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题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11398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题答案.docx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题答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题答案.docx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题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对号入座(将合适的科学关键词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科学关键词:

蚯蚓、喷洒农药、土壤、壤土、抛洒垃圾、蒸发皿、腐殖质、种植绿肥、黏土、烧杯、收集树叶和粪便沤肥、开窑烧砖、酒精灯、沙土、开山毁林、放大镜

科学现象和客观事物:

1、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土壤。

2、图1所示的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的工具:

酒精灯。

 

3、常见的三类土壤:

沙土、黏土、壤土。

4、植物生长的必须肥料:

腐殖质。

5、对贫瘠的土壤加以改良的方法:

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

6、图2所示是老师给我们做实验时用来干燥土壤的仪器:

蒸发皿。

7、土壤天然的“犁”:

蚯蚓。

8、人类对土壤的破坏行为:

喷洒农药、抛撒垃圾、开窑烧砖、开山毁林。

9、图3是我们为了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而借助的观察工具:

放大镜。

10、图4是实验室里常用的盛液体的容器:

烧杯。

11、适宜大多数植物生长的土壤:

壤土。

12、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的土壤是:

沙土。

二、火眼金睛(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看谁找的准又快)

1、下列小动物在土壤里生活的是(A、B)。

A.B.

 

C.D.

 

2、腐殖质是由(B)变成的。

A.泥土B.动植物遗体C.塑料袋D.岩石

3、能够改良土壤,并在成肥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C)

A.蜗牛B.蚂蚁C.蚯蚓D.青蛙

4、能保护家乡土壤的活动是(C)

A.B.

 

C.D.

 

5、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时,保持相同的量是(ABC)

A.相同多的土B.倒入相同多的水C.同时把水倒入D.土的颗粒要相同

6、三种土壤中渗水性最差的土是(A)A.沙土B.黏土C.壤土

三、实验对对碰(把实验的具体操作、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要研究的问题对应连接起来)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要研究的问题

 

 

四、小小分析家。

关于土壤

土壤是有细小的岩石颗粒组成的,含有动物植物的残骸碎片。

土壤中含有空气和水

在大多数地方,地面上都覆盖着土壤。

各种土壤之间有很大的差别。

壤质土呈暗棕色或黑色。

当你用手捻时,它会粘在一起。

壤质土中含有一定的水分。

植物在土壤中生长的最好。

黏质土可能呈棕色、红色或者黄色。

当你用手捻时,它会粘在一起。

黏质土中含

有较多的水分。

砂质土通常呈浅棕色。

当你用手捻时,它不会粘在一起。

砂质土中含有的水分较

少。

摘自美国主流科学教材《科学启蒙》

1.土壤是有什么组成的?

土壤是有细小的岩石颗粒组成的,含有动物植物的残骸碎片。

土壤中含有空气和水。

2.用手捻时,不会粘在一起的土壤是哪种?

用手捻时,不会粘在一起的土壤是砂质土。

3.按照含有水分的多少给土壤排序。

按照含有水分的多少给土壤排序依次是:

黏质土、壤质土、砂质土。

五、我有问题千千问

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蚯蚓是一种很古老的动物,千百万年来,默默无闻地生活在泥土里,耕耘不止,增添土地的养料,使绿色植物长得郁郁葱葱。

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说“除了蚯蚓粪之外没有沃土”。

人们说蚯蚓是改良土壤的“功臣”,这话一点儿也不错。

蚯蚓挖掘土壤,使土壤变松,并使空气和水容易抵达植物的根部。

蚯蚓挖掘的洞穴与通道有助于土壤迅速排水。

美国奥利维博士估计,如果15亩土地中有100万条蚯蚓栖息,完全可以代替三个熟练的园丁全年每天轮流干八个小时的劳动,而且每年还可以获得1.8吨的蚯蚓粪。

这些年来,有些国家的农民实行“免耕法”,他们用大量增加土壤中蚯蚓种群数量的方法来代替机械耕作,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改良了土壤。

