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暑假衔接课 专题08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业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25060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语文暑假衔接课 专题08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业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小升初语文暑假衔接课 专题08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业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小升初语文暑假衔接课 专题08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业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小升初语文暑假衔接课 专题08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业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小升初语文暑假衔接课 专题08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业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升初语文暑假衔接课 专题08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业解析版.docx

《小升初语文暑假衔接课 专题08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业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语文暑假衔接课 专题08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业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升初语文暑假衔接课 专题08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业解析版.docx

小升初语文暑假衔接课专题08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业解析版

专题08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作业

预习(七年级上)

1、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乙】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惇言。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

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1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意暇甚意()②屠自后断其股股()

③再就枕将寐寐()

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②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14.【甲】文中作者写“缀行甚远”“并驱如故”想表现狼的_____________本性,【乙】文中作者写“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想表现狼的_____________特点。

【甲】【乙】两文结尾都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卒章显志,点明故事主旨。

15.从【甲】【乙】两文中任选一篇,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答案】12.

(1).①这里指神情、态度

(2).②大腿(3).③睡觉

13.①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②(两只狼)渐渐长大,也很驯服,(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

14.

(1).贪婪凶恶

(2).阴险狡诈(3).议论

15.示例:

甲文:

①狼再狡猾也斗不过人。

②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乙文:

凶残者本性难移,要警惕像狼一样阴险狠毒的人。

(写出一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注意:

意,古今异义词,神情、态度;股,古今异义词,大腿。

【13题详解】

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①变诈:

巧变诡诈;几何:

多少,这里是能有多少的意思。

②稍,渐渐地;驯,顺从,驯服;为,是。

【14题详解】

考查对文言文内容主旨及表达方式的理解。

解答此题首先疏通文意,了解主要内容。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两只恶狼盯住屠户,屠户“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直到骨头投尽了,也没有填饱饿狼的饥肠,而“并驱如故”,充分暴露了狼的贪婪本性。

乙文中,富人偶得狼崽,“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但是后来“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蓄意要吃掉富人,纵然是“狼子”,纵然是“颇驯”,只要有机会,就会露出它们的阴险狡诈本性。

甲文最后“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阐述作者的观点,点明主旨,运用议论的表达的方式,指出狼的狡黠奸诈,而嘲笑其顷刻而毙的结局,也间接赞扬了屠户的勇敢机智。

乙文最后“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运用议论的表达的方式,点明主旨,阐述作者的观点。

狼总是要吃人的,纵然是"狼子",纵然是"颇驯",只要有机会,就会露出它们的本性。

我们不能只看外表和他表面上的行动,可能他心底狠毒,防人之心不可无。

【15题详解】

考查对文言文的感悟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疏通文意,了解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语句分析理解,结合文章的主旨谈感悟。

甲文,按照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叙述故事,屠夫首先是“惧”。

于是采取迁就的策略,“投以骨”。

屠夫最初认为,只要满足狼的贪欲,就可脱险。

至“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说明在危急的关头,他明白自己已面临生死抉择,或者被狼吃掉,或者把狼杀死。

怕死是不行的,退让是无用的,唯一的方法是:

杀狼。

与狼搏斗中,“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耍出各样花招,但都被屠户识破“数刀毙之”。

文章最后一段诙谐风趣的议论,作者指出狼的狡黠奸诈,而嘲笑其顷刻而毙的结局,也间接赞扬了屠户的勇敢机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勇敢地面对,勇敢机智地进行斗争;因为退缩,忍让是没有出路的。

狼的结局告诉我们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害己终,自取灭亡。

乙文,富人“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但是后来“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暴露了阴险狡诈的本性,告诉人们大多数坏人就是坏人,和狼一样,本性是难以改变的。

要警惕像狼一样阴险狠毒的人。

人不能只看外表和他表面上的行动,可能他心底狠毒,防人之心不可无。

【点睛】参考译文:

【甲】

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

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

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

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

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

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

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

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

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

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乙】

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圈养,也和狗相安(无事)。

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还是很驯服。

(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

一天,主人白天睡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

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观察情况。

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醒,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

富人就杀了它们(狼)取它们的皮。

这事(是)堂侄虞敦说的。

狼子野心,(是)真实(而)没有诬蔑(它们)啊!

那凶恶的本性,只不过是被深深地隐藏着罢了。

它们表面上假装亲昵,而背地里却心怀不轨,还不单单有这么点野心。

野兽本性不用多说,为什么人还要来饲养它们,而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

①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②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③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④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⑤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⑥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

⑦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⑧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⑨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⑩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⑾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⑿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亦说乎说:

通“悦”,愉快B.传不习乎传:

老师传授的知识

C.饭疏食饮水水:

热水D.人不堪其忧堪:

能忍受

14.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七十而从心所欲择其善者而从之B.思而不学则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C.博学而笃志学而不思则罔D.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15.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吾日三省吾身”强调人应当加强自我检讨,剖析各方面存在的不足。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从学习方法的角度阐述了复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形容时间像流水一去不复返,包含对人生世事变幻的感慨。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指出军队中士兵较之将帅更为重要,是儒家“以民为本”思想的体现。

16.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答案】13.C14.B15.D

16.

