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35776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针灸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医针灸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医针灸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医针灸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医针灸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针灸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

《中医针灸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针灸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针灸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

中医针灸科疾病护理常规

针灸推拿科护理常规

针灸推拿科危重病患者护理常规

一、根据病情需要将病人安置于重症病房或监护室内,选择合适的卧位并及时通知医生。

二、生命支持,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保持液体通畅,备齐抢救器械及药品。

三、规范执行医嘱,及时准确完成治疗和护理。

四、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作好记录。

(一)观察心率的频率、节律的变化,有无心率失常。

(二)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度、呼吸音变化,有无呼吸困难表现。

(三)观察血压的变化,监测有无血压过高或过低,脉压差有无增大或缩小等异常表现。

(四)观察神志及瞳孔的变化,监测有无意识障碍及双侧瞳孔对光反射是否存在。

(五)观察体温变化:

体温过高,遵医嘱给予药物及物理降温。

(六)根据医嘱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保持机体出入液量平衡。

五、落实基础护理,保护床铺清洁,做到三短九洁四无,预防压疮等并发症。

六、落实健康教育工作,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七、如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心脏起搏、昏迷、脑疝、心肺复苏等特殊治疗措施的病人按疾病相关护理常规执行。

推拿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一)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二)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入院介绍

(一)及时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二)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三)介绍病区作息时间、相关制度、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三、生命体征测量,做好护理记录。

(一)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二)新入院体温37.5℃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三)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或遵医嘱执行。

(四)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护理记录。

(五)协助医师完成各种检查,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定时巡视病房.

四、根据病情,进行饮食指导及相关健康指导,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

五、遵医嘱准确给药,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六、预防院内交叉感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项痹病(颈椎病)的护理常规

因颈部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致颈痛和其他综合症状.

一、护理评估

(一)发病史、诱因、职业、不良习惯。

(二)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三)X线和CT检查结果。

(四)辨证分型:

1、风寒痹阻证:

颈、肩、上肢串痛麻木,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

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

头晕目眩,头重如裹。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

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面红目赤。

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证:

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按推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指导患者的颈下垫一软枕,眩晕严重时卧床休息,闭目养神,避免旋转、弯腰等动作,防跌倒.

(二)病情观察及并发症护理

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有无神经、脊髓、动脉的压迫如颈间疼痛、眩晕、心悸、上肢麻木等症状,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三)给药护理

使用血管扩张中成药时注意观察血压的变化和不良反应。

温补类中药汤剂宜饭前半小时至一小时温服,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宜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温服,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之品。

(四)饮食护理

1、风寒痹阻者宜多食牛肉、羊肉等温经散寒之品。

2、血瘀气滞者多食桃仁、山楂、油菜等活血化瘀之品.

3、痰湿阻络者节制饮食,宜健脾清热利湿之品,忌肥甘厚腻、生冷荤腥等刺激之品。

4、肝肾不足者宜多食羊肝、猪肾、核桃肉、黑木耳等补肝益肾之品。

5、气血亏虚者宜多食猪肝、当归、阿胶等补益气血之品.

(五)情志护理

由于病程发展缓慢,症状逐渐加重,疼痛由间歇性转为持续性,同时伴随压迫症状。

患者常因忧虑、焦躁、恐惧等不良情绪刺激,从而扰乱气血和脏腑功能,导致阴阳失调。

故应做好精神护理。

多加安慰体贴,使其情志安宁,配合治疗.

(六)临证(症)施护

1、风寒痹阻者应注意加强局部保暖,避免阴冷潮湿环境,可穴位按摩大椎穴。

2、血瘀气滞者病情缓解期适当加强颈肩部活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3、痰湿阻络者指导其保持乐观情绪,避免过度精神刺激。

每日可用手掌搓热后进行下腹部环形按摩。

4、肝肾不足者入睡困难可睡前热水泡脚及饮热牛奶1杯.

