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高中教育相融合的研究结题报告修订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02356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与高中教育相融合的研究结题报告修订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传统文化与高中教育相融合的研究结题报告修订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传统文化与高中教育相融合的研究结题报告修订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传统文化与高中教育相融合的研究结题报告修订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传统文化与高中教育相融合的研究结题报告修订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与高中教育相融合的研究结题报告修订稿.docx

《传统文化与高中教育相融合的研究结题报告修订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与高中教育相融合的研究结题报告修订稿.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统文化与高中教育相融合的研究结题报告修订稿.docx

传统文化与高中教育相融合的研究结题报告修订稿

内部编号:

(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传统文化与高中教育相融合的研究结题报告

传统文化与高中教育相融合的研究

———结题报告

立题编号2014—JKGHGH-322

课题负责人范克建

承担单位河南省杞县高中

立题时间2014年5月20日

摘要………………………………………………………………………2

关键词………………………………………………………………………3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3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4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5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6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6

六课题研究的的创新之处…………………………………………………7

七课题研究的的途径和方法………………………………………………7

(一)研究途径……………………………………………………………7

(2)研究方法……………………………………………………………8

八课题具体实施步骤………………………………………………………9

(1)准备阶段……………………………………………………………9

(二)初期调查探索阶段………………………………………………9

(三)初步论证实践阶段………………………………………………9

(四)完善实践阶段……………………………………………………9

(五)总结完善阶段……………………………………………………9

九、研究成果及其物化………………………………………………………10

(1)研究成果……………………………………………………………10

(2)研究成果的物化……………………………………………………10

10、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11

(一)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11

(二)研究设想……………………………………………………………12

参考文献……………………………………………………………………12

《传统文化与高中教育相融合的研究》结题报告

杞县高中课题组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

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独特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

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56个民族文化的总称。

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传统文化对学校教育教学,对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起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中国社会的道德状况已经引起社会各界有识人士的普遍担忧。

当今身处高中校园的部分学子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观念不正、行为不端,表现在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盛行:

认为只要学习好一切都是优秀,“功劳”无人可比,把自己看的高高在上,在家没有孝心,在校不尊重老师,不团结同学;攀比之心严重:

作为一个纯粹的消费者,饮食消费向广告看齐,服装消费向名牌看齐,娱乐消费向流行看齐,人情消费向成人看齐;好逸恶劳、贪图享乐:

学习生活中,口号喊得很响亮然而面对困难,没有坚强的毅力和决心,没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上行的大无畏精神,更没有实际行动去解决困难,有的唯有退缩、逃避,结果庸庸碌碌、一事无成。

学习生活以外,除了吃饭,剩余的打开水、洗衣服等“基本不能自理”;拜金主义意识浓厚:

认为现在学习、将来的工作就是仅仅为挣更多的钱,把友情、亲情、爱情等等和自己有关的一切直接和金钱相挂钩,只知道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而毫不在意金钱也不是万能的......

出现上述社会现象,极其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作为人生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的高中阶段,运用传统优秀文化对高中生加以人生教育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

传统文化高中教育融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

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独特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

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56个民族文化的总称。

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传统文化对学校教育教学,对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起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中国社会的道德状况已经引起社会各界有识人士的普遍担忧。

近年来,中国社会的道德状况已经引起社会各界有识人士的普遍担忧。

当今身处高中校园的部分学子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观念不正、行为不端,表现在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盛行:

认为只要学习好一切都是优秀,“功劳”无人可比,把自己看的高高在上,在家没有孝心,在校不尊重老师,不团结同学;攀比之心严重:

作为一个纯粹的消费者,饮食消费向广告看齐,服装消费向名牌看齐,娱乐消费向流行看齐,人情消费向成人看齐;好逸恶劳、贪图享乐:

学习生活中,口号喊得很响亮然而面对困难,没有坚强的毅力和决心,没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上行的大无畏精神,更没有实际行动去解决困难,有的唯有退缩、逃避,结果庸庸碌碌、一事无成。

学习生活以外,除了吃饭,剩余的打开水、洗衣服等“基本不能自理”;拜金主义意识浓厚:

认为现在学习、将来的工作就是仅仅为挣更多的钱,把友情、亲情、爱情等等和自己有关的一切直接和金钱相挂钩,只知道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而毫不在意金钱也不是万能的......

