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一模易错题新题汇编化学实验活动教师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19598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一模易错题新题汇编化学实验活动教师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三一模易错题新题汇编化学实验活动教师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三一模易错题新题汇编化学实验活动教师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初三一模易错题新题汇编化学实验活动教师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初三一模易错题新题汇编化学实验活动教师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一模易错题新题汇编化学实验活动教师教案.docx

《初三一模易错题新题汇编化学实验活动教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一模易错题新题汇编化学实验活动教师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一模易错题新题汇编化学实验活动教师教案.docx

初三一模易错题新题汇编化学实验活动教师教案

年级:

初三辅导科目:

化学课时数:

3

课题

初三一模易错题、新题汇编——化学实验活动

教学目的

1.通过易错题和新题训练查漏补缺。

2.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教学内容

1.实验离不开仔细的观察和记录,下列记录准确的是()

A.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B.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酚酞,氢氧化钙变红

C.加热已通入二氧化碳的红色石蕊试液,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紫色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

C。

【易错点】B选项,氢氧化钙不会变红,应为溶液变红或酚酞变红。

2.⑤拓展实验:

应用质量守恒定律验证石墨的元素组成。

实验步骤:

称量m1g石墨;放入盛有足量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引燃;反应结束后,用足量的m2g石灰水吸收生成的气体(吸收完全);称量石灰水的质量变为m3g;

数据分析:

根据(16)可知石墨中含有碳元素;根据(17)可知石墨中只含有碳元素。

答案:

(16)m3>m2(或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7)m1=(m3-m2)×

或m1=(m3-m2)×

(或参加反应的石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

【亮点】将实验与代数、定量计算相结合,给学生设置了障碍。

3.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光D.镁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白光

答案:

D。

【易错点】C选项,应为淡蓝色火焰。

4.试管在化学实验中常与其它仪器和药品同时使用(图中其它仪器和药品略去)。

图中试管的朝向与实验项目不相对应的是()

ABCD

A.加热液体      B.洗净后的试管的放置方法

C.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易错点】B选项考查实验过程与方法,试管的洗涤和放置很多学生不注意,易错。

5.实验操作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蒸发食盐水时,先在铁圈上放置蒸发皿,后放酒精灯。

B.测定溶液pH,先将试纸湿润,后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上。

C.木炭还原氧化铜结束时,先把导管从盛有石灰水的烧杯中取出,后停止加热。

D.取用块状固体时,先用镊子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后将试管竖直。

【易错点】B选项,试纸不能湿润;D选项,应先将试管平放,用镊子将药品放入试管中,再将试管缓缓竖直。

6.图—1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仪器A的名称

(1)。

②检查此装置的气密性时,关闭弹簧夹,从仪器A处注入适量的

(2)形成液封后,若看到仪器A内(3),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易错点】对气密性检查的方法和现象描述不准确。

③为了制得较多的二氧化碳,可对图—1中所示仪器进行改变,请写出你的方法(4)。

【亮点】此题考查对实验装置的改进,关键是对“制得较多的二氧化碳”的理解。

实验改进往往是学生的难点。

④同学们在图—1装置不漏气、操作正确、加入药品足量且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同时进行了实验

以下是他们的的实验记录:

现象

产生气泡缓慢并逐渐停止。

反应剧烈,产生气泡很快。

请分析产生上述两种现象的可能的原因:

甲同学:

(5);乙同学:

(6)。

经过以上实验分析,你认为影响反应速度快慢的因素有(7)等。

丙同学重新选择药品,进行实验并观察到产生气泡速度适中。

但是将产生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不浑浊。

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

(8);

【易错点】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是学生的难点。

需要从反应原理、药品的选择和操作方法三个角度去考虑。

⑤同学们在图—1装置中添加了多孔隔板,得到了图—2所示装置。

添加多孔隔板的作用是(9)。

实验过程中,将固体药品放在(10)(填a或b)处,从A处加入一定量液体,从而产生二氧化碳。

若关闭弹簧夹,继续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会使容器内(11),将液体压回仪器A中,使固体与液体(12),反应即自行停止。

