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一至三单元2.docx
《word完整版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一至三单元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ord完整版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一至三单元2.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word完整版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一至三单元2
第一单元推力与拉力
推拉游戏
一、教材分析
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但要逐步过渡到力是物体间的
相互作用达到物、我的分离,即科学的客观性,需要指导学生有目的
地观察一些因力的作用而产生的现象,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其共同
特征。
教材按概念建构的认知流程:
“示例聚焦(“推手”与“拔河”
游戏)一一类比举证(“你还在什么情况下用到了推和拉")一归纳
提炼(初步认识什么是推力、拉力)→拓展迁移(寻找生活中的推力
与拉力的例子)”,同时按由近及远、由自身直接体验到间接观察的顺
序(“人与人一→人与物一一物与物”)编排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游戏
的体验中,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抽象等探究过程,引领他
们发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体验中觉察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可
能存在关联,初步建构推力和拉力的概念。
第一个活动(“推手与拔
河游戏”)包含两个小活动,一是推手游戏,感受推的用力方向及用
力后身体的感受;二是拔河游戏,感受拉的用力方向及用力后身体的
感受;旨在引导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感官直接感受与体
会推与拉的作用效果的异同;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列举并比较、分析
生活中更多推与拉作用的实例,接着用场景讨论图,引导学生在调取
已有的感知经验基础上,加以梳理和提升,初步建立推力与拉力的概
念,让学生初步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第二个活动主要是前
一活动的拓展迁移,教材中给出了四幅图片,要求学生能够判断图中
所绘画面呈现的是推力还是拉力。
在四幅图片中有两幅有人出现,还
有两幅图片则完全没有人出现,旨在引领学生类比推理物体对物体的
“推、拉作用”,逐步拓宽推力、拉力的作用对象,关注力的共同特
征“相互作用”",隐性渗透力的两个作用效果一“改变运动”“改
变形状”,加深对“力”的认识,达到物、我的分离,即科学的客观
性。
活动1是活动2的铺垫,建议活动1教师定位于“教”和“扶”,
活动2教师定位于“扶”和“放”。
二、教学目标
1.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感受推力与拉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推手”“拔河”游戏,观察、体验推力和拉力的作用效
果,通过对更多推、拉活动的感受与体验,运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
法,归纳出推力与拉力
的相同与不同。
3.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认识力与改造自然
之间的关联。
三、教学重点:
体验并感悟用力的感受,并分析推力与拉力的相似与不同。
四、教学难点:
分析推力与拉力的相似与不同;安全、有序的教学组织。
五、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今天的科学课我们来做两个小游戏。
”
活动1“推手”与“拔河”游戏
第一个游戏的名字“推手”游戏,需要两个人合作完成。
怎么做
呢?
先请两名同学上前给大家演示一下。
两人面对面站立,同时后退
一步,并伸出自已的
右臂,掌心相对。
老师说“开始”后,两人同时用力推。
在这个游戏
中谁的脚先
移动,谁输;谁的脚后移动,谁赢。
比一比谁更有力气。
可以多比几次,在推的过程中,体会下你胳膊的感受。
刚オ我们在“推手”游戏中用的力叫——推力。
大家一起说一下
——推力。
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推力。
第二个游戏的名字叫“拔河”比赛,同样需要两个人合作完成,
同时需要
根小木棍。
怎么做呢?
先请两名同学上前给大家演示一下。
两人面对
面站立,同
时后退一小步。
两人分别伸出右手握住小木棍的两头。
老师说“开始”
后,两人
同时用力拉。
在这个游戏中谁的脚先移动,或者木棍先离开手,谁输;
谁的脚后
移动,或者木棍后离开手,谁贏。
比一比谁更有力气。
可以多比几次,在拉的过程中,体会下你胳膊的感受。
刚オ我们在“拔河”游戏中用的力叫——拉力。
大家一起说一下
——拉力。
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拉力
讨论:
;通过两个小游戏我们认识了推力和拉力,与周围的小朋
友讨论一下,
在推和拉时,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推力和拉力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
的力。
它们
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呢?
