培训。

各地也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菇农技术培训工作。

四是开展品牌建设,拓展国内外市场。

各地要将创建食用菌品牌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引导企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开展农业“三品”认证、ISO9000和HACCP等国际质量认证及商标注册等工作,支持企业创建品牌,宣传品牌,宣传食用菌营养、保健功效,发挥品牌效应,拓展国内外市场。

五是强化品种结构调整,促进珍稀食用菌发展。

各地要积极推进食用菌品种结构调整,适度发展香菇、双孢蘑菇等常规品种,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杏鲍菇、珍姬菇等珍稀品种,着力推进各类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促进珍稀食用菌发展。

六是加强菌政管理,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

要认真贯彻《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加强菌种管理,加快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办理进程。

开展食用菌菌种执法检查,依法查处无证经营、制售假种劣种等违法行为,营造菌种管理的法治氛围,规范菌种生产、经营秩序,确保食用菌菌种质量,促进食用菌产业良性发展。

“三菜”,即着重发展秋冬季蔬菜产业。

我省发展蔬菜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蔬菜生产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地位突出,已成为我省农村家庭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近20年来,我省蔬菜生产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目前种植面积已成为我省农业中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总产值居种植业之首。

2006年蔬菜种植面积956.67万亩,产量1356.96万吨;产值253亿元,占种植业产值的40%多。

其中秋冬季蔬菜面积占了全年的1/3强,产值占全年的一半左右。

二是发展蔬菜生产,有利于出口创汇。

蔬菜是我省的特色产业,出口量稳步增长,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今年我省出口到日本、美国的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率高于美国、日本两个百分点,没有一家退货。

目前,我省蔬菜出口产量、产值和创汇均居全国第1位,出口增长速度快,潜力很大。

三是蔬菜生产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属“短平快”项目。

尤其是在秋冬季发展蔬菜生产,既不与粮争地,又可增加复种指数,提高我省耕地利用率,缓解人多地少的予盾;还可增加市场供应,促进农民增收。

此外,我省发展蔬菜生产还具有许多明显优势:

一是种植比较效益高,市场前景广阔。

与种粮效益相比,蔬菜优势明显,而且我省蔬菜成本低,出口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发达国家的蔬菜价格普遍高出我省的5-17倍。

二是我省自然环境优越,可实现周年均衡生产供应。

既有南亚热带农业气候,又有中亚热带农业气候,适合于发展多样化的蔬菜产业。

夏季可利用高山冷凉气候,冬季可利用闽南“天然温室”气候与设施栽培,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实现蔬菜周年均衡生产和供应。

三是品种资源丰富。

据调查,全省民间栽培的蔬菜有24个科、88个种或变种、650余个品种,近年又从境外或省外引进大量的名优品种,现有可供栽培的品种多达1000个以上。

四是地方特色突出。

花椰菜、槟榔芋、荷兰豆、芦笋、甘蓝等都是我省的传统优势蔬菜栽培品种。

花椰菜和甘蓝种植在全国一直具有重要的地位,每年都大量销往全国各地;洋葱、芦笋等高营养蔬菜及荷兰豆、豌豆等豆类蔬菜也一直受到市场的偏爱。

因此,各地要立足当地实际,制定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扎实推动蔬菜产业的发展。

要根据市场需求,继续引进国内外优良蔬菜品种进行试种、示范、推广,促进蔬菜品种更新换代。

要大力发展特色蔬菜生产。

目前,全省已涌现出了许多各具地方特色、上规模的蔬菜生产,如福鼎槟榔芋、永定六月红、永安飞桥莴苣等。

各地要在巩固这些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档次,促进加工,增加效益。

要不断开发新的品种、新的特色,推动我省蔬菜发展。

要提高蔬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公司+基地,基地带农户”等形式,推进蔬菜生产和订单销售,提高蔬菜产业化经营水平。

大力发展外接国际市场、内联生产基地和农户的精深加工企业,壮大龙头企业,拓展省内、省外两个市场。

“四茶果”,即着力强化果茶园冬季管理。

秋冬茶果管理往往也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薄弱环节。

各地要抓住冬季这一段时间,切实加大果茶园田间管理力度,为明年果茶丰产增收和提高品质打下基础。

要着力抓好果茶园的适时清园、培肥、修剪、防寒、控梢、防治病虫等工作,重点抓好果树优化栽培、营养诊断、配方施肥,茶叶无公害栽培等新技术的推广和技术培训,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柑桔已逐渐进入成熟期,可在采前施速效肥,补充树体营养,并及时分批采收。

