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别云间试题实用word文档 22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22953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别云间试题实用word文档 22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推荐别云间试题实用word文档 22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推荐别云间试题实用word文档 22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推荐别云间试题实用word文档 22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推荐别云间试题实用word文档 22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别云间试题实用word文档 22页.docx

《推荐别云间试题实用word文档 2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别云间试题实用word文档 22页.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别云间试题实用word文档 22页.docx

推荐别云间试题实用word文档2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别云间试题

篇一:

雁门太守行、别云间经典赏析题目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cuī),甲光向日金鳞(lín)开。

角(jiǎo)声满(mǎn)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juǎn)红旗临易水,霜重(zhòng)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xié)玉龙为君死。

一、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

字长吉,唐皇室远支。

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

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

因仕途失意,他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

27岁病逝。

今存诗240余首,他的诗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他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称“奇才”“鬼才”,被人称为“诗鬼”。

有《李长吉歌诗》《昌谷集》传世。

二、写作背景: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加剧,李贺生活的年代正好是朝廷讨伐叛军最激烈的年代。

一个柔弱之躯,虽没有上过战场,却能写出撼人心魄的诗篇,全凭丰富的想象。

三、疏通并感受诗歌内容:

12.阵以待的情形。

“黑云”和“日光”是想象之词,不一定是实写。

3

4

5

四、整体作者在诗中给我们描绘了哪些画面?

描绘了三个军旅生活画面:

白天:

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表现官军戒备森严;.........

黄昏:

残酷厮杀,血流成河的悲壮画面;........

夜晚:

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其中“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情壮志。

....

五、画面色彩斑斓

黑云——使人联想到大敌当前的形势,形势紧急;

金鳞——戒备森严,显示出不可侵犯的气概。

燕脂——更浓的紫色透出肃杀之气,仿佛战士的鲜血染成。

红旗——红旗半卷,写出行军的诡秘。

这是一副壮美的画卷,作者用浓烈凝重但并不张扬的色彩“黑”、“金”“紫”“红”勾画出苍茫悲壮的画面。

六、经典赏析:

1.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的什么精神/感情?

表现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报国的精神/感情

2.试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成为名句的原因

运用比喻夸张象征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敌众我寡的危急。

赞美了守军将士的高昂士气。

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磷开.”一句中“压”和“开”字用的好,历来被人们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何处。

“压”是“逼迫”的意思,敌军像黑云一样压向城头,想把城摧毁。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

“开”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

4.“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写出了战士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半卷”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位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红旗“半卷”是为乘夜偷袭敌营。

抓住战鼓“声不起”写寒冷至极,进而写出了将士们不畏寒冷,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精神,再现了作战的地点和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杀敌的情景。

5.诗人构思大胆,把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高度集中在一个昼夜的时间里加以表现。

诗中写了三个画面依次是?

白天,敌军压境,官军戒备森严;黄昏,激战后的惨烈;夜里,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

6.诗歌浓墨重彩描绘战争,用了哪些表现色彩的词,并指出其作用。

“黑云”“金鳞”“胭脂”“红旗”,画面色彩斑斓,用以描绘悲壮惨烈的战争,渲染苍凉悲壮气氛。

7.“易水”“黄金台”各是什么典故?

表现了将士什么样的精神风貌?

“易水”二字使人联想到战国时刺客荆轲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易水悲歌,表现了将士们的无所畏惧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壮怀激烈的豪情。

“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台上置黄金以招贤才,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表现了将士们奋勇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别云间

明·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一、作者简介:

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别号灵胥,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西部)人。

生于公元1631年(明思宗崇祯四年),卒于公元1647年(清世祖顺治四年)。

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

九岁善词赋古文,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称。

其诗词或慷慨悲壮,或凄怆哀婉,“如猿唳,如鹃啼”(谢枚如语),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

著有《夏内史集》及《玉樊堂词》。

二、写作背景:

《别云间》是作者于秋季作者在故乡被清兵逮捕时,在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

上海松江县,古称云间,即作者的家乡。

是一首悲壮慷慨的绝命诗。

作者在此诗中一方面抱着此去誓死不屈的决心,一方面又对行将永别的故乡,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叹。

三、诗歌经典赏析

1.“今日又南冠”句中的“又”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诗人无限伤痛与遗憾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

2.“无限江河泪,谁言天地宽”一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

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已沦丧,还怎能说天地宽!