你用力推对方的时候,对方给你一个什么样的感受?
你用力拉木
棒的时候
木棒又给你一个什么样的感受?
有了这些活动感受后,你对“力”有
什么认识?
活动2认识常见的推力与拉力
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推力和拉力,你会判断吗?
看
看书中这些
场景中,哪些地方有推力或拉力的作用?
说一说这些カ可能会产生什
么样的效果。
与你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汇报交流:
逐一说说图片中什么地方用到了什么カ,可能会产生
什么效果,
并说说你的理由。
拓展巩固;学生活动手册中的图片分析(机动,灵活处理)
六幅图片,将属于推力的用红色笔圈出,属于拉力的用蓝色笔圈
出。
第2课力与形变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认识推力和拉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力改变
塑性材料弹
性材料的形状,进一步明确力的作用效果。
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挤压或
拉伸作用后
观察其形状的变化,认识到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并通过比
较发现,当力撒销后,有的物体能恢复原来的形状,有的则不能。
为
完成这样的目标,本课设计两个小活动。
第一个活动“改变橡皮泥的
形状”,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挤压、拉伸不同形状的橡皮泥,通过一系
列的观察、记录、描述、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加以梳理和提炼,
力可以改变橡皮泥的形状。
用力方式不同橡皮泥的形状改变不同。
第
二个活动“奇妙的形变”,通过对弹簧、海绵、櫲皮筋、皮球、气球
等多种物体的挤压与拉伸,观察、描述、比较用力时与力撤销后,物
体形状的变化,旨在初步感知塑性形变和弹性形变的不同。
通过这两
个亲身体验性的小活动,促使学生体验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进
而感受到形变的奇妙,引发学生关注生活中力与形变相关的现象和问
题,并尝试解释。
二、教学目标:
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
能力。
三、教学重点:
通过对橡皮泥、弹簧、海绵荨材料的挤压与拉伸,发现力可以使
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撤销力后,发现櫲皮泥荨材料不能恢复原来的
形状,弹簧海绵等材料还能恢复原来的形状。
四、教学难点:
在比较与分析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塑性形变和弹性形变的不同。
五、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教师谈话;物体的形状是可以发生变化的,那么,物体是怎样变
形的呢?
你
能举例说一说吗?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的方法,教师将间題聚焦,了解学生头脑中
的一些初始
想法,顺利过渡到学生的体验性活动。
活动1改变橡皮泥的形状
1.改变球形橡皮泥的形状
教师:
我这有一块球形的橡皮泥,挤压或拉伸这垬橡皮泥,观察
它的形状会
有变化吗?
教师板图,球形橡皮泥,挤压或拉伸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呢?
你可
以先预测
下,并说说你的理由。
小组合作,两人挤压,另外两人拉伸同一块橡皮泥,说一说橡皮
泥的形状发
生了哪些变化。
汇报并记录
2.改变更多形状橡皮泥的形状
老师这还有很多的方形和柱形的橡皮泥,如果挤压或拉伸这些橡
皮泥,它们
的形状会怎样变化呢?
小组内先说一说。
到底会不会像你想象的这样呢?
选择一个形状试一试。
你还能把
它变成原来
的样子吗?
怎样做?
你能用一块橡皮泥完成这些操作吗?
我们一起来见证橡皮泥的
变形记。
通过刚才的研究你有什么发现?
橡皮泥是怎样变形的?
看来,力可以改变櫲橡皮泥的形状。
(板书)
3.制作橡皮泥造型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カ可以改变橡皮泥的形状。
下面每个
人挑选一种色的橡皮泥,试着捏出你喜爱的造型。
给大家两分钟时间。
不要大复杂,可以
简単一点儿哦!
