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王晓辉的论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25624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王晓辉的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王晓辉的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王晓辉的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王晓辉的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王晓辉的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王晓辉的论文.docx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王晓辉的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王晓辉的论文.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王晓辉的论文.docx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王晓辉的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研究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方面的政治教育和政治方面的思想教育的统一,其目的在于提高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人力资源合理、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与调配,使人力与物力经常保持最佳的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指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力,事得其人,人事相宜。

新时期,围绕人力资源开发和使用,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与之相互协调、彼此促进、共同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目前,有关思想政治教育与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各自独立性研究成果,已大量涌现,但是,将二者结合起来,以二者的互动关系作为对象的研究成果,却相对较少。

本文试图从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本质特点与内在联系、思想政治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地位与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中人力资源开发的原则与方法三个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以期充分发挥二者的整体效能。

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关系的研究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

首先,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关系的研究,有利于改变现行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以人为本精神的现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用正确的观念认识人、正确的态度对待人、正确的机制激励人、正确的方法管理人、正确的途径培养人。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其次,有利于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为人才培养提供政治方向、思想素质、道德品质等方面的保证,同时也为其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本质特点与内在联系

在全球化、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社会发展进程中,人力资源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日益高于物质资源。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为此大声呼吁“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

人力资源已成为社会发展中最重要、最稀缺的资源,其开发成为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技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它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与人力资源的开发密切相关,二者相互协调、彼此促进、共同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含义和本质特点

对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含义、本质特点的准确把握,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关系的前提,本文在现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含义、本质特点进行科学的界定。

1、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与本质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方面的政治教育和政治方面的思想教育的统一,是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运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社会成员施加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特定社会或阶级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它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民主法制、思想品德教育等。

为了更好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还需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分支,它具有教育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的特性,这些特性,具体有以下几点。

(1)阶级性。

“与一般性的教育相比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在社会生产中,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反映一定阶级或政党的利益与诉求,具有明显的政治目的性。

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反映了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尽管剥削阶级不愿或不敢承认这一点。

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则公开承认自己是为工人阶级与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公开声明它具有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它旗帜鲜明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以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人、鼓舞人、引导人。

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都不能不反映一定的阶级利益,也不能脱离一定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我们在分析某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时,就不能不分析它的政治倾向性和世界观、方法论基础。

(2)科学性。

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符合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同时,又站在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知识基础之上,同全人类的根本利益保持高度一致性。

唯有如此,才能保持正确的方向,才能具有前进的动力,没有与人类利益的一致性,它只能是一种狭隘的理论。

而剥削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唯心史观为指导,代表剥削阶级的利益,有的在形式上常常非常精巧,一时可以哗众取宠,但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的认识能力逐渐提高,其伪科学与反科学的本质必然昭然于光天化日之下。

(3)综合性。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本身处于一个运动、变化、发展的状态之中,具有多变性、多层次性与多侧面性,要理清对象的脉络,工作的开展也必须从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作综合性的分析;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综合多种学科知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借鉴、吸收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伦理学、美学等相关学科的养分,融会贯通,为我所用;再者,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协调多方面的力量,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党、政、工等各方面齐抓共管,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密切配合,才能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展开。

因此,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在综合多学科知识、整合多方面力量的基础一步一步的展开的。

(4)实践性。

思想政治教育并非思辨的产物,具有高于一般科学的实践性。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源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建立在对大量经验材料分析研究基础之上,这些经验材料无不来源于实践活动。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实践,它形成于实践,又随着实践的的发展而发展,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要保持持久的动力,必须立足于实践。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学习与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为了用它来指导实践活动,使人们的实践活动更加合乎规律性,合乎目的性。

可见,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与时俱进,必须坚定的立足于实践的基础之上,在实践中求生存、求发展。

(5)批判、继承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就在于批判性与革命性,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还具有继承性的一面,主张有批判的继承、发展一切人类优秀文化遗产。

对待形形色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无批判的拿来主义与否定一切的虚无主义都是不可取的,应当向马克思那样,凡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它都用批判的态度加以审查。

批判、继承性主要表现在两点:

其一、批判的继承人类历史优秀的文化遗产,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批判的眼光审视历史遗产,去粗求精,去伪存真,取其精华。

其二,借鉴经验、吸取教训。

在批判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要善于反思、总结经验与教训,分析成败得失的原因,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人力资源开发的含义与本质特点

人力资源开发是现代人事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人事管理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所在。

