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实验室层流传递窗安装运行性能确认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31579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ART实验室层流传递窗安装运行性能确认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CART实验室层流传递窗安装运行性能确认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CART实验室层流传递窗安装运行性能确认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CART实验室层流传递窗安装运行性能确认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CART实验室层流传递窗安装运行性能确认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ART实验室层流传递窗安装运行性能确认方案.docx

《CART实验室层流传递窗安装运行性能确认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ART实验室层流传递窗安装运行性能确认方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ART实验室层流传递窗安装运行性能确认方案.docx

CART实验室层流传递窗安装运行性能确认方案

CAR-T实验室层流传递窗安装、运行、性能确认方案

部门(Department)

姓名(Name)

签名(Signature)

日期(Date)

起草(Initiatedby)

审核(Reviewedby)

审核(Reviewedby)

审核(Reviewedby)

审核(Reviewedby)

批准(Approvedby)

批准(Approvedby)

生效日期(EffectiveDate)

 

1目的

本方案的目的是证明CAR-T实验室洁净区传递窗各项性能符合设计,满足CAR-T研发实验室各项需要。

2范围

本方案用于****CAR-T研发实验室传递窗的安装、运行、性能确认。

3职责

3.1CAR-T

3.1.1方案的编写;

3.1.2协助验证方案的实施;

3.1.3对验证方案参与人员进行培训;

3.1.4最终验证报告的编写。

3.2设备工程部

3.2.1保证相关系统或设备正常运行;

3.2.2为验证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协助;

3.2.3审核验证方案和验证报告。

3.3QC部

3.3.1完成验证方案所要求的验证测试,并按本方案出具检测报告;

3.3.2对验证测试人员进行培训;

3.3.3审核验证方案和验证报告。

3.4QA部

3.4.1审核和批准所有验证方案;

3.4.2审核和批准所有验证总结报告;

3.4.3审核和批准验证过程中发生的所有偏差、变更等。

4参考文件

4.1ISO14644-1洁净室及其相关环境控制:

空气洁净度划分

4.2ISO14644-2洁净室及其相关环境控制

4.3ISO14644-3洁净室及其相关环境控制:

试验方法

4.4ISO14698生物污染控制

4.52015版中国药典

4.62010药品GMP指南

5术语与缩写

缩写

注释

IQ

InstallationQualification

安装确认

OQ

OperationalQualification

运行确认

PQ

PerformanceQualification

性能确认

SOP

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

标准操作规程

CAR-T

ChimericAntigenReceptorT-CellImmunotherapy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

6验证小组人员

部门

人员

7概述

CAR-T实验室目前有5个传递窗,在2015年已经安装完成,安装后大部分没有使用,也没有进行安装、运行、性能确认。

此次洁净区改造时,将全部传递窗的紫外灯都进行了更换。

传递窗分布如下:

表1CAR-T实验室传递窗分布图

传递窗编号

高效过滤器编号

出厂编号

传递房间

级别

传递物品

CLCDC20143035

E4050走廊→C4075细胞建库室

C级

传递培养皿、测试记录、试剂、耗材、废弃物

CLCDC8077

D4066PBMC操作间→E4050走廊

D级

传递培养皿、测试记录、试剂,耗材,防护用品

CLCDC20156036

D4071D级走廊→E4058培养室1

D级

传递培养皿、测试记录、试剂、废弃物

CLCDC20143044

E4050走廊→D4065慢病毒操作间

D级

消毒液、培养皿、测试记录

CLCDC20156024

E4060准备间→D4071D级走廊

D级

无菌服

7.1传递窗描述

CAR-T实验室安装的传递窗是深圳市中科圣杰净化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JZC型自净传递窗,窗体内外采用304全不锈钢,厚度为1.2mm,具有液晶屏自动及手动两种功能,双门电磁浮吸互锁系统。

工作区尺寸:

600mm×600mm×600mm,传递窗CLCDC8077工作区尺寸600mm×450mm×600mm。

工作原理:

上送风,下部两侧回风、吹淋时间0-999分可调,风速0.36~0.54 m/s,过滤器采用耐湿过滤器,液槽密封,双层玻璃视窗,可随时控视工作区情况、配有紫外灯消毒累计显示器。

8风险分析评估

8.1传递窗

评估原则

高风险:

