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学知识要点的整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17498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93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学知识要点的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高考生物学知识要点的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高考生物学知识要点的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高考生物学知识要点的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高考生物学知识要点的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学知识要点的整理.docx

《高考生物学知识要点的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学知识要点的整理.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学知识要点的整理.docx

高考生物学知识要点的整理

高考生物学知识要点的自我整理

第一单元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冯永康(四川省绵阳第一中学)

1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它包括转变(合成与分解)、转换(储存与释放)以及信息的传递。

在的基础上,生物体才表现出、、等其他的生命活动。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根据含量不同有:

大量元素,如等;微量元素,如等。

从对生物体作用上,可有基本元素;主要元素。

各种化学元素对于生命活动具有同等重要意义。

如:

C、H、O、N是组成、

这两类生物大分子的共有元素;被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缺少B时,就会出现的现象。

3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3.1水是细胞中含量的化合物。

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功能:

结合水是;

自由水则是。

3.2大多数无机盐以状态存在于细胞中。

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种无机盐的离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有重要作用。

3.3糖类——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来源

葡萄糖是绿色植物进行的产物,是细胞的重要物质。

 

糖类也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如:

单糖中的是RNA的组成成分,主要存在于内;是DNA的组成成分,主要存在于内。

多糖中的是细胞壁的基本组成成分。

3.4在生物体内,作为储存能量的脂质是;构成各种生物膜的重要脂质是;维持正常代谢和生殖过程的脂质主要包括等。

3.5蛋白质

 

结构的多样性:

组成每种蛋白质的氨基酸不同,成百上千,更重的是变化多端,以及肽链的结构千差万别

蛋白质不仅是构成和的重要物质,也对生命活动的进行有多项重要生理功能,如,具有作用的酶蛋白;具有作用的激素蛋白;具有作用的抗体蛋白;具有作用的血红蛋白,等等。

3.6核酸

基本组成单位是,可彻底水解为。

 

不同生物体所具有的的序列是不同的。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物质,对于生物体的和的生物合成有,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4.实验一: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4.1还原糖的鉴定

选材:

含较高、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植物组织

①制浆

制备组织样液②过滤(用一层纱布)

③取液

显色反应:

 

结论:

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加热煮沸的过程中生成色沉淀。

4.2脂肪的鉴定

取材:

花生种子(浸泡3-4h),将子叶削成薄片

①取最理想的薄片

制片②在薄片上滴2-3染液(2-3min)

③去浮色(用质量分数为的酒精溶液)

④制成临时装

观察:

在镜下寻找到已着色的圆形小颗料,然后用镜观察。

结论:

脂肪能被苏丹Ⅲ染成色。

4.3蛋白质的鉴定

选材与制备组织样液:

大豆浸泡研磨液或蛋白质稀释液

显色反应:

 

结论: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色反应。

(关键:

先加试剂A,再加试剂B。

5真核细胞主要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

5.1细胞膜——物质交换的门户

膜的结构结构模型:

以两层分子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分子以不同形式镶在、嵌插或贯穿在基本支架中。

膜的外表还有具识别作用的。

结构特点:

通过人鼠细胞的融合实验,可以证明生物膜具有性。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包括:

跨膜运输(主要有自由扩散和);膜泡运输(内吞和)。

从生物膜的功能上,它具有性。

5.2细胞质——代谢的中心

细胞基质:

为代谢提供必需的等。

细胞器主要包括:

双膜结构的细胞器有:

从主要功能上,它们

又都参与细胞的

转换。

请绘出简图示之:

单膜结构的细胞器有:

、、等。

此外,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中心体(与细胞的有关)等。

5.3细胞核——遗传的中心

核膜:

双层膜,其上的核孔是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孔道。

核仁:

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周期性地和。

染色质:

主要的化学成分是,它和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6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概念:

核膜、细胞膜以及内质网等由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是密切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形成的,叫生物膜系统。

不同生物膜之间的联系:

例如,位于膜上的核糖体中合成的分泌蛋白,要先进入腔经过初步加工成为比较成熟的蛋白质,接着由具膜小泡包裹转移到

做进一步的加工,再由膜状小泡运输到,最后外排出细胞。

生物膜主要生理功能:

①细胞膜:

使细胞具有一个的内环境,在细胞与环境

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②细胞内的膜面积为提供了大量的附着点,有利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③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使得细胞内能够进行多种有序的化学反应,不会,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地进行。

研究意义:

如,人工模拟生物膜用于海水淡化或污水净化;寻找培育农作物抗寒、抗旱、耐盐新品种的途径;用人工合成的膜材料代替人体病变器官行使其功能,血液透析膜等。

7实验二: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实验原理:

实验流程:

取材(藓叶或光照下培养的黑藻)

制片:

用镊子夹取材料放在中央的水滴中,盖上

①先在镜下,找到细胞

观察

②再在镜下,注意观察的形态、分布和流动的状况。

绘图

8细胞的增值、分化、癌变和衰老

8.1细胞周期的概念: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

时为止。

在全过程中,经历时间最长的阶段是。

8.3细胞的分化

概念:

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

发生差异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特点:

①持久性:

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中,在

时期达到最大限度;②不可逆性:

细胞分化是不可逆转的、稳定的。

8.4细胞的癌变

癌细胞的特征:

①能够;②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

③细胞膜上的等物质减少,使得细胞彼此之间的性减小,导致癌细胞易转移。

 

8.5细胞的衰老

细胞的的衰亡是一种正常生命现象:

未分化→分化→衰老→死亡

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①细胞内减少,减慢;②的活性降低;③细胞内的逐渐积累,如老年斑;④细胞内的速度减慢;⑤细胞膜的

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9.实验三: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实验原理:

实验目的:

观察植物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初步掌握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术及绘制生物图的方法

实验流程:

洋葱根尖培养:

让洋葱放底部接触水,放置温暖处,常换水,防烂根

取材:

取根尖2~3mm

药品:

15%HCl溶液:

95%酒精=1︰1(体积比)

解离目的:

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

时间:

3~5min;程度:

根尖酥软

洗液:

清水

装片的制作漂洗时间:

10min

目的:

洗去组织中的解离液,利于染色

染液:

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

染色时间:

2~5min

目的:

使染色体(质)着色

压片:

弄碎根尖,盖上盖玻片,轻、平、稳压片,使细胞分散开

显微镜下观察:

先在低倍物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部位(细胞呈正方形),再转换成高倍镜观察不同时期的图象。

绘图:

绘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后期图(注明各部分结构)

10细胞工程

10.1.植物细胞工程

理论基础——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它是指:

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因而具有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的。

生物体内全能性最高的细胞是,全能性最低的细胞是。

植物组织培养:

将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既外植体)在无菌操作下,放到

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外植体在一定的外部因素作用下,经过形成,再经过过程,可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

其实践意义有:

可用于培养植物;制成人工种子(由人造种皮包裹的具有生根发芽的结构)等。

植物体细胞杂交:

①用等酶分解植物细胞的,获得;②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如等物理法、等试剂作诱导剂的化学法等等)人工诱导得到;③然后用的方法进行培育,从而得到杂种植株。

其应用价值是:

可克服的障碍,为培育作物新品种开辟新的育种途径。

10.2.动物细胞工程

 

动物细胞融合:

诱导融合法除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类似外,还常常用作为诱导剂。

融合技术最重要的用途是。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获得要融合的细胞→细胞融合、初步筛选→细胞培养、再筛选→扩大培养、提取单抗。

高考生物学知识要点的自我梳理

(二)

四川省绵阳第一中学 冯永康

第二单元 代谢——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础

 

1 代谢的概念

 

2代谢与酶

2.1酶的发现

 

1773年,斯帕兰札尼(意)证明胃具有____________的作用。

 

1836年,施旺(美)从胃液中提取出了消化蛋白质的物质(胃蛋白酶)。

1926年,萨姆纳(美))通过化学实验证实脲酶是一种________     。

 

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们指出酶是一类有_______作用的____   ____。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____  __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2.2酶的概念要点

 