一个“泪”字,一个“言”字,表达诗人的爱国情怀以及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

3.作者是因为面对死神而流泪吗?

不是,是因为祖国沦亡,山河破碎,民族多难,壮志难酬。

4.“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

试解析“难”字。

必死的决心与难舍故乡亲人的情怀。

“难”字,难在抗清事业未成,再难见到故园和亲人。

5.品读“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两句。

赏析诗句中所表达出的英雄气节和豪迈情怀。

诗人将满腹哀怨化为一腔怒火,即使成了鬼魂,还要归来从空中看后继者率领部队起义。

这是一种生命已止、战斗不息的精神,是个人立场的鲜明表白!

表现诗人至死不渝的抗清精神,和对抗清事业后继有人的坚定信念。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诗人诀别故乡,表现了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以及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篇二:

治水必躬亲与别云间练习题

《治水必躬亲》复习练习及答案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一、词语解释:

1.治水必躬亲躬亲:

2.既不可执一执一:

3.泥于掌故泥:

4.泥于掌故掌故:

5.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盖:

6.潴有浅深潴:

7.势有曲直势:

8.相度(xiàngduó):

9.非相度不得其情情:

10.非咨询不穷其致穷咨询:

11.非咨询不穷其致穷致:

12.是以以

13.躬历山川:

14.胼胝(piánzhī):

15.布袍缓带:

16.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尝:

横索:

17.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举:

18.计利而忘义:

计:

19.好逸而恶劳:

20.远嫌而避怨:

21.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兴:

二、翻译

1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2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3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三、阅读:

1,“治水必躬亲”的原因?

2,作者认为治水成功必须要避免哪些不良现象?

(2分)

3.作者认为“事举”、“水利兴”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4分)

4.请结合文章简要谈谈作为领导者,海瑞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4分)

5、第二段就治水问题作者讲了两个方面,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这两个方面的结果,并用自己的话概括造成这两种结果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三、阅读:

1,盖地有高低......不穷其致

2,答:

执一,泥于掌故,妄意轻信人言;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

3.答:

躬亲、清廉。

4.答:

从“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可看出海瑞是一个躬亲治水、不畏艰辛、为民着想、清正廉洁、以身作则、严律下属的人。

5、答: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举”是因为海瑞能深入实际不畏艰辛,清廉治水。

“不举”是因为好逸恶劳,贪财求利,不听取正确的意见。

阅读《别云间》,完成1—3题。

《别云间》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

(3分)

2.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同,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

请你简要分析。

(4分)

3、全诗思路流畅清晰,感情跌宕豪壮。

诗作首联叙事,叙述自己三年的飘零生涯。

其中“”一词将诗人从父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

深含着诗人

尾联抒发。

“”的诗人坦然作出“”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

要。

诗作以落地有声

的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

人,和

,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给读者树立起

一的不朽丰碑。

参考答案:

1.抗清事业难成,老父已经殉国,家中老母尚在,妻子有孕在身,今日踏上死亡之旅,再也难见故园和亲人,对此心中怎能无所留恋?

2.同:

都包含着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满腔悲愤、对救亡图存大业未就的遗憾和强烈的爱国之情、誓死如归的精神。

异:

《别云间》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3、艰苦卓绝抗清斗争。

“羁旅”满腔辛酸与无限沉痛。

誓志恢复祖国之决心。

“已知泉路近”,“毅魄归来日”。

亲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恢复大明江山。

铮铮誓言。

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尽忠报国的赤子情怀。

国家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篇三:

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民族文化”的理论的提出者是(C)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

2.“诗言志,歌永言”之语出自(B)

A《毛诗大序》B.《尚书》C.《吕氏春秋》D.《吴越春秋》

3、提出“神韵说”的是(A)

A、王士禛B、沈德潜C、翁方纲D、袁枚

4、标志着我国叙事诗成熟的创作是(B)

A诗经B汉乐府民歌C南朝乐府民歌D唐代新乐府诗

5.贾谊《过秦论》归结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B)

A.“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C.“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身不免于戮杀者,正倾非也”

D.“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身为禽者,其救败非也”

6.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B)的“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

闹?

