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第二卷上袁行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28080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上袁行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上袁行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上袁行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上袁行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上袁行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上袁行霈.docx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上袁行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史第二卷上袁行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上袁行霈.docx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上袁行霈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建安风骨:

(汉魏之际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

俊爽刚健

1.也叫“汉魏风骨”

“风”

风,就是文章的生命力,是一种内在的、能感染人的精神力量,有了风,文章才能鲜明而生动,当然,“风”始终比较虚化,它与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有关,但并非指内容和情感自身。

“骨”

骨是指文章的表现力,也就是说文章应该表现的刚健有力,“骨”是一个比较实的概念,直接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语言准确、简练、明晰,文章就能表现得有力。

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2.代表作品

《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燕歌行》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白马篇》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二、正始之音(竹林七贤)

正始之音是指正始时期(三国时期曹魏废帝齐王曹芳的年号,公元240年—249年四月)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曹芳8岁登基,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傅司马懿辅政,王族衰微。

曹魏后期,政局混乱,曹芳、曹髦等皇帝昏庸无能,司马懿父子掌握朝政,废曹芳、弑曹髦,大肆诛杀异己。

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学发生了重大变化。

1.时代特征:

此时的诗歌也与建安诗坛风貌迥异,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

由于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

2.代表人物: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50),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

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不同。

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

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

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

3.代表作品:

在文章创作上,以阮籍、嵇康为代表。

阮籍的《咏怀》诗82首,多以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隐晦曲折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罪恶,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表现了诗人在政治恐怖下的苦闷情绪。

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老庄崇尚自然的论点,说明自己的本性不堪出仕,公开表明了自己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颇负盛名。

其他如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刘伶的《酒德颂》,向秀的《思旧赋》等。

《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

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写给朋友山涛(字巨源)的一封信,也是一篇名传千古的著名散文。

这封信是嵇康听到山涛在由选曹郎调任大将军从事中郎时,想荐举他代其原职的消息后写的。

信中拒绝了山涛的荐引,指出人的秉性各有所好,申明他自己赋性疏懒,不堪礼法约束,不可加以勉强。

他强调放任自然,既是对世俗礼法的蔑视,也是他崇尚老、庄无为思想的一种反映。

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

卧喜晚起,而当关呼之不置,一不堪也。

抱琴行吟,弋钓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动,二不堪也。

危坐一时,痹不得摇,性复多虱,把搔无已,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

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四不堪也。

不喜吊丧,而人道以此为重,已为未见恕者所怨,至欲见中伤者;虽瞿然自责,然性不可化,欲降心顺俗,则诡故不情,亦终不能获无咎无誉如此,五不堪也。

不喜俗人,而当与之共事,或宾客盈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千变百伎,在人目前,六不堪也。

心不耐烦,而官事鞅掌,机务缠其心,世故烦其虑,七不堪也。

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此甚不可一也。

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此甚不可二也。

三、南北朝民歌

(一)南朝民歌

一、南朝民歌的分类和产生的时代、地域

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中,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

二、南朝民歌的内容:

南朝民歌产生于商业都市,是市民文化的产物。

商人、市民、歌女的生活较少束缚,享乐的成分较多,又加上采集、保存者的思想情趣,所以南朝民歌的内容比较单一,大多是表现男女恋情的情歌。

吴声歌曲多为女性的吟唱。

内容或表现对爱情的渴望,如《子夜歌》(始欲识郎时);或表现爱情的欢乐,如《读曲歌》(打杀长鸣鸡);或表现相思之苦,如《子夜四时歌·冬歌》(寒鸟依高树)、《子夜四时歌·春歌》(自从别欢后);或表现生死不渝的爱情,如《华山畿》(华山畿)等等。

西曲歌也是以情歌为主,但由于地域的差别反映爱情生活的角度稍有不同,其突出特点是把爱情和劳动结合起来,如《那呵滩》(闻欢下扬州、篙折当更觅)等。

三、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

1.南朝民歌风格委婉缠绵、清新自然。

南朝民歌感情的表达不同于北方的粗犷豪放,体现了细腻缠绵、含蓄委婉的特征。

语言既有清新浅近、自然天真的一面,也有明丽婉转的一面;既有朴素的方言口语入诗,也有语言技巧的巧妙运用。

2.南朝民歌最突出的艺术技巧就是利用汉语的谐音构成双关隐语。

如“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子夜歌》),“丝”和“思”是同音异字构成双关;布匹的“匹”和匹配的“匹”是同字同音构成双关。

又如“合散无黄连,此事复何苦?