蚯蚓对植物生长的贡献是巨大的。

蚯蚓在土壤中纵向栖息,头朝下吃食,每天能吞吃相当于自身重量的有机物质,其中约有一半作为粪便排积在地面。

据国家农业部肥料质检中心等单位对蚯蚓粪的检测,蚯蚓粪含氮磷钾分别为1.4%、1%、1%,含腐殖酸46%,含23种氨基酸,丰富的蚯蚓蛋白酶,并具颗粒均匀、透气保水、无味卫生、肥效持久等特点。

含水85%的蚯蚓粪在酷暑中晒15天,20厘米深处含水量仍达45%,大大增强土壤的抗旱能力。

蚯蚓粪中的蚯蚓酶还可以杀死土壤中的病毒、有害菌和对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的物质。

蚯蚓粪是一种理想的天然生物肥。

 阅读上面的短文并观察上面的图片,找出你所观察到的现象并提出你可以研究的问题:

(提示:

可以从你所观察到的蚯蚓的生活环境、蚯蚓对土壤的作用等现象来写出你所观察到的现象并提出相关的问题)

我所看到的现象有:

现象一:

蚯蚓生活在黑暗潮湿的土壤里。

现象二:

蚯蚓的颜色与土壤的颜色差不多。

我能提出的问题有:

问题一:

为什么说蚯蚓是改良土壤的“功臣”?

问题二:

蚯蚓对植物生长的贡献有哪些?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对号入座(将合适的科学关键词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科学关键词:

适宜的温度、萼片、虫媒、叶柄、花瓣、茎、叶、水力传播、花、雄蕊、风媒、水分、空气、果实、雄蕊和雌蕊、雌蕊、叶子、人工辅助、种子、根、叶脉、叶片、风力传播、自身的力量传播、直根、须根、向光性

科学现象和客观事物:

1、将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土壤中,同时又从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分和养料根。

2、把水和土壤中的养料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

茎。

3、外面有果皮,内部有种子的是:

果实。

4、植物的根可以分为:

直根、须根。

4、适合种子萌发的条件:

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5、制造花粉:

雄蕊。

6、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叶子。

7、叶子的组成部分:

叶片、叶脉。

8、植物的繁殖器官:

雄蕊和雌蕊。

9、唐朝大诗人韩愈的《晚春》中有一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从文学的角度写出了杨树和榆树的种子的传播方式:

风力传播。

10、植物种子传播的几种途径:

风力传播、水力传播、自身的力量传播。

11、胡萝卜的根是一种特殊的直根。

12、植物总是向着阳光生长,说明植物具有:

向光性。

13、如右图所示,花的构造有:

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14、一株完整的开花植物一般都有六个部分: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二、火眼金睛(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看谁找的准又快)

1、下列属于植物种子的是:

(A)A.蚕豆B.橙子C.菠菜D.杏

2、下列植物的茎中是直立茎的是(AD)。

A.B.

 

C.D.

 

3、在下列几种植物中我们所吃的食物属于植物的种子的是(D)。

A.B.

 

C.D.

 

4、下列植物依靠风力来传播花粉的是(CD)

A.油菜花B.桃花C.玉米花D.水稻花

5、如右图所示在叶子上套一塑料袋目的是为了研究(B)

A.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B.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

C.叶子怎样制造食物

6、下列植物的种子不是借助风来传播的是(BC)

A.B.

 

C.D.

 

7、根的作用包括(ABD)A.固定植物B.吸收营养C.运送营养D.吸收水分

8、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B)A.虫媒花B.风媒花C.人工辅助授粉

三、实验对对碰(以下是进行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的实验,请根据实验装置图完成填空并把实验的做法及实验结果对应连接起来)

1、某同学在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时,设计了如图实验:

请回答问题

(1)图中1号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 没有水)。

(2)图中3号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没有空气)。

(3)图中5号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 温度低 )。

(4)图中2号种子能萌发的原因是(温度、湿度、空气条件适宜)。

(5)以上实验说明种子萌发必须具备的外界条件是:

( 适量的水分 充足的空气 适宜的温度)。

 

(6)根据以上实验过程,把下列实验操作与结论连起来。

 

2、我们吃的食物属于植物的哪部分:

 

 

四、小小分析家

为什么水生植物的根茎不易腐烂?