字而全境出矣”。

A.晏殊B.张先C.欧阳修D.晏几道

7.下列汤显祖《牡丹亭》唱词中,暗喻青春蹉跎之意的是(C)

A.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

B.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C.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D.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縻外烟丝醉软

8.《长生殿》(惊变)中提到的“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出自(B)

A.白朴《梧桐雨》B.白居易《长恨歌》

C.陈鸿《长恨歌传》D.杜牧《过华清宫》

9.“五四”时期读者的审美要求是多层次的,作家的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如鲁迅的深刻冷峻,郭沫若的暴躁凌厉,而以伤感愤激著称的女作家是(A)。

A.庐隐B.淦女士

C.冰心D.凌叔华

10.鲁迅小说在艺术格局上有许多突破和创新,在以下作品中,采用“类散文体”的作品是

(C)。

A.《伤逝》B.《风波》

C.《故乡》D.《明天》

11.朦胧诗从“地下”走向“公开”,最初是一家报刊1980年10月以“青春诗会”的名义发表的舒婷、顾城、江河、徐敬亚等人的作品。

这家报刊是(B)。

A.《诗歌报》B.《诗刊》

C.《诗探索》D.《星星》

12、《围墙》中“守旧派”的代表人物是(B)

A、吴所长B、黄达泉C、朱舟D、何如锦

13.“我就不明白你怎么连什么也没学会。

”中的“什么”表示的是(B)

A、表疑问的代词B、表示任指的代词

C、表示指示的代词D、表示虚指的代词

14.下列各组中,没有歧义的一组短语是(C)

A、进口彩电发现敌人的哨兵B、学习文件山东和江苏的部分地区

C、检查大楼的电梯撞倒路边的自行车D、告别母校的学生撞倒弟弟的自行车

15、下列短语,没有错别字的是(C)。

A戮力同心B精神涣发C随声附合D直接了当

16.下列选项中符合严格的对偶要求的是(D)

A.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C.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D.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17、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一组是(A)

A、知——智B、昏——婚

C、雕——彫D、襍——雜

18、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A)

A、目甘伐哀B、又受劣都

C、鱼牧末戒D、日亦修疆

19、在古汉语中有许多谦词,如:

辱、敝、孤等,除此之外,下列是谦词的有:

(A)

A不谷B惠C令D陛下

20.《逍遥游》:

“斥安鸟笑之曰:

?

彼且奚______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

”空格内应补入的词请从下列同义词中选一个(D)

A.往B.之C.去D.适

21.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B)

A.子謂子貢曰:

“女與回也孰愈?

”(勝過)

B.不知戒,後必有恨。

(怨恨)

C.夫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金,邑萬家。

(懸賞徵求)

D.宣子驟,公患之,使鉏麑賊之。

(殺害)

22.下列句中,“過”的意义为“指责”的一句是(D)

A.於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

“孟嘗君客我。

B.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

C.以故不聞其過,陵遲而至於二世,天下土崩。

D.求!

無乃爾是過與?

23.下列句中,不属于判断句的是(C)

A.百乘,顯使也。

B.虎者,戾蟲;人者,甘餌。

C.長沮曰:

“夫執輿者為誰?