无菌物品传递,物品外表面应符合洁净要求防止污染洁净区环境。

中风险:

不同级别之间的传递,如C-E,D-E

低风险:

同一级别的传递

8.2评估结论

表2风险评估表

高效过滤器编号

房间

评估理由

风险等级

采取措施

E4050走廊-C4075细胞建库室

不同级别之间的传递

高效检漏、风速、紫外辐射照度、洁净度、微生物

D4066PBMC操作间-E4050走廊

不同级别之间的传递

定期清洁消毒、高效检漏、风速、洁净度、紫外辐射照度、微生物

D4071D级走廊-E4058培养室1

不同级别之间的传递

高效检漏、风速、紫外辐射照度、洁净度、微生物

E4050走廊-D4065慢病毒操作间

不同级别之间的传递

高效检漏、风速、紫外辐射照度、洁净度、微生物

9安装、运行确认

9.1人员确认

9.1.1目的

确认所有执行本方案的人员已培训。

9.1.2方法

列出所有执行本方案的人员(姓名、签名和部门),所有参与方案实施的人员应得到适当的培训,已实施本方案。

9.1.3接受标准

所有执行本方案的人员已记录,所有执行本方案的人员已得到培训。

9.1.4结果

记录在《附件一:

人员确认表》中。

9.2文件确认

9.2.1目的

通过对验证所需文件的核对,确认验证所需文件齐全、完整,确保该设备所有的文件都是适用的,且均已批准生效。

9.2.2方法

查看并记录相关SOP的名称,编号,版本号,生效日期等,确认实施前已生效。

9.2.3接受标准

与本方案实施有关的SOP等文件已经起草审批生效。

9.2.4结果

记录在《附件二:

文件确认表》中。

9.3验证所需仪器仪表确认

9.3.1目的

确认验证实施期间所需仪器仪表齐全、适于验证要求,并且均处于校准有效期内。

9.3.2方法

确认并记录下表所列的每个仪器仪表的校准日期和校准到日期。

9.3.3接受标准

所有检测仪器仪表已确认在其校准周期内。

9.3.4结果

确认结果记录在《附件三:

验证所需仪器仪表确认表》中。

9.4传递窗安装确认

9.4.1目的

通过对安装进行确认证明传递窗的安装符合安装要求。

9.4.2方法

通过对安装环境、安装配件各项目进行确认,确保各个项目符合安装要求并安装正确。

9.4.3接受标准

详见表格项目标准。

9.4.4结果

记录在《附件四:

安装(IQ)确认表》》中。

9.5传递窗运行确认

9.5.1目的

通过对运行确认传递窗的运行工作条件、各项技术指标均能达到要求,各程序准确可靠,满足使用要求。

9.5.2方法

通过对仪器进行运行确认,确保各运行参数符合使用要求。

9.5.3接受标准

详见表格项目标准。

9.5.4结果

记录在《附件四:

传递窗运行确认表》中。

10性能确认

10.1高效过滤器完整性测试

10.1.1目的

Ø确定高效过滤器的完整性,并指出由破损、过滤器本身的问题或安装所引起的可能的泄漏点。

10.1.2方法

10.1.2.1采用PAO检漏法,根据以下操作进行检测:

Ø开机自净10min以上;

Ø使用1台PAO气溶胶发生器,使过滤器上游的气流中有均匀的PAO气溶胶分布,连接光度计的取样管至过滤器的上游,位置一般靠近过滤器。

Ø启动气溶胶发生器和光度计,调整气溶胶发生器,使上游浓度达到10-30ug/l,设置过滤器的上游的气溶胶浓度为100%。

Ø用光度计的采样头扫描过滤器的出风面,采样头离过滤器距离约2-3cm,沿着过滤器内边框等来回扫描,巡检速度5cm/s,具体扫描路线如下图1。

图1高效过滤器扫描路线

10.1.2.2监测点

Ø传递窗高效过滤器监测点

表3传递窗监测点清单

传递窗编号

高效过滤器编号

传递房间

洁净级别

E4050走廊→C4075细胞建库室

C级

D4066PBMC操作间→E4050走廊

D级

D4071D级走廊→E4058培养室1

D级

E4050走廊→D4065慢病毒操作间

D级

E4060准备间→D4071D级走廊

D级

10.1.3可接受标准

过滤器表面和密封处的泄漏率≤0.01%。

10.1.4结果

确认结果记录在《附件六:

高效过滤器完整性确认表》中。

10.2传递窗送风风速测试确认

10.2.1目的

确认传递窗内风速能符合设计标准。

10.2.2方法

10.2.2.1根据《风速、风量与换气次数测试程序》(QC-TM-E008)进行测试,对传递窗的层流罩进行层流送风风速测试。

10.2.2.2测试时风速仪离送风面15cm至30cm,不应靠近仪器设备等障碍物,以免影响测量读数的准确性。

10.2.2.3传递窗的每块高效过滤器,测试正方形布置5个测点,截面上测点间距不宜大于0.6m,各测试点应在各测量网格的中心位置。

10.2.2.4传递窗高效过滤器相关信息见表3。

10.2.3可接受标准

风速:

0.36-0.54m/s。

10.2.4结果

确认结果记录在《附件五:

传递窗送风风速测试确认表》中。

10.3紫外辐射照度测量

10.3.1目的

确认传递窗内紫外线杀菌灯辐射照度能满足要求。

10.3.2方法

10.3.2.1将紫外线辐射计测试仪平放在传递窗台面上,在传递窗底部测量中央及四角五个位置,布点见参照图2。

高级别一侧

 

低级别一侧

图2

10.3.2.2传递窗高效过滤器相关信息见表3。

10.3.3可接受标准

各测试点的辐射照度均不低于50μw/cm2

10.3.4结果

确认结果记录在《附件六:

紫外辐射照度测量确认表》中。

10.4表面微生物的确认

10.4.1目的

确定表面微生物的数量,以此来判断传递窗是否达到规定的洁净度要求。

10.4.2方法

10.4.2.1根据《表面微生物测试操作程序》(QC-TM-E006)进行采样。

10.4.2.2采样数目

静态采样点详见表4,

传递窗编号

洁净级别

检测位点

传递房间

C级

台面

E4050走廊→C4075细胞建库室

D级

台面

D4066PBMC操作间→E4050走廊

D级

台面

D4071D级走廊→E4058培养室1

D级

台面

E4050走廊→D4065慢病毒操作间

D级

台面

E4060准备间→D4071D级走廊

传递窗的平均菌落数必须低于所选定的评定标准,见表5。

表5:

表面微生物测试合格标准表

洁净级别

表面微生物接触碟(直径55mm)cfu/碟

A级

<1

B级

≤5

C级

≤25

D级

≤5

10.4.3结果

确认结果记录在《附件七:

表面微生物静态测试记录》

11变更与偏差

11.1偏差:

验证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的异常情况或偏差应进行记录,根据异常或偏差的情况,采取进一步的调查、纠正措施。

11.2变更:

方案的执行过程中若出现的与原方案不一致,需执行相应的变更程序进行解释与说明,并经过批准后方可执行。

变更应填写变更申请。

12再确认

12.1当传递窗进行重大的改动或变化时,需对该系统设备进行PQ的再确认。

12.2当传递窗运行参数超出了原设备性能确认的参数范围时,需要进行再确认。

12.3PQ再确认时间1年。

13变更历史

版本

变更原因

生效日期

01

--

14附件

附件一:

人员确认表

姓名

部门

已接受培训

签名

日期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可接受的标准

是/否

所有的人员已确认姓名、签名和部门

是□/否□

所有的人员已经过培训

是□/否□

评论:

确认人

日期

复核人

日期

 

附件二:

文件确认表

文件名称

编号

版本号

生效日期

可接受标准

是/否

所有参考文件是现行的文件。

[]是[]否

评论:

 

确认人

日期

复核人

日期

附件三:

验证所需仪器仪表确认表

测试用仪器仪表名称

仪器仪表编号

校正日期

校正有效期至

证书编号

校准单位

评论:

 

确认人/日期

复核人/日期

 

附件四:

安装(IQ)确认表

设备名称

生产厂商

设备编号

安装地点

安装确认

安装内容

要求

结果

是否通过

备注

环境条件

设备下面的地板必须能够支撑设备重量并且为非可燃性

□是□否

温度

房间温度在10-40℃

□是□否

电源电压

230V±10V

 

□是□否

接地保护

接地良好

□是□否

电源线

插接严密,无破损

□是□否

结论

确认人

日期

复核人

日期

 