⑥请写出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已经集满的方法(13)。

【易错点】验满和检验的方法是学生的易混点。

答案:

51.①

(1)长颈漏斗(错别字扣分)

(2)水(3)液面不下降

③(4)将试管换成锥形瓶或广口瓶或用启普发生器(答案合理即可)

④(5)甲使用了硫酸(6)乙使用了碳酸钙粉末(碳酸钠也对,答案合理即可)

(7)反应物种类、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本小题2分,漏写一个扣1分)

(8)丙同学使用了浓盐酸

⑤(9)放置块状固体(10)a(11)压强增大(12)分离

⑥(13)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方法、位置必须都正确)

7.木炭冶炼金属已有几千年历史。

①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14);其中氧化铜

失去氧,发生了(15)反应。

(填“氧化”或“还原”)

②有人认为不能把石灰水变浑浊作为木炭跟氧化铜发生反应的充分证据。

因为加热的试管中还有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16)(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易错点】对于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其他反应不会分析。

需要思考试管中含有哪些固体、液体、气体,它们可能发生哪些反应,是否有干扰实验的产物。

空气易被忽略。

③当装石灰水的试管内不再出现气泡时,反应停止,冷却后把试管里的残留固体倒在纸上,残留固体中肯定含(17)(写化学式),可能含(18)(写化学式)。

【易错点】对于残留固体的判断,肯定有的是固体产物,可能有的是未反应完全的固体反应物。

答案:

53.(14)C+2CuO

2Cu+CO2↑

(15)还原

(16)C+O2

CO2

(17)Cu(18)C(或CuO)

8.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的原因是防止()

A.酒精挥发引起中毒 B.酒精自燃 C.爆炸 D.灯芯上会有水,难点燃

【易错点】易错选AB。

此题考查实验过程与方法,学生易忽略。

9.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采用的方法是()

A.通入石灰水B.通过灼热的CuOC.通入石蕊试液D.通过灼热的木炭

【易错点】易看错题误以为是除CO2,或错选D。

10.⑤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设计了实验装置G。

G装置若用于制备氧气,在分液漏斗中盛放的药品是(20)。

G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和验证二氧化碳的某个化学性质,请完成下表中的内容。

气体的化学性质

仪器中的药品

分液漏斗

小试管

大试管

性质(21)。

(22)

(23)

(24)

在不改变此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同学们认为只要再增加一个操作,还可以验证该气体的其他化学性质。

增加的操作是(25)。

答案:

(20)过氧化氢溶液;

(2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或紫色的石蕊变红);

(22)稀盐酸;(23)大理石;(24)澄清石灰水(或紫色的石蕊);

(25)燃着的木条放在K处。

【亮点】此题要求学生自己确定实验目的并选择实验药品,设计实验步骤。

(4)

11.右下图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

实验步骤是:

①---;②装入药品,通入一段时间一氧化碳;③加热左边酒精灯,使其充分反应;④停止加热,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至恢复到室温。

①反应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4),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

②加热前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6),

澄清的石灰水的作用是(7)。

③步骤①是(8),右边的酒精灯在实验步骤

(9)(填实验步骤的序号)中点燃(点燃前应对气体验纯)。

【亮点】第3小题考查实验过程与方法。

④上述实验除证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外,还能说明的化学性质是(10)。

答案:

52.(4)黑色变红色;(5)CuO+CO

CO2+Cu;

(6)排除空气防止爆炸(防止生成的铜重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7)检验生成的产物二氧化碳

(8)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9)②

(10)可燃性、毒性

1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蒸发结晶B.检查气密性C.滴管用后不洗涤D.塞紧橡皮塞

直接插回原滴瓶

答案:

D。

【易错点】易错选C,看到不洗涤就选了;而对于D选项中塞紧橡皮塞的正确操作不熟悉。

1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以下三组装置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提示:

着火点:

白磷40℃,红磷240℃)

图1图2图3

(1)如图1所示,能燃烧的物质是

(1)(填字母序号)。

A.水中的白磷B.铜片上的白磷C.铜片上的红磷

(2)如图2所示,将无色液体a滴入瓶中并与黑色固体b接触,能观察到试管里的白磷燃烧,则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3)如图3所示,在空气中放置时,两团棉花均不燃烧;若将足量二氧化碳倒入烧杯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

(3);

粘有过氧化钠的棉花燃烧;

未粘有过氧化钠的棉花不燃烧。

通过上述实验的对比分析,写出产生现象

的原因(4)。

完成三组实验之后,同学成功探究出了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亮点】第3小题综合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原因分析,有一定的难度。

答案:

51.

(1)B

(2)2H2O

2H2O+O2↑

(3)燃烧的蜡烛熄灭;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放出的热量达到棉花的着火点,使棉花燃烧。

(缺少一点不得分)

14.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水蒸气通过灼热的木炭后,得到的混合气体的主要成分产生了兴趣。

同学们决定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该混合气体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查阅资料】a.浓硫酸可作干燥剂。

b.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化铜反

应生成铜和水。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并进行了实验(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假设每个装置里的药品足量,反应充分)

(1)装置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由此得出混合气体中含有(14)气体。

写出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5)。

(2)同学们通过观察装置D、E中的现象后,为了确认混合气体中含有氢气,需明确装置C中试剂的名称及用途是(16)。

为了证明第四种气体的存在,装置F中的药品、现象和结论是(17)。

【实验结论】猜想正确。

【实验反思】经过讨论,同学们将上图中装置进行了简化,改进后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3)写出U型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8)。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19)

在尖嘴导管处点燃气体,。

②(20)

(4)同学们为了验证通过干燥管后气体的成分,继续进行的实验为:

 

【亮点】第4小题考查学生对改进实验装置原理的分析、实验步骤设计、现象描述和结论的得出,较综合的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答案:

53.

(1)水蒸气、二氧化碳(漏选错选不得分);Ca(OH)2+CO2→CaCO3↓+H2O

(2)浓硫酸吸收水份(试剂、用途均写对才得分)。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产生白色沉淀;混合气体中有一氧化碳气体。

(药品、现象、结论,对应写对,得1分)

(3)CuSO4+5H2O→CuSO4·5H2O

(4)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1分

在尖嘴导管处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珠

原混合气体中有氢气。

②1分

在上述烧杯中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或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产生白色沉淀。

原混合气体中有一氧化碳。

 

15.实验室中通常盛放锌粒的试剂瓶是()

答案:

A

【易错点】对于固体物品的存放方法把握不清。

16.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

Fe3O4

B.氧化汞加热分解HgO

Hg+O2↑

C.硫在氧气中燃烧S+O2

SO2↑

D.实验室制氧气2KClO3

2KCl+3O2↑

【易错点】B选项未配平,C选项的生成物不应有气体符号,D选项少了反应条件加热。

17.如图所示,水槽中漂浮着充满CO2气体的密闭的锥形瓶,(瓶底铺有适量的沙粒,以使其能正立于水中)瓶口橡皮塞上有一装满Ca(OH)2溶液的胶头滴管,将胶头滴管里的Ca(OH)2溶液轻轻地挤入瓶中,充分反应后水槽中水面将会()

A.上升B.下降

C.不变D.先上升后下降

【亮点】此题以实验为载体考查质量守恒定律。

18.化学实验中有时会出现意外情况,这是锻炼我们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科

素养的良好机会。

例如:

(1)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部破裂。

相应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

(2)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到的氧气不纯。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易错点】忽略了收集气体的时机问题,应在有连续气泡冒出时收集的的氧气才纯净。

(3)盛有石灰水的滴瓶瓶壁上发现有白色固体。

针对此现象,某同学通过实验发现该石灰水已变质?