人力资源开发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就其现实内容而言,具有宏观和微观之分。

宏观上说,国家和社会通过有计划的投资,利用教育、培训等一系列有效形式,采取得力的措施,促进社会成员,特别是其中的社会经济活动人口(劳动力资源)的体力、智力、知识、技能形式的提高与发展,使其潜在能力现实化。

微观上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社会群体作为独立的实体,有计划地进行人力资本投资,采取一系列教育、培训的形式,挖掘员工潜能,训练、提高其智力、知识水平,充分提高其积极性。

人力资源开发既有质、量、时、空的属性,也具有自然的生理特征。

一般而言,人力资源开发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社会性。

人力资源开发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及由此产生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在于提高个体的素质,因为每一个个体素质的提高,必将形成高水平的人力资源质量。

但是,在现代化社会中,在高度社会化的大生产条件下,个体需要通过一定的群体来发挥作用。

合理的群体组织结构有助于个体的成长及高效的发挥作用,不合理的群体组织结构则会对个体构成压抑。

群体组织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构成了人力资源开发的大背景,它通过群体组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力资源开发,这就为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注重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的关系及利益的协调与整合,倡导团队精神与民族精神。

(2)连续性。

就一般的物质资源而言,开发多为有限性,经过一次或二次开发,形成产品之后,一般予以折旧,不存在继续开发的问题。

人力资源的开发,是一个可持续开发、丰富再生的独特过程,人在开发中,可以通过水滴石穿的学习来更新自身的知识背景结构,提高技能,可以通过逐渐深化的实践来积累经验,充实提高。

所以人力资源开发实质是一个连续自我补偿、自我更新、自我丰富的连续开发过程。

这就要求人力资源开发要注重终生教育,加强后期培训与开发,不断提高开发对象的德才水平。

(3)激励性。

人类为追求生命的价值而努力奋斗、实现自我的过程,体现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形成其激励性,激发人的内在潜能,提高人的劳动动机与劳动能力,从而达到开发的目的。

人力资源的激励性,主要包括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

在开发过程中,个人所取得的成果得到肯定与认同,则应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这种物质奖励,激发个体继续努力,勇攀高峰,取得更大的进步。

人力资源开发的不单单局限于物质激励,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开发还蕴含着精神激励,精神激励可以增强开发对象的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

(4)长期性。

人力资源开发的时间一般要比物质资源开发的时间更为长久。

物质资源开发少则数月即可,多则也不过十几年。

而人力资源开发从动态的角度看,可能需要几十年,更有甚者伴随人的终生,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活到老,学到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这意味着人力资源的开发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5)时效性。

由于人力资源存在于人的生命之中,它是一种有生命的资源,因此,人力资源的开发要受到时间的限制。

作为生命有机体的人有其生命的周期,一般而言,每个人都要经过幼年时期、青壮年时期、老年时期,而且每个时期人的体能和智能差异明显。

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人才的培养也有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与退化期,相应地,人力资源开发包括培训期、试用期、最佳使用期与淘汰期。

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将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也会迅猛发展,使得人的知识和技能相对老化而产生的结果,人力资源的开发必须遵循时效性的规律。

(6)增值性。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人力资源开发所获得的收益迅速超过自然资源和资本资源开发所获得的收益。

随之而来的是劳动力市场价格居高不跌,人力资源开发回报率不断上升,劳动者的可支配性收入持续看涨,与此同时,高质量、高学历人力资源与低层次人力资源之间的收入差距逐年扩大。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甚至断言,这种人力资源开发回报率不断上升的趋势,使劳动力相对于土地与资本来说,其作用日益显著,很可能会导致制度的变革,一系列新的经济模式会应运而生。

(7)平等性。

人力资源开发是发生在主体间(开发者与被开发者之间)的活动。

开发者和被开发者作为交往、互动的双方,都是不可或缺的,他们之间是一种平等、共生的关系。

无论是开发者还是被开发者都不存在霸权、支配和中心地位。

而其它资源在被开发的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

存在主义提出的主体间性对正确把握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平等性特点有启发性的意义。

根据主体间性理论,开发者与被开发者是平等的活动主体,开发者与被开发者都不能把双方看作是被动的接受对象,而视为探讨共同话题,从事共同事业,致力共同目的的双方,在彼此的互动中增进理解和信任,真正实现开发者与被开发者的融合,思想与思想碰撞,心与心的交流。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相互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之间存在着相互协调、彼此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1、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与主题、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原则借鉴及方法论指导,这客观上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条件,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现代化。

(1)人力资源开发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与主题。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时代性特征,不同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与主题不同。

从鸦片战争爆发之日起,尖锐、紧张、激烈的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贯穿于整个历史过程之中。