我们知道一般植物浇水过多或排水不良,都会造成根茎腐烂。

可水生植物总泡在水里,它的根茎为什么不会腐烂呢?

根茎腐烂的原因不在于水的多少,关键问题是能否得到足够的氧气。

水中的氧和氮是很少的,满足不了一般植物的需要。

而在大量浇水以后,水里的氧气还要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吸收一部分。

当土壤里没有了氧气以后,土壤里的微生物会变得非常活跃,能制造出对植物有害的硫化氢等无机化合物,而且植物的根茎上也会滋生病原菌。

因此,植物的根茎就烂了。

而水生植物适应了水中生活,它的根茎能够吸收水中的氧气,即使在氧气很少的情况下,也能进行正常的呼吸所以根茎就不易腐烂了。

摘自《十万个为什么》

(1)你认为根茎腐烂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认为关键问题是能否得到足够的氧气。

(2)为什么水生植物的根茎就不易腐烂?

水生植物适应了水中生活,它的根茎能够吸收水中的氧气,即使在氧气很少的情况下,也能进行正常的呼吸所以根茎就不易腐烂了。

五、我有问题千千问

作物根系具有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根系数量的多少、分布的深度、分布的广度以及根系表面积的大小等特征,是决定化肥使用效益高低的重要条件,也是指导合理施肥的重要依据之一。

作物根系一般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两种类型,多数双子叶植物如棉花、大豆等属直根系,单子叶植物如稻、麦、玉米等为须根系。

直根系入土较深,须根系入土较浅。

多数大田作物根系集中分布在0~50厘米土层内,最深可达1米以上。

根系的分布范围相当宽广,这有利于根系在更大范围内吸收水分和养分。

阅读上面的短文并观察右面的图片:

我所看到的现象有:

(提示:

从直根系和须根系的不同等方面来写出你所观察到的现象并提出相关的问题)

现象一:

主根和侧根有明显区别的是直根系。

现象二:

主根和侧根无明显差别或全部由不定根构成的称为须根系。

我能提出的问题有:

问题一:

我们周围常见植物是直根系的有哪些?

是须根系的有哪些?

问题二:

直根系与须根系的区别有哪些?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对号入座(将合适的科学关键词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科学关键词:

下沉、借助漂浮物、水里加盐、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过滤、改变物体的形状、天平、沉淀、混合、分离、改变自身重量、蒸发、看、闻、量筒、尝、摸、听、固体、量杯、不会流动、重量、体积、沉浮、溶解

科学现象和客观事物:

1、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固体。

2、图1所示是实验室常用的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

量筒。

3、图2所示是实验室常用的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

天平。

 

4、使沉在水里的固体浮起来的方法:

借助漂浮、水里加盐改变自身重量、改变物体的形状。

5、钢铁放在水里:

下沉。

6、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三种方法是沉淀、过滤、蒸发。

7、认识物体常用的方法:

看、闻、摸、听、尝。

8、蜂蜜倒进水里:

下沉。

9、油倒进水里:

上浮。

10、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固体的标准:

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11、固体的共同性质是:

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会流动。

12、固体与固体可以混合,也可以分离。

13、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14、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

二、火眼金睛(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看谁找的准又快)

1、下面所示的物体浮在水面上所用的方法是靠在水里加盐的是(D)。

A.B.

 

C.D.

 

2、原来浮起的马铃薯,使用下列哪种方法可以使它下沉(B)A.加盐B加清水C.加糖

3、下列物体属于固体的是(BC)A.洗发剂B.玻璃球C.橡皮D.牛奶

4、下列物体浸没在水中上浮的有(BC)

A.B.

 

C.D.

