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罗主义各类论文资料汇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97670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4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门罗主义各类论文资料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门罗主义各类论文资料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门罗主义各类论文资料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门罗主义各类论文资料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门罗主义各类论文资料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门罗主义各类论文资料汇总.docx

《门罗主义各类论文资料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门罗主义各类论文资料汇总.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门罗主义各类论文资料汇总.docx

门罗主义各类论文资料汇总

门罗主义——各类论文资料汇总

门罗主义(Monroe Doctrine)是1823年,由门罗总统以国情咨文形式提出,实质上源于国务卿亚当斯的美国对外战略。

主要陈述了三个基本原则,即反对欧洲国家再在美洲夺取殖民地原则、不许欧洲国家干涉美洲事务和美国不干涉欧洲事务的“不干涉”原则和、“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美洲体系”原则。

可以看出,门罗主义是对华盛顿孤立主义和中立主义的发展。

孤立主义实质上指的是不许欧洲国家干涉美国事务和美国不干涉欧洲事务,而门罗主义将这一范围扩大到美洲。

至于中立主义,实质上是对孤立主义的具体说明,指的是美国不介入欧洲战争的任何一方,对交战双方采取不偏不倚的友好态度,强调欧洲发生政治斗争时美国的“一碗水端平”。

 

    但门罗主义却有孤立主义和中立主义所没有的东西。

门罗主义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强调美洲的整体利益。

针对“神圣同盟”的干涉,美国支持美洲新兴国家的独立并建立起像美国一样的共和制度,强调“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把欧洲势力扫除出去,进而获得自己在美洲的绝对优势地位。

在美国人眼里,美洲其实是“美国人的

通常所说的“门罗主义”。

门罗主义的含义主要有三个:

(1)要求欧洲国家不在西半球殖民。

这一原则不仅表示反对西欧国家对拉美的扩张,也反对俄国在北美西海岸的扩张;

(2)要求欧洲不干预美洲独立国家的事务;

(3)保证美国不干涉欧洲事务,包括欧洲现有的在美洲的殖民地的事务。

门罗主义在当时未产生多少影响,因为英国在拉美的影响要大大超过美国。

19世纪40年代以后,美国又重新提起门罗主义。

【@北方思想库131120#武林大会#美终结“门罗主义”疑全球干预力不从心。

“门罗主义的时代已经终结”,美国国务卿克里18日在华盛顿表示。

对于拉美而言,门罗主义意味着“屈辱和主权丧失”。

拉美各国对克里的讲话持谨慎态度。

一些拉美记者认为,这不过是美国对拉美干预政策的调整,而远非结束。

亲,如何看?

@北方乔峰:

所谓的“门罗主义”,是美国第五任总统詹姆斯·门罗在1823年宣布,欧洲列强对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任何企图都将被视为侵略,美国将进行干预。

其主意图是反对欧洲列强干预拉丁美洲事务,将后者划入美国自身势力范围。

从这个背景不难看出,所谓的“门罗主义”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时代的产物,是美国当年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的体现。

时代进入21世纪,美国宣布终结“门罗主义”,应该与许多因素有关。

其一,美国经济在21世纪初达到顶峰,经过金融危机的重创,开始进入拐点,进入一个下降通道,对全球的干预开始力不从心,已是不争事实,是主要的内因。

此方面的例证举不胜举,比如美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内外债台的高筑,自动减赤机制十年内减少一万亿美元的军费,利比亚战争让位于北约,所谓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调整等等,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其二,与拉美国家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经济二次崛起、民族主义高涨、大多国家左派上台、联合拒美反美等等有关,诚如今年早些时候,克里云“西半球是我们的后院”,其言论引发了许多拉丁美洲国家领导人的愤慨。

玻利维亚总统为此驱逐了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并公开抨击美国。

他说:

“(美国)可能认为时至今日它还能在政治和经济上操纵拉美,殊不知那早已成为历史。

”此是重要的外因之一。

其三,江山代有牛人出,各领风骚一小段。

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强势崛起,对拉美的影响力增大有关,目前,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拉美许多主要经济体的最大贸易伙伴和投资国,比如巴西、智利等等,美国的影响力大为降低。