近代中国先后经历了几种先进的社会思潮—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思想、改良派自由主义的维新变法思想、革命派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思想,它们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属于不同的类型,具有不同特色,但都是围绕“爱国反帝”的中心展开的,因此,这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与主题也是以“爱国反帝”为中心。

对人关注的思想为长期的革命所掩盖,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

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始关注人,但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的强调集体主义,而走向极端,视个体需求为洪水猛兽,忽视人的物质文化需求、压抑社会成员的积极性、能动性、主体性和创造性。

教条主义、“左”倾思想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简单、粗暴地批判人性、人道主义问题,否定和排斥任何个体欲望、个人利益、个性自由。

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围绕“阶级斗争扩大化”而展开,始终没有对人形成正确的认识。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历史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

特别是人力资源开发思潮的传入我国,引起了一场新的思想解放,关于人、人的需求、人的能力及其开发等问题迅速成为思想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接着,人的主体性、人的价值成为人们反复争论和诉说的主题。

因此,人力资源开发思潮的兴起揭示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与主题。

它昭示着人们,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重视人的工作,包括人的素质、人格、人才的设计,把人格塑造看成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基础工程。

(2)人力资源开发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人力资源开发,在现实层面,必须解决人的主体属性发挥作用的合理方式。

换言之,就必须弄清楚现代社会真正左右与决定人命运、能力的东西是什么,现代人依靠什么来安身立命。

从历史上看,支配操纵人的因素有四:

血统、权力、金钱与能力。

奴隶社会的“宗法血统”、封建社会的“权力结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金钱力量”,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已经提出向能力转移的端倪与趋势。

能力本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核心理论,是人的主体地位的基础。

显然,弘扬能力本位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所规定的核心内容。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伦理教育,因而突出强调做“道德人”,其本质是把国家、社会、集体当做道德的主体,把道德当作社会对个人,尤其是对个人创新行为的一种约束。

这种道德不能充分开发人的能力,而是把人的欲望、需要、利益都看成罪恶源泉。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出来的是听话、顺从、克制的形象,因此,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固然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却扼杀了人们的进取心和创新能力,从而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本质不相容。

今天,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与体制转型期,我们应告别以“等、靠、要”为生存方式和抑制个性与创新的社会,要走向能力为本的社会。

与此相适应,必须以能力本位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处理好两对关系,树立起三大观念。

包括处理好“能力”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把能力原则看成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原则。

要处理好能力与权力、能人和好人、能力和人情、能力和资辈的关系,以能力驾驭权力,以能力树立权威。

要树立“无能也是不道德”的观念,对那些道德品质好、能力水平低的“好人”,要努力将其培养为“能力人”;要树立“无德便是恶”的观念,对那些能力水平高但有缺点的人,要努力引导他们逐步提高道德修养。

要树立“无功便是过”的观念,克服“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旧思想,弱化年龄、资辈对人生的影响,强化能力的作用。

(3)人力资源开发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原则借鉴。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和理念是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始终,为全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遵循的基本尊则。

人力资源开发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原则借鉴,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

从普遍意义上看,“以人为本”是相对于“以物为本”而言。

“以物为本”往往突出某些外在的,可量化的方面,“以人为本”强调各种外在量化指标对人本身的价值意义。

因而,“以人为本”与“以物为本”是两大对立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物为本”原则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表现为:

教育者被视作传声筒,受教育者仅仅被当成教育客体和被改造的对象,教育的目的等同于教育的具体目标,教育的结果被作为教育的起点,教育内容简单重复,缺少变化,教育方法陈旧单一,整个教育活动也被简化成“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说教。

确立“以人为本”的原则,是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的具体体现,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区别,也是破解思想政治教育难题的关键。

“以人为本”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把颠倒了的手段与目的再颠倒过来,将人作为主体和目的,而不仅仅是作为教育的客体和被改造的对象,把人作为教育的本质而不是单纯的教育结果,思想政治教育由此就具有了内源性与可持续性。

“以人为本”的原则要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教育者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主体,他们充分发挥主体性,全面客观地认识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研究时代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新变化,科学预测发展趋势,适时提炼出反映时代和人发展的最新要求的教育内容,使教育内容充满时代性和发展性,并善于选择和创造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主动适应、选择和改造环境。

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一样,也是主体性的存在,他们积极主动地与教育者进行互动,并实际影响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对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有价值认同,积极适应环境的变化,并能自教自律,使整个教育活动呈现为独立自主、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发展状态。

(4)人力资源开发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从实践出发研究人,从人的科学因素和价值因素、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出发研究人,从人的存在、活动、社会关系、个性等方面展开对人的研究,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研究方法。

