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下多少》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25305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还剩下多少》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还剩下多少》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还剩下多少》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还剩下多少》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还剩下多少》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还剩下多少》教学设计.docx

《还剩下多少》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还剩下多少》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还剩下多少》教学设计.docx

还剩下多少》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还剩下多少<认识减法>》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本篇教学设计的题目为《还剩下多少<减法>》,属北师大出版社《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7-29页第三单元《加和减》内容之一。

二、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孩子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知识得到发展,使学生对数学得到培养为指导思想。

2、教学理念:

在这一课的设计中,我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学习”这一基本理念,寓教育于活动中,将亲身观察、探索、求知、实践等多种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地在参与中体验、感悟。

理解新知识减法的含义,并能运用新知识解决身边简单的减法问题,以及掌握计算方法,会计算5以内的简单计算,增强学生数感。

3、教材分析:

通过苹果树上掉下果子的情景以及同学们取乒乓球的形式映出问题,让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中体会减法的含义,也是为了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减法问题。

教材采用连环画的形式,使形式可以直观的体会到从总数中取出一部分,求剩余部分时用减法计算。

“画一画,算一算”让形式在摆好圆片后划掉几个圆后再写算式,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直观的感知减法的含义以及计算,力图从习题的设置上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在此过程中要注意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索,重视引发学生思考,注重学生间的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但不要归纳成固定的模式让学生记忆。

对于写算式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从方法上作进一步指导。

4、学情分析:

由于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保持的时间也比较短,为了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我利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将整个过程串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除此以外,还可以设计动手操作、做游戏等形式的活动,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让每一分钟都发挥作用。

同时,对于刚入学的孩子各方面的行为都需要不断的规范,因此在课堂上老师也要不断地采用用动作示范、竖大拇指、语言激励等形式,提醒孩子养成注意倾听、用正确坐姿写字和发言声音要响亮等良好的习惯。

5、教法学法:

在环境的设计上,情景演示,引导归纳。

要求教育对象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主动地进行学习。

强调自我思考、探究和提出问题,强调学生合作探究,小组合作的活动过程。

根据本课教材内容,我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体验和课内交流感悟。

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范例,他们主张把学生引入模拟的故事情境中以解决故事中的问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实验证明这种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为提高。

小学生非常愿意参与活动,积极性较高,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它贯穿于儿童的整个发展进程之中。

针对一年级孩子的特征,更重要的需要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对掌握新知识的培养。

因此,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在情感与态度方面: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提高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2)在行为习惯方面:

让学生对减法有初步认识,培养学生搜集身边减法问题资料,获得自信心的能力。

(3)在知识与技能方面:

使学生建立减法的概念,理解减法的意义;

认识“-”,会读、会写减法算式,能正确进行计算。

(4)在过程与方法方面: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及其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通过情景演示,使学生建立减法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

4、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突破方法:

通过情景演示,使学生掌握计算减法方法。

五、教学难点:

理解减法的意义。

突破方法:

通过课件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

六、教学准备:

本课的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1.课前布置学生注意搜集生活中的减法问题。

收集一些有关减法的事例,通过问父母或者看电视等途径了解减法的一些知识。

让他们在主体活动中体验参与的真实,参与的辛苦,参与的快乐。

2.教师制作课件、收集视频、智慧棒、卡片。

七、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笑笑家的苹果成熟了,大家想去看看吗?

(学生回答)。

仔细观察。

这棵苹果树上(一共有几个苹果),一阵风刮过,掉下来了几个苹果,树上还剩下多少呢?

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问学生掉下苹果之后,还剩多少个苹果?

(学生回答)。

揭示课题。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还剩下多少》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欣赏图片,亲切自然地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激起孩子的探究热情,为顺利的创设情境做好铺垫。

(2)趣味引入,探究新知。

师:

欣赏完笑笑家的苹果树,老师要带着大家一起去参加动物乐园的聚会,在聚会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共有多少块奶酪?

(学生回答)米老鼠搬走了多少块奶酪?

(学生回答)现在还剩下多少块奶酪?

(学生回答)

1.相互说一说。

师:

那位同学可以给大家说说,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在小组内说一说。

老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学生汇报)

师:

请同学们动动脑筋,提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奶酪个数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善于思考问题和能够提出问题的能力。

2.理解减法的意义。

同学们说的真好,一共有5块奶酪,搬走了2块,还剩下几块呢?