(1)学习之后按时去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

(2)几个人一起走路,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其中。

【解析】

【13题详解】

C项“饭疏食饮水”中“水”的意思是“冷水”,在古汉语中,“汤”专指“热水”,故选C。

【14题详解】

A.两个“从”的意思分别是“按照”和“跟从”;

B.“则”可以解释为“就,那么”,意思相同;

C.两个“而”都是连词,但第一个是表示递进关系,第二个表示转折关系;

D.两个“知”的意思分别是“了解”和“知道、懂得”;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指军队的首领可以改变,但是男子汉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

形容一个人志气的重要。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1)句中,要注意“时习”的意思是“时常温习”,往往古汉语一个字对应现代汉语的一个词;“之”指代学过的知识;“说”是一个通假字,本字为“悦”,解释为“愉悦、高兴”。

(2)句中,要注意“三人”不能解释为“三个人”,应该理解为“多个人”,“三”不是实指,古人常用“三”或三的倍数来表示多;“焉”的意思应该是“在里面”,这是一个兼词,兼有“于之”的意思。

【点睛】译文:

孔子说:

“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感到高兴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

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

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孔子说:

“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孔子说:

“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孔子说:

“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

孔子说:

“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孔子说:

“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孔子说:

“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

“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孔子说:

“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三、文言文阅读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②险躁则不能治性()③年与时驰()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2.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和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13.《诫子书》跨越了一千七百多年的时空,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请就此谈谈你读后的体会。

【答案】10.

(1).

(1)振奋

(2).

(2)修养(3).(3)疾行,指迅速逝去

11.

(1)用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不学习就不能增长自己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学业成功。

12.D

13.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以免年老时后悔。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1)“淫慢则不能励精”的意思是“放纵懈怠,就无法振作精神”,“励”的意思是“振奋”;

(2)“险躁则不能治性”的意思是“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治”的意思是“修养”;

(3)“年与时驰”的意思是“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驰”的意思是“疾行,指迅速逝去”。

【11题详解】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德(品德)”“广(增长)”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

D项的分析有误,表达了作者希望儿子不虚度年华,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的愿望。

【13题详解】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个性表达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在通晓文意的基础上,围绕文中的一个句子或整篇文章来谈自己受到的启发即可。

如:

文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个名句,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诸葛亮用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现代社会,我们也需要这样的心态,因为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选自《诸葛亮集》作者:

诸葛亮年代:

三国

参考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不能恬淡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下定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作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纪随同时光而迅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夏日: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①_______________。

子在川上日: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14.请在上文空格处按原文填空。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

(2)人不堪其忧()

(3)匹夫不可夺志也()

(4)切问而近思()

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7.孔子极力赞赏颜回的哪—种品质?

颜回的“不改其乐”包含了什么道理?

【答案】14.于我如浮云

15.

(1).生气,恼怒

(2).能忍受(3).改变(4).恳切

16.

(1)吃粗粮,喝冷水,弯起胳膊当枕头。

(2)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7.安贫乐道

一个人如果有精神追求,纵使生活清苦,也能自得其乐。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

这是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

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

此题要注意“于”的字形,不要误写作“与”。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的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愠”的意思是“生气,恼怒”;

(2)“人不堪其忧”的意思是“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堪”的意思是“能忍受”;

(3)“匹夫不可夺志也”的意思是“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夺”的意思是“改变”;

(4)“切问而近思”的意思是“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切”的意思是“恳切”。

【16题详解】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

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

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饭(吃)”“疏食(粗粮)”“曲(弯曲)”“肱(胳膊)”“逝(往,离去)”“斯(这,指河水)”“舍(停)”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意思是“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由此可知,颜回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孔子极力赞赏颜回的安贫乐道。

颜回的“不改其乐”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有高尚的精神追求,明确的奋斗目标,就不会顾及外界条件的恶劣,能够在贫苦的环境中感悟到生活的快乐和学习的乐趣。

选自《论语》作者:

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年代:

春秋

参考译文:

孔子说:

“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

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子夏说: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孔子说: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

“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

“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孔子说:

“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五、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1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1)止有剩骨

(2)顾野有麦场

(3)少时,一狼径去

(4)其一犬坐于前

18.翻译下面句子。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19.这篇文章叙事部分的情节可以概括为:

遇狼——()——()——杀狼

20.读了《狼》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7.

(1)仅,只

(2)看,视(3)一会儿(4)像狗一样蹲坐

18.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19.惧狼御狼20.①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②邪不敌正。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注意:

止,只,仅;少时,一会儿;犬坐,像狗一样蹲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重点词语:

黠,狡猾;顷刻,一会儿;变诈,巧变诡诈;几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