单纯从经济而言,如果说,过去的拉美,是美国的拉美,现在的拉美,则无疑可以说是世界的拉美,中国的拉美,此是外因之二。

其四,与世界的权力版图,由美国的单极世界,开始走向G2或者说多极世界有关。

在一个多极世界,如果美国还固守门罗主义,必然会对其它强权产生极坏的示范效应,比如,欧洲或许会宣布北非为其后院,俄罗斯宣布前苏分裂出来的加盟共和国为俄后院,中国则可以宣布东南亚为自己的后院,美国未必会得到拉美,但在其坏榜样的示范下,则有可能失去世界。

其五,其实,美国所谓的“门罗主义”,早在几年前,就被拉美和中国联手所废,名存实亡。

按道理,美国也没有必要高调宣布终结,但如今,克里高调言“美国一直在探索并致力于发展一种新型关系,这种关系不再是美国宣布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干预美洲国家事务,而是所有国家都平等相待,分担责任”,“纵观美国历史,历任总统都强调门罗主义,并选择了相似的外交政策。

然而今天,我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门罗主义时代已经终结”。

此宣示,与美国在全球一股独大时代的结束一脉相承,带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色彩,也带有明显的向拉美讨好的味道,以退为进,试图以新的姿态与拉美重建关系。

从这个角度而言,一些拉美记者的担心,并非没有理由。

@六味地黄丸子:

[门罗主义发表于1823年,表明美利坚合众国当时的观点,即欧洲列强不应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国与墨西哥等美洲国家之主权相关事务。

而对于欧洲各国之间的争端,或各国与其美洲殖民地之间的战事,美国保持中立。

相关战事若发生于美洲,美国将视为具敌意之行为]。

美还不会轻易松口自己的后院。

@上帝有双眼:

美国由于在走下坡路,当世界警察已有点力不从心。

放松一点对各国的干预,是有可能的。

但帝国主义的本性不会改变,美国要维持世界的霸权及美元的霸主地位是决不会放弃的。

@平淡激越:

人类发展史是螺旋推进的,有时亮丽文明上升,促进突飞猛进;有时狭隘本能及信仰的愚昧让世界陷入黑暗。

但历史总归向前走,而那些企图靠强权征服、强输信仰、理念的昔日强人终究灰飞烟灭。

美国靠掠夺、杀戮立国,靠一、二战红利独步世界,伙同西方同宗教信仰势力。

门罗主义,美国崛起的标志性事件,以史为鉴,任何准备或正在崛起的个体都应对此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概述

1822~1823年,当欧洲“神圣同盟”企图干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时,美国积极推行起‘美洲事务是美洲人事务’的政策。

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向国会提出咨文宣称:

“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已经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

”他又称,美国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也不容许欧洲列强干预美洲的事务。

这项咨文就是通常所说的“门罗宣言”。

它包含原则就是通常所说的“门罗主义”。

门罗主义的含义主要有三个:

(1)要求欧洲国家不在西半球殖民。

这一原则不仅表示反对西欧国家对拉美的扩张,也反对俄国在北美西海岸分扩张;

(2)要求欧洲不干预美洲独立国家的事条;(3)保证美国不干涉欧洲事务,包括欧洲现有的在美洲的殖民地的事务。

即欧洲列强不应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国与墨西哥等美洲国家之主权相关事务。

而对于欧洲各国之间的争端,或各国与其美洲殖民地之间的战事,美国保持中立。

相关战事若发生于美洲,美国将视为具敌意之行为。

背景

从T.杰斐逊执政起,美国进入大规模领土扩张时期。

其扩张政策与英国发生尖锐的冲突。

在美英战争(1812)中,美国向北扩张的企图受挫,因而把扩张的矛头指向拉丁美洲。

可是,欧洲的“神圣同盟”企图干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英国也乘机向拉美地区扩张。

1823年8月,英国外交大臣G.坎宁邀请美国共同反对俄、普、奥3国“神圣同盟”对拉美各国的干涉,禁止再把拉丁美洲殖民化,得到门罗的赞同。

1823年12月2日,门罗总统在致国会咨文中宣称:

美国将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或它们之间的战争;欧洲列强不得再在南、北美洲开拓殖民地;欧洲任何列强控制或压迫南北美洲国家的任何企图都将被视为对美国的敌对行为。

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

实际上,宣布拉丁美洲属于美国的势力范围。

从某种意义上讲,门罗主义在客观上起到了防止已独立的拉美国家再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的作用。

影响

门罗宣言一发表,就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争议,100多年来,各家对于门罗主义一直论争纷纭、褒贬不一。