”用药名的“散”双关聚散的“散”,以黄连的“苦”双关相思的“苦”。

其它诸如“藕”与“偶”、“莲”与“怜”、“碑”与“悲”、“篱”与“离”等等。

双关隐语的运用既体现了作者的丰富联想,也使感情的传达显得含蓄委婉。

3.南朝民歌也善于利用景物传达出深婉的情思,如“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

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子夜四时歌·冬歌》)以冰雪的厚重宽广衬托自己感情的深厚,以松柏的坚贞喻托自己爱情的坚贞。

又如“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飏。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子夜四时歌·秋歌》),秋风、罗帐创造了凄清的环境气氛,然后借明月的千里清辉传达出自己深婉的情思,可谓是情景交融的佳作。

4.南朝民歌大多体制小巧,多五言四句。

个别也有较长的如《西洲曲》,但也是四句一解。

(二)北朝民歌

一、北朝民歌的分类和产生的时代:

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此外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也有一小部分。

今存70首左右。

大多是北魏、北齐、北周时期的作品,多是少数民族的创作,传入南朝,被南朝保存了下来。

二、北朝民歌的内容:

北朝民歌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广泛领域:

1.反映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以及风俗习惯、风光景色。

如《敕勒歌》等。

2.反映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和粗犷豪迈的个性。

如《折杨柳歌辞》(健儿须快马)、《琅琊王歌辞》(新买五尺刀)等。

3.反映战争、徭役及生活的苦难。

如《木兰诗》、《陇上歌》(陇上壮士有陈安)、《企喻歌辞》(男儿可怜虫)、《幽州马客吟歌辞》(快马常苦瘦)等。

4.反映婚姻爱情生活。

如《折杨柳歌辞》(腹中愁不乐)、《捉搦歌》(谁家女子能行步)、《地驱乐歌》(驱羊入谷)等。

三、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

1.北朝民歌风格粗犷豪放,质朴刚健。

多反映北方少数民族大漠、草原上的游牧、征战生活。

这种生活造就了民族的粗豪性格,情感体验没有南朝民歌的细腻深婉,而是率直裸露,反映在诗歌的创作风格上就形成了粗犷豪放,质朴刚健的特征。

2.北朝民歌的艺术虽然没有南朝民歌细腻委婉、优美精致的特点,但是在粗疏质朴中也别开另一种艺术境界。

首先,简单质朴的语言造就了凌厉的气势。

如“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

跋黄尘下,然后别雌雄”(《折杨柳歌辞》)语言虽然粗疏,但是很有气势,也揭示了马背民族强悍尚武的精神气质。

其次,语言虽然朴素,但是却能创造出浑朴的意境。

最典型的就是《敕勒歌》,只是随口唱来,短短几语,那苍茫的景象和雄浑的境界便应声而出,成就了千古绝唱。

另外,朴素的语言却也有鲜明生动的形象。

如“驱羊入谷,白羊在前。

老女不嫁,蹋地唤天”(《地驱乐歌》),短短的十六字既描写了景物,又把老女的形象表现得鲜明而生动。

简单疏朗、质朴无华,毫无造作矫饰是其艺术的基本特点。

3.北朝民歌的形式除五言外,还有四言、七言、杂言等,不似南朝民歌形式比较单调。

 

(三)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影响:

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影响也是显著的、巨大的。

它继承了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北朝民歌,尤其突出。

在形式主义文风泛滥的南北朝时期,这种“刚健清新”的民歌的出现,就显得特别可贵。

它是一种新力量、新血液。

1.在诗的体裁方面,南北朝民歌开辟了一条抒情小诗的新道路。

这就是五、七言绝句体。

五言四句的小诗,汉民歌中虽已经出现,但为数极少,也没有发生什么影响。

因此绝句的真正源头要算南北朝民歌。

当时有名的诗人如谢灵运、鲍照、谢眺等已纷起模拟,但还是一种尝试。

到了唐代,便由附庸而蔚为大国,而在和音乐的结合上几乎垄断了唐二百年间的歌坛,并出现了以绝句攫名千古的诗人李白和王昌龄。

汉代民歌中杂言体虽很多,且有不少优秀作品,但篇幅都较小,像《木兰诗》这样长达三百多字的巨制,还是前所未有的。

这对唐代七言歌行的发展也起了示范性的推动作用。

2.在表现手法方面,南北朝民歌对唐代诗人也有许多启发。

例如杜甫(草堂》诗:

