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05831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表示的意义,从情境图中提出有关乘法的数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进行计算,从而进一步地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2.在具体的情境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所表示的意义,能够列出乘法算式进行计算,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表示的意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创设情景:

在美丽的地球上,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与我们朝夕相处。

瞧!

它们来了!

(多媒体演示:

各种小动物慢慢走来。

2.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讲一讲关于它,你在画面上看到些什么。

3.独立思考:

提出关于数学方面的问题。

(教师个别辅导)

组内交流。

在组内交流自己的问题,并请人或自己解决,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全班交流:

将你们组里的问题告诉大家,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乘法问题上。

教师板书个别问题,并以学生的姓名命名,激发兴趣。

4.讨论:

小兔子一共有几个萝卜?

学生可能出现加、乘两种方法,让学生再次感受乘法运算的简便性,并回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质疑:

算式3×4=12(根)中,3是从哪里来的?

4表示什么?

12呢?

5.“连一连”

(1)由学生独立完成,有问题的可与同桌或老师商量。

(2)提问:

你发现了什么?

生1:

“6+3”没有吃到水果。

生2:

桃子表示3个6,松果表示6个3,但都可以与3×6,6×3连起来。

生3:

桃子和松果同样多。

活动二

1.“说一说”:

学生以看图讲故事的方式理解图意,再试说算式。

讨论:

你发现了什么?

生1:

四幅图都可以用2×3或3×2来表示。

生2:

有的表示2个3,有的表示3个2,还有的既表示3个2,又表示2个3。

师:

对!

它们都可以用2×3来表示。

2.“摆一摆,说一说”:

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实物,再出示算式。

(1)讨论:

3×2表示几个几?

动手摆出两种摆法。

(2)由“小老师”出题,其他同学动手摆一摆,并与同伴说一说。

3.“接力赛”

(1)出示“练一练”第一题的两个画面。

(2)小组接力完成:

一个说图意,一个列算式。

一个说还可以怎样写,一个评价是否可以得到“智多星”。

活动三

1.出示超市中商品乱放的场面,提问:

这样的地方你们喜欢吗?

该怎么办?

2.学生口述,多媒体演示。

3.以小组为单位,帮售货员阿姨清点货物。

4.交流评价:

老师这里有一张货物清单,看一看,你们点的对吗?

活动四

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

与同伴说一说。

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情说起,如:

每件衣服用5个扣子,4件衣服用几个扣子?

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就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此题可以在同桌之间进行,互相提问题并检验对方的计算结果。

课堂小结:

这节课后,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给这节课起名字。

板书设计:

动物聚会

一共有多少个胡萝卜?

3×4=12(个)或4×3=12(个)

一共拿了多少个松果?

3×6=18(个)或6×3=18(个)

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3×6=18(个)或6×3=18(个)

一共有几只小鸟?

3×3=9(只)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2

教学目标:

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能够说出相同数连加与乘法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说出一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体会到同一个乘法算式在不同的情境中所表示的意义有所不同。

评价方案设计:

1、目标1达成的评价方案

通过学生对“想一想,连一连”的做题情况进行评价。

2、目标2达成的评价方案

通过学生对“3×6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表示意义,能够列出乘法版式进行计算,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

体验、比较和区分似“3个6”和“6个3”的不同含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教师边叙述美丽的童话故事边出示主题图:

秋天到了,勤劳的小动物们都带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庆祝共同的丰收,它们喜气洋洋地欢聚在一起。

(板书:

动物聚会)

二、问题探究

1、教师启发:

你能提出什么乘法问题?

要求

A、独立观察主题图,思考问题;

B、小组内交流: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解释算式的意义。

2、小组汇报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3×3=9(只)

表示:

每根树枝上有3只小鸟,3根树枝上有3个3只。

要求

A、求加数相同的和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

B、明确乘法算式中4和2的含义:

2表示每架飞机上有2个人,4表示有四架飞机;

C、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乘数、乘数和积。

会读、写乘法算式;

D、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调换位置,积不变。

活动

(一):

火车上坐了多少人?

4+4+4+4+4+4=24(人)

4×6=24(人)或6×4=24(人)

要求:

(与活动一相同)

活动

(二):

划船的有多少人?

3+3+3=9(人)

3×3=9(人)或3×3=9(人)

要求:

(与活动一相同)

活动(三):

坐在椅子上的有多少人?

1+2+3=6(人)

质疑:

A、上面的求和算式能用乘法表示吗?

为什么?

(加数不同,不能用乘法表示)

B、怎么调位置坐,才能用乘法表示?

