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三十二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21886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0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三十二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三十二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三十二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三十二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三十二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三十二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docx

《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三十二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三十二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三十二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docx

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三十二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二)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迁过程图,回答1~3题。

1.该地位于(  )

A.珠江三角洲B.江淮平原

C.华北平原D.三江平原

2.该地土地利用变迁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市场需求的变化B.劳动力素质的提升

C.灌溉技术的提高D.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3.发展到第Ⅲ阶段时,该地最有可能(  )

A.自然灾害多发B.农业人口比重上升

C.农业投入不足D.商品率大幅度提高

【解析】1选A,2选A,3选D。

第1题,由图中农作物水稻、甘蔗等可知,该地区热量资源丰富,结合四个选项可知应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

第2题,比较三个阶段粮食作物减少,蔬菜、花卉面积增加,蔬菜花卉保质期较短,需靠近市场,故选A。

第3题,自然灾害受当地的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因素影响,与农业发展的阶段关系不大;第Ⅲ阶段无粮食作物,故农业人口比重应大幅下降;蔬菜、花卉属于密集型农业,投入的要素较多;蔬菜、花卉靠近市场,故商品率大幅度提高。

【知识拓展】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原因

珠江三角洲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餐饮、娱乐、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这些非农产业为当地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还吸纳了数百万外地劳动力。

非农产业的发展和人口的迁入导致大量农业用地被改变为非农业用地,这是发生变化的原因。

  (2015·成都模拟)读我国新疆和澳大利亚棉花分布示意图,完成4、5题。

4.新疆与澳大利亚棉花生长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土壤肥沃B.地广人稀

C.水热组合好D.光热充足

5.与澳大利亚相比,新疆发展棉花生产的不利条件是(  )

A.科技水平低B.政策扶持力度小

C.劳动力价格低D.商品率低

【解析】4选D,5选A。

第4题,新疆与澳大利亚的棉花都分布在气候较干旱、光照充足,且有丰富灌溉水源的地方。

第5题,新疆地处我国内陆地区,与发达国家澳大利亚相比,交通不便,科技水平低。

【加固训练】(2015·安徽联考)读美国本土农业分布图,回答

(1)~(3)题。

(1)图中带标号的四个地区中,种植粮食作物相同而播种时间不同的是(  )

A.①与②B.①与③C.②与④D.③与④

(2)影响图中①附近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市场B.交通C.气候D.土壤

(3)若将④处优良的粮食作物品种引入我国,最适合的地点是(  )

A.三江平原B.辽河平原

C.华北平原D.长江三角洲

【解析】

(1)选C,

(2)选A,(3)选C。

(1)题,由图可知,①为乳畜带,②为春小麦区,③为棉花带,④为冬小麦区,②④种植粮食作物相同。

(2)题,乳畜带建立在附近城市众多、市场需求量大的基础上,因此主导区位因素是市场,A项符合。

第(3)题,④处为小麦区,种植冬小麦,在我国最适合的地点是华北平原,C项符合。

  (2015·太原模拟)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

读图完成6、7题。

6.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

7.中美两国玉米带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①劳动力充足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市场广大④复种指数高

⑤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④⑤

【解析】6选D,7选C。

第6题,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而热量条件相对较差,都可以算是地广人稀的地区,但这不是有利于玉米生长的自然条件而是商品率高、规模大的主要原因;我国东北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其气候特点,美国玉米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也是夏季降水较丰富,有较好的灌溉条件;两地都是平原地形、世界黑土分布区,故两地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③④⑤。

第7题,两地都是地广人稀,实行农场化经营且机械化程度较高,中美两国本身都是人口、经济大国,则玉米的市场需求大,两地交通条件都很便利;但由于纬度较高冬季较冷而复种指数低,故共有的社会经济条件是②③⑤。

  东北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但近几年的播种面积和产量都不稳定,下图为2009和2010年四省区大豆种收情况统计图。

读图完成8、9题。

8.依据图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内蒙古的大豆单位面积产量在降低

B.内蒙古和吉林省的大豆播种面积增减幅度大体相当

C.辽宁省的大豆播种面积最小,是因为热量条件差

D.内蒙古大豆的单产增幅最大,是因为荒漠化治理成果显著

9.受产销收益的影响,东北地区减少的大豆播种区域最可能改种的作物是

(  )