通过我们灵巧的小手,可以改变橡皮泥的形状,捏出可爱的造型。
力能够改
变橡皮泥的形状,并能让橡皮泥一直保持这样的形状。
力能不能改变
其他物体的
形状呢?
其偬物体会不会像橡皮泥一样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形状呢?
接下来我们进入对更多物体的研究。
活动2奇妙的形变
1.探究弹簧的形变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材料,有认识的吗?
它叫什么?
——弹簧
挤压或拉伸一下弹簧,弹簧的形状会有怎样的变化,把弹簧的变
化记录下来。
汇报并将结果记录在黑板上。
除了观察到受力后弹簧长度的变化之外,你们还发现当力撤销后,
弹簧又怎
样了?
小结:
看来,力也能改变弹簧的形状,但奇妙的是,当力撤销后,
弹簧又恢
复了原来的形状。
2.探究更多材料的形变
老师这还有一些材料,如:
海绵、橡皮筋、皮球、气球等。
请你
观察一下挤压或拉伸这些材料,它们的形状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当力
撤销后,它们又会怎样?
将你们的研究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汇报并将结果记录在黑板上。
小结:
看来,力还可以改变海绵、橡皮筋、皮球、气球的形状。
所以我们还可以说,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生活中还有哪些神奇的形变
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奇妙的形变呢?
PPT出示图片
(蹦床、衣服的松紧口、射箭、弹力球等),你能说一说它们的形状
是怎样变化的吗?
小结;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当力撤销后,有的物体能
恢复原来的形状,如弹簧、橡皮,有的则不能,如橡皮泥。
第二单元植物的生长
第1课植物角
一、教材分析
小孩子对一些花花草草有着天然的好奇心,一年级时我们带领着
孩子们初步接触认识了一些常见的植物。
从本课开始,我们将走进植
物的生活,照顾它们、
养殖它们。
我们将陪伴孩子们一起经历一场心路历程,当看到植物作
为生命体而
发出勃勃的生机时,他们常常会感到非常好奇,会因植物的成长而喜,
也许会因
植物的死亡而伤心落泪⋯孩子们会同他们的植物一同成长,他们将对
植物的生长进行思考、讨论。
教材按“在哪里养殖植物?
养殖什么植物?
怎么养殖植物?
”三
个问题层次布设了三个相应的活动“1建植物角”“2认识植物角中的
植物”“3我来照顾植物”,三个活动层层递进,相互关联。
活动1,
引导学生围绕如何在教室内建立植物角,思考讨论“建在什么位置”
“养殖植物应该注意什么”“准备什么材料”等问题,驱动学生调取
已有经验的同时,梳理聚焦问题,权衡利弊得失,选择适当的位置、
搭建材料,在教师的指导和家长的帮助下,学生分组自带要养殖的植
物,师生共同建立植物角。
旨在为后续活动提供多样本探究对象,同
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为后期学生养殖过程中情感的投人打下
伏笔。
因为植物角中有很多学生不认识的植物,活动2中的两幅场景
图,旨在要求教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观察并描述植物的待
征,比较这些植物的不同与相同,辦认这些植物。
活动3是在活动2
的基础上,学生对于植物角中的植物有了初步的了解后,让学生分组
认领一盆植物,査阅相关资料,工解杀殖条件和技术,指导学生初步
制订养殖计划,设计观察生长记录表,做好养殖植物、观察探究植物
生长情况的准备。
二、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能说出常见植物的名称,通过比较植物,能简单
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
了解植物是有生命的。
2.科学探究:
利用多种感官和工具,观察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3.科学态度:
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探究的兴趣,在合作种植的
过程中,培养关爱生命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出示参照单元页制作的研究植物生长的情境图课件,驱动学生回
顾对植物生长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仿照单元页上的小诗提出“植物
生长需要什么,不同的植物生长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等问题。
教师
提醒学生,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养殖植物,探究植物的生
长特点,发现让植物生长得更好需要注意的条件;并顺勢引出在教室
里建立“植物角”这个话题导入新课。
二、集中话题——建立植物角
1.谈话:
在我们的教室、家里到处都能看到植物,植物是我们
的好朋友,今天我们也在班里建一个专门放植物的植物角。
2.讨论:
大家说说,我们班哪儿放植物最合适,为什么?