附件五:

传递窗运行功能确认表

仪器名称

生产厂商

仪器编号

安装地点

运行确认

序号

运行内容

验证方法

要求

是否通过

备注

1

开机

按标准操作规程,接通电源、启动按钮

电源启动,屏幕亮

□是□否

2

杀菌

按紫外灯按钮

紫外灯亮

□是□否

3

杀菌设定

按标准操作规程更改紫外消毒时间,开启紫外。

能更改预设时间,能按预设时长自动关闭紫外。

□是□否

4

吹风时间调节

按“fan”上调吹风时间,按“light”下调吹风时间

风机能根据所设定的时间进行吹风

□是□否

5

运行

运转10min

运转平稳、噪音低、振动小

□是□否

6

报警

打开窗门15s未关闭

有间隔蜂鸣声

□是□否

7

计时器

按下“计时”按钮,计时开始

计时器正常工作

□是□否

8

压差表

启动风机后观察压差表

压差表显示正常,且压差未超过终阻力数据(400-600Pa)

□是□否

结论

确认人

日期

复核人

日期

附件六:

高效过滤器完整性确认表

气溶胶发生器型号/编号

气溶胶光度计

型号/编号

PAO油生产

厂家

PAO油批号

测试时间

PAO油有效期

标准

泄漏率≤0.01%

房间编号

房间名称

过滤器编号

上游发烟浓度

(μg/l)

最大泄漏率

(%)

是否可接受

E4050→C4075

走廊→细胞建库室

[]是[]否

D4066→E4050

PBMC操作间→走廊

[]是[]否

D4071→E4058

D级走廊→培养室1

[]是[]否

E4050→D4065

走廊→慢病毒操作间

[]是[]否

E4060→D4071

准备间→级走廊

[]是[]否

可接受标准

过滤器表面和密封处的泄漏率≤0.01%。

评论:

测试人

日期

复核人

日期

 

附件七:

传递窗送风风速测试确认表

测试区域:

CAR-T实验室

测试日期:

风速计编号:

☐30054☐

风速计型号:

☐testo425☐

测试区域

风速读数(m/s)

平均风速(m/s)

风量(m3/s)

接受标准

结论(√/×)

设备编号

高效过滤器编号

风口通风面积(㎡)

传递窗体积(m³)

0.13

0.216

1

2

3

4

5

风速:

0.36-0.54m/s

0.13

0.162

1

2

3

4

5

0.13

0.216

1

2

3

4

5

0.13

0.216

1

2

3

4

5

0.13

0.216

1

2

3

4

5

计算公式

风量(m³/s)=风口通风面积(㎡)×风口平均风速(m/s)

接受标准

测试人/日期

复核人/日期

附件八:

传递窗辐射照度确认表

测试区域:

CAR-T实验室

测试日期:

仪器编号:

☐30052☐

仪器型号:

☐UV-B☐

传递窗编号

体积

(m3)

紫外线杀菌灯数量/功率

检测点

显示值μw/cm2

修正系数

实际结果μw/cm2

平均值μw/cm2

是否合格

0.216

1支/15W

1

[]是[]否

2

3

4

5

0.162

1支/15W

1

[]是[]否

2

3

4

5

0.216

1支/15W

1

[]是[]否

2

3

4

5

0.216

1支/15W

1

[]是[]否

2

3

4

5

0.216

1支/15W

1

[]是[]否

2

3

4

5

可接受的标准

所有测试点的辐射照度值均不低于50μw/cm2

评价:

测试人/日期

复核人/日期

附件九:

表面微生物静态测试记录

测试区域:

CAR-T实验室

测试日期:

测试状态:

静态

培养基名称:

☐TSA☐

培养基批号:

培养基有效期:

培养箱型号:

☐LRH-1000☐

培养箱编号:

☐30046☐

培养温度:

☐30-35℃☐

培养时间:

接受标准(cfu/碟):

A<1,B≤5,C≤25,D≤50

序号

传递窗编号

房间编号

检测位点

级别

菌落数(cfu/碟)

结论(打√/x)

1

E4050→C4075

台面

2

D4066→E4050

台面

3

D4071→E4058

台面

4

E4050→D4065

台面

5

E4060→D4071

台面

测试人/日期结果观察人/日期复核人/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