在随后的历史中,门罗主义成为美国外交的重要基础。

当时美洲的国际环境和美国实力的弱小使美国外交的决策者在处理拉美独立问题时面临严峻考验,门罗主义以平和的语言宣告美国开始作为大国在国际舞台独立的发挥作用,它对国家战略的启示是引人深思的。

战略与价值

门罗宣言发表在美国独立后的第47年,就国家综合实力而言,门罗时期的美国不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与这些有涉的列强相比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弱小的国家。

经济上,美国制造业仅相当于英国的1/5左右,不到俄国和法国的一半,也比西班牙要低,占世界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约2%左右。

门罗时代是一个赤裸裸的强权政治时代,今天一些广为接受的国际法准则和国际规范,如限制战争权等远没有得到接受,各国维护国家利益和争取国际地位最主要的手段是战争,最重要的工具是军队。

在门罗时期,美国的军事力量相当弱小,门罗宣言发表前的1819年,美国遭遇经济危机,一些扩充军事实力的计划被推迟或者取消。

1821年美国国会立法将陆军规模裁减为6183人,海军虽然在1819年通过长期建设规划,但扩军计划也被推迟和压缩,1823年美国海军力量只相当于法国的1/4,俄国的1/8,与英国的差距更大。

与相关列强以数十万计的庞大军队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神圣同盟威胁要镇压拉美独立运动,当时,国际社会仅有美国承认拉美独立,在拉美独立问题上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对年轻的美国将是一次重要的考验。

一个大国的崛起,首要的是足够的实力,实力的强大是成为大国的基础,但一个大国最终被国际社会承认为大国,则不仅仅是自身实力的问题。

在其走向大国之路上,在对外关系上必然会经历一些重大的考验,成功的大国不仅能经受考验,更重要的是以这些重大事件为作为大国奠定经久的外交传统。

这些传统的影响具有战略意义,而且其反过来将有力的促进实力的增长。

门罗主义为美国外交开辟了具有经久战略意义的传统。

  针对英国外相坎宁的英美两国联手戒备法西两国干涉的建议,美国的外交决策层形成了两种不同意见,门罗总统和前总统杰斐逊、麦迪逊等人,尽管不信任英国的意图,他们还是认为"美国应该与唯一能够对它构成伤害的大国结成同盟以获得安全,这个同盟将保护拉美的独立,或许,这也是吓阻神圣同盟支持西班牙的最佳途径。

国务卿亚当斯则反对接受坎宁建议,认为"对俄国和法国直言不讳地宣布我们的原则,总比充当尾随在英国军舰后面的一艘小船要光明正大和体面得多,主张美国应该独立发表自己的见解。

  按照国家战略理论,国家大战略有霸权、自助、规避、搭车和超越五种。

从国家战略角度进行分析,美国决策层的两种不同意见大致可以分别归入"搭车"和"自助、超越"战略。

门罗等人最初主张接受坎宁的建议,和英国一道发表声明,借助英国的力量达到维护拉美独立和求得美国安全的目的,如杰斐逊所言,"有大不列颠在一起我们不必惧怕整个世界"。

在当时美国国力弱小的情况下,这不失为一种理想选择,它能够得到当时美国决策层大多数人的支持是有道理的。

但这种战略是一种保守消极的选择,对于一个生机勃勃、欲有所作为的大国来说,任何重大战略选择都不能苟且于眼前。

门罗宣言宣示的是一个积极的选择,它没有附和英国的建议,撇开当时的"超级大国"的主动邀约发表了自己的独立见解,体现了一个新兴国家的大国气魄。

同时,它又超越列强之间的纷争,不介入列强可能的对立和冲突,门罗宣言不针对特定国家,没有给美国树立敌人,而且迎合了当时拉美普遍存在的"泛美主义"思想的需要,因而在当时也受到了拉美国家的普遍欢迎。

  门罗主义在美国独立半个世纪之际,国力依然弱小之时,向世界表明美国已经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大国向世界施加自己的影响。

门罗宣言引起了列强的不同反应,最终结果却是英国无奈的接受了门罗主义,神圣同盟受到沉重打击,美国获得了外交的胜利。

排除其他评价因素,从国家利益和战略的角度来看,门罗宣言是成功的。

在以后的历史中,门罗主义在事实上和外交风格上塑造了美国一个多世纪的对外关系,美国日后的发展、强大离不开门罗主义的作用。

启迪

门罗主义在美国国力弱小的情况下发表,它的提出和产生经久影响,有当时美国决策层的深谋远虑,从国家战略的角度看,启示是多方面的,其意义已经超越了门罗宣言乃至国际关系本身。