5、气血亏虚者不宜劳累,避免头部体位迅速改变。

三、健康指导

(一)睡眠时枕头不宜过高过低过硬。

(二)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勿头顶、手持重物,保持日常生活中正确姿势.

(三)指导颈部及肩关节康复锻炼,加强上肢运动,以促进血脉畅通,预防关节废用性萎缩。

(四)中医特色技术指导:

1、头部按摩:

干梳头50次,也可用手掌搓热后放于颈部及大椎穴。

2、脐周按摩:

每日可顺时针提捏推揉脐周3cm,持续3min,以助脏腑功能,增强身体抵抗力。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常规

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后,因某种原因(损伤、过劳等)导致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连同髓核一起向外膨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腰痛和一系列神经症状者。

一、护理评估

(一)发病史、诱因、职业、不良习惯。

(二)疼痛部位、程度、腰部功能、下肢感觉和肌力、大小便情况。

(三)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四)X线和CT检查结果。

(五)辨证分型:

1、血瘀气滞证:

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拒按,日轻夜重.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或涩.

2、寒湿痹阻证:

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

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痹阻证:

腰部疼痛,痛处伴有热感,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证:

腰酸痛,腰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偏阳虚者,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常规

1、按推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病室环境安静整洁,通风透气.

(二)病情观察及并发症护理

1、观察疼痛部位、程度、腰部功能、下肢感觉和肌力、大小便情况。

2、有无二便功能障碍,做好皮肤护理,防止湿疹压疮的发生。

(三)给药护理

使用血管扩张中成药时注意观察血压的变化和不良反应。

温补类中药汤剂宣饭前半小时至一小时温服,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宜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温服,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之品。

用药期间忌食生冷寒凉饮食,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

(四)饮食护理

1、血瘀气滞者宜多食黄豆、山楂、桃仁、油菜等活血化瘀食物。

2、寒湿痹阻者宜多食牛肉、羊肉等温经散寒之品。

3、湿热痹阻者多食鸭肉、苦瓜、赤小豆等清热利湿之品。

4、肝肾亏虚者宜多食羊肉、猪肾、核桃肉、黑木耳等补肾之品.

(五)情志护理

由于病程发展缓慢,症状逐渐加重,疼痛由间歇性转为持续性,同时伴随压迫症状.患者常因忧虑、焦躁、恐惧等不良情绪刺激,从而扰乱气血和脏腑功能,导致阴阳失调。

故应做好精神护理,多加安慰体贴,使其情志安宁,配合治疗。

(六)临证(症)施护

1、急性期绝对卧硬板床休息,缓解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

2、血瘀气滞者行走宜缓,防跌倒,夜寐不安可睡前热水泡足,或耳穴神门、阿是穴埋王不留行籽止痛。

3、寒湿痹阻者腰痛甚者选择环跳、足三里等穴拔罐以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4、湿热痹阻者避免潮湿闷热的环境,衣着宜宽松,保证睡眠质量,适当进行舒展筋骨的运动.

5、肝肾亏虚者卧床休息,避免劳累。

三、健康指导

(一)宜睡硬板床,注意腰背部保暖,腰围不可长期使用,以免产生依耐性。

(二)症状缓解后进行卧床蹬腿、倒退走、五点支撑法等锻炼,加强腰背肌的力量,禁止大幅度的弯腰和旋转,减少急慢性损伤发生的机会。

(三)中医特色技术指导:

脐周按摩:

每日可顺时针提捏推揉脐周3cm,持续3min,以助脏腑功能,增强身体抵抗力。

膝痹病(退行性膝关节炎)的护理常规

是由于膝关节的退行性改变和慢性积累性关节磨损而造成的,以膝部关节软骨变性,骨刺形成为主要病理表现,有典型的膝关节疼痛症状伴关节活动受限。

一、护理评估

(一)疼痛程度、体位、活动范围;

(二)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三)辨证分型:

1、风寒湿痹证:

关节酸痛,刀割或肿胀感,畏风寒,得热则舒。

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

2、风湿热痹证:

起病较急,关节红肿热痛,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伴发热,皮肤红斑、硬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3、瘀血闭阻证:

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或麻木感。

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

4、肝肾亏虚证:

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舌质红、少苔,脉沉细。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推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病室环境安静整洁,通风透气.

