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总论简答题分解.docx
《外科总论简答题分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总论简答题分解.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科总论简答题分解
外科总论简答题
1、什么是无菌术?
无菌术的内容?
无菌术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
无菌术的内容包括灭菌、消毒法、操作规则、管理制度。
2、什么是等渗性缺水?
常见病因?
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此时水和钠成比例丧失,因此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也保持正常。
常见病因:
1、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如肠外瘘、大量呕吐等。
2、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如腹腔内感染、烧伤等。
3、什么是低渗性缺水?
常见病因?
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此时水和钠同时缺失,但失钠多于缺水,故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常见病因:
1、消化液的持续性丢失,如反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等。
2、大创面慢性渗液。
3、应用排钠利尿剂时,未注意补充钠盐。
4、等渗性缺水治疗时补水过多。
4、什么是低钾血症?
常见病因?
低钾血症是指血钾浓度低于3.5mmol/L。
常见病因:
1、长期进食不足。
2、钾从肾排出过多,如应用排钾的利尿药,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3、补液病人没有补钾或补钾不足。
4、钾从肾外途径丧失,如呕吐、肠瘘等。
5、钾向细胞内转移,如碱中毒、大量输注葡萄糖和胰岛素时。
5、低钾血症时,静脉补钾的注意事项?
1、浓度的限制,输液中含钾量低于40mmol/L。
2、输液速度的限制,输入钾量小于20mmol/h。
3、休克病人应尽快回复血容量,待尿量大于40ml/h后,再静脉补钾。
6、什么是高钾血症?
常见病因?
高钾血症是指血钾浓度超过5.5mmol/L。
常见病因:
1、进入机体的钾过多,如服用含钾药物、大量输入保存期较久的库血等。
2、肾排钾功能减退,如急性或慢性肾衰竭、应用保钾利尿药等。
3、钾从细胞内移出,如溶血、酸中毒等。
7、高钾血症如何治疗?
1、停用一切含钾的药物或溶液。
2、降低血钾浓度。
主要措施:
a、促使钾进入细胞内,如输注碳酸氢钠溶液、输注葡萄糖和胰岛素溶液等。
b、应用阳离子交换树脂。
c、透析疗法。
3、对抗心律失常。
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等。
8、代谢性酸中毒的主要病因?
1、酸性物质产生过多,如休克,心搏骤停、糖尿病等。
2、碱性物质丢失过多,见于腹泻、肠瘘、胆瘘等。
3、肾功能不全。
9、代谢性碱中毒的主要病因有哪些?
1、碱性物质摄入过多,如长期服用碱性药物、大量输注库存血等。
2、胃液丧失过多,如严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等。
3、缺钾。
4、利尿剂的作用。
10、输血的适应症?
1、大量失血。
2、贫血或低蛋白血症。
3、重症感染。
4、凝血异常。
11、输血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1、发热反应。
2、过敏反应。
3、溶血反应。
4、免疫抑制。
5、疾病传播。
6、循环超负荷。
7、细菌污染反应。
8、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
9、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10、大量输血的影响,如低体温,碱中毒,高血钾,凝血异常等。
12、输血可传播的疾病?
1、肝炎。
2、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I、II型。
3、艾滋病。
4、梅毒。
5、疟疾。
6、细菌性疾病,如布氏杆菌病。
13、何谓自身输血?
常用方法?
又称自体输血,是收集病人自身血液后在需要时进行回输。
常用方法:
A、回收式自体输血。
B、预存式自体输血。
C、稀释式自体输血。
14、休克的分类?
1、低血容量性休克。
2、感染性休克。
3、心源性休克。
4、神经性休克。
5、过敏性休克。
15、休克的一般监测指标?
A、精神状态:
是脑组织血液灌流和全身循环状况的反应。
B、皮肤温度、色泽:
是体表灌流情况的标志。
C、尿量:
是反映肾血液灌注情况的有用指标。
D、血压。
E、脉率。
16、休克的特殊监测指标?
1、中心静脉压。
2、肺毛细血管楔压。
3、心排血量和心脏指数。
4、动脉血气分析。
5、动脉血乳酸测定。
6、DIC的监测。
7、胃肠粘膜内pH值监测。
17、CVP的正常值是?
变化的临床意义?