怎样计算呢?

(学生说一说。

)5与2分别表示什么?

3.教师引导学生搬走了2块,也就是从5块里面减少2块,还剩下3块。

5—2=3

读作:

5减2等于3。

减号

①给学生详细介绍算式各个部分。

②小结:

5是总数,2是去掉的部分,3是得数。

③拓展内容。

4.画一画,摆一摆,说一说,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本活动通过同桌摆一摆,说一说。

帮老师想到了各种可能性,孩子们都很聪明。

(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使学生可以直观的体会到从总数中取出一部分,求剩余的部分要用减法计算。

(三)通过图片,巩固新知。

欣赏动画图片,说算式。

反馈练习,巩固减法含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减法问题的存在。

同时学生在这一环节中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四)拓展新知,升华内容。

1.出示智慧棒。

(让学生观察,回答)

2.每一个智慧棒都会给学生带给学生的惊喜。

①火箭之星:

学生做老师发的两道题。

都都之星: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托托之星:

找朋友。

我是3,3,3,说是3的好朋友,我是3的好朋友。

(放音乐伴奏,游戏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合作互助意识。

④智慧之星:

小猴摘桃。

【设计意图】开展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思维得到打开,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以及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意识。

在这个设计中,结合了情景,有创意的将数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表现的非常棒!

老师很满意,你们满意吗?

本堂课中大家学习了什么?

求还剩下多少的问题要用减法解决,知道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

数学无处不在,他就在我们的身边。

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学习,将来长大了,才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把祖国建设的更好加繁荣富强。

【设计意图】谈收获,培养积极的数学情感,同时进行爱国教育。

(六)作业设计。

1.请同学们做一张“—”卡片。

2.请同学们找找身边的减法问题,回家后说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七)板书设计。

 

还剩下多少(减法)

一共有5块,搬走2块,还剩下多少块?

5—2=3

减号读作:

5减2等于3。

八、教学反思:

我在进行本课的设计中,整合各方面的教育资源,设计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以此让学生感受减法的意义。

这样的

设计巧妙地把减法课堂融入了学生生活之中,有效地把课程理念落到了实处。

(一)始于生活整合资源

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捕捉生活中减法问题。

课堂上,我充分利用这些生活中现成的资源,来创设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活动展开教学。

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了由“形象”到“抽象”这一规律,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领悟“从一个数中去掉一部分用减法计算”的意义。

本课以形象生动的动画形式演示从一共有5个果子的树上掉下来2个,那树上还剩多少苹果呢?

从而激起了学生对知识的关注和学习本课的兴趣。

又如,在教学“减法意义”一环节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奶酪事例,让他们开动脑筋想问题:

一个个情景在学生的脑海中再现,此时,学生感受到米老鼠搬走2块奶酪,还剩下多少块奶酪?

用减法计算,并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经历一个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也符合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能轻松自然地理解减法的含义。

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形式自然地把课堂引向生活。

由于贴近了学生的生活,联系了实际,课堂成了学生对真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的场所,为学生走向生活开辟了通道。

(二)走进生活快乐体验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孩子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知识得到发展,使学生对数学得到培养为指导思想”。

本课的教学就很好地体现了这样的课程理念。

如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动手操作活动,以及自身遇到的减法问题,让学生自己亲身感受减少的意义。

引导学生认识到,减少以后,要求剩下的用减法计算。

请同学们设身处地想想,他们会怎么解决,让学生说一说算式,有创意帮助他们解除问题,这样的设计很好地实现了“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既满足了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在参与活动和减法的学习中享受到了快乐的体验。

(三)融入生活延伸课堂

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已经认识到减法的意义,从而燃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想运用减法的想法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此时,我因势引导学生观察减少的不同图片,比一比,哪个学生反应最快,这才是最棒的学生。

并通过游戏巧妙地延伸了课堂,把本课的教学融入了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学目标由此实现。

纵观本课教学,较好地体现了:

“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儿童现实生活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堂课在关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关注了对儿童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当然,本课的教学还有一些不足之处,诸如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做出最及时的评价,有待于在今后教学中不断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