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廉政小故事20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10582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廉政小故事20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古代廉政小故事20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古代廉政小故事20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古代廉政小故事20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古代廉政小故事20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廉政小故事20则.docx

《古代廉政小故事20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廉政小故事20则.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廉政小故事20则.docx

古代廉政小故事20则

古代廉洁小故事9则

古代廉洁小故事1:

我以不贪为宝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上山采石时,采到一块宝玉,他担心别人会来抢,想拿出去卖,又怕被商人占了便宜。

想来想去,他决定把这块宝玉送给京城里的大官。

于是,他带着宝玉,来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献上宝玉。

子罕觉得很奇怪,便问道“我和你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献宝玉给我?

我可从来不收别人任何礼物的。

”那人以为子罕怀疑这是一块假玉,就答道“这块玉我请玉匠看过,确实是一块真玉,价值连城,所以我才送给你的。

”子罕说“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这块玉石当作珍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俩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是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宝吧!

”那人跪下恳求道“我们小百姓,拿着这样珍贵的东西,是不敢出门的,我把它献给你,是为了免于祸患。

”子罕就让那人暂时留下,请玉匠把那块宝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帮他把玉卖掉,把所得的钱全部交给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这个故事见于《左传·襄公十五年》。

后来,人们就用“不贪为宝”这句成语来形容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古代廉洁小故事2:

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

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

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

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古代廉洁小故事3:

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

杨震说: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

“天黑,无人知晓。

”杨震说:

“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

”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古代廉洁小故事4:

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

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

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

“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

”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古代廉洁小故事5:

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

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

“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

”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古代廉洁小故事6:

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

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

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

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

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古代廉洁小故事7:

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

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

“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

”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

英宗问道:

“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

”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古代廉洁小故事8:

手好不要钱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

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取得罪他。

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

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

“好白嫩的手啊!

”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

“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

”和坤羞愧而去。

古代廉洁小故事9:

丹心要学月月红

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

他在担任徐州知府时,以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畏权势,执法严明著称,受到徐州百姓的称道和传颂。

至今徐州城乡还流传着他不少的佳话。

苏东坡五十岁的时候,家人要为其祝寿,苏东坡一再制止,并嘱咐家人不准宣扬。

谁料,寿辰这一天,来了一个送礼人,双手抱着一盆盛开的月季花,家人便问:

“请问尊姓大名,有何事?

”来者说:

“我叫赵钱孙李,来祝寿的。

”家人听罢,奇怪地笑道:

“那有这样的名字呢?

”来者说:

“我本姓赵,右邻姓钱,左邻姓孙,对门姓李,知府大人今年五十大寿,大家推荐我送一盆月月红,给知府大人做寿礼。

”家人听后,知是百姓心意,本想收下,但大人从不收礼,只好叫来者说出理由,那人思忖片刻,道出:

“花开花落无间断,春去春来不相关。

但愿大人常康健,勤为百姓除赃官。

”家人把诗写在纸上,叫仆人把诗送给苏东坡看,让他来处理此事。

不一会苏东坡出来,亲自收下那盆月季花,笑着咏诗道:

“赵钱孙李张王陈,好花一盆黎民情。

一日三餐抚心问,丹心要学月月红。

后苏东坡虽赋闲回家,但他一生清正廉明、惩贪除恶的好名声却在民间永远流传。

古代廉洁小故事10:

公仪休不受鱼

公仪休是战国初期鲁国宰相,他坚持奉职循理,以德治国,始终不变,使朝廷大小官员自守清正,既不与百姓争利,也不妄取小惠。

公仪休有一嗜好,就是特别喜欢吃鱼。

宰相爱吃鱼,自然就有人主动给他送鱼。

一天,有一送鱼者带着一筐上等新鲜鱼,给公仪休送来。

但他坚辞不受。

送鱼者大为不解地问:

“听说宰相喜欢吃鱼,特意给您送来,不知为什么您又不收呢?

”公仪休笑了笑,对送鱼者说:

“正是因为我特别爱吃鱼,所以我才坚决拒绝接受任何人馈送的鱼。

道理很简单,我身为宰相,而宰相的俸禄足够我自己买鱼的开销,假如今天我因接受别人的鱼而被罢免官职,那谁还给我送鱼呢?

这就是我不受鱼的原由啊!