  首先,门罗主义体现了一国社会制度先进性对外交决策的积极影响。

  外交从根本上说是一国内政的延续,外交水准在很大程度上是国内政治状况的体现,先进的经得起考验的政治制度能激发国民蓬勃向上的朝气,一个先进的国内政治制度将为外交提供适宜和有效率的决策体制,创造积极进取的外交风格,是积极外交的力量之源。

而且,先进制度的吸引力本身就是外交的巨大优势,吸引别国学习借鉴本国制度,增加相互信任,其产生的作用是物质力量无法代替的。

相反,一个落后的政治制度将制约外交发挥主动性,一方面,落后的政治制度决定了外交决策体制的落后和行政效率的低下;另一方面,落后的国内政治制度在外交上往往成为别国的攻击目标,外交人员的很大精力将牵掣在应付解释制度的合理性上,外交的战略决策不可避免受到影响。

可以断言的是,不具备制度吸引力的国家的实力发挥将受到极大制约,将难以成长为一个经久的大国。

门罗主义在拉丁美洲各国受到普遍欢迎,也在于玻利瓦尔、圣·马丁等人向往在拉美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对共同制度的向往促进了拉美和美国的理解,美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转化为外交的优势。

其次,门罗主义是美国政治精英建设强大国家决心和信心的延续和发展。

  一个国家是否要争取强国地位必须由它自己来决定。

在实力弱小时,国家往往选择"搭车"战略,为国家崛起积蓄力量。

但一个国家要最终崛起为一个大国特别是新兴领导国家,在确立大国地位前展现出朝气蓬勃的国民心态,在国民特别是在精英层表现出追求国家强大的强烈愿望和信心,在外交风格上呈现积极有为的姿态。

通俗一点说,新兴大国在大国地位确立以前,它的作为起码要像一个大国的样子。

在保持与现有国际体系和谐的前提下,在一些关键时刻,借助一些重大事件,以大国姿态明确的向世界表明自己的独立立场,既向世界宣示本国作为大国应有的影响力,因为一个国家争取大国地位的成功最终还是取决于别国的承认,也可为本国外交树立经久的传统,延续的强国外交传统是国家强大的持续动力。

当然,这不是要在国家实力不够强大的情况下,承担超过实力所允许的责任,追求实力达不到的国际地位。

实际上,直到门罗宣言发表,美国才开始被当时的列强作为一个大国看待,大国地位得到列强的接受。

门罗主义成为美国外交的一块顶石,开创了美国新的外交传统并经久的延续下去。

最后,新兴大国要引领国际关系趋向文明进步。

  纵观国际社会的发展进程,我们可以看到国际社会是不断趋向文明进步的,这一趋势推动国际关系不断进步、不断趋向文明。

同时,国际社会的发展又是阶段性的,国际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大国的行为方式和道德准则有特定的时代要求。

既有大国保持大国地位和新兴大国崛起,必然自觉或不自觉的使自身的行为方式和道德水平符合时代的要求,成为国际关系体系前进的引导者;不能适应时代进步要求的大国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最终将被历史的选择所抛弃。

国际社会从最初的"每一个人对每一个人的战争状态"演进到今天的相对文明状态,是历史进步的必然结果。

对于处在崛起进程中的新兴大国,不仅需要增强自身实力,在国际关系领域,为国际社会引入新的准则,引领所处时代国际关系趋向文明进步,能够做到这一点,该国将获得道义力量的支撑。

在任何时候,新兴大国尤其是开创一个国际新时代的先导国家的崛起离不开道义力量的支撑,而且这种道义力量的支撑具有超前性。

门罗主义提出了“非殖民原则”,适应了拉美各国寻求独立的潮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阻止殖民主义在拉美复辟的作用,赢得了拉美独立各国的认可,在当时的拉美受到了普遍的欢迎,是那个时代国际关系的一个进步。

在门罗时代,门罗宣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际关系文明的进步方向,道义的无形力量起到了弥补美国实力不足的作用。

 

门罗主义产生的背景及其对美国外交地位的影响 

门罗主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俄国要求攫取北美大陆西北沿岸地区和中南美洲国家进行争取独立的斗争。

西班牙在新大陆上的势力,随着拿破仑对西班牙本土的占领而衰弱,并于1851年结束而瓦解。

1815年至1820年间,圣马丁引领阿根廷、智利、与秘鲁走向独立;而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的玻利瓦尔领导则领导自己的国家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