CVP的正常值是0.49-0.98KPa(5-10cmH20)。
临床意义:
1、当cvp<0.49kpa时,表示血容量不足。
2、当cvp>1.47kpa时,提示心功能不全、静脉血管床过度收缩或肺循环阻力增高。
3、当cvp>1.96kpa时,表示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
18、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1、体温>38度,或<36度。
2、心率>90次/分。
3、呼吸急促>20次/分或过度通气,PaCO2<4.3kpa。
4、白细胞计数>12*109/L或<4*109/L,或未成熟细胞>10%。
19、感染性休克常继发于哪些疾病?
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感染,如急性腹膜炎,胆道感染、绞窄性肠梗阻及泌尿系感染等。
20、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方法?
首先是病因治疗,原则是在休克纠正以前,应着重治疗休克,同时治疗感染,在休克纠正后,则应着重治疗感染。
方法:
1、补充血量。
2、控制感染。
3、纠正酸碱平衡。
4、心血管药物的应用。
5、皮质激素治疗。
6、其他治疗,如营养支持,对并发的DIC,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的处理等。
21、在外科MODS的发病基础有哪些?
1、各种外科感染引起的脓毒症。
2、严重的创伤、烧伤或大手术致失血、缺水。
3、各种原因的休克、心跳、呼吸骤停复苏后。
4、各种原因导致肢体、大面积的组织或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
5、合并脏器坏死或感染的急腹症。
6、输血、输液、药物或机械通气。
7、患某些疾病的病人更易发生MODS,如心脏、肝、肾的慢性疾病,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
22、如何预防MODS的发生?
1、积极治疗原发病。
2、重点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
3、防治感染。
4、改善全身情况和免疫调理治疗。
5、保护肠粘膜的屏障作用。
6、及早治疗首先发生功能障碍的器官。
23、ARF少尿期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a、水中毒。
b、酸中毒。
c、高钾血症。
d、高镁血症。
e、高磷血症。
f、低钠血症。
g、低氯血症。
2、蛋白质代谢产物积累。
3、全身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等。
2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病基础包括哪些?
1、直接损伤,包括误吸综合征、溺水、吸入毒气和烟雾、肺挫伤、肺炎及机械通气引起的肺损伤。
2、间接损伤,包括各类休克、脓毒症、急性胰腺炎、大量输库存血、脂肪栓塞及体外循环。
3、以全身性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多器官功能综合征或衰竭时发生率最高。
25、什么是应激性溃疡?
常发生于那些情况?
应激性溃疡是继发创伤、烧伤、休克和其他严重的全身病变如心肌梗死等的一种胃,十二指肠粘膜病变,病变过程可出现粘膜急性炎症、糜烂或溃疡,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或穿孔。
常发生于以下疾病:
1、中、重度烧伤。
2、颅脑损伤、颅内手术或脑病变。
3、其他严重创伤、大手术、战伤等。
4、重度休克、严重感染、重要脏器的功能衰竭等。
26、按照手术期限,可将手术分为几种?
1、急症手术。
2、限期手术。
3、择期手术。
27、病人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可分哪两类?
1、耐受力良好。
指外科疾病对全身的影响较少,或有一定的影响,但易纠正;病人的全身情况较好,重要器官无器质性病变,或其功能处于代偿状态。
2、耐受力不良。
指对外科疾病已经对全身造成明显影响,病人的全身情况欠佳,或重要器官有器质性病变,功能濒于或已有失代偿性的表现。
28、糖尿病病人术后如何确定胰岛素的用量?
术后根据每4-6小时尿糖测定结果,确定胰岛素用量。
尿糖++++,用12U;尿糖+++,用8U;尿糖++,用4U;尿糖+,不用胰岛素。
如果尿液酮体阳性,胰岛素用量应增加4U。
29、手术切口分几类?
1、清洁切口(I类切口)。
2、可能污染切口(II类切口)。
3、污染切口(III类切口)。
30、切口愈合情况分几级?
1、甲级愈合,指愈合良好,无不良反应。
2、乙级愈合,指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3、丙级愈合,指切口化脓,需要切开引流等处理。
31、术后切口裂开的主要原因?
1、营养不良,组织愈合能力差。
2、切口缝合技术有缺陷,如缝线打结不紧,组织对合不全等。
3、腹腔内压力突然增高的动作,如剧烈咳嗽,或严重腹胀。
32、营养状态的评价指标?