【提出问题】:

石灰水是否完全变质?

【假设】:

澄清石灰水溶液已全部变质

【实验探究】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可能的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结论

探究石灰水是否全部变质

1用一支试管取少量石灰水

2_______________

步骤②中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1石灰水部分变质

2石灰水变质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右图A、B装置可以用于证明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

①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中A处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反应结束后没有观察到此现象,请你推测在实验操作上可能出现的

问题______________,B装置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易错点】此题实验失败的原因分析,思路同上所述。

③观察A、B装置图,发现装置存在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易错点】分析装置的主要问题应从是否能达到实验目的、安全性、环保的角度来思考。

④利用A装置可以进行多种化学反应实验,选择该装置进行实验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亮点】此题考查学生对于实验装置适用范围的归纳能力。

⑤Cu可以形成化合价为+l和+2的化合物。

氧化亚铜(

)是一种红色粉末。

加热时,氧化亚铜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利用这一性质可检验氮气中是否含有氧气(装置如上图A所示),判断氮气中含有氧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亮点】此题以信息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点在于反应产物的判断。

答案:

52.

(1)实验前集气瓶底部铺层沙或加水(1分)

写出l点即可给分

(2)反应一开始就收集集体,使空气进入集气瓶(1分)

答案合理给分

(3)通入二氧化碳气体(1分)或滴人紫色石蕊或用玻棒蘸取试剂滴在pH试纸上石灰水变浑浊(1分)答案与上面步骤一致即紫色石蕊变蓝色或pH>7

Ca(OH)2+CO2→CaCO3↓+H2O(1分)

(4)①CO十CuO

CO2+Cu(1分)

②黑色氧化铜变成亮红色(1分)答“变为红色”也得分

实验结束先撤CO,导致生成的铜在余热的作用下又变成了氧化铜(1分)

(答案合理给分)

检验生成气体是否含有CO2(1分)

③没有尾气吸收(1分)

④反应物状态:

固体与气体反应反应条件:

加热(1分)

(两点都要答全才得分)

⑤O2+2Cu2O

4CuO(1分)

红色固体变黑色(1分)

【评分说明】1.化学式或专用名称写错不得分。

2.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写错不得分,配平、状态符号、条件漏写整卷扣1分。

19.用如图的浓盐酸配制一定质量20%稀盐酸,实验时不需要的仪器是()

A.胶头滴管B.量筒C.烧杯D.电子天平

答案:

D。

【易错点】学生对于浓溶液的稀释方法不熟悉,习惯性的认为需要称量。

20.一气体可能有CO、CO2、H2、H2O(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为了探究该气体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

A中无明显现象;B中白色粉末变成蓝色;

C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

该气体中肯定含有①,肯定不含有②。

写出装置C、D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④。

问题与思考:

有同学认为上图实验方案不合理,请你指出存在的问题是:

⑤。

【亮点】此题考查对于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分析,思路同“存在问题”的分析,从是否能达到实验目的、安全性、环保的角度来思考。

答案:

52.①CO

②CO2

③CO+CuO

Cu+CO2

④Ca(OH)2+CO2→CaCO3↓+H2O

⑤该实验方案无法验证H2和H2O的存在(2点各1分),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里或没有尾气处理(合理给1分)

21.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

请据图回答:

⑷上述制备CO2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有:

(填写上图字母序号)。

比较B、E装置,E装置的优点为:

答案:

53.⑷BCDE(答全给1分),可随时加液体反应物或添加液体试剂(盐酸)方便(1分),并可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节约药品(1分)(共2分)