酶是_________产生的一类具有________作用的_________。

绝大多数的酶是_________,少数的酶是_________。

 

2.3酶的催化特性

 

________性:

催化效率很高,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________性: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需要适宜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2.4有关酶的催化特性的三个实验

 

2.4.1实验四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操作程序

1号试管(实验组)

2号试管(条件对照组)

3号试管(空白对照组)

1

2mL3%的H2O2溶液

2

加2滴       摇匀

                                

              

3

将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分别放入3支试管液面的上方

实验

现象

 

 

 

 

2.4.2实验五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操作程序

实验操作内容

1号试管

2号试管

1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2mL

/

2

注入             

/

              

3

注入α-淀粉酶溶液

                  

2mL

4

将试管放60℃热水中

5min

5min

5

加入斐林试剂

2mL

              

6

放热水于大烧杯中加热煮沸

1min

1min

7

观察实验现象

砖红色沉淀

无砖红色沉淀

 

2.4.3选修实验一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操作程序

1号试管

2号试管

3号试管

在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可溶性淀粉

2

1mL新鲜淀粉酶溶液

(注入另1支1号试管)

                                          

                            

3

将2支1号试管放入

60℃的热水中5min

                              

放入沸水中5min

                               

放入冰水中5min

4

分别将淀粉酶溶液注入到相同温度条件下的淀粉溶液中,摇匀,

在各自对应温度下保温5min。

5

加1~2滴碘液

6(液体颜色变化)

                                   

                  

                 

 

3 代谢与ATP

 

3.1ATP等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知识在课本中的分布:

(找出第一、二、三中相关知识点)

 

3.2ATP的结构特点:

从ATP的结构简式中可看出,式中“~”代表_____ ______,

“A”代表______,“T”代表______,“P”代表__      

 

3.3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反应式:

(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ATP的形成途径:

对动物和人来说,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__________;

对绿色植物来说,所需要的能量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ATP的形成场所有:

                                                          

 

4 植物的水分代谢

 

4.1植物细胞吸收水分的基本方式

 

4.1.1吸胀吸水

 

没有形成                       的细胞,主要靠细胞内的蛋白质、淀粉和纤维素等___________性物质吸水水分。

例如,根尖       区的细胞,干种子的细胞等,都主要通过吸胀作用的方式从外界吸收水分。

 

4.1.2渗透吸水

 

根尖吸收水分最活跃的部位是根尖        的表皮细胞。

这些细胞的结构特点是细胞质基质中有一个__________________。

渗透作用的概念:

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________膜从_____浓度溶液向_____浓度溶液的扩散,叫做渗透作用。

 

渗透作用得以发生的条件是:

①具有__________的膜;②膜两侧的溶液具有________________。

 

4.2 实验七: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4.2.1实验原理:

 

植物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取决于:

①细胞液和外界溶液         的大小;

②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        。

 

4.2.2实验操作程序:

 

 

4.2.3实验图解:

 

4.3水分的利用与散失

 

一般只有1%~5%的水分用于__________和_____  ____等生理活动。

其余的水分则主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        以       作用的方式散失。

 

水分散失的意义:

①植物      水分和水分在体内运输的重要动力;②促进矿质养料在植物体内的__________;③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避免阳光的灼伤。

 

4.4合理灌溉的依据:

不同植物的需水量是不同的;同一植物在不同           时期的需水量对也是不同的。

 

5 植物的矿质营养

 

 

 

5.2植物生活必需矿质元素的实验研究方法——                   。

用人工配制的含有全部矿质元素或部分矿质元素的营养液栽培植物的方法。

可用于植物的无土栽培。

 

根据实验目的的不同,可以人为地变更培养液中的成分(如减少某种必需的矿质元素),以观察它们对植物生长发育及代谢过程的影响,这种培养液称为缺素培养液(或缺少某种矿质元素的“完全培养液”)。

含有植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全部矿质元素14种的营养液,称为全素培养液(也叫完全培养液)。

 

 

5.4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

矿质元素的运输路径:

成熟区表皮细胞→随水通过根、茎的__________→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

矿质元素的吸收与     作用有关;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则与_______作用有关。