教学意图及效果:
学生探讨后发现,班级很多地方都可以放植物,
讨论会引发学生争议,争议的焦点集中在植物角位置的设立是否适合
植物生长。
三、认识植物角中的植物
1.谈话:
植物角的位置有争议,我们先来认识和了解这些植物,
了解后根据植物的需要,再选择植物角的位置。
教学意图及效果:
学生对于植物角位置设立的讨论,引发对植物
学习的兴趣和关注,也能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存环境,为“植物的
生长需要什么”的学习做准备。
2.出示植物:
铜钱草、凤仙花、绿萝、莱莉、蝴蝶兰、碰碰香
等植物。
3.谈话:
你认识哪种植物?
它叫什么?
谁能来说一说?
4.认识、描述常见植物特征
每组一盆凤仙花;一盆其他植物。
(1)提问:
请大家观察这几盆植物,这些植物都具有哪些特征,
找一找植物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探究:
学生观察不同植物,寻找植物的特征。
教学意图及效果:
学生在认识植物特征的基础上种植植物,有助
于学生长期观察、养护植物。
5.提问:
观察过植物的特征后,我们再来讨论,班级植物角建
在什么地方合适?
根据植物的特征,学生同意将所有的植物放在教室后面的柜子上,
原因是有的植物体型太大,为了保护植物不被伤害。
6.建立植物角,将植物放在植物角中。
四、学习照顾植物
1.谈话:
请大家分组制订一个照顾植物的计划,时记录植物的
生长情况。
2.提问:
大家准备怎样照顾这些植物?
是如何计划的?
怎样观
察?
记录哪些信息?
怎样记录?
教学意图及效果:
教师设计系列问题链,逐一帮助学生解决,引
领学生制订计划,做好养殖植物、硏究植物生长的准备,为后两节课
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希望通过制订计划,让二年级学生感受到合理
的分工合作能更好地照顾植物,建立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总结
在照顾植物的过程中,请大家观察植物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
教学意图及效果:
希望学生长期有计划地种植植物,并能发现植
物会经历生长、生病、死亡等变化。
第2课植物在生长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经历了一周对于植物的养殖后,他们与植物的关系更加亲
密了,或多或少都积累了一些养殖经验,并且开始思考如何让植物生
长得更好。
二年级的孩子们虽然掌握了一些观察植物的基本技能,并
且在观察时能够同时注意到事物的几个特征,但对于科学的研究方法、
搜集证据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本课围绕“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按“定性观察一定量测量
→搜集整理信息”的流程,展开获取证据的三个递进活动。
引导学生
充分细致地观察描述养殖的植物,经历搜集证据整理信息的探究过程,
意识到用证据来说服别人是十分重要的。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测
量、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材预设学生再次观察领养的植物,他们发现植物发生变化了,
但就是说不太清楚发生了哪些变化,将其作为本课研究的切入点。
通
过场景讨论图的形式让学生展开讨论“如何从不同的方面搜集植物是
否生长的证据”。
如植株的高度叶子的数量、是否开花,等等,然后
让学生阅读“操作说明书”——复述步骤——实际测量,培养学生的
科学阅读能力,信息加工、提取能力,掌握测量植株的方法促其形成
技能,同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教材呈现学生观察记录
手稿,旨在引领学生观察什么,怎样记录,如何搜集整理获取的观察
证据。
二、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能说出植物在不断生长,会用测量的方法记录植
物的生长。
2.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能得出植物在生长的结
论。
3.科学态度:
在植物探究活动中,按要求进行合作学习。
三、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植物长大了吗?
1.出示植物
2.提问:
我们在班里建立了植物角,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我
们的植物有变化吗?
