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13311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docx

《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docx

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经济仍具备实现平稳快速增长的有利条件。

但也应看到,经济运行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因素,一些长期性的矛盾和问题还需要通过深层次的改革和调整来加以解决。

(一)外部条件分析

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但外部需求恢复增长需要较长时期。

在各国开出的“强力药方”作用下,全球经济出现大病初愈迹象。

美国经济在经历了前几个季度的衰退后初露增长曙光。

世界各大主要经济体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

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开始出现复苏迹象,但目前仍面临失业率飙升、财政赤字剧增和消费不振等诸多挑战,经济刺激计划也将收缩或陆续退出,经济全面复苏将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

(二)内部条件分析

1、国内消费市场拓展空间广阔,但难度增大

国内消费市场仍有很大的潜力:

首先,农村消费市场将会迅速启动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其次,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信心增加,有利于刺激本轮消费升级。

但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农民增收困难情况下,同时受未来支出和消费习惯等多重因素制约,我国消费增长难以持续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2、国内投资增长具备潜力,但民间投资意愿不强

我国的国内投资增长具备一定的潜力,主要表现在:

就业压力和改善现状的迫切愿望,形成了高涨的投资热情;房地产、汽车工业发展带来的产业规模扩大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变化,为投资提供了广阔空间;巨大的国民总储蓄和国外投资,为投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但目前经济增长动力主要还是依靠投资拉动,政府投资增速比民间投资增速要快得多。

实现经济明显复苏的关键还是要带动民间的投资。

3、稳定出口政策成效明显,但外贸形势不容乐观

首先,近期人民币升值压力有所上升,美元出现较大幅度贬值。

美元中长期弱势格局难以根本改变,而中国拥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和巨大的贸易顺差,人民币升值压力近期有所上升,不利于中国出口回升。

其次,国际贸易摩擦加剧。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中国成为最大的受害国。

中国未来要想重现出口20%、30%及以上的持续高速增长局面已不太现实。

4、工业增长条件充足,但结构调整难度很大

一方面,工业经济增速发展条件充足:

工业企业利润的增长惯性依然存在;公司治理和管理水平的改善;消费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投资较快增长的态势将增大对制造业产品的需求。

另一方面,工业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产能过剩这一中国经济的顽疾。

前几年出口的指数型增长,吸收了我国不断产生的过剩产能。

5、财政和金融环境良好,但通胀预期逐渐显现

2010年我国面临的财政和金融环境相对比较稳定和良好。

首先,财政实力和外汇储备实力逐渐增强。

近年来,中国财政收入出现快速增长趋势,财政实力不断增强。

其次,我国的外债偿债率,负债率等各项指标均持续回落。

再者,金融监管体系在稳健提高。

但也要看到,2010年全国通货膨胀的预期和压力,都将逐步增强。

2010年中国经济走势预测

2010年总需求的变化将呈温和走高的趋势,随着世界经济回暖,外贸出口的状况将发生比较明显的转变。

在此背景下,2010年的经济增长将会保持平稳上升的趋势。

1、投资仍将保持较大规模

2010年投资增长的可持续性仍然乐观。

主要原因在于:

其一,新开工项目增速达81.1%,显示未来仍有大量在建投资项目支撑较快的投资增速;其二,2009年中央政府安排新增的财政投资4875亿元之中仍有2000亿元左右尚未投入使用,政府投资空间较大;其三,随着外需可能逐渐恢复,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奏效,民间投资有望进一步回升。

2、消费增速会进一步加快

2010年,随着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政府公共教育和医疗支出的增加,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和推进,中西部消费潜力的释放,以及其它推动消费的政策和结构性改革,将对居民消费起到更有力的推动作用。

3、出口有望转负为正

从目前情况分析,2010年世界经济有望出现缓慢复苏,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总体趋于改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0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1%。

随着各国稳定金融市场的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金融市场风险降低,增强了金融机构放贷的信心。

4、严重通胀不会出现

面对2009年的天量货币供给、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等因素,“2010年必定通胀”是极富市场感召力的一种观点。

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中,通货膨胀的生成可能源于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权的使用,向市场注入了过多的流动性,也可能源于商业银行扩大信贷供给,在货币乘数的放大效应下,导致了货币扩张。

金融危机在2008年10月中下旬全面爆发,2008年第四季度全球经济全面衰退,2009年上半年全球经济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是从2009年六月份以后开始有所回暖,全球经济先行指标指数显示,OECD成员国经济先行指标从2009年3月的92.7%已经上升到9月的100.6%。