3+3=6(人)

3×2=6(人)或2×3=6(人)[空一张椅子,每张椅子坐3人]

2+2+2=6(人)

2×3=6(人)或3×2=6(人)[每张椅子坐2人]

三、巩固应用

完成“试一试”中的第1、2题。

要求

1、独立读题、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每个乘法算式中各个乘数的意义;

3、汇报,订正答案。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结题:

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比用加法表示更简;学会了乘法算式的读写法。

认识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3

学习目标:

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相同数连加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事例体会同一个乘法算式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重点难点:

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知识链接

5+5+5=()×()9+9+9+9+9=()×()

4×3改写成加法算式或_______、_______

5×4改写成加法算式或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大胆质疑,透析重难点

导学释疑

1、

小朋友,秋天到了,满山遍野的果实都成熟了。

小动物们决定开一个“庆丰收”的联欢会,你们看,都有谁来参加?

能够将自己的劳动果实与小伙伴们分享,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

请解决以下问题

(1)每个盘子里有6个桃子,3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2)每群小鸟有3只,3群小鸟一共有几只小鸟?

(3)有6只小松鼠,每只松鼠采了3个松子,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

(4)如果有3只小兔,第一只小兔拿了3根胡萝卜,第二只小兔拿了5根胡萝卜,第三只小兔拿了7根胡萝卜,一共拿来几根胡萝卜?

能不能改成乘法算式呢?

小组讨论一下。

2、想一想,连一连

3、想一想,用3×6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小组合作讨论提出两个问题

三、当堂检测-技能拓展应用,搭建晋升平台

1、学生独立完成P23练一练错题改正及整理

四、课堂小结

你对你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能找到合适的计算方法。

能主动参与小组活动。

在活动中能积极思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以下为精品推荐,可删改!

【推荐一:

《二年级下教案数学》】

二年级下教案数学1

1、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和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联方面,在于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的机会,在于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与空间。

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思索,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遭遇“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教师就要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对自己发现的结论进一步反思,澄清认识,找到正确的方法、答案。

2、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以前的课堂上,学生基本上是听讲—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基本上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

新课程所要求的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数学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本节课就注重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学生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小组讨论中,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学会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和补充。

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不同观点、创造性思维火花的相互碰撞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二年级下教案数学2

1、课堂的调控

整节课学习内容没有给学生足够时间将知识内化,在很多地方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说、让学生练的机会时间不

多。

在新授阶段,时间过于短暂,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安排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尽快内化为自身知识。

在总结过程中,相同点不同点也可由学

生来说一说,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氛围。

2、关于估算与口算

想想做做6:

该题设计估算,体现估算的多样

化:

这题中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次:

熊猫馆到老虎馆,有直观感觉就可以判断。

第二层次:

44+42与44+52,一个加数相同,由另一个加数判断两式得数大

小。

第三层次:

44+42与35+38,由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估计得数,先加十位,再看个位是否满十,是否要进位。

第四层次:

54+35与

42+44估算的结果都是80多,只有口算出具体得数才能比较。

可以设计如下,出示图片以及图片后后,可顺次提问如下问题:

①从猴山到蛇馆有几条路?

②从猴山到孔雀园有几条路?

③现在让你比较什么?

44+42\44+52\35+38\54+35

④我们比较那条路最近也就是看这四个算式中哪个算式结果最小,那你能不计算出具体结果就判断出来吗?

二年级下教案数学3

关于第8页主题图我是这样利用的:

首先让学生从图中找到数学信息“每辆车准乘70人,二

(1)班35人,二

(2)班30人,二(3)班35人,二(4)班34人,那两个班可以合成一辆车?

”,理解“准乘”、“和乘”的意思。

接着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时我认为在教学计算方法之余,还要考虑到实际情况——两个班可以合乘,另两个班和乘行不行?

因此,我让学生充分讨论,设计出合理的乘车方案:

方案1、二

(1)和二

(2)36+30=66、二(3)和二(4)35+34=69合理;

方案2、二

(1)和二(4)36+34=70、二

(2)和二(3)30+35=65合理;

方案3、二

(1)和二(3)36+35=71、二

(2)和二(4)30+34=64不合理。

然后我又让学生对第3种方案进行讨论,看有没有办法解决?