这些新成立的共和国期望获得美国承认,而美国国内许多人也认可这种想法。

  

  在欧洲列强未插手干涉的情况下,美国政府保持中立,美国当时将海军舰艇售予这些反抗西班牙的殖民地。

虽然当时的总统门罗与其国务卿亚当斯不愿在胜负未卜下冒国际战争之险,但事实上对拉美的战争很是关注。

 

  英国则在维护君主制度与渴求新市场之间意见分歧。

对英国而言,一整个南美洲是个比美国更大的市场。

当法俄两国提议与大英帝国共同协助西班牙收回其位于新大陆的殖民地时,遭英国峻拒。

  

  美国当时正与西班牙就亚当斯─欧尼斯条约进行交涉。

条约生效后,门罗政府开始扩大承认这些位于拉丁美洲的新共和国。

阿根廷、智利、秘鲁、与哥伦比亚于1822年皆获美国承认。

  

  1823年,法国请求西班牙重新扶持波旁王朝执政,两国国内当时皆有传言警示,神圣同盟在背后支持这些新兴的共和国。

两国交好的消息令当时的英国政府(由詹姆斯·伍尔夫威廉·彼特及其他政治家共同合作)将法国逐出新大陆的努力前功尽弃.而法国将因此于美洲大陆再度得势。

  

  英国外相乔治坎宁提议英美两国联手戒备法西两国的干涉。

杰斐逊与麦迪逊鼓励门罗接受此议,但亚当斯抱持怀疑态度。

亚当斯当时也顾虑著俄罗斯与墨西哥两国插手英美两国皆声称为其领土的奥勒冈国。

  

  在1823年11月7日所举行的内阁会议上,亚当斯反对坎宁之议,声言„对俄法明白表示我们的政策,较充当英国战舰舰艉之救生艇,为更坦率而有尊严的作法。

‟    亚当斯于会议中力战各方,终于说服全体内阁采用独立政策。

在门罗于1823年12月2日于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所阐释的观点,即后世所称之门罗主义。

就实质而言,美利坚合众国正告旧大陆上的列强,美洲不再开放给欧洲成立殖民地,而任何延伸欧洲势力至新大陆上的作为,美利坚合众国将视之为„危及我国之和平与安全‟。

美国不会介入欧洲各国之间的战争,也要求欧洲各国不插手美洲事务。

  

  此一公开宣示,抵触美国当时与欧洲列强在伊斯帕尼奥拉岛附近多处的殖民地之合作。

伊斯帕尼奥拉岛曾遭多次占领,今为圣多明哥与海地之所在。

法兰西与西班牙两国皆对该处有兴趣,企图于该地重新取得利益,或再度发挥原有之影响力。

十九世纪时,西班牙在这些作为上较为成功。

就以后的事实发展来看,美国藉门罗主义在加勒比海各处纷争中随意支持任何一方,以维护短期的经济利益,而非用以立下藩篱阻绝欧洲的干涉主义。

  

 

 

  1823年12月2日美国第5届总统J.门罗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美国对外政策的原则,史称“门罗主义”。

是美国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标志。

提出“你们别插手”。

    从T杰斐逊执政起,美国进入大规模领土扩张时期。

其扩张政策与英国发生尖锐的冲突。

在美英战争(1812)中,美国向北扩张的企图受挫,因而把扩张的矛头指向拉丁美洲。

可是,欧洲的“神圣同盟”企图干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英国也乘机向拉美地区扩张。

1823年8月,英国外交大臣G.坎宁邀请美国共同反对俄、普、奥3国“神圣同盟”对拉美各国的干涉,禁止再把拉丁美洲殖民化,得到门罗的赞同。

  

1823年12月2日门罗总统在致国会咨文中宣称:

美国将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或它们之间的战争;美国承认并且不干涉欧洲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和保护国;欧洲列强不得再在南、北美洲开拓殖民地;欧洲任何列强控制或压迫南北美洲国家的任何企图都将被视为对美国的敌对行为。

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

实际上,宣布拉丁美洲属于美国的势力范围。

从某种意义上讲,门罗主义在客观上起到了防止已独立的拉美国家再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的作用。

 

门罗宣言最初并未引起国外足够的重视。

1870年以后,始有“门罗主义”的提法。

随着美国成为世界强国,在门罗主义的指导下,美国于1876年调解阿根廷与巴拉圭间的边界纠纷;1880年调解哥伦比亚与智利间的纠纷;1881年解决墨西哥与危地马拉间,智利与阿根廷、智利与秘鲁间的边界纠纷。