搞经济的人普遍认为,只要先行指数超过100%,就说明经济开始复苏了。

从GDP增长方面来看,全球经济也基本呈现出好转的态势。

主要发达国家GDP基本停止下降,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均在2009年第二季度实现止跌反弹。

2009年10月中下旬时IMF公布的全球经济增长情况显示,2007年全球经济增长是5.2%,2008年迅速下降到2.0%,预测2009年的增长是-1.1%,2010年增长3.1%。

  

  美国经济似乎不像我们想像得那么糟糕,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字显示(美国商务部专门有一个局叫经济分析局),2009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实际增长是3.5%,不过后来美国对自己公布的3.5%做了一个调整,表示只有2.8%。

第一季度是-6%,第二季度是-1%,第三季度大致是2.8%。

大家都知道在正常年份,第四季度是美国消费旺季,从目前我们掌握的资料看,美国经济10月份、11月份的数据都比第三季度好,所以我们估计,09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长将在3.8%以上。

这样算起来,2009年美国经济增长将会在-0.5%左右,比预想的-3.4%要好一些。

  

欧元区的经济增长也不像IMF预测的-4.2%那么低,无论是德国、法国、意大利还是西班牙,从我们最近看到的这些国家本国实际公布的数字来看也不是很糟糕,因此我们估计欧元区经济2009年有可能是-2.5%。

  

日本国内预测2009年日本经济增长大致为-4%,但我们估计,日本应该是-4.5%,英国是-2.5%,俄罗斯是-7.5%,巴西是-0.7%。

印度总理辛格在2009年10月底世界经济论坛的一个峰会上宣称,2009年印度经济增长最起码是6.5%。

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是8.7%。

  

IMF对世界经济的预测总体上是偏低的。

我们认为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大致应该在4%以上,其中美国最起码在2.5%,美国学者更乐观,他们的预测是3%;IMF预测欧元区2010年增长0.3%,但欧盟对欧元区的预测是1.5%以上;IMF预测日本2010年增长1.7%,但我们认为2010年日本还要衰退,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可能要负增长1%;IMF预测英国大致正增长1.5%以上,俄罗斯正增长2.5%以上。

印度2010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是7.5%,中国2010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保守估计是9.5%,最乐观的预测是11.5%。

  

世界各国对中国经济似乎都比较乐观,2001年至2008年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大致是9.8%左右,全球的平均增长速度不超过4.8%,也就是说,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两倍。

与此同时,日本在相对低速增长,我们认为2009年我国的经济规模可能逼近日本,2010年中国肯定可以超过日本。

  

重大政治事件对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产生很重要的影响,“9·11”事件后全球贸易严重下滑,中国加入WTO后全球贸易开始恢复性增长,2001年至2008年,全球贸易的平均出口增长速度是12%,中国高达22%;全球进口增长速度平均达到15%,中国进口增长速度达到23%。

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出口是2600多亿美元,进口是2400多亿美元。

2008年中国的出口已经达到14200多亿美元,进口达到12000多亿美元。

2008年中国是世界第二出口国,德国以14300多亿的出口额排在第一位。

  

2009年受全球经济严重衰退的影响,我国出口估计可能负增长19%左右,进口负增长15%左右。

但据我们目前掌握的数据,德国的负增长比我国更严重,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所以2009年我国超过德国的可能性相当大。

2008年美国的进口规模是21000多亿美元,2009年美国的进口也衰退,我们估计2009年美国的进口可能还是在两万亿美元左右,仍处于世界第一位,我国将超过一万亿美元,位居世界进口第二,德国应该是在九千多亿美元,世界进口第三。

  

在世界贸易发展方面,进入2009年以来,随着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需求的复苏,全球贸易在第二季度开始反弹,其中全球货物出口增长额比第一季度增长7.6%,达到2.88万亿美元,这是自2008年第三季度以来的首次增长。

  

全球金融市场逐渐恢复也是经济好转的一个很重要的信号。

金融号称经济的命脉,全球金融市场从2009年3月份开始反弹,到现在为止,包括美国、欧元区、日本、英国在内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的金融指数基本上恢复到金融危机以前的水平。

  

在外国直接投资方面,2009年上半年全球范围内超过10亿美元以上的跨国并购只有40宗,与2008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3以上。

而且从2008年起,一些国家发生了大规模的撤资活动,包括收回投资、公司内反向信贷和偿还母公司的债务。

2009年第一季度,跨国公司的撤资力度依然较大。

不过自2009年6月以来,大规模的撤资活动基本停止,这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全球直接投资的低谷已经过去。