人力资源开发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论上有重大的指导和启示作用。

从实践的观点研究人,要求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现实,把握社会的脉搏,适应时代的发展。

因此,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进步潮流出发,深入研究这场伟大实践对人解放的意义,从而一方面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自觉冲破旧观念、旧思想、旧方法的重重束缚,一方面积极地培育和塑造适应时代进步的主体。

从人的科学因素和价值因素、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出发研究人,要求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物质利益的原则,正确处理和解决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马克思说过:

“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人们所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

“需要”是人活动的内在动因,是人们从事生产劳动的内在动力与目的,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

需要是形成利益的前提和基础,利益是需要的实现与满足。

然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片面强调国家与集体利益的至高无上性,视个人利益的追求为洪水猛兽,而极力否定、扼杀,割裂了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之间的辩证关系,造成了实践上的“虚假集体主义”,使思想政治教育背离了人的发展。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过去颠倒了的东西纠正过来,把物质利益作为基本的原则,转变“谈利色变”的唯心主义态度,明确个人利益是集体利益的前提和基础,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实现的必然形式和中介。

没有个人利益就没有集体利益。

同时集体利益又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大于个人利益之和,在任何形态下,都高于和优于个体利益。

从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一方面保障和鼓励个人对自己合理利益的追求,同时又防范和制止个人极端主义对他人和集体利益的侵害。

从人的存在、活动、社会关系、个性等方面出发研究人,要求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从多视角、多层次展开,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从人的存在出发研究人可以看到,在今天,人的存在方式已经由过去的依靠组织安排,向依靠自己的能力自立转变,因而要求在思想素质上进行观念转变,实现价值观念的现代化,从权利本位、金钱本位走向能力本位,从人的活动出发研究人,就可以知道,在当代社会,人的命运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和自由空间,而真正决定自己命运的是主体的能力素质。

因而在能力水平方面,就必然实现三大转变:

由万能型人才向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由经验型人才向思想型人才转变,由行政命令型人才向科学管理型人才转变;从社会关系出发研究人,就可以发现,整个社会关系正由强调集体主义的约束型向促进个人主义的进取型转变,因而要求以强化个人对组织的依赖性为基础,以约束个人利益和欲望为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向确立每个人的独立人格以承担社会责任,把每个人看作社会主体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转变;从人的个性出发研究人,就必须充分研究人们的精神、心理、思维上的特征。

因而在精神状态上,必须由消极保守向积极进取转变;在社会心理上,必须注重人情关系向恪守制度规范转变,克服传统社会讲人情而不讲制度,讲关系而不讲原则,讲情感而不讲法制,人情攻势向一切领域渗透的陋习;在思维方式上,由感觉思维转向理性思维,由演绎思维转向创造思维,由重名轻实转向以实证名,实现思维方式的现代化。

2、人力资源开发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人力资源开构建价值坐标、提供动力支持、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为人力资源开发建构价值坐标。

人力资源的开发必须借助一定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文化成果来进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要求进行变革。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

“一切时代的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成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后果为基础的。

”但是,并非在过去任何历史时期所形成的社会关系、文化成果都可以适合人力资源开发的要求,有的已经失去了合理性,或者说已经丧失了存在的价值,有的甚至不合乎人性、压抑人、否定人。

消极保守的文化因素、价值观念与人力资源开发所崇尚的积极进取、改革创新、开拓发展的意识是不相符的,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

但是要改变这样的格局,抵制腐朽观念的侵袭,仅仅依靠物质手段与行政管理的方式来解决是远远不够的,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教育、启发、引导的方式才能实现。

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意蕴和职责应当是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应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的价值取向。

它是一种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尊严与价值、维护人的地位与权利、实现人的目的与理想的人本原则,是主体人的一切活动的内在依据。

”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能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为人力资源开发确定一种价值尺度。

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又能鉴于人所具有的社会属性来巩固自身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形成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来影响人力资源的开发,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从传统文化之中汲取养料和水分:

诸如重整体价值、重社会责任、重人格完善等,所具有的普遍价值与积极意义到现在仍是不言而喻。

上述观念对人力资源开发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不仅如此,思想政治教育在批判的继承传统的同时,紧密联系实际,与时俱进,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树立与时俱进的现代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精神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成熟的个性心理,从而破除对人们头脑条条框框的束缚,推动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动力。

在人力资源开发中,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理论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道德情感教育等形式,将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价值准则、行为规范逐渐内化为人的精神细胞,帮助人力资源开发对象形成一种长效心理机制,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有利于提高开发对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

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人们确定不移的思想而存在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般说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