 

矿质元素的利用特点:

①再度利用:

如__________________等,其原因是__________;②一次利用:

如_______________等,其原因是_______       。

 

5.5 合理施肥的依据:

①不同植物对各种必需矿质元素需要量不同;

②同一植物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各种必需矿质元素需要量不同

 

6  光合作用

 

6.1光合作用的发现

1864年,萨克斯实验证明了绿叶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       。

1880年,恩格尔曼在实验设计上的巧妙有4处:

一是选用       作为实验材料;二是

将临时装片放在黑暗并且没有空气的环境里,由此排除了环境中          的影响;三是选用极细的光束照射,并且用         进行检测,从而能准确地判断出氧的释放部位;四是设计了黑暗和曝光的        实验。

1930年代,鲁宾和卡门采用            法进行了实验研究,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      。

 

6.3实验六叶绿体中的色素提取和分离

 

6.3.1实验操作程序

 

 

6.4光合作用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光反应

暗反应

所需条件

                              

                               

进行场所

                              

                               

物质变化

水的光解:

                    

ATP的形成:

                   

CO2的固定:

                    

C3被氢还原:

                   

能量转换

太阳光能——→               ——→                  

 

6.5光合作用的意义

从物质转变的角度上                                         ;

从能量转换的角度上                                        ;

从气体变化的角度上                                        。

 

7 光合作用与生物固氮

 

7.1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在光的照射下,具有吸收和传递光能的色素[包括                             等),将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少数具有特殊状态的             ,使该类色素连续不断地丢失和获得电子,光能就转换成         。

这一过程中,最终的电子供体是           ,最终的电子受体是           。

 

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伴随着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叶绿体内发生的物质变化主要包括:

①                                  ;②                                  。

 

 

 

 

7.2 C3植物和C4植物的比较

 

固定二氧化碳的途径

叶片结构的特点

C3植物

CO2→                                   

维管束鞘细胞不含              ,

 而叶肉细胞中都含              

C4植物

CO2→                    

维管束鞘细胞里含            ,

 叶肉细胞中含有              

 

7.3.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

除了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和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外,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的措施主要还有:

①             的控制。

②           的供应。

③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例如:

氮是                         的重要组成成分;磷也是                        的重要组成成分,还在维持               膜的结构和功能上起着重要的作用;钾与光合作用中糖类的                  有关;镁是              的重要组成成分。

 

7.4生物固氮

 

7.4.1生物固氮是指固氮微生物将大气中的氮              的过程。

 

7.4.2固氮微生物的种类包括:

①以根瘤菌为代表的                 ;②以圆褐固氮菌为代表的               。

 

7.4.3 生物固氮与氮循环过程:

(熟识选修课本P.46图2-14)

 

7.4.4 生物固氮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例如,根瘤菌拌种、用都可植物做绿肥等。

 

8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8.1 糖类代谢

 

 

9 细胞呼吸

9.1 细胞呼吸的概念:

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      中经过一系列的            ,最终生成            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      的总过程。

 

9.2有氧呼吸

9.2.1概念:

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        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     氧化分解,产生出                ,同时释放        的过程。

9.2.2总反应式:

                                                 

9.2.3按照物质和能量转变的特点,有氧呼吸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阶 段

项 目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场所

 

 

 

氧气是否参与

 

 

 

反应物

 

 

 

生成物

 

 

 

产生ATP数量

 

 

 

9.3无氧呼吸

 

9.3.1概念:

细胞在       条件下,通过      的催化作用,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      

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       的过程。

 

9.3.2总反应式

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9.4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呼吸方式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区别

反应场所

                             

                                  

反应条件

氧气、有氧呼吸有关酶

不需要氧、无氧呼吸有关酶

物质转变

彻底分解,产生                

分解不彻底,形成                        

能量转换

释放大量能量,形成大量ATP

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联系

第一阶段完全相同,产生丙酮酸以后,有无氧的供应才分道扬镳。

实质相同

 

 

9.5细胞呼吸的意义

9.5.1能为生物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