尽管如此,OECD依然认为2009年全球并购额将比2008年下降56%,而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和南非的企业并购额将同比下降62%。

从中期来看,预计跨国公司其外国直接投资将于2010年逐步恢复,并于2011年开始增长,这对全球经济的恢复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很重要的推动力,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营销、贸易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很重要的因素。

  

此次金融危机之后,经过短短一年,经济就开始恢复了,我们认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少有的。

2010年,全球经济基本上能够实现比较好的恢复性的增长,达到4.5%。

这次金融危机致使全球经济衰退的水平、规模不是特别大,我们认为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界各国采取的联合救市和刺激经济政策。

  

除了匈牙利和冰岛向IMF提出贷款以外,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两个最基本的政策,一是财政政策,二是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最主要有四个表现:

降低利息,降低存款准备金,向金融机构注资,制止买空。

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利息水平都降到了二战以来的最低点。

比如目前美国的联邦基准利率就是零,英国、日本跟美国差不多。

日本的情况稍微好一点,但也只有0.7%。

澳大利亚的基准利率是3%多,我国的基本利率是4%多。

降低利息,降低存款准备金,大量的释放贷款是振兴经济的最重要的途径。

另外,我国还对少量的商业银行注资,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就没采取这项措施,这说明他们的基本情况还算比较好。

2008年10月份,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全面承诺对金融机构的存款进行担保,也就是说,如果银行没有钱了,那么百姓的存款由政府全面担保。

    世界各国采取的财政政策主要有两项:

加大政府支出和产业振兴。

此外,中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一样采取了减税的政策。

匈牙利和冰岛没有采取减税政策,因为他们没钱,再减税就更麻烦了。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和财政政策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对世界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认为,20国集团联手采取行动是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很重要的制度保障。

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对金融危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另一方面,恰恰也是因为全球化,使各个国家和地区能够联合起来,共同遏制危机的蔓延。

  

历史的经验表明,每当发生全球经济危机,往往会伴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随着金融危机导致的世界制造业和服务业等实体经济的萎缩,虽然各国都表态要联合抵御贸易保护主义,然而在金融危机蔓延的背景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却有不断加强的趋势。

中国没有想到在加入WTO以后不到十年的时间,就从全球的第四、第五大贸易体迅速上升为第二大贸易体、第一大出口国。

毫无疑问,欧美发达国家或者其他国家也没有做好接纳中国成为全球出口第一国的心理准备,而另一方面我国也没有做好制度保障。

这样一来,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我国就成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打击的头号对象了,2009年最突出。

到现在为止,我国遭受到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殊保障措施的调查案子已经达到了110多起,占全球的45%。

美国反倾销案子50%以上针对中国,反补贴案子70%针对中国。

欧洲国家和地区反倾销案子35%以上针对中国,所以我国现在的的确确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

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高失业率,可以说金融危机最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导致全球失业人口剧增,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失业率都达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历史最高峰。

美国2009年10月份的失业率居然达到了4.2%,11月份有所好转,也仅仅降低了0.2%,达到4%。

日本达到了创记录的5.8%,欧盟国家和地区达到了9.3%,西班牙更是高达19%多。

随着失业人口的大量增加,欧美国内贸易保护主义的呼声自然而然就高涨起来,这是针对中国实施那么多贸易限制措施的主要原因。

2010年世界经济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

世界经济增长道路并不平坦,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风险和挑战。

2010年世界经济贸易仍然有一些不确定因素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金融体系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

  

尽管极端的系统性风险已经基本清除,但全球金融体系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这突出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是金融体系可能无法提供足以支撑经济复苏所需的资金;二是主权资产负债表蕴含的风险需引起重视;三是金融机构尚需进一步重组以保证其发放贷款和支持经济复苏的能力;四是新兴金融市场依然存在较大的脆弱性等。

  

奥巴马提出的二战以后美国从来没有过的严厉的金融监管措施,可能不符合共和党的宗旨,不符合美国传统自由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要求,虽然这些措施已经在国会通过了。

美国这个国家,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自我革命的精神,美国自己有一个词叫“创造性毁灭”,这种精神很厉害。

美国金融体系在金融危机以后,不是彻底垮了而是更加坚强。

  

我一直对此次金融危机持比较积极乐观的态度,原因就在于我认为美国爆发的这次金融危机主要是金融体系内部的危机,不是美国经济全面的危机,它并没有给美国经济带来灾难性的、根本性的打击,美国的金融体系并没有崩溃,只要金融体系做出适当的变革,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我刚才提到2010年保守估计中国也会超过日本,但我从来不预测20年以后中国会超过美国。