 

5、酒精和水混合后的体积会(B)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

6、一个苹果在水中会上浮,那把该苹果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则其中的一块同样的苹果在水中则会(A)A.上浮B.下沉C.无法判断

7、俗话说“瓜浮李沉”,意思是西瓜投入水中可以(A),李子投入水中会(B)

A.上浮B.下沉

8、下列材料制成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BD)一定是沉在水底的。

A.木头B.铁C.塑料D.玻璃

9、潜水艇上浮下沉的原因是(A)A.重量变化B.体积变化C.形状变化D.颜色变化

10、下面哪种液体不溶于水(B)A.蜂蜜B.汽油C.果汁

三、问题对对碰(把实验的具体操作、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要研究的问题对应连接起来)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要研究的问题

 

四、小小分析家

什么是固体

固体是一类物质,具有一定的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固体本身具有一定的形

状,这意味着即使你移动它,它也能保持原来的形状。

固体还具有其他属性。

固体可能光滑和粗糙,可能柔软和坚硬,还可能有不同的颜色。

你可以用直尺测量固体的长度。

用直尺测量出固体有多长、有多高或有多粗。

你可以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

质量比较大的物体所在的盘子会往下沉。

摘自美国主流科学教材《科学启蒙》

1.固体有哪些相同点?

又有哪些不同点?

固体相同点有:

具有一定的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固体本身具有一定的形状,这意味着即使你移动它,它也能保持原来的形状。

不同点有:

固体可能光滑和粗糙,可能柔软和坚硬,还可能有不同的颜色。

2.你能用什么工具测量固体?

直尺测量固体的长度。

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

五、我有问题千千问

今天我用鸡蛋在不同的水里作了一个实险:

取三杯注些水的杯子,往一只杯子里放的是二勺盐,另一只杯子里放的二勺糖,第三只杯子什么也不放。

盐水和糖水调匀后,分别往三只杯子里放入一枚鸡蛋,开始鸡蛋在三个杯子里都是沉下去的。

后来我又往杯子里分别加了两勺盐和糖,重新调匀后放入鸡蛋,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放入盐水的鸡蛋浮起来了,而其它两个杯子里的鸡蛋并没有浮起来。

(提示:

可以从鸡蛋在三个不同杯子里所处的位置及其原因方面来写出你所观察到的现象并提出相关的问题,你也可以在课下亲自做一做呀)

我所观察到的现象有:

现象一:

鸡蛋在白开水中是沉入水底的。

现象二:

鸡蛋在盐水中是漂浮的。

我能提出的问题有:

问题一:

鸡蛋在白开水中是沉入水底的呢?

问题二:

鸡蛋在盐水中漂浮的原因是什么呢?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第四五单元测试题

一、对号入座(将合适的科学关键词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科学关键词:

身高体重计、风向、气候特征、雨、-5℃、寒暑表、雨量器、周围的环境、气压计、温度计、观察、量杯、测量、干湿计、天气预报不是绝对准确、观察周围、相同、风向、风力、季节、发芽长叶、生长茂盛、树叶枯黄、树叶落光

科学现象和客观事物:

1、“千根线,万根线,掉到河里都不见”:

雨。

2、右图是常用的测量气温的温度表:

寒暑表。

3、测量雨下的大小的仪器:

雨量器。

4、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

5、在一定地区,一年中天气的变化的规律:

气候特征。

6、2011年2月10日早晨我市下了降下60年来最晚初雪,但原来的天气预报并没有预报我们这里会下雪,这说明:

天气预报不是绝对准确。

7、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结果:

测量。

8、百叶箱里放置的测量仪器:

干湿计、气压计、温度计。

9、测量我们的身高和体重:

身高体重计。

10、运用我们的感觉器官去收集各种信息:

观察。

11、150年前,人们预报天气靠观察周围的环境来进行。

12、雨量器的大小、形状不同,测得的结果是相同。

13、风的两个基本要素是风向和风力。

14、根据特定气候特征划分的时间段是季节。

15、柳树一年四季的变化情况:

春季发芽长叶、夏季生长茂盛、秋季树叶枯黄、冬季树叶落光。

(二)天气与我们息息相关,在这一单元里我们知道了很多表示表示天气的符号,我们知道了这些符号,再看天气预报的时候就能更清楚了,你能把这些符号和它们所表示的天气对上号吗?