(二)病情观察及并发症护理

注意观察疼痛程度、体位、活动范围,作好记录。

(三)给药护理

遵医嘱中药熏洗患处以舒筋活络,使用外洗药时,先熏后洗,勿烫伤.

(四)饮食护理

1、风寒湿痹者多食牛肉、羊肉等温经散寒之品.

2、风湿热痹者多食薏米冬瓜汤等清热利湿之品。

3、瘀血痹阻者多食黄豆、山楂、桃仁、油菜等活血化瘀食物.

4、肝肾亏虚者多食羊肉、猪肾、核桃肉、黑木耳等补肾之品。

(五)情志护理

患者常因忧虑、焦躁、恐惧等不良情绪刺激,从而扰乱气血和脏腑功能,导致阴阳失调,加重病情。

故应做好精神护理,多加安慰体贴,使其情志安宁,配合治疗.

(六)临证(症)施护

1、风寒湿痹者注意保暖,尤其阴雨天气,戴护膝保护,给予热敷。

2、风湿热痹者疼痛厉害则局部予冷敷减轻疼痛,患肢制动,软枕垫高.

3、瘀血痹阻者避免剧烈活动。

膝部予以拔罐,热敷,祛寒止痛。

4、肝肾亏虚者头晕,耳鸣明显时,绝对卧床休息.

三、健康指导

(一)可进行适当的户外体育锻炼,提高下肢功能,促进体内脂肪的消耗,以减轻负重.

(二)避免长距离跑步或远行,不宜长久曲膝小于90度或下蹲,以免加重膝关节磨损。

(三)避免在潮湿处睡卧,不要汗出当风,以防风寒湿邪气对膝关节的侵害。

(四)中医特色技术指导:

予祛风散寒的中药熏蒸或外洗患处。

面瘫护理常规

面瘫又称之为“口眼涡斜”。

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一、护理评估

(一)评估发病的病因。

(二)生活能力及休息的评估。

(三)心理社会状况.

(四)辩证分型:

1、风寒证:

面部受凉史,多突然起病,一侧面部板滞、麻木,口眼歪斜,漱口漏水,吃饭夹食,病侧的额纹平坦、鼻唇沟变浅,眼睑闭合不全,迎风流泪,可伴有患侧舌前2/3味觉消失或减退、听觉过敏等症。

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证:

继发于外感风热、中耳炎、牙龈肿痛之后,一侧面部板滞、麻木,口眼歪斜,漱口漏水,吃饭夹食,病侧的额纹平坦、鼻唇沟变浅,眼睑闭合不全,多伴有耳内、乳突轻微疼痛,或由小水疱烧灼疼痛。

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3、气血不足证:

面瘫日久,正虚邪实,患者出具有面瘫主证外,还出现动则乏力,胃纳不佳,自汗耳鸣等气血不足之证。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

急性期应注意休息,不可过度劳累。

减少光源刺激。

3.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注意面部保暖,勿用冷水洗脸,出门时带眼镜、口罩保护面部,避免感冒,睡眠时床头应避开风向,避免冷风直吹面部,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面部抽搐时,应双眼紧闭,嘴紧闭。

4。

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夹食者应餐后漱口,早晚刷牙,清除患侧颊齿间的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

(二)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的软食,忌食生冷、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

面肌痉挛患者禁食酸性食物.

1、风寒型:

以祛风解表散热食疗为主,如:

防风粥,防风10-15克,葱白茎20克,粳米30-60克,前两者水煎取汁,去渣,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参加药汁,煮成稀粥温服.