古代廉洁小故事11:

子罕以不贪为宝

春秋时期,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精美的玉石,想献给司城子罕。

子罕拒不接受。

献玉的人以为子罕怀疑玉石是假的,便说:

“这块美玉我请玉匠给鉴定过,他说是块宝玉,所以才敢拿来献给你。

”子罕回答说:

“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

如果我收了玉石,你失掉了宝,我也失去了宝。

所以,我们还是各存其宝为好。

古代廉洁小故事12:

羊续悬鱼拒礼

东汉时,羊续长期担任南阳太守,但是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因为官清正廉洁,倍受当时人们的尊敬,都称他是“清廉太守”。

有个下属看到太守的生活太清苦了,一天就拿了几条鲜鱼送给羊续,请他尝尝。

羊续虽然把鱼收下了,但却没有吃,而是悬挂在庭堂上。

过了些日子那个下属又送鱼给羊续,羊续指着庭堂上悬挂的干鱼说:

“你原先送给我的鱼,如今还挂着哪,不用再送啦!

”来人本来想趁着送鱼的机会请太守办点私事,遇到这种情况,就不好意思开口了。

以后,也再不敢给太守送东西了。

羊续不仅对下属们如此,就是对自己的至亲也是这样。

他在州衙办公,妻儿希望能和羊续住在一起,生活上好有个照应。

羊续领着妻子、儿子到了他住的地方。

妻儿见到屋里全部财产只是一床粗布被、一件旧短衣,几斗麦子和一点盐。

羊续对儿子说:

“我就是这样过日子,你们要到这来住,叫我拿什么供养你们母子呢?

还是回乡下家中住吧。

”儿子不解地说:

“人家父亲当官,三亲六故都受惠,可我们借不上一点光。

”还是妻子了解羊续,对儿子说:

“你还不了解你爹呀。

你也读了些书,对清官十分敬仰。

现在清官就在你面前,怎么迷惑了呢?

儿子羞愧地低下了头。

于是欣然和母亲一起回到乡下去了。

古代廉洁小故事13:

刘宠克己奉公

东汉会稽郡(今浙江省绍兴)太守刘宠因为官清廉,政绩卓著,被调往京城任职。

临行之前,但见几位白发老人,蹒跚而至,结伴前来,说是要为太守送行。

刘宠听说,连忙谢过,老人们说:

“以前为官者贪钱恋物,常常闹得鸡犬不宁,百姓寝食不安。

自从您任太守,官吏克己奉公,百姓安居乐业。

今日太守要走,大家实感难舍难离,特来专程相送,以表心意。

”说着,每人托出一百文钱,要交给刘宠留着途中使用。

刘宠听罢,十分感动地说:

“父老们如此过奖,我实在愧不堪言。

大家的心意我领受了,这钱我不能收,还是请带回去吧!

老人们情真意切,执意赠送。

刘宠无奈,只得从每人手里拿了一文钱收下,老人们这才称谢作别。

刘宠见老人们渐渐远去,遂将收下的那几文钱轻轻地投进了河中。

此事很快传开,人们纷纷称赞刘宠,有人为他起了个美名,叫“一钱太守”。

据说,如今浙江绍兴市北面的钱清镇,就是当年刘宠投钱入河的地方。

古代廉洁小故事14:

孙谦保廉留遗书

南朝宋明帝时期,孙谦以清廉慎行,有治干之才被提升为巴东和建平二郡太守。

天监十五年(516),孙谦已九十二岁,他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立志身死之后也要保持廉洁操行。

他给儿子们留下遗书,写道:

“我年轻时本没有追求世俗富贵的意思,因此不求出人头地。

后来历仕三代,官成两朝,以我这样的资历和名位,死后可能会得到朝廷的封赐,这是国家的惯例。

待我气绝之后,你们应马上将我幅巾束发,免冠下葬,以存俭率。

”又嘱咐:

“葬我之时,棺足藏身,墓足置柩就可以了。

送葬时引路的鬼幡之类可以省去,以我平时所乘之车为灵车,平时所卧之床为灵床,装了粗制竹席以备必要礼节,其他皆可免去。

”孙谦死后,他的儿子们遵照这个遗嘱为他送葬,使他保持了最后的清廉气节。

古代廉洁小故事15:

赵轨清廉若水

隋朝时,赵轨曾任齐州(今济南市)别驾,东面邻居家有桑树。

有一年,桑葚熟了,又大又红的桑葚落在他家的院子里,满地都是。

他叫家人把桑葚捡起来,送还给邻居,并告诫儿子说:

“我并不是要以此来求取名誉,只是觉得这不是自己的,享用了心里也会不安。

赵轨在齐州为官四年,每年考核,政绩都是最好,得到皇帝的嘉奖,被征入朝任职。

离开时,父老乡亲们都洒泪送别。

一位长者代表百姓捧着一杯清水,颤巍巍地敬奉到赵轨面前,说:

“别驾在此任官,从不受贿纳物,有如水火不相交。

如今您要走了,我们不敢以壶酒相送,您清廉若水,特献上一杯清水为您饯行。

”赵轨非常感激,接过杯水,一饮而尽。

后来,赵轨任原州(治今宁夏固原)总管司马,注意严格约束部下,对百姓秋毫无犯。

有一次,赵轨领人结队夜行部下不小心,马踏入田中,踩坏了禾苗,他即令停止前进。

天亮后,查到了田主,赔偿了损失后才率队起程。

原州的百姓、官听说此事后,无不感动,并从此以赵轨为榜样,注意自己的操行。

古代廉洁小故事16:

包拯“拒礼为开廉洁风”

宋仁宗时,朝野上下弥漫着一股送礼之风。

包拯对这股送礼收礼之风历来持反对意见,几次上疏皇帝,请求颁昭禁止官员之间的送礼收礼的现象,以开廉洁之风。

这一年正是包拯的60大寿,寿辰前几天,他就命儿子包贵及王朝、马汉等站在衙门口拒礼。

可谁知,第一个送寿礼的就是当朝皇帝,派来送礼的是六宫司礼太监。

老太监到了门外,执意要面见包拯,要他接旨受礼。

这下可难住了包贵,万岁送来的礼不收,这不是抗旨不遵吗?

可父亲命他又不敢违,无奈只好请老太监将送礼的缘由写在一张红纸上转呈父亲。

老太监提笔在红纸上写了一首诗。

“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

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

包贵让王朝把诗拿到内衙呈父亲展视。

不一会儿,王朝带回原红纸交付老太监。

只见原诗下边添了四句。

“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功。

操劳为官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六宫司礼太监看罢,半晌无语,只好带着礼物和那红纸回宫交差去了。

古代廉洁小故事17:

王翱五朝廉吏

王翱是明朝成祖至景帝连续五朝的廉吏,他身居官场几十年,尽管位高权重,但他始终保持公正、廉洁的品质。

他身居朝堂,手握重权,但对自己要求却很严,经常穿破旧衣服。

一次,明英宗召见王翱后,王翱转身走时,英宗见其衣服破损,又将他叫回问其中原因,王翱只好说是当天偶尔穿了这件衣服,刚才接到召命没有来得及换衣。

王翱对家人要求也很严格。

他的一个孙子因恩荫而入太学。

一年秋试,这位才华平庸的孙子也想一试科场,企图金榜题名。

于是他拿着从有关部门弄到的试卷告诉了王翱,王翱坚决反对,说:

“如果你确有才华,我当然不阻止你一试身手;如果让你一个平庸之辈中选,势必埋没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

可你却强所不能,仅仅为了博取功名。

”说完就撕了考卷扔进了火炉。

在原则面前,王翱对家属是寸步不让。

王翱有一个女儿,嫁给了在京郊做官的贾杰。

王翱夫人十分喜爱这个女儿,经常接女儿回家省亲。

每当妻子临行前,贾杰就在她面前埋怨,“岳父把我调回京城,易如反掌,还哪里有这么多麻烦。

”女儿将此事告诉了母亲,母亲也觉得有几分道理。

一次,王翱夫人乘王翱开怀畅饮之际,婉转请求将女婿调入京城。

谁知王翱大怒,拿起案上物打伤了夫人脸面。

到王翱去世,贾杰也没有被调回京城。

古代廉洁小故事18:

父清子廉留美名

三国及西晋初期,胡质、胡威父子俩皆以清廉著称于世。

胡威受父亲胡质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志继承和发扬其父的清廉美德。

有一年,胡威从洛阳去探望在荆州当刺史的父亲。

在荆州小住几天后,胡威向父亲辞行,胡质很想拿点什么东西表示一下做父亲的心意。

翻来翻去,胡质总算从家里翻出了一匹绢。

胡质望着临行的儿子,深有感触地说:

“儿啊,父亲虽官居刺史,但我一生只食俸禄,这匹绢你拿着,就算为父给你路上的盘缠吧。

”可没想到胡威不但不领情,反而责问父亲:

“人们都说您清正廉洁,为官不贪不占,不知道此绢从何而来?