”子路曰:

“為孔丘。

D.此必是豫讓也。

24下面几个部首,可以表示房屋意义的是(A)

A.宀B.厂C.示D.邑

25.“干”的本义是(D)

A.触犯B.战争C.冲撞D.盾牌

26.“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这句话出自(A)

A.《论语。

子路从而后》B.《论语。

阳货欲见孔子》

C.《论语。

季氏将伐颛臾》D.《论语。

颜渊季路侍》

27.下列工具书,主要用于解释虚词的有(D)

A.《古汉语常用字字典》B.《辞源》

C.《汉语大词典》D.《词诠》

28、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于词义扩大的是(A)

A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B祈父,予王之爪牙。

C清宫除道,张乐设饮。

D交通王侯。

29.制发公文的目的和要求,一般是由(C)确定的。

A.撰写者本人或团体

B.机关党政负责人

C.行文对象及行文内容

D.作者的上级机关

30为了维护正常的领导关系,具有隶属关系或业务指导关系的机关之间应基本采取(A)。

A.逐级行文B.多级行文C.越级行文D.直接行文

31.下面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D)。

A.在公文中安排语序时,当一组概念表现由若干连续的动作、行为构成的活动过程时,一般应按时

间发展顺序排列

B.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写明主送机关和抄进机关,由抄送机关答复

C.有些公文的主题,可以根据领导人授意而直接表达,有些公文的主题,则需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

随着对客观实际情况全面而深入的探索而逐步提炼与明确

D.公文中的疑问语气一般较少使用语气“啊”“呢”“吧”等,“吗”也展可能不用或少用

32.会议纪要是会议文件的一种,以下关于会议纪要的标题说法正确的是(A)。

A.标题需写明会议名称与文种

B.标题须写明发文机关名称、事由与文种

C.标题需写明会议名称、事由、文种

D.可以采用一般文章标题的形式在标题中简要明确地揭示中心思想

33.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的领导指导性文件,称为(B)。

A.命令B.指示C.批复D.通知

34.文件的拆封是文书人员的职责。

至于密件,则应交(

A.领导人本人或由其委托的人代拆

B.机要文书或机要室拆封

C.办公厅室主任拆封

D.文书人员拆封B)

35.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反映的是(C)

A.早年的读书和漫游生活B.困居长安十年时的感受

C."安史之乱"时的国恨家愁D.晚年漂泊西南的客旅生活

36.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所代表的诗歌风格是(B)

A.幽婉深沉B.平淡自然

C.慷慨激昂D.豪放雄浑

37.“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出自(B)

A.陈子龙《小车行》B.于谦《咏煤炭》

C.夏完淳《别云间》D.龚自珍《己亥杂诗》

38.首先发现《雷雨》中的“命运观”的是批评家(B)。

A.胡风B.刘西渭

C.茅盾D.田本相

39、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表彰了下面那两位作家,称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D”

A、鲁迅、郭沫若B、赵树理、孙犁

C、艾青、夏衍D、闻一多、朱自清

40.如果五绝第三句是“仄仄平平仄”,那麼第四句應是(C)

A.平平平仄仄B.仄仄仄平平

C.平平仄仄平D.仄仄平平平

二、多项选择题20题,每题2分

1一定的政治体制与政治观点及其变化,对文学的重要影响体现在(ADE)

A.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政治以及激烈的阶级斗争,影响文学的方向和性质

B.统治阶级的政策制度以及个人好恶,影响文学的内容与风格

C.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政治以及激烈的阶级斗争,影响文学的繁荣或萧条

D.不同时期的政治,影响文学的内容与风格

E.统治阶级的政策制度以及个人好恶,影响文学的繁荣或萧条

2.文学的文化意义包括(ABD)

A.文学可以揭示人的生存境遇

B.文学可以叩问人的生存意义

C.文学可以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D.文学可以揭示人的生存状况

E.文学可以憧憬人类的未来

3.以下关于情绪与情感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BCDE)

A.情绪主要源于人的生理性需要,情感则主要源于人的社会性需要

B.情绪产生在情感之前

C.情绪具有一定的情境性,情感不仅有情境性而且有稳定性

D.情绪与情感相互依赖

E.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4.指出下列鲁迅杂文集中属于后期的创作(DE)

A.《坟》B.《热风》C.《华盖集》

D.《三闲集》E.《而已集》

5.下列作品与题材的搭配中,正确的有(AC)