有什么变化?
3.讨论:
怎样看出植物是长大了的?
教学意图及效果:
二年级的学生会发现植物发生了变化,如:
植
物颜色、叶片大小、植物的高度等方面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植物在
生长。
二、搜集植物生长的证据
1.出示植物:
凤仙花。
2.谈话:
是不是跟大家说的一样,植物长大了呢?
我们可以通
过记录的方式来搜集植物长大的证据。
3.提问:
怎样证明植物生长了?
教学意图及效果:
引导学生发现植物叶片的数量、植株高矮的变
化能证明植物在生长,植物的变化就是学生需要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
的证据,知道搜集证据要实事求是。
4.探究:
每组一盆凤仙花。
5.谈话:
数一数植物现在有多少片叶子,并记录在表格里,过
两天再数一数并记录在表格里,多记录几次就能知道叶子的数量有没
有变化。
请大家先数今天叶子的数量并记录。
学生观察、记录叶片的数量。
6.提问:
有什么办法知道植物是否长高了呢?
7.提问:
怎样才能在不伤害植物的基础上准确地测量并记录植
物的高度?
教学意图及效果:
二年级的学生给植物测量高度时会联想到在家
自己测身高的方法,让学生知道给植物测量高度要有一定的距离,以
免伤害植物。
8.探究:
测量植物的高度。
谈话:
可以用纸带帮助我们测量植物高度,将纸带并排放在植物
旁边,比量植物的高度并在纸带上做标记,再按标记剪下,测量记录
后,将纸带粘在记录表中,留下证据。
教学意图及效果:
引导二年级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
生在测量的过程中发现,多人共同配合测量的数据会更加准确。
三、拓展延伸
谈话:
请大家继续观察、测量这些植物,将植物生长的证据记录
下来,下节课看看植物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学意图及效果:
希望学生在观察、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发
现植物生长需要阳光和水分,并能养成长期观察、记录的习惯。
第3课植物生长需要什么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本单元的核心话题。
在经历前两节课的实践中,学生们
在两周的时间内,观察和照料他们的植物,并对植物生长的好坏与什
么有关有了一定的认识。
他们观察到一些现象;积累了一些经验;引
发了一些思考⋯他们的认识在实践中逐步得以发展,更加明确地认识
到:
植物能够生长和变化。
在真实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真实问题
——为什么植物生长情况不一样?
植物生长需要什么⋯⋯这些问题
不是老师强行提出的研究任务,所以学生研究的主动性更强,学习效
果会更好。
那么由此可以看出前两课的学习研究是否落在了实处是非
常重要的。
活动1“水、阳光与植物的生长”围绕植物生长需要水和阳光这
两因素,按“找原因——做猜想——订计划——做实验——会记录—
—得结论——会交流”的流程,指导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
程,让学生自主发现很多植物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和阳光的同时,培养
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第一个、第二个讨论场景图中的对话,旨在引
导学生依据自已的养殖经验,猜测植物生长的好坏与水有关,与阳光
有关。
第三个场景图中对话、指南车的旁白以及学生两组实验设计的
手稿,旨在引导学生突破活动难点,制订实验计划,“扶”着学生设
计阳光、水分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知道对比实验需要控制变量,学
习控制变量的操作办法。
让学生按计划进行一周左右的对比观察实验,
培养学生严谨、坚持的科学品质。
活动2“植物生长交流会”是本单元的总结提升活动,教材引导
学生从三方
面总结提炼,一是植物生长需要水和阳光,这是对前一活动的总结。
二是植物生长需要适量的水、阳光,不同的植物需求不一样;这是前
一活动研究的延伸、深化,教材留下可供学生进一步实验探究的弹性
空间。
三是照顾植物还需要注意什么?