”胡质先是一愣,然后解释道:

“这是我节余下来的,用来给你作盘缠。

”胡威这才放下心来。

晋武帝司马炎闻知胡氏父子为官清廉的美名后即召见胡威,对他父子二人的廉洁奉公大为赞赏,并随口问道:

“你和你父亲相比,谁清廉?

”胡威答道:

“我不如我父亲。

”晋武帝又问:

“为什么?

”胡威回答说:

“我父亲清廉不愿意让人知道,我是恐怕别人不知道,所以我比我父亲差远了!

古代廉洁小故事19:

陆绩“廉石”千古流芳

陆绩,字公纪,三国吴县(今苏州)人,官至郁林(今广西)太守。

三国时,郁林辖境广阔。

当时的郁林太守,离任时都宝物充斥,满载而归。

但陆绩为官清廉,不义之财,一毫不取。

任期届满,动身归乡之时,行李萧然,全部家当装到船上,也占不了多少空间。

艄公一看货物太轻,便说:

“就这样开船,出了乱子怎么办?

”陆绩问:

“怕出什么乱子?

”艄公说:

“船装的太轻,遇到狂风大浪,就容易翻船。

你一家四口,所带的东西还不如一介寒士。

船太轻,得想办法增加重量才行。

陆绩与艄公和家人商量,买了两大瓮咸菜和一担笋干搬上船。

但船还是吃水很浅,不敢开行。

再买货物吧,陆绩身上的银子已经所剩无几。

怎么办?

情急之中,忽然看到岸上有一块大石头,足有七八百斤重。

陆绩打听到这是一块没有主人的石头,便请人把它搬上船压船。

用巨石压船还乡的事成为美谈。

几个士人把陆绩运回的那块大石头收藏起来,取名“廉石”,今留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永为世人怀念、瞻仰。

古代廉洁小故事20:

唐侃备棺拒贪官

唐侃,江苏丹徒人,自小刻苦求学,品行端正。

明正德八年(公元1514年),唐侃乡试中了举人,授为永丰知县。

他赴任时不带妻子,与书童一起生活,青菜豆腐,粗茶淡饭,生活很俭朴。

久而久之,当地人都信服他清正廉洁。

明章圣皇太后死后远葬承天,出殡队伍所到之处,太监内官们大肆勒索金钱,声言不办供张者处死。

有财力的地方官送钱保命,擅长拍马的官员乘机搜刮,没钱的州县官吏大多逃走。

唐侃预先准备了一个空棺材,殡仪经过时内官们索要急迫,唐侃就把贪官们领到棺材旁,指着棺材说,“办吾一死,金钱不可得也。

”贪官们惊愕无奈,悻悻而去。

明代贪贿成风,大气候不洁,唐侃在“官以钱得、政以贿成”的官场中恪守道德,保持了节操,堪称是“真名士自风流”。

古代廉洁小故事21:

林则徐拒贿拾遗

1820年,林则徐被任命为江南监察御史,巡视江南各地。

他到澎湖群岛寓所刚歇下,有个自称“花农”的人献上一盆玫瑰花,还说是要请林大人换个大盆栽花。

林则徐心知有异,一脚踢翻花盆,盆里现出一个红包。

包里是一只足有半斤重的金老鼠和一纸信笺,笺上写着:

“林大人亲收,张保敬献。

”林则徐当场将张保行贿的金老鼠没收,上缴国库。

1839年,林则徐赴广州查禁鸦片。

5月间,英国商务代表义律送给林则徐一套鸦片烟具:

白金烟管,秋鱼骨烟嘴,钻石烟斗,旁边是一盏巧雅孔明灯和一把金簪,光彩夺目,起码值10万英镑。

林则徐道:

“义律先生,本部堂奉皇上旨意,到广州肃清烟毒。

这套烟具属于违禁品,本当没收,但两国交往,友谊为重,请阁下将烟具带回贵国,存入皇家博物馆当展品吧!

”义律被讽刺得无地自容,只好将礼品收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