我个人认为,20年内中国超过美国的可能几乎不存在,其中的关键就在于美国的自我革命精神。

大家很难想象,小布什在下台之前,搞了个20国集团峰会。

在10月份的时候,还作了另外一个简直让人不敢相信的演讲,他居然承认自己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是错误的。

我相信只有美国、美国的政治家能做到这一点,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家很难做到。

这就是美国的自我革命精神,或者叫自我修复能力。

  

第二,大量中低收入国家面对融资困难。

  

由于世界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增长尚不确定,经济活动的减少加上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大大萎缩,使大量中低收入国家出现严重的资金紧张。

尽管许多国家可以暂时利用景气时期积累下来的外汇储备来弥补这个融资差额,但该策略的可持续性并不确定。

另外,虽然官方来源的资本流动可能弥补这一缺口,但为获取外部融资所需进行的经济重新调整过程将是十分艰难的。

  

有人可能会关心:

中国那么多外汇储备为什么不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投票权?

欧洲想把他们的IMF投票权卖给其他国家和地区,美国怕中国买,让日本花了一千亿美元去买,结果他们没想到中国根本就不买。

当时我们就建议中央不要买,主要因为买了以后对我国意义不大,因为目前我国的投票权不到4%,要想拥有IMF的投票权必须到15%以上。

目前欧洲投票权是35%,美国是18.5%,除此之外,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没有那么大的规模,日本也就是4.5%左右。

我国要买的话最起码要拿出三四千亿美元才能买到超过15%以上的投票权,而欧洲也不一定愿意出卖那么多,同时,我们也不知道金融危机会产生什么样深远的影响。

  

我们分析,中低收入国家危机以后肯定面临融资困难,不如我们到时候一对一救助,这样的效果会更好,这些国家和地区可能更感激我们。

事实证明我国的策略是对的。

大量中低收入国家需要资金,比如我国周边的外蒙古、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家和地区,也包括很多拉美国家和地区也大量需要资金。

在这个时候,我国从双边关系的角度去支持、援助对我国更加有利。

  

第三,经常账户和财政同时出现赤字。

  

经常账户和财政同时出现赤字,即所谓的“孪生赤字”问题,对于欧洲和中亚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是最为严峻的挑战。

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这些国家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遭受到的经济衰退程度最为严重;二是这些国家在危机到来时已经出现了两位数的经常账户赤字和政府债务上升的压力。

“孪生赤字”对全球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值得我们关注。

第四,高失业率和通胀预期并存的威胁。

  

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的就业蒙上巨大阴影,失业人数急剧增加,另一方面,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通货膨胀率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却产生了很强的通胀预期,主要体现在反映投资者通胀预期的美国普通国债与通胀挂钩债券收益率很差。

各国政府为应对危机向市场投入的大量流动性资金若不能及时收回,则有可能引发破坏性的通货膨胀。

  

第五,多数国家都面临着严峻的宏观经济政策挑战。

  

尽管多数国际经济组织都对当前的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相对乐观的估计,但在经济危机转向经济复苏的过渡时期,世界上多数国家都面临着严峻的宏观经济政策挑战,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是如何制定结构调整与社会政策;二是怎样对金融机构进行审慎改革;三是紧缩性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推出时机选择等;四是由于实施金融危机应对政策和财政刺激政策,以及由于经济停滞而导致税收不足,进而引发主要发达国家财政的持续恶化。

  

第六,石油价格趋升导致中长期爆发能源危机的风险。

  

我们预测2010年石油价格将会攀升,尽管从全球经济基本面来看,2009年以来几乎主要发达经济体均处于严重衰退之中,并不支持国际油价上涨,但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复苏,目前经济中仍存在支撑其持续上涨的主要因素,包括全球超宽松货币政策所催生的流动性进入商品市场,美元不断走低,商品期货市场监管不力及欧佩克限产等。

  

全球油价的飙升,期货交易的投机在其中起了很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们认为,不排除中东国家和石油输出国组织以及主要产油国、石油主要出口国在炒油价。

  

第七,美元贬值。

  

我们判断2010年美元可能要持续贬值,特别是在2010年9月份以前。

2009年9月份到12月份,美元对英镑、日元贬值15%。

我们估计2010年9月份以前,美元贬值15%的可能性还很大。

大家注意,为什么美元贬值而美国经济又好转呢?