出现上述社会现象,极其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作为人生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的高中阶段,运用传统优秀文化对高中生加以人生教育显得十分必要。

它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关系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健康发展。

课题申报之初,我们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研究,传统文化与高中教育教学相融合的研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教育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目前最多的是集中在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思想政治教学的关系上,即在这些学科课堂上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我国一部分城市重点高中由于各种条件都比较好,所以他们开发出了一系列相关课题的校本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个问题中的很多环节仍然困扰着教师、学校、家长、学生,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

那么我们这次的课题重点放在挖掘传统文化中精华部分与高中教育教学(这里并非指某一学科)相融合下对学生如何行为处事,如何待人接物,即如何“做人”方面的研究;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在丰富“餐厅文化”、“办公室文化”、“墙壁文化”、“班级文化”及各种形式校园文化活动中作用的研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俗话说:

“一方水土养一方文化”,那么不同的校园文化也会造就一批不一样的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今天还有用吗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一部分现代人已经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

身处高中校园的90后学生们对我们的华夏文化又有多少了解呢高中校园里的优秀传统文化气息能否取代与日俱升的各种错误观念呢这一连串的思考在鞭策着我们这些一线高中教师,使我们深感祖国传统文化与现代高中教育渐行渐远,从而也让我们下定决心改善现状,至少我们可以在自己的课堂在自己的班级和所在的学校多讲解多倡导多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华夏传统文化的精华再次释放无尽的魅力!

在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

以上事实表明:

新一轮课改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要大力加强人文教育。

那么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就显得尤为紧迫,其意义重大,关乎新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作为我们这次的课题重点放在挖掘传统文化中精华部分与高中教育教学(这里并非指某一学科)相融合的研究,对学生如何行为处事,如何待人接物,即如何“做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优秀传统文化在丰富“餐厅文化”、“办公室文化”、“墙壁文化”、“班级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我们的国家培育德才兼备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则会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政治、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人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文化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识,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并加以创新,使之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通过传统文化精华与高中教学及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的研究活动,使学校和教师摒弃灌输式的只重视传统文化记忆的观念,提高学校和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作用的重视程度,积极把传通文化教育工作贯穿到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去,贯穿到每一节课堂中去。

(二)通过传统文化精华与高中教学及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的研究活动,获得相应的实践经验、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及理论总结,为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三)通过传统文化精华与高中教学及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的研究活动,促进学生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做人准则,,以传统文化为价值导向培养学生的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向学生传递更多更强的人生“正能量”!

推动学生的成长。

(四)通过传统文化精华与高中教学及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的研究活动,希望能引起家长、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的重视,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学校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以我校98个班级的5000多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抽签决定10个班的高一学生和10个班的高二学生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一)研究高中生的日常行为中缺失的人物素养,传统文化教育缺失对高中学校教育和管理带来的困惑和问题。

(二)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加强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比如:

通过语文课堂的经典诗词诵读活动让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通过政治课堂的“感动中国人物,最美人物”展播活动使同学们接受模范人物民族精神的熏陶;还可以通过演讲比赛,红歌比赛,辩论赛的方式传达文化的力量!