1、人体测量,包括体重变化,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周径测定。
2、内脏蛋白测定,包括白蛋白、转铁蛋白及前白蛋白浓度测定。
3、淋巴细胞计数。
4、氮平衡实验。
5、三甲基组氨酸测定。
33、从外科角度看肠外营养的适应症有哪些?
从外科角度,营养不良者的术前应用、消化道瘘、急性重症胰腺炎、短肠综合征、严重感染与脓毒症、大面积烧伤、肝肾衰竭等。
34、肠外营养的并发症?
1、技术性并发症。
2、代谢性并发症,分三个方面:
补充不足,糖代谢异常,肠外营养本身所致。
3、感染性并发症。
35、肠外营养的监测指标?
1、全身情况。
2、血清电解质、血糖及血气分析。
3、肝肾功能测定。
4、营养指标。
36、肠内营养的适应症?
1、肠胃功能正常,但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或者不能摄入者。
2、肠胃功能不良者。
3、肠胃功能基本正常但伴有其他脏器功能不良者,如糖尿病或肝肾衰竭者。
37、肠内营养的并发症?
1、误吸。
2、腹泻、腹胀。
38、外科感染按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分为?
1、特异性感染。
2、非特异性感染,也称化脓性感染或一般感染。
39、外科感染按病变进展过程分为?
1、急性感染。
2、亚急性感染。
3、慢性感染。
40、非特异性感染时,病变的演变结果有?
1、炎症好转。
2、炎症扩散。
3、转为慢性炎症。
4、局部化脓。
41、脓毒症的临床变现有哪些?
主要表现:
1、骤起寒战,继以高热可达40-41度,或低温,起病急,发展迅速。
2、头疼,头晕,恶心,呕吐,腹胀,面色苍白或潮红,出冷汗神志模糊或烦躁,谵妄和昏迷。
3、心率加快,脉搏细速,呼吸急促或困难。
4、肝脾可肿大,严重者出现黄疸或皮下出血瘀斑等
实验室检查:
1、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或降低,出现中毒颗粒。
2、可有酸中毒、氮质血症,溶血等代谢失衡和肝肾受损征象。
3、寒战发热时抽血进行细菌培养,较易发现细菌。
42、全身性感染的综合治疗措施有哪些?
1、原发病灶的处理。
2、抗菌药物的应用。
3、支持疗法。
4、对症治疗。
43、破伤风需要与哪些疾病鉴别?
1、化脓性脑膜炎。
2、狂犬病。
3、其他:
如颞下颌关节炎,癔病、子痫等。
44、预防破伤风有哪些措施?
1、创伤后早期彻底清创,改善局部循环,是预防破伤风的关键。
2、通过人工免疫,产生较稳定的免疫力。
人工免疫有自动和被动两种方法。
45、全身性感染的常见致病菌有哪几类?
1、革兰染色阴性杆菌。
2、革兰染色阳性球菌。
3、无芽孢厌氧菌。
4、真菌。
46、创伤的全身反应有哪些?
1、神经内分泌系统变化。
2、代谢变化。
3、免疫系统变化。
47、创伤的并发症有哪些?
1、感染。
2、休克。
3、应激性溃疡。
4、脂肪栓塞综合征。
5、凝血功能障碍。
6、器官功能障碍。
48、创伤后组织修复过程分?
(愈合的基本过程)
1、局部炎症反应阶段。
2、细胞增殖分化和肉芽组织生成阶段。
3、组织塑形阶段。
49、不利于创伤修复的因素有哪些?
1、感染。
2、异物存留,损伤范围大、坏死组织过多。
3、采取的措施不当,如局部制动不足、包扎或缝合过紧等。
4、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5、全身性因素:
如营养不良、大量使用细胞增生抑制剂,免疫功能低下及全身性严重并发,症。
50、创伤愈合的类型有哪些?
1、一期愈合:
组织修复以原来的细胞为主,仅含少量的纤维组织,结构和功能修复良好。
2、二期愈合:
以纤维组织修复为主,不同程度的影响结构和功能。
51、创伤急救时优先抢救的急症有哪些?