请用直线将下列符号以及它们所标示的天气连起来。

 

二、火眼金睛(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看谁找的准又快)

1、下列天气特征不是冬季的有(AC)。

A.B.

 

C.D.

 

2、在我们记录风力的时候,数字“1”表示(B)A.无风   B.微风   C.大风

3、下列测量时间的工具是我国古代的测量工具是(AC)

A.B.

 

C.D.

 

4、下列人体的器官不属于观察器官的有(B)A.眼睛B.心脏C.鼻子D.耳朵

5、2011年1月21日,中国最北端的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县最低气温降至-45.5℃,这是今年入冬以来漠河县出现的最冷天气。

对“-45.5℃”读法正确的是(B)

A.45.5摄氏度B.零下45.5摄氏度C.零下45.5度D.45.5度

6、以下工具中,我们测量百米的速度所用到的测量工具有(AB)

A.B.

 

C.D.

 

7、在同一时刻,学校各处温度最高的是(B)A.教室里B.阳光下C.背阴处

8、下边能用来测量大树粗细的工具是(C)A.量筒B.放大镜C.绳子和尺

9、“举伞步行艰”所指的风级是(B)A.5级B.6级C.7级D.8级

10、世界各地百叶箱的放置高度是相同的,都在离地(D)的空旷草坪上。

A.1米B.2米C.1.3米D.1.5米

11、现在了解天气预报的途径有(ABCD)。

A.看电视B.打电话C.上网查D.听广播

12、夏季气候特征(ABCD)。

A.阳光炎热B.雷雨大风C.荷花盛开D.植物茂盛

三、实验对对碰(把下列实验器材与其所测量的内容对应连接起来)

实验操作器材要观测的内容

 

 

湿度计

 

四、小小分析家

动物与天气

长期以来,我国劳动人民总结出许多利用动物、昆虫预报天气的经验,诸如牛羊、鸡鸭、蜻蜓、蚂蚁之类的动物,它们发出的“气象预报”往往是很准确的。

燕子低飞,是下雨的前兆。

麻雀不远飞,总是飞飞落落,时而高飞,时而急飞,30分钟到1个小时以后就会下雨。

在野外放牧的牛羊,天晚了也不回家,总是低头猛吃,第二天会有雨。

青蛙是用声带鸣叫的动物,它靠头部两侧的两个小气泡一张一合发声。

如果在晴天,由于气温适中,气压正常,青蛙的叫声悠扬动听,很有节奏;如果在大雨快要来临时,气温升高,温度增大,迫使青蛙的声带发声困难,青蛙就会无规律地乱叫。

“癞蛤蟆叫,大雨到”,癞蛤蟆喜阴湿环境,常躲在阴沟、草丛或石缝中,如果它跳出洞外,发出低沉嘶哑的叫声,就意味着有大雨来临。

蚂蚁在森林里向高处搬家,三天以内将会有大雨。

“蚂蚁迁窝,洪水必到”“蚂蚁成千,大雨涟涟”“蚂蚁满地跑,当天天气好。

”蜻蜓、蝴蝶、蜜蜂、黄蜂、飞蛾等飞虫,如果在飞行时慌慌张张,东一头,西一头乱飞瞎撞,翅膀扇动得很急促,大约在一两小时内也会有雨。

摘自《小学自然趣读》

1、请举例说明人们利用动物预报天气的经验有哪些?