(三)“和谐书香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

高三学生的“成人礼”仪式;美术课堂的传统剪纸作品展览;板报设计,标语悬挂,学生个性化的励志书法展;餐厅中的勤俭节约传统美德的渗透;班级文化中的团结协作的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四)创建人文性学生和教师的评价机制:

比如在成绩公布时考虑学生的自尊心和隐私权可以采取人文性的排名公布方法达到激励作用;教师评价机制多些综合素养的考评,不完全“以成绩论英雄”。

(五)围绕传统文化活动,逐步形成彰显学校人文特色和育人品味的校园文化。

(六)总结传统文化在高中教育教学中的分类、应坚持的原则及作用。

六、课题研究的的创新之处

(一)把反思放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进行反思教育,反思传统文化教育中学校工作的不足,教师课堂教育教学的不足,反思学生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缺点等等,在反思教育习惯中改变教育行为,改变学生的行为,从中探讨与传统文化教育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

(二)将传统文化的行为规范教育与当代高中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在一起,探索二者的黄金结合点,寻找有效地结合方法,使高中生行为规范有一个很高的起点——以传统文化的精华为价值导向。

(三)创新学校、教师、家长、社会相结合的模式,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生活教育、文化学习教育、行为教育之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模式创新。

(四)变概念为行动。

将传统文化,这一抽象概念落实到具体的与教育教学实践相融合行为中。

通过社会、政府主管部门、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参与,通过一系列的具体的、接地气的、学生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真正让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作用于学生的成长。

七、课题研究的的途径和方法

(一)研究途径

1.通过对相关理论书籍、报纸、杂志以及网络相关资源的学习,了解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研究的观点、成果,准确的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等。

充分利用和借鉴他人有益的研究成果,多借助先进理论的指导,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对自己的研究方案作一个正确而科学的评估,以确保研究课题能够顺利进行。

此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通过与学生及家长等沟通交流,了解目前学生的传统文化掌握状况,以及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兴趣和学习中存在的困惑和困难,从而确定研究的方向,为制定阶段研究计划和步骤做参考依据。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一些孩子由于传统文化的缺失不知关心爱护他人,自私自利之心很重,来到学校,不知去尊敬老师、关爱同学,在学校里没有责任意识,劳动时拈轻怕重。

对此,我们课题组成员要有清醒地认识。

3.依据课题研究计划,布点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调查,通过问卷调查,通过对材料的收集、整合、分析,撰写出调查报告,为课题研究获取材料和经验总结。

4.在掌握调查报情况的基础上,适时召开课题研讨会,积累素材,共同讨论,集思广益。

深入学生,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评析和指正,探索有效地措施,总结得失,及时调控,根据研究内容写出调查报告和阶段性总结。

5.采用多种方法,收集有效、完整的资料并进行分析探讨,找到问题存在的原因。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

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高中生思想观念及行为习惯的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

2.文献研究法: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通过查阅文献获得传统优秀文化影响的相关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当前所要研究的问题。

3.个案研究法:

聚焦个案,通过对具体的班级个人的研究,透视传统文化的影响,分析不同文化价值导向在具体行为中(包括教师的教育行为)的表现以及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4.经验总结法:

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

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

5、访谈法:

过对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的教育界人士的访谈,了解价值导向对行为的影响。

八、课题具体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4年5月---7月)

1、确定课题研究内容,着手研究前的准备。

课题组成员学习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基本掌握了课题研究所必须的文化知识。

2、整理分析问卷,了解目前家长学校教师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中作用的认知情况,发现问题并展开研讨,为课题研究积累素材。

(二)初期调查探索阶段(2014年8月—10月)

1、确定研究对象,深入我各小学、初中、高中学校班级展开调查,并针对性的访谈一部分学生和老师,获取第一手的课题研究材料。

2、加强学习,建立健全学习研究制度,认真开展学习研修活动。

为课题的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3、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并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三)初步论证实践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1月)

1、对前期调查工作进行了评定,对发现的问题展开研讨。

2、对调查材料进行了分析并整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问题

细化并进行探究,及时召开课题研讨会,探索应对策略。

3、针对调查反映出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四)完善实践阶段(2015年2月—3月)