要对香蕉果实进行套袋,减少病害和果实的机械损伤,提高果实的质量。

对于龙眼、荔枝,应视生长情况,实行深耕断根,摘除冬梢,促进花芽分化。

要做好桔小实蝇、黄龙病等检疫性病虫害的测报和防治,确保生产安全和高产优质。

(二)努力夺取秋粮好收成

秋粮是我省粮食生产的大头,面积和总产分别占全年的68%和70%左右。

据我厅农情信息,截至10月18日,中稻及一季晚稻已收551.68万亩,占插秧面积的82.7%,同比快9.67万亩;已收双季晚稻19.29万亩,同比快2.3万亩;秋收大豆、甘薯、玉米分别为31.67万亩、76.75万亩、16.58万亩。

预计秋粮面积1487.88万亩,单产可望有较大幅度提高。

以秋粮单产提高7公斤计,约可增加产量10万吨左右;扣除夏粮减产及秋粮面积减少的影响,全年粮食总产仍可望略增1.5-2万吨。

秋粮收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局。

要适时采收,真正做到丰产又丰收。

闽西北地区双晚已陆续收获,要注意引导农民做到精打细收,颗粒归仓;闽中南地区双晚有的还未收获,要不放松管理,不放松防病治虫,确保高产稳产。

同时,要加强夏秋甘薯的后期管理。

研究表明,甘薯薯块膨大后期,在一定时间内,延迟一天收获,每亩约可增加产量50-60斤。

因此,南部地区的晚甘薯在下霜之前,只要不影响后作安排,应适当推迟收获时间。

(三)加快农村户用沼气建设进度

农村沼气建设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广大农业干部和项目点乡(镇)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总体进展顺利。

今年以来,全省已举办沼气生产工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17期,培训鉴定农民技术员1287人,全省累计沼气持证技工达到2593人。

截至10月18日,已完成计划任务的89.26%,预计大多数项目县(市、区)10月底将基本完成任务。

沼气工作领导关心、老百姓关注、部门支持,任务要保质保量完成。

进度较慢的项目县(市、区)要加强领导,集中主要力量,加快建设进度,确保11月底前全面完成今年的任务。

已完成建池任务的项目县(市、区),要抓紧做好沼气池的投产使用、技术指导、安全管理和跟踪服务,确保发挥效益。

技工数量不足的项目县(市、区),要采取以师带徒等形式加快沼气生产技工的培养鉴定,加强沼气生产工的管理使用。

目前,有些地方技工工资偏低,技工流失现象严重,建池技工数量不足的问题相当突出。

因此,要根据市场用工行情,合理确定农村沼气技工的工资,保证从事沼气建设的人员有合理的收入,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努力构建一支数量合理、技术过硬的沼气技工队伍。

11月中旬,省厅将组织有关部门对各地农村沼气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请各项目县按照省厅的通知要求,认真做好迎接项目检查的准备。

明年,将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同时将启动联户沼气工程试点建设,各县(市、区)农业局要及时组织专业管理干部,加大宣传发动力度,深入乡村,对申请对象的建池条件、用气农户意愿、养殖情况、供气能力、建池资金自筹能力等逐一进行核实、筛选,做好明年计划的编制上报和示范村的布局安排。

认真抓好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按照“服务专业化、运作市场化、管理物业化”以及“政府扶持、农民受益”的指导思想,科学设置服务网点,确保建池农户正常、长久、安全使用沼气。

(四)切实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秋冬季是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关键季节。

有四种疫苗要打,时间紧,工作量大,基层有厌烦情绪。

各级农业(畜牧兽医)部门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认真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全力以赴落实免疫、监测、检疫监督等防控措施,防止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一要继续狠抓集中免疫工作。

始终把秋季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作为秋防工作的核心来抓,坚持“五不漏”(即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针),及时开展免疫效果监测,确保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达到国家要求。

特别要针对近期广东省出现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情况,加大重点地区家禽、水禽,山区和偏远地区散养家禽的免疫工作力度,力争10月底前完成重点地区和重点禽群的强制免疫工作。

二要强化监测和报告工作。

加大监测力度,按照集中监测和日常监测相结合,血清学监测和病原学监测相结合,随机监测和定点监测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加强对水网地区、养殖密集区、活禽交易市场等重点区域和场所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充分发挥疫情测报站点和实验室的作用,重点强化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疫病监测工作;加强举报疫情的核查,并建立村级疫情定期巡查制度;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一旦发现可疑疫情,要及时采取果断的应急措施,坚决把疫情扑灭在疫点上。

三要强化检疫监管工作。

切实加强流通环节的监管,严格实施检疫报检制度、准调证明管理制度、检疫证明公示制度、检疫承诺制度和畜禽检疫标识制度等5项制度。

实施活禽交易市场定期休市制度,在福州、厦门等有条件的地区,推行活禽定点屠宰、集中检疫。

四要进一步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

大力推行牲畜二维码耳标,提高耳标佩带率。

在福州、龙岩两个设区市选择生猪生产重点县(市、区)开展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继续做好年出栏1000头以上规模猪场的生产防疫信息报送工作。

五要加强督查。

完善防控工作责任制,建立督查制度,明确和落实免疫、监测、疫情报告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