有许多学生想到可以从第一辆车调到第二辆车上1人,但有同学又认为这样不太方便。

我认为这样利用第8页主题图不但能完成应有的教学内容,还培养了孩子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良好。

二年级下教案数学

【推荐二:

《二年级数学教案青岛版》】

二年级数学教案青岛版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分橘子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1.用竖式计算。

56÷7  42÷6  32÷8  35÷5  81÷9  21÷3  16÷2  63÷9

2.谈话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分橘子有余数的除法

二、互动解疑平均分后有时会出现余数。

1.课件显示14个橘子画面。

2.组织小组讨论:

有14个橘子,如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

请每个同学用代表橘子的圆片实际分一分,在小组内讨论怎样列出算式,用竖式怎样表示。

3.全班进行交流。

指名回答:

投影显示学生的圆片图,引导学生探究竖式各数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称的写法,并进一步认识余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4÷4=3盘……2个答:

可以放3盘,还剩2个。

4引导学生认识竖式中:

“14”表示把14个橘子拿去分,“4”表示每盘放4个,“3”

表示放了3盘强调单位“盘”,“12”表示3盘共12个4×3=12。

“2”表示放了3盘后还剩下2个。

强调单位:

“个”5说明“2”是这个竖式的余数,这2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

6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启思导疑

1.先由学生操作用圆片分一分。

再列出除法竖式,独立解答“试一试”。

2.讨论:

根据刚才这道习题,你发现了什么?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学生独立完成“算一算,想一想”,指名板书,全班齐练。

练习完,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回答:

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实践应用

“练一练”第1、2、3、4题。

五、总结评价

1.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2.你有哪些收获?

除法竖式的写法,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

二年级数学教案青岛版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分橘子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2、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让学生正确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4、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2、让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昨天,我们帮小熊分了苹果,大家还记得我们是怎么分的吗?

今天小熊又要请客了,它家里只有14个橘子,它想每盘放4个,可不知道放几盘,你能帮助它解决这个难题吗?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有余数的除法及其竖式的计算方法

学生试着自己列竖式后,展示不同学生的竖式并让学生说明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同时其他学生可以质疑。

因为有除法算式做引导,估计学生不会出现余数大于除数的现象,如果有的话,就直接拿来当作下一环节的样本,解决余数不大于除数。

然后教师做小结。

2、完成“试一试”,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师小结:

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3、用竖式计算。

9÷4  21÷5  14÷3  19÷6

4、钉一件上衣需要5个扣子,现有23个扣子,能钉几件上衣,还剩几个扣子?

四、总结

1、说说今天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2、你今天最成功的是什么?

你打算以后如何做?

板书设计:

分橘子

每盘放4个橘子,14个橘子可以放几盘?

14÷4=3(盘)……2(个)

答:

14个橘子可以放3盘,还剩2个。

二年级数学教案青岛版3

教学目标:

1、经历分橘子的实际操作过程,初步了解余数的含义,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实际操作,经历用竖试表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和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竖试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课件出示14个橘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如果每盘放4个橘子,14个可以放几盘?

(教师板书)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2、师生进行互动交流。

师:

从题目中你们可以得到那些信息?

生:

每盘放4个橘子,总共有14个橘子。

师:

题目要求我们要怎么分?

生:

每盘放4个(平均每盘放4个)

师:

那题目要我们求什么?

生:

14个可以放几盘

师:

根据这些信息,谁知道该怎么列式呢?

生1:

从14里减去3个4等于2,所以可以放3盘;(14-4-4-4=2)

生2:

根据乘法口诀:

三四十二,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还剩2个。

生3:

可以用除法运算列算式:

14÷4=3(盘)……2(个),说明可以放三盘,还剩2个。

3、教师与学生合作摆一摆,验证以上结论是否正确。

4、介绍用竖式解决以上问题

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14÷4=3(盘)……2(个)也可以用竖式计算。

边写边说明每一步的含义:

先写“厂”,表示除号,把要分的14个橘子,也就是被除数写在“厂”的里面。

把每盘的橘子数4,也就是除数写在“厂”的左边。

写好后,按下面的步骤用竖式计算。

一试商:

14除以4,商是几,写在哪?

根据乘法口诀求商,商是3,相同数位对齐,即商与被除数14的个位对齐。

二相乘:

商与除数相乘的积写在被除数14的下面,相同数位对齐。

三相减:

从总数14里减去分走的12,还剩2个,14-12=2,画上横线对着个位写2。

四检查:

看看余下来的数是不是比除数小,并说说竖式上的每个数字代表什么意思。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3页的“试一试”和第4页的“算一算”,“想一想”先由学生独立解题,再由老师讲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4页的第3题。

二年级数学教案青岛版

【推荐三:

《江苏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江苏版二年级数学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小组学习的能力。

2、学会运用平均分。

3、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4、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5、初步认识“平均分”

6、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7、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三、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各种食物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

老师要送给你们。

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

(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二)、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三)、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写下板书:

平均分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

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四)、学均分

1、教学例2:

把10个卡片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

为什么?

2、分一分:

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

(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

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五)、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

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

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设计意图):

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六、教学结束: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请同学们写出来。

江苏版二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

老师要送给你们。

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

(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探究例1

1、各小组动手操作

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二)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