1、进行了研究成果试验并推广,推动试点学校试验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教育相结合的创新策略;对实验对象前后思想、行为状况对比,体验策略效果。

2、在前期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阶段性成果,把有价值的做法写成材料,为课题结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五)总结完善阶段(2015年4月—6月)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材料,组织研讨并分析结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从本课题获批至今,课题组成员连续经过多次次课题研讨,对所有的课题材料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和汇总,注重成果收集,完成调查报告和论文撰写及成果汇编,经过数次修改和内容丰富,终于撰写出了课题研究最终成果。

并做好了课题结题和鉴定工作。

九、研究成果及其物化

(一)研究成果

1、提高了高中生对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推动了高中生自觉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手段,极大调动高中生的积极性。

如为了使中国传统文化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开展“中外故事擂台赛”;开展“民间剪纸”、“绣花”、“捏泥人”、“蜡染创作画”、“编中国结”、“写毛笔字”、“画中国画”等实践操作大比拼活动等。

让孩子们通过多种材料、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美。

2、初步转变了高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纯粹知识性的灌输,而更加重视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在高中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初步改变了机械地灌输历史材料、传统文化知识,不考虑本地的文化资源和学生的实际条件,生搬硬套,所讲知识是否重要完全以高考为唯一标准的教育理念。

更加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对高中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对高中生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高尚品质的培养,对高中生树立远大理想抱负、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熏陶。

3、引起了社会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注意及政府主管部门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调动了学生家长配合学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性。

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宣传部门则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强化对全社会的引导作用,形成了有利的社会条件、环境。

4、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对高中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模式。

如把反思放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进行反思教育,反思传统文化教育中学校工作的不足,教师课堂教育教学的不足,反思学生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缺点等等,在反思教育习惯中改变教育行为,改变学生的行为,从中探讨与传统文化教育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

(二)研究成果的物化

经过课题组成员努力,将研究成果记录下来,撰写成论文或者调查报告。

主要研究成果目录如下:

作者

成果形式

题目

郑利红安全新

调查报告

《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相融合的调查与分析》

黄长江赵慧萍

调查报告

《传统文化与高中教育相融合的调查与分析》

范克建卢海霞

论文

《传统文化与高中教育的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安全新赵慧萍

论文

《高中教师是传统文化与高中教育相融合的纽带》

郑利红黄长江

范克建

研究报告

《传统文化与高中教育相融合的调查与应对策略研究》

十、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一)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或是一时间难以解决的,或是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浮现的。

1、由于高中生素质的参差不齐和班风班纪的不同,对接收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视程度也不同,导致一些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模式的推广效果也不同,有些班级效果好,有些班级效果差。

有些同学效果好,有些同学效果差。

2、高中学科较多,由于学科特点的不同,导致各学科教师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的积极性也不同。

总的来说,语文、政治、历史、心理学等学科教师较为积极,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师不那么积极。

3、由于社会的复杂性,调动包括政府主管部门。

家长在内的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需要进行长期的努力,不可能在短期内一蹴而就。

4、一些创新方法在取得良好的效果之前,往往会受到一部分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及社会各方面的怀疑,推广起来会碰到很多困难和问题。

(二)研究设想

1、继续加强对接收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视程度的认识,是不同层次、不同班级的学生都能认识到接收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2、归纳提炼研究成果。

我们将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的进行归纳提炼,分析研究成果,探索适合不同学科特点的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模式,并做好成果推广工作。

3、聘请专家定期进行指导交流,不断提高课题组探索分析的能力,提高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的能力,提高融合方法、模式的科学性。

我们将逐步完善并推广研究成果,为促进传统文化与高中教育的融合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教育原理》孙俊三主编中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

2、《面向21世纪的探索》湖南省教科院编岳麓书社1999年4月第一版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文化生活》《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组编着2008.4

4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M].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5张岱年.文化与哲学[M].北京:

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6.

6、郑金洲:

《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月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