“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据;邻里喜我归,沽酒携葫芦;大官喜我来,遣骑问所须;城郭喜我来,宾客隘村墟。

”一连用四个“喜”字造成排句,便是从《木兰诗》“爷娘闻女来,等句脱化而来的。

前人说李白的《长干行》以(西洲曲》为“粉本”,说他的绝句“从六朝清商小乐府来”,也都是信而有征的。

此外,口语的运用,对后代诗人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诗人就都善于提炼口语融化人诗。

双关语,虽可溯源于先秦的瘦词、隐语,汉代歌谣中也偶有一二,如《董逃歌》及《古绝句》砧今何在”一首,但大量使用则始于南朝民歌。

唐以后,诗人们由于处境的险恶,往往利用双关语写作政治讽刺诗,来曲折地表达他们那种难以明言的爱国深衷,这一发展也是基于南朝民歌的。

3.对“宫体诗”形成的影响。

前面说过,南朝民歌是商业大都市的产物,几乎全是谈情说爱的“艳曲”,所以胡应麟评为“了无一语有丈夫气”。

这对梁陈“宫体诗”的形成和泛滥,在客观上也起了一定的消极作用。

唐五代以后,许多描写男女艳情的小词,的在意境、语言等方面,也受了南朝民歌不小的影响。

 

四、陶诗和谢诗的比较

(1)从写意到摹象

(2)从启示性到写实性

(3)写作手法与艺术成就上

①谢诗善于描绘画境,在一幅幻景中领略山水之美,把叙事和写景结合起来。

陶诗写山水之美往往是静观,静观需要心境纯净,方能物我亲切交流。

②谢诗中也有哲理,主要在其化解心中郁结,哲理往往游离于诗外,在诗末拖着一个玄言的尾巴。

陶诗的哲理则融于体物之中,故能达到超然物外、遇景成趣的境地。

③语言上,谢诗精工绮丽,刻意追求,多用深奥的书面语和典故,深涩难懂,有佳句而无佳篇。

陶诗则在自然、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五、山水诗的文学价值

(1)山水诗的产生标志着人对自然美的认识加深,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所以山水诗中,大自然已从作为陪衬的生活环境或作为比兴的媒介变成具有美学价值的欣赏对象。

他的出现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体裁,无论文学史还是美学史上都是具有独立意义的。

(2)山水诗的出现改变了“诗言志”的传统,打破了儒家功用主义的诗教观,为诗歌走向纯审美的艺术化铺平了道路。

南朝诗歌所具有的美学特性正是随着山水诗的建立而产生的。

 

六、鲍照

1.鲍照诗歌的主要内容:

(1)反映社会不平,抨击门阀制度对人才的压抑。

抒发愤世嫉俗之情

(2)描写边寓征戍生活,抒写报国壮志。

(3)游宦思乡,感伤年命,抒写爱情及写景咏物。

2.艺术特色:

(1)继承汉魏乐府诗的形式及传统,笔力雄健,直抒胸臆。

(2)工于写景,工于比兴。

(3)奇特瑰丽,气象雄浑,风格豪放、俊逸、颇富浪漫色彩。

俗:

表现:

(1)题材:

描写边塞战争,征夫、思妇、弃妇、游子及像他那样的普通百姓的生活。

(2)学习乐府民歌刚健清新的风格。

险:

(1)尽情发泄孤寒之士慷慨不平的激愤之情。

3.地位:

(一)继承和发扬了汉魏风骨,代表了诗歌的正确方向。

(二)在向民歌学习过程中,不仅以丰富的内容充实了七言诗的形式,而且变逐句用韵为隔句用韵,并可自由用韵,拓宽了七言诗的发展道路,为七言诗的繁荣作了重要贡献。

(三)边塞题材对唐代五绝及边塞诗派的形成颇有影响。

七、永明体(竟陵八友)

永明体是中国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出现的诗风。

又称新体诗。

当时的音韵学家周颙发现并创立以平上去入制韵的四声说,沈约等人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的声、韵、调的配合,提出了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正纽、旁纽)必须避免之说。

永明体,即以讲究四声、避免八病、强调声韵格律为其主要特征。

其代表人物历来认为是谢朓、沈约和王融(竟陵八友:

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

1.主要特征:

第一,讲求声律,用韵已相当考究,其主要表现为押平声韵者居多,押本韵很严,至于通韵,很多已接近唐人。

第二,诗的篇幅已大大缩短,句式渐趋于定型,以五言四句、五言八句为主,也有一些是五言十句的。

第三,讲求写作技巧,讲求骈偶、对仗,律句已大量出现,有些典故很自然地融入诗中。

第四,革除了刘宋时元嘉体诗痴重板滞的风气,追求流转圆美通俗易懂的诗风和写景抒情有机地融为一体。

第五,讲求诗首尾的完整性,讲求构思的巧妙,追求诗的意境。

2.影响:

永明体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进步。

经过许多诗人的不断探索,在诗的格律声韵、对仗排偶、遣词用句以及构思、意境等方面,都较古体诗更为工巧华美、严整精练。

当然,由于过分追求形式的华美,再加上声病的限制,未免产生“文贵形似”之偏和“文多拘忌,伤其真美”之弊。

八.宫体诗

1.解题:

(1)内容上写闺阁情怀、表现变态心理,色情及低级趣味,反映宫廷生活的荒淫。

(2)形式上追求声律对偶。

(3)风格上轻艳、靡丽

(4)代表作家:

简文帝萧纲,徐氏父子、庾氏父子

(5)宫体诗与永明体(新体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宫体诗:

内容、形式、风格的特色永明体:

声律格式的特色

2.宫体诗的特点、内容:

(1)内容:

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

咏物、描写女性。

情调上伤于轻靡,风格上柔靡缓弱

主要描写女性的体态、容貌、服饰、器物

单纯咏物毫无寄托,只讲究辞藻、对偶、声律。

(2)特点:

①声律,格律:

在永明体的基础上踵事增华,要求更为精致。

②风格:

由永明体的清绮而变本加厉为秾丽,下者则流于淫靡。

③内容:

较之永明体时期更加狭窄,以艳情、咏物为多,也有不少吟风月、狎池苑的作品。

3.评价

(1)在创作倾向上,不值得提倡。

(2)在风格上,在秾丽下掩盖着苍白。

这是缺乏有意义的生活和思想营养而带来的先天贫血症。

风格单一。

(3)在形式和技巧上,宫体诗巩固了永明体以来在声律、格律上取得的成绩并有所发展。

(4)内容上贫乏肤浅是宫体诗的致命弱点。

九、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庾信(513一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

父亲是梁代著名宫庭文人庚肩吾。

庾信前期完全是一个宫庭的文学侍臣。

他前期保留下来的少数诗都是宫体之作,有供君王消遣娱乐的性质,其他的诗也是形式绮艳,内容空洞的奉和、应制作品,题材基本上不出花鸟风月、醇酒美人、歌声舞影、闺房器物的范围。

他出使被留而屈节于敌国,是他生活、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也是他诗赋内容风格发生变化的转折点。

后期他以乡关之思发为哀怨之辞,蕴含丰富的思想内容,充满深切的情感,笔调劲健苍凉,艺术上也更为成熟。

感伤时变、魂牵故国,是其“乡关之思”的一个重要方面。

叹恨羁旅、忧嗟身世,是其“乡关之思”的另一重要方面。

由南入北的经历,使庾信的艺术造诣达到“穷南北之胜”的高度,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典型的意义。

庾信汲取了齐梁文学声律、对偶等修饰辞技巧,并接受了北朝文学的浑灏劲健之风,从而开拓和丰富了审美意境,为唐代新的诗风的形成做了必要的准备。

南北朝时代,传统文学的中心在南朝。

北朝除乐府民歌外,文人诗坛一直是比较荒凉的。

直到庾信由南人北,才给北朝诗坛带来了转机。

他一方面把南朝诗歌的丰富遗产和新的成就带到北方,一方面又吸收北方文化中比较健康的精神,批判了南朝诗歌腐化浮艳的内容,创造了新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南北文学合流的新趋势。

庾信的贡献地位:

(1)集南北文风之大成

(2)促进律诗走向成熟,开唐诗繁荣先声。

(3)进一步推动了六朝抒情赋和咏物赋的发展。

(4)是文学史上第一位俳(pai)赋和骈文大家

十、元嘉三大家

元嘉三大家指的是南朝时期活跃在文坛的三位诗人:

鲍照、谢灵运、颜延之,他们在注重描绘山川景物、讲究词藻的华丽和对仗的工整方面有相互类似之处,被称为“元嘉三大家”。

元嘉是刘宋文帝的年号。

鲍照是南北朝时期文人中成就最高的诗人,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

李白曾把鲍照比作“凤与麟”,杜甫形容李白的诗歌是“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长于乐府诗,最有名的有杂言乐府《拟行路难》18首,五言乐府《代出蓟北门行》、《代白头吟》等。

这些诗作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自己沉沦下寮的愤懑和不平。

艺术上能吸收民歌的精华,刚健清新,感情丰沛,形象鲜明,并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与当时歌功颂德的庙堂诗以及游山玩水、谈玄理、慕神仙的时代风尚迥然不同对唐代的李白、高适、岑参等人的创作有一定的影响。

谢灵运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

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他的创作,不仅把诗歌从“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了出来,而且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并影响了一代诗风。

在山水诗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杨方、李颙、庾阐、殷仲文和谢混等人,都曾有过一定的贡献。

但真正大力创作山水诗,并在当时及对产生巨大影响的,则是谢灵运。

颜延之在当时的诗坛上声望很高,和谢灵运齐名,并称“颜谢”。

但实际上,他的成就似乎不如谢灵运。

他的诗凝炼规整,喜用典故,堆砌辞藻,往往缺乏生动的情致。

汤惠休说他的诗“如错采镂金”(见《诗品》),钟嵘也说他“喜用古事,弥见拘束”。

其诗存世者不少而可观者不多,较为人们所称道的是《五君咏》五首,是他在被出为永嘉太守时所作。

十一、《洛阳伽蓝记》(qie)

《洛阳伽蓝记》简称《伽蓝记》,中国古代佛教史籍。

是东魏迁都邺城十余年后,抚军司马杨炫之重游洛阳,追记劫前城郊佛寺之盛,概况历史变迁写作的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文学于一身的历史和人物故事类笔记,成书于公元547年(东魏武定五年)。

后世将《洛阳伽蓝记》与郦道元的《水经注》、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并称为中国北朝时期的三部杰作。

《洛阳伽蓝记》书名中“伽蓝”一词,即梵语“僧伽蓝摩”之略称,意为“众园”或“僧院”,是佛寺的统称。

价值:

(1)因地叙事,以地系史;

(2)采取多样形式,寓褒贬于叙事之中;(3)广泛的史料来源和多方参证、勇于存疑的治史态度相结合;(4)丰硕的历史文学成就(5)其文秾丽秀逸,烦而不厌。

十二、志怪小说

志怪小说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等非现实的故事,以及一些野史佚文和民间传说,充满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和新奇诡异的浪漫主义特征。

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之一,产生和流行于魏晋南北朝,与当时社会宗教迷信和玄学风气以及佛教的传播有直接的关系。

虽然很多志怪小说中表现了宗教迷信思想,但也保存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代表作品:

《搜神记》

1.作者:

干宝

2.内容:

(1)反映了统治阶级的凶恶残暴和人民的反抗斗争。

(2)反映封建社会青年男子要求婚姻自由的愿望。

(3)反映人民不怕鬼怪、铲除妖媚的无畏精神。

3.特点

(1)篇幅短小,重视叙述事件,不重视人物刻画,只是粗陈梗概。

(2)创作者并非自觉创作,创作目的乃“发明神道之不诬”(证明神鬼之说是真实存在的东西)

4.影响

(1)给后世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形成了中国小说史上说胡道鬼这一流派。

十三、志人小说

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

志人小说的艺术特点:

一是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二是以"丛残小语"、尺幅短书为主要形式;三是善于运用典型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四是语言简练朴素、生动优美、言约旨丰。

这些艺术特点对后世小说产生了很大影响。

代表作品:

《世说新语》

1.作者:

刘义庆

2.主要内容

(1)记载了名士风流放诞不羁的生活

(2)暴露晋统治者的凶狠残忍和豪门贵族的骄奢淫逸。

(3)记述爱国志士表彰优秀人物

3.艺术成就

(1)不管是记言或纪行都以描写人物为中心,注重用对比突出人物性格的不同,注重用细节突显人物性格的侧面。

(2)语言简洁生动,隽永传神。

4.影响

(1)续书仿效之风蜂出

(2)给后世的小说和戏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