A.冬小麦B.棉花C.油菜D.玉米

【解析】8选B,9选D。

第8题,由图可知,内蒙古大豆种植面积减少,但总产量增高,说明单产提高;内蒙古和吉林省的大豆播种面积增减幅度大体相当;辽宁省纬度低,热量较为丰富;黑龙江省大豆单产增幅大,故选B。

第9题,比较选项中的四种作物,玉米最适宜在东北地区生长,故减少的大豆播种区域最可能改种的作物是玉米,故选D。

【知识拓展】中国农业“十二五”七区战略格局

  (2015·重庆模拟)下图为中亚某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①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

②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

③修建防渗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④营造防护林网,保护农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1.若该地区急剧扩大种植业的规模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A.长远来看经济收益增长明显

B.有利于缩小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

C.生态环境可能遭到破坏

D.生物多样性不会有太大变化

【解析】10选D,11选C。

第10题,根据题干可知,该地区为中亚地区,地处亚欧大陆内部,水资源不足,应修建防渗灌渠,防止农业灌溉水源流失,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节约农业用水;该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化严重,营造防护林,可防止风沙掩埋农田。

第11题,该地区急剧扩大农业种植规模,短期内会增加收入,但也会破坏森林草原,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贫富差距加大。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乌龙茶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地区,一般气候温和,日照较短,昼夜温差大,雨水充沛,云雾较多,土壤肥沃,腐殖质含量高。

图中阴影区域为我国乌龙茶起源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8分)

(1)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发现,A地比B地更适于乌龙茶的种植,据图说明坡度对乌龙茶生长的影响。

(2)该地区春季易受低温、霜冻的影响,为减少春茶产量及品质的下降,当地茶农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喷水,防茶树受冻,以减少损失,简析其地理原理。

(3)当地拟大力发展茶叶生产,你是否赞成,请说明理由。

【解析】第

(1)题,比较A、B两地的等高线分布,A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对水土保持、土壤肥力、茶树的根等方面产生有利影响。

(2)题,可结合大气的保温作用回答,利用喷水法,使大气中水分增加,吸收地面辐射增加,放出的大气逆辐射增加,保温作用增强。

第(3)题,此题为开放式试题。

若赞成,先从当地自然条件适合茶叶生长,带来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回答;若反对,则从不利于茶叶生长的自然条件和种植单一作物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回答。

答案:

(1)A地等高线较B地更为稀疏,说明坡度缓;流水侵蚀作用弱;有利于水土保持,土壤的肥力高;坡面径流流速慢,不易对茶树的根造成损伤。

(2)使空气中水分增多;减小气温变化;可以增大大气逆辐射。

(3)赞成:

地处我国东南丘陵,降水丰富,山区云雾多,昼夜温差大;丘陵地区,平地少,不宜发展粮食种植;地带性土壤为红壤,能满足茶叶种植的要求;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消化当地剩余劳动力;减少丘陵地区水土流失,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不赞成:

当地土壤——红壤有机质含量少;该地春季多低温,易产生冻害;大范围种植单一农作物会对土壤及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13.(能力挑战题)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8分)

材料一 下图中的甲地区种植水稻原本以地表水灌溉为主,后来打井抽取地下水灌溉,发展“井灌种稻”。

材料二 冻土是指0℃以下,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

近20多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东北地区多年冻土退化。

(1)指出甲地区发展“井灌种稻”的有利水源条件,并分析该条件的主要成因。

(2)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说明甲地区不宜盲目扩大水稻播种面积的原因。

(3)从能源利用的角度,简述东北地区缓解冻土退化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

(1)题,发展“井灌种稻”是因为该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而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原因在于地势低平、冻土广布、河湖众多、蒸发较弱等。

(2)题,甲地区为三江平原,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必然导致湿地减少、用水剧增,进而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第(3)题,冻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缓解冻土退化的主要措施应该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能源等方面考虑。

答案:

(1)地下水丰富。

河流、沼泽多;降水较多,蒸发较弱,土壤水分较多;植被条件较好,涵养水源能力较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下渗量大;有冻土层。

(2)种植水稻耗水量大;人口增长,经济发展,需水量日益增大;沼泽面积减小;“井灌种稻”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

(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比重,使用清洁能源;调整产业结构,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等。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