燕子低飞,是下雨的前兆。

麻雀不远飞,总是飞飞落落,时而高飞,时而急飞,30分钟到1个小时以后就会下雨。

“蚂蚁迁窝,洪水必到”“蚂蚁成千,大雨涟涟”“蚂蚁满地跑,当天天气好。

2、请举例说明动物预报天气的科学道理。

青蛙是用声带鸣叫的动物,它靠头部两侧的两个小气泡一张一合发声。

如果在晴天,由于气温适中,气压正常,青蛙的叫声悠扬动听,很有节奏;如果在大雨快要来临时,气温升高,温度增大,迫使青蛙的声带发声困难,青蛙就会无规律地乱叫。

五、我有问题千千问

这是一张2012年1月25日18:

00的泰安天气预报图,观察图片,写出你所观察到的现象以及能研究的问题:

(提示:

可以从你所观察到的各种不同的天气因素等方面来写出你所观察到的现象及其相关的问题)

我所观察到的现象有:

现象一:

泰安地区当前的温度是-4℃。

现象二:

泰安地区当前的风向是西南风,风力是一级。

我能提出的问题有:

问题一:

为什么白天的气温高而夜晚的气温低呢?

问题二:

风向变化的动力是什么呢?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题

一、对号入座(将合适的科学关键词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科学关键词:

液体、干湿计、温度计、雨量器、摄氏度、风向标、气候特征、气压计、量杯、周围的环境、昆虫、37℃、蚯蚓、种子、屎壳郎、蟾蜍、季节性、规律性、蚂蚁、时段性、风力、毫米、风向风速计、用放大镜看、和点水握一握、用手捻一捻、绿叶、虫媒花、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漂浮物、舌头、水里加盐、耳朵、改变自身重量眼睛、手、鼻子

科学现象和客观事物:

1、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37℃。

2、我们常用的温度计的单位是:

摄氏度。

3、植物能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粉,常见的是借助:

昆虫、风力。

4、测量风向的仪器叫:

风向标。

5、150年前,人们预报天气依靠:

周围的环境。

6、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有蚯蚓、屎壳螂、蟾、蚂蚁。

7、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且有一定的流动性:

液体。

8、气候特征的三要素:

季节性、规律性、时段性。

9、如右图所示是气象台用来测风向风速的仪器:

风向风速计。

10、绿色开花植物的新生命的开始:

种子。

11、测量雨量大小的工具叫雨量器。

雨量的大小用毫米做单位。

12、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

(1)用放大镜看;

(2)用手捻一捻;(3)和点水握一握。

13、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靠绿叶。

14、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

1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有:

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

16、我们的观察器官有眼睛、鼻子、舌头、耳朵、手。

二、火眼金睛(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看谁找的准又快)

1、沙粒含量特别多的土壤是(A)A.沙土B.黏土C.壤土

2、(C)方法在观察种子时用不到。

A.用手剥B.用放大镜看C.用磁铁吸

3、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A)来达到上浮和下沉。

A.轻重B.形状C.体积

4、马铃薯放在(B)里会浮。

A.清水B.盐水C.油

5、让一个浮在水面的玻璃瓶子沉下去的的方法可以是(B)

A.改变它的大小B.改变它的重量C.在水中加盐;

6、不同固体混合后,重量会(B),体积会(C)A.不变B.增加C.减少

7、天上出现钩钩云,很有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是(A)A.下雨B.晴天C.多云

8、我们平时吃的豆角包括了植物的(C)部分A.果实B.茎C.种子

9、能够改良土壤,并在成肥中发挥作用的是(C)A.蜗牛B.蚂蚁C.蚯蚓

10、测量水的多少正确的读数方法是(B)

11、检验土壤中有沙和粘土的实验是(B)A.把土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看是否有气泡冒出。

B.把土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沉淀后看颗粒分布情况。

C.把干燥的土块放在石棉网上烧,当土块冒烟时,可闻到臭味。

12、当泡沫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B)它受到的重力

A.大于B.等于 C.小于

13、能预报天气的谚语有(ABC)A.蜻蜓低飞要下雨B.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C.天上钩钩云,地下水淋淋D.笨人先起身,笨鸟早出林。

 

三、实验对对碰(把实验的具体操作、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要研究的问题对应连接起来)

实验操作要研究的问题

 

四、走近科学家(请把下列科学家与他们的成果连起来)

 

五、实验探究

1、研究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怎么散失的。

问题

研究植物体内的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