2、风热型:

以疏风清热食疗为主,如:

薄荷糖,薄荷粉30克,白糖500克,蒋白糖插进锅内,加水少许,文火练稠,后参加薄荷粉,调匀,在连续练于不粘手时,即本方具有疏风清热,率凉神表的效用。

3、气血不足型:

以补气养血食疗为主,如:

大枣粥,大枣3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煮至熟烂成粥,本方功效补血养气。

(三)情志护理

消除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四)临证(症)施护

1。

风寒型:

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如荆防败毒散。

2.风热型:

疏风散热,活血通络。

如银翘散加减。

3。

气血不足型:

补益气血,疏通经络.如四物汤加减.

三、健康指导

(一)避免受风寒侵袭,保持室内空气清晰,减少外出,外出戴口罩保护面部,勿贪凉喜冷。

(二)保持口腔清洁:

食后漱口,早晚刷牙。

(三)防治并发症:

本病的常见并发病为角膜炎,睡前点眼膏,保护角膜,必要时,可使用眼罩.

(四)恢复期可根据病情,进行面肌的被动或主动锻炼,促进恢复。

(五)每日早晚洗脸时,可用热毛巾敷面部5分钟,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康复.

(六)饮食指导:

进清谈饮食,禁食辛辣食物,禁烟酒等刺激。

(七)睡眠与休息:

注意适当休息,注意面部保暖,不宜过劳,睡眠时床头应避开风向,避免冷风直吹面部。

(八)情志要求:

勿产生急躁情绪,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面对形象上的改变,不应产生悲观和自卑心理.

(九)中医特色技术指导:

1、头面部按摩:

干梳头50次,按压穴位(阳白,四白下关,牵正,翳风,直腰等)。

2、针灸治疗:

辩证取穴,循经治疗.

3、穴位敷贴(牵正,颊车)。

中风护理常规

中风是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

以突然昏仆、不省人食、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脑,涉及肝、脾。

一、护理评估:

(一)评估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二)评估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

(三)评估心理社会状况。

(四)辨证分型:

1、中经络证:

半身不遂,舌强言謇,口舌歪斜。

2、中脏腑证:

突然昏仆、神志恍惚、嗜睡,并见半身不遂,舌强言謇,口舌歪斜。

共分5型:

肾阴虚、肝阳上亢型;风痰阻络型;气虚血瘀型;痰热腑实型;脾肾亏虚、脉络瘀阻型。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肢体功能位置.

3、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4、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

(二)病情观察及并发症的护理

1、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

2、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三)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服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3、及时记录服用志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师。

4、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四)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以保持营养.

1、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枸记10g加菊花5g泡茶喝。

2、风痰阻络型,意仁煮粥。

3、气虚血瘀型,三七花泡水喝.

4、痰热腑实型,杏仁饼.

5、脾肾亏虚、脉络瘀阻型,枸杞10g加菊花5g泡茶喝。

(五)情志护理

1、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减轻患者恐惧、急躁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2、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刺激,积极治疗。

(六)临证(症)施护

1、高热者,头部给于冰袋冷敷。

2、元气衰败者,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时,遵医嘱艾灸等救治。

3、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者加艾灸,必要时遵医嘱留置导尿。

4、便秘者,遵医嘱给于通便中药内服。

三、健康指导

(一)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情志过激而使疾病再度复发。

(二)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适当休息。

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保暖.

(三)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品,不宜过饱,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

(四)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再发脑出血.经常食用含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水果,以润肠通便。

(五)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注意血压变化,定期到医院复查.

(六)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参加康复锻炼,穴位按摩,加强肢体功能活动。

(七)中医特色技术指导:

1、按摩:

按压穴位(百会,太阳,人中,曲池,外关,合谷,手三里,足三里,三阴交等)。

2、针灸治疗:

辨证取穴,循经治疗。

眩晕的护理常规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头晕是指感觉自身或周围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称为眩晕。

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至不能站稳,或兼见恶心,呕吐,汗出,昏倒等症状.