【易错点】对于优点的分析易漏掉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试剂。

22.为了探究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三组实验

因素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实验温度

20℃

20℃

20℃

20℃

80℃

加入溶剂种类

酒精

加入溶剂质量

20g

20g

10g

10g

10g

加入固体种类

硝酸钾

硝酸钾

硝酸钾

食盐

硝酸钾

加入固体质量

10g

10g

10g

10g

10g

溶解固体质量

6.2g

0g

3.1g

3.6g

10g

(1)分析上表,第一组实验研究的因素是(14);

(2)由上述实验可知,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是(填序号)(15);

①温度②加入溶剂种类③加入溶剂质量④加入固体种类⑤加入固体质量

(3)在第二组实验中,该同学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实验(假设溶液损失不计)

1用电子天平称取10.0g硝酸钾,放入烧杯中;

2量取10.0mL水,倒入上述烧杯中,称量烧杯、硝酸钾和水的总质量为m1g;

3搅拌至硝酸钾不再溶解为止;

4过滤,称量所得硝酸钾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g;

5计算:

m1-m2=(16)g(结合第二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将溶质改为食盐,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实验。

由实验可知,20℃时食盐的溶解性(17)(填“﹥”“﹦”“﹤”)硝酸钾的溶解性。

(4)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论正确的是(18)

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100g水

B.2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1%

C.第三组实验中的硝酸钾溶液为80℃时的饱和溶液

D.20℃的任意一杯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一定相等

【亮点】此题结合表格数据考查了控制变量法、数据分析、溶解性、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判断,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23.塑料制品在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某校兴趣小组对“塑料”展开以下探究。

(1)某品牌塑料保鲜膜的成分是聚乙烯(仅含碳、氢元素),它能够燃烧,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验证聚乙烯的元素组成。

甲乙丙丁

①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7);

②丙装置中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28);丁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9),由此可知该塑料保鲜膜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若装置丙和丁的连接顺序互换,会影响(30)元素的检验;

(2)塑料诞生一百年来风光无限,它的发明者贝克兰也因此荣获“塑料之父”的美誉,而今由于人们使用不当而直接引发的一大环境问题是(31)

A.酸雨B.水土流失

C.温室效应D.白色污染

(3)在纪念塑料诞辰一百周年的活动中出现这样一幕:

“塑料之父”的曾孙子一手拿着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塑料制成的手机,另一只手持可降解塑料制成的手机……

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以下评价中合理的是(32)

A.塑料是二十世纪最糟糕的发明

B.为了减少污染,应该禁用塑料制品

C.在未来,塑料可能会以我们想象不到的方式服务于人类

D.化学科学技术为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亮点】此题以塑料成分的检验为载体,综合考查了氧气的制备、性质、质量守恒定律、环境保护、发展观以及对化学学科的认识,较全面的考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4.为了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某同学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

过程

实验现象

大理石表面冒气泡,试管外壁微热。

试管①、②、③中产生气泡快慢的顺序为:

①﹥②﹥③。

试管④中无明显现象,⑤中可观察到大量的气泡,两只试管上方的木条均未复燃。

分析与

结论

(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3);

(2)对比实验①②可知,(34),化学反应的速度越快;对比实验(35)(填实验序号)可知,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化学反应的速度越快。

(1)对比实验④⑤可知,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还有(36);

(2)试管⑤中产生了大量氧气,但是木条却未复燃,可能的一种原因是

(37)。

【易错点】此题的易错点在于最后一空,实质是考查燃料的充分燃烧问题。

答案:

50

(14)

溶剂种类

1分

(15)

①②④

1分

(16)

6.9

1分

(17)

1分

(18)

AD

2分

52

(27)

1分

(28)

白色粉末变蓝

1分

(29)

CO2+Ca(OH)2→CaCO3↓+H2O

1分

(30)

氢(或H)

1分

(31)

D

1分

(32)

CD

1分

53

(33)

1分

(34)

反应物的浓度越大

1分

(35)

②③

1分

(36)

催化剂

1分

(37)

氧气中混有水蒸气

1分

写“气流太大带走热量”也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