A.《春蚕》——农村题材B.《沉沦》——革命题材

C.《边城》——爱情题材D.《少年漂泊者》——妇女题材

E.《二马》——科幻题材

6、清初出现了词的中兴,其代表作家有(A、B、C)

A、陈维崧B、朱彝尊C、纳兰性德D、张惠言

7、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是(A、B、D)

A、《鸣凤记》B、《宝剑记》C、《杀狗记》D、《浣纱记》

8..司马迁著《史记》的主要动因有(ABE)

A.由家庭荣誉感所激发的著史愿望

B.胸怀大志,有"圣人"情结

C.奉朝廷之命而修史

D.受到皇帝嘉许鼓励

E.身被腐刑的耻辱经历

9.晚唐诗歌创作的审美取向有(ABCD)

A.以哀怨悱恻为美B.以悲凉萧瑟为美

C.以淡泊情思为美D.以幽艳细腻为美

E.以悲壮豪放为美

10.《墨子》的写作特色是(DE)

A.形象化的说理B.奇幻诡谲的想象

C.语句上的韵散结合D.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

E.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

11.下列哪种题材不是柳永词作的主要组成部分(CE)。

A.田园风光B.羁旅行役

C.爱国豪情D.男女之情E.战争场面

12.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在论述“养气”观点时,援引两位古人的言与行作为例证,他们是(BD)

A.孔子B.孟子C.屈原

D.司马迁E.陶渊明

13.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莺莺表示“记取奴言语,必登高第。

专听着伊家,好消好息;专看着伊家,宝冠霞帔”,而王实甫《西厢记》中与之对立的唱词有(ABD)

篇四:

201X12初三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X济南市语文期末测试题

本试卷共6页,四个大题,22个小题,12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默写。

(共7分,每小题1分)

A.▲,在河之洲。

(《诗经·关雎》)

B.▲,万方多难此登临。

(杜甫《登楼》)

C.▲,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D.欲为圣明除弊事,▲。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E.毅魄归来日,▲。

(夏完淳《别云间》)

F.人恒过然后能改,▲,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G.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挑衅(xìn)荫(yīn)庇谀(yú)词鲜(xiǎn)为人知....

B.叱咤(zhà)哂(shěn)笑慰藉(jì)锲(qia)而不舍....

C.嗤(chī)笑襁(qiǎng)褓拮(ji?

)据(jū)气冲斗(dòu)牛.....

D.倔(ju?

)强褴(lán)褛(lǚ)恣(zì)睢(suī)戛(jiá)然而止......

3.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相形见绌莫衷一是吹毛求疵抢词夺理

B.断壁残垣根深蒂固怒不可遏黯然失色

C.合辙押韵相得益彰振撼人心心无旁骛

D.销声匿迹粗制烂造眼花缭乱顾名思义

4.请选用恰当的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下面的病句。

(2分)..........

换用号增补号删除号调位号

评判一个国家不应看它如何对待地位最高的民众,只要看它如何对待穷人或一无所有的人。

(曼德拉)

5.名著阅读(5分)

这柳树的根仿佛就没有须子,刨了那么大一个坑,树根都露出一大截来了,还未见到须子。

【A】很疑惑:

能弄到柳树须子吗?

但【B】不疑惑,只管一个劲地去刨,头上出了汗,他把帽子扔在地上,头在冷空气里,飘散着雾状的热气。

他把棉袄也脱下了。

总算见到了柳树须子。

一撮一撮的,像老头的胡子。

【A】说:

“这一棵柳树的须子,就够了。

-1-

【B】说:

“不够。

”因为【B】在挑这些柳树须子时很苛刻。

他只要白嫩白嫩的,像一条条细白的虫子一样的须子,黑的,或红的,一概不要。

一棵柳树,他也就选一二十根。

【B】穿好棉袄,戴上帽子,扛了镐,又去找第二棵柳树。

⑴上面文段节选自作家▲的《草房子》,人物B是▲。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