一、护理评估

(一)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随症状。

(二)生活自理能力。

(三)心理社会状况。

(四)辨证分型:

1、肝阳上亢证:

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加剧,舌质红,苔黄,脉弦。

2、气血亏虚证:

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少华,舌质淡,脉细弱。

3、肾精不足证:

眩晕目花,健忘少寐,精神萎靡,腰膝酸软,偏阴虚者,舌质红,脉细数;偏阳虚者,舌质淡,脉沉细弱。

4、痰浊内蕴证:

眩晕而头重昏蒙,胸脘满闷,纳呆恶心,苔白腻,脉濡滑。

5、瘀血阻络证:

眩晕头痛或兼见健忘,失眠,心悸,舌质有瘀斑瘀点,脉弦涩或细涩.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宜卧床休息,轻者可闭圉养神.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座椅、床铺避免晃动。

(二)病情观察及并发症护理

1、观察眩晕发作时间、程度、诱因以及发作时伴随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言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当患者出现头胀,面赤头痛,肢麻震颤,甚则昏倒时,警惕发生中风的可能。

4、特别注意观察神志、血压、头痛、视力、抽搐、心率、呼吸、出汗、尿量、恶心、呕吐、心绞痛及心力衰竭等情况,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三)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四)饮食护理

1、肝阳上亢型饮食宜请谈,低盐素食为佳。

2、气血亏虚型饮食以富于营养,易于消化及血肉有情之品。

3、肾精不足型饮食调养:

偏肾阴虚者,食疗宜平肝疏风,滋肾养阴,忌食海腥,羊肉,辛辣之物;偏肾阳虚者,以补肾助阳为主,忌食生冷。

4、痰浊内蕴型饮食宜清淡化痰之品,忌食油腻和肥甘厚味,生冷,烟酒等,以防助湿生痰。

(五)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减少情绪激动的刺激,掌握自我调控的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需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六)临证(症)施护

1、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急按人中穴,并立即报告医师。

2、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针刺或用梅花针叩打中脘、内关穴位。

3、情志护理是肝阳上亢型的重要护理措施,故要耐心劝慰患者,勿急勿躁。

4、气血亏虚者灸气海、足三里等穴,以健脾补气养血。

5、肾精不足型,肾藏精,肾劳精损,应慎房事,劳逸结合.

6、痰浊内蕴者饮食宜清淡化痰之品,忌食油腻和肥甘厚味,生冷,烟酒等物。

7、瘀血阻络型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脑失所养,故应注意休息。

三、健康指导

(一)慎起居,注意劳逸结合,脑力、体力均不可过度劳累,切忌纵欲过度。

避免突然或强力的头部运动,可减少眩晕的发生。

眩晕病人恢复后不宜高空作业,避免游泳,乘船及各种旋转大的动作。

锻炼身体,可做气功,太极拳等.

(二)饮食宜定时定量,忌暴饮暴食和食肥甘厚味,或过咸伤肾之品,戒烟酒。

食疗方:

肝阳上亢型:

1、鲜芹菜汁 1、阵压茶

气血亏虚型:

1、薏米粥 2、莲子红枣粥.

肾精不足型:

偏肾阴虚者1、蜂蜜茶 2、首乌大枣粥

      偏肾阳虚者1、胡桃仁粥 2、枸杞羊肉粥

痰浊内蕴型:

1、橙饼 2、糖渍金橘

(三)保持心情舒畅,乐观,防止七情刺激。

(四)中医特色技术指导:

1、头部按摩:

干梳头50次。

2、艾灸疗法,取足三里、绝骨等穴,每次取一穴,双侧灸20分钟,两穴交替。

3、穴位敷贴(预防晕车):

一元硬币大小生姜片贴于肚脐,双侧内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