1、心跳、呼吸骤停。
2、窒息。
3、大出血。
4、张力性气胸。
5、休克等。
52、创伤急救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抢救积极,镇定不慌乱,工作有序。
2、现场有多个伤员,组织人力协作。
不可忽视沉默的伤员,因为他的伤情可能甚为严重。
3、防止抢救中再次损伤,如移动伤员时制动不够,使骨折端损伤原未受伤的血管神经。
4、防止医源性损害,如输液过多过快引起肺水肿、输不相容的血液引起溶血等。
53、开放性创伤的伤口分哪几类?
A、清洁伤口。
B、污染伤口。
C、感染伤口。
54、按烧伤深度划分,烧伤分哪几度?
I度、浅II度、深II度、III度。
55、根据烧伤的病理生理特点,病程分哪几期?
A、急性体液渗出期(休克期)。
B、感染期。
C、修复期。
56、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1、手术人员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之后,手不能接触背部,腰部以下肩部以上的部位,这些区域属于有菌地带;同样,也不能接触手术台边缘以下的布单。
2、不可在手术人员的背后传递手术器械及用品,坠落到无菌巾或手术台边以外的器械物品,不准拾回再用。
3、手术中如手套破损或接触有菌地方,应更换无菌手套,如前臂或肘部触碰有菌地方,应更换无菌手术衣或加套无菌袖套,如无菌巾、布丹等物已被湿透,其无菌隔离作用不再完整,应加盖干的无菌布单。
4、手术过程中,同侧人员如需调换位置,一人先后退一步,背对背地转身到达另一位置,以防触及对方背部不洁区。
5、手术开始前要清点器械、敷料,手术结束时,检查胸腹等体腔,核对器械、敷料数无误后,才能关闭切口,以免异物留在体腔内,产生严重后果。
6、切口边缘应以无菌大纱布垫或手术巾遮盖,并用巾钳或缝线固定,仅显露手术切口。
术前手术区粘贴无菌塑料薄膜可达到相同目的。
7、做皮肤切口以及缝合皮肤之前,需用70%酒精再涂擦消毒皮肤一次。
8、切开空腔脏器前,要先用纱布垫保护周围组织,以防或减少污染。
9、参观手术的人员不可太靠近手术人员或站的太高,也不可经常在室内走动,以减少污染机会。
10、手术进行时不应该开窗通风或用电扇,室内空调机风口也不能吹向手术台,以免扬起尘埃,污染手术室内空气。
57、溶血反应的典型症状,主要病因,治疗?
1、典型症状:
立即出现沿输血静脉的红肿及疼痛,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酸背痛,头疼,胸闷,心率加快乃至血压下降,休克,随之出现血红蛋白尿和溶血性黄疸。
2、主要病因:
a、绝大多数是因为误输了ABO血型不合的血液引起,是由补体介导,以红细胞破坏为主的免疫反应。
其次,由于A亚型不合或Rh及其他血型不合时也可以发生溶血反应。
此外溶血反应还可因供血者之间血型不合引起。
b、少数在输入有缺陷的红细胞后可引起非免疫性溶血。
c、受血者患自身免疫性贫血时,其血液中的自身抗体也可使输入的异体红细胞遭到破坏而诱发溶血。
3、治疗:
当怀疑有溶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
a、抗休克。
b、保护肾功能。
c、若DIC明显,考虑肝素治疗。
d、血浆交换治疗。
58、休克时期的微循环变化?
1、循环收缩期:
只出不进,组织低灌流。
2、循环扩张期:
只进不出,血液滞留。
3、循环衰竭期:
血液高凝状态,细胞自溶,引起DIC。
59、浅II°创面和深II°创面的区别?
浅II:
伤及表皮的生发层和真皮乳头层,有大小不一的水泡,创面红润潮湿,疼痛明显,1-2周内愈合,一般无瘢痕,多色素沉着。
深II:
伤及表皮的真皮层,有小水泡,创面微湿红白相间,痛觉较迟钝,需3-4周融合修复,常有瘢痕增生。
60、烧伤的治疗原则?
1、早期及时补液,维持呼吸道通畅,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
2、深度烧伤组织是全身性感染的主要来源,应早期切除,自、异体皮肤移植覆盖。
3、及时纠正休克,控制感染是防治多内脏功能障碍的关键。
4、重视形态