很简单,因为美元太多了。

  

但长期来看,两三年以后,美元还是会升值的。

我们研究发现,美国不同的政党对美元的政策是不一样的:

共和党长期实行弱势美元政策,民主党实行强势美元政策。

奥巴马理论上是要实行强势美元的,但没办法,现在美国预算太多,严重贸易赤字,需要靠美元贬值来促进出口。

一方面限制进口,另一方面美元贬值,大家一听就明白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减轻债务。

2010年世界经济贸易发展与政策展望

我们估计,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应该在4.0%以上,比主要国际经济组织预测的3%要高一些。

  

一是各国之间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将会受到空前重视。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目前各个主权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变得空前密切,这也使金融危机出现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卷入危机的国家有必要通过扩张性货币和财政政策刺激总体需求、对破产的金融机构进行资产重组,以及通过注入流动性的方式来恢复信贷市场的功能。

这一系列反危机的政策措施发挥作用的基础必须是主要国家的政府能在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方向上达成广泛共识。

所以在经历此次金融危机之后,各国之间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将会进一步深入开展。

  

二是全球货币政策或将步入趋于收紧的敏感期。

  

由于危机期间各国都采取了超乎寻常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各界对建立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策略”已有普遍共识。

由于主要经济体在努力寻求经济复苏与通胀隐忧间的政策平衡,所以当前全球范围内货币政策正在进入一个趋于收紧的敏感期。

澳大利亚已经三次加息了,在发达国家里面,澳大利亚的日子会相对好过一些,因为澳大利亚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是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出口,随着全球经济的恢复,能源资源市场开始活跃。

澳大利亚第一个加息,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全球经济开始复苏了。

  

三是实施适当的财政紧缩以求重建财政的可持续能力。

  

鉴于高额财政赤字对财政可持续性带来的严峻挑战以及带来利率上升导致的投资溢出效应,所以主要国家正考虑采取增收节支的审慎财政政策,把财政收支控制在财政可持续发展的约束条件内,只有这样才能使刚刚开始复苏的世界经济走向良性发展。

现在很多国家几乎就是通过实行赤字财政来推动经济增长和恢复的。

我们估计,2010年下半年到2011年,绝大多数财政赤字的国家都会逐渐收紧。

  

四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将会继续存在但不会成为主流。

  

自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各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但由于国内经济形势迅速恶化,一些国家在挽救本国经济的同时,采取了一些不利于国际贸易的举措,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重创世界贸易。

但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形势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需要世界各国的协调与合作,贸易保护主义只会使各国合作效果大打折扣,延缓世界经济复苏,甚至加剧世界经济衰退。

世界各国都认识到,贸易保护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让经济形势变得更加糟糕,因此从长远来说,贸易保护主义不会成为全世界的主流。

  

下面,谈一下对世界几个主要经济体的展望:

  

第一,美国经济贸易发展与政策展望。

  

我们预测,2009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在0.5%,2010年美国经济将增长3%。

  

一是消费驱动型经济模式不会改变,“再产业化”也难以改变其贸易失衡格局。

  

美国试图通过提出“低碳经济”来主导国际经济新规则和把持国际话语权,但低碳、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在技术上尚未实现重大突破,这些新兴产业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有对立面集团,实施阻力巨大。

后危机时代,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总体趋势没有改变,美国消费驱动经济模式长期不会变,短期储蓄率上升是对危机前过度失衡的调整。

由于当今国际分工格局不会有较大变化,美国经济已完全进入高端服务业和知识产业阶段,美国试图“再产业化”的努力难以改变贸易失衡格局。

  

二是宽松货币政策将继续,但可能会以非利率措施收回流动性。

  

由于当前美国经济尚处于“失业型”复苏阶段,通胀指标仍处于萎缩区间,美联储在2009年11月的决策会议上仍决定维持基准利率在0到0.25%的历史低位不变。

预计美联储在2010年第二季度前仍会把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近期退出的可能性较小。

但美联储将会强调控制通胀预期的重要性,并可能采用非利率措施逐渐收回流动性。

  

三是美元汇率将呈现长期震荡下行趋势。

  

从中长期来看,美国经济复苏意味着美元汇率中期仍会保持相对强势。

但低利率、巨额财政赤字和经常账户赤字等因素预示着美元还将趋于贬值。

拥有庞大债务的美国政府也希望通过美元贬值刺激出口,转嫁危机成本,减少经常账户赤字。

因此,美元汇率将呈现长期震荡下行趋势。

四是中美经贸合作前景广阔,但贸易摩擦将成为常态。

  

中美两国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