1895年美国在英属圭亚那与委内瑞拉边界问题上,迫使英国让步,同意成立仲裁法庭,以确定两国边界。

1904年T.罗斯福(1901-1909在任)提出“罗斯福推论”,进一步补充了门罗主义。

他指出,某个拉美国家一旦“闹事”,美国可以干涉其内部事务。

在罗斯福、T.W.威尔逊任内,美国经常干涉拉丁美洲,尤其是加勒比地区的内部事务。

1933年以后F.D.罗斯福执政时放弃干涉政策,转而推行睦邻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拉美地区依然奉行门罗主义。

1959年6月,美国操纵雇佣军入侵危地马拉;1961年4月,美国组织雇佣军入侵古巴;在加勒比海危机中,迫使苏联作出让步;1964年1月,美国直接干涉巴拿马;1965年美国出兵多米尼加镇压多米尼加人民武装起义;1983年美国与6个加勒比国家组成“多国部队”出兵格林纳达。

这些行动都可视为是门罗主义的继续。

 

                 

 

 

《西方的没落》分为两卷,第一卷副题为“形式与现实”,共十一章,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从各大文化的形式语言入手,试图深入它们的起源最深处,这样去使它自己具备一些象征科学的基础。

”在本卷,作者首先阐述了一些他的理论的基本概念,如宇宙与小宇宙、宿命观和因果律、相术学和体系学等。

他提出了“作为自然的世界”和“作为历史的世界”的区分,这对命题是斯宾格勒理论同传统史学之间的重要区别。

“宿命”和“因果”是与“两个世界相联系的又一对重要范畴,也可以说是被用来认识这”两个世界“的手段。

根据”两个世界“的理论,他还提出了”体系“和”体相“两种不同的认识方法。

其次,他把人类历史分成八种自行生长、衰亡的文化,即埃及文化、印度文化、巴比伦文化、中国文化、”阿波罗“文化(即希腊-罗马文化)、”魔术“文化(即拜占庭-阿拉伯文化)、”浮士德“(即西欧文化)和玛雅文化。

        第二卷副题为”世界历史的透视“,共14章。

作者将其内容概括为”从现实生活中的事实入手,在高级人类的历史实际中去寻求历史经验的精髓,以便我们能去形成我们自己的未来?

quot;斯宾格勒在这一卷中提出了五大问题:

文化的起源和景观(包括宇宙和小宇宙、高级文化的类别、文化间的关系);城市与民族在文化发展中的地位;作为特例的阿拉伯文化;国家与历史;经济生活的形式世界。

他的结论是西方文化将不可避免地遭到与已经衰亡了各文化相同的命运。

 

在《西方的没落》的一书中,斯宾格勒大胆地提出了研究人类历史与文化发展的新学说,即比较文化形态学的理论体系。

他认为这是在西方现代社会的土壤中所能产生的唯一的新哲学,从这一世界历史形态学的观点出发,可以很好地审视人类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为现时代的文化定位,并预测其未来的发展。

   

     斯宾格勒认为全人类的历史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各个文化的历史。

研究世界历史只能是研究各个文化的历史。

每种文化都有其基本的个性特征,这些基本物征作为文化的灵魂从文化的各个方面表现出来。

不同的文化是互不理解的。

因而,研究世界历史必须采用“文化形态学”的方法,从贯穿于每一文化的基本的个性特征去把握其形态。

把握各个文化的基本特征不能靠自然科学的方法,要靠本能和直觉去理解。

   

     比较文化形态学认为,历史是有逻辑的,有一种形而上学的结构贯穿于人类历史中。

具体地说,人类历史是一个有机体,每种文化都具有相同的生命周期,历经青春、生长、成熟和衰败四个阶段,就像大自然有春、夏、秋、冬四季变换一样。

各个文化中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只要属于文化形态学中的同一阶段,就是同时代的。

   

     尽管斯宾格勒的历史哲学中仍然存在着“西方中心论”的影响,但他确实是比较早地、比较自学地批判“西方中心论”的西方著名学者。

他例举了人类历史上的八大文化,即古典文化、西方文化、巴比伦文化、中国文化、埃及文化、墨西哥文化、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等,认为古典文化、西方文化并不比其它文化优越。

他把“西欧中心论”问的世界史观视为“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