旨在让学生总结提炼照顾植物
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发现影响植物生长的其他原因,如土壤类
别、肥料(营养)、温度等。
引导学生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事物,
追求创新。
拓展活动“无土栽培”与学生对植物生长需要土壤,形成了认知
冲突。
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教材通过科技史的形式,帮助学
生认识到土壤不是植物生长的必要需求,拓宽给植物提供营养的方式,
了解多种栽培方式和生命的多样性,同时延伸学生对植物进一步探究
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通过阳光、水分的不同对植物影响的实验,认
识到植物需要水和阳光维持生长和生存。
(2)科学探究:
能简要描述探究阳光、水是否对植物生长有影
响实验的过程与方法。
(3)科学态度:
在植物种植经验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倾
听、分享他人的信息,并能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
(1)集中话题——水、阳光与植物的生长
①出示植物。
②提问:
植物在这段时间里,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③提问:
在种植的过程中出现了枯萎、死亡的现象,可能是什么
原因造成的?
教学意图及效果:
学生发现自己的植物出现了枯萎、死亡的现象,
认为是阳
光不足、大晒或没浇水、水浇得太多等原因导致的,学生能够关注到
阳光、水和
植物是否茁壮有关系。
(2)搜集植物生长和阳光、水有关系的证据
①出示凤仙花、铜钱草的相关资料卡。
凤仙花
别名指甲花,为凤仙花科凤仙花属一年生草本花卉。
浇水:
凤仙花喜湿润,但怕涝。
在凤仙花的生长期,可以每隔
一天浇水一次,以便经常保持盆土湿润。
夏季正是植株生长旺盛期,
植株根系发达,蒸发量大,要多浇水,可每天早晨浇水。
光照:
凤仙花喜光,也耐阴,每天要接受至少4小时的散射光
照射。
夏季中午要进行适当遮阴处理,以防止温度过高和烈日暴晒,
给植株带去伤害。
铜钱草
又叫香菇草,属多年生湿生草本作物。
浇水:
铜钱草喜欢比较湿润的生长环境。
可分为水培和土培两
种养殖方法。
如果土培一定要长期保水,每日清晨要浇一次水,夏
季要经常向植株喷水,以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
光照:
铜钱草耐阴,以半日照或遮阴处为佳,忌疆烈阳光直射。
铜钱草不争光,但若每天让铜钱草接受4~6小时的散射光照,或
者给予它8~10小时的人工光照,会让铜钱草长勢更好。
②谈话:
看看资料,找一找植物死亡、枯萎的原因。
③提问:
凤仙花、铜钱草多久浇一次水,晒多长时间大阳?
教学意图及效果:
希望学生发现,植物在水和阳光的滋养下才能
茁壮成长的同时,不同种类的植物对水和阳光的需求不同,能根据植
物的需要种植植物。
④探究活动:
每组两盆凤仙花、两盆铜钱草。
⑤谈话:
大家认为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和水,怎样做オ能证明植
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和水呢?
⑥提间:
资料显示凤仙花喜光,怎样傲能找到凤仙花需要阳光、
喜欢阳光的证据呢?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怎么做。
教学意图及效果:
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和水,通
过寻找植物离不开阳光和水的过程,初步尝试对比实验的设计和构想。
⑦提问:
实验需要几盆凤仙花?
为什么需要两盆凤仙花?
⑧提问:
为什么一盆凤仙花要完全遮住不能见光?
用什么方法遮
住凤仙花?
⑨两盆凤仙花还需不需要浇水?
怎么浇水?
为什么?
⑩为什么除了阳光之外,其他的种植条件要一样?
11探究活动:
探究阳光不同对植物的影响,学生分组将一盆凤
仙花放在窗台上,另一盆也放窗台上用黑色纸盒遮住,浇水一样,连
续观察并记录。
教学意图及效果:
在反复探讨阳光对植物的影响的过程中,让学
生初步了解对比实验,并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阳光对植物的影响
12提问:
资料上提到铜钱草喜欢湿润,怎样证明水对植物有影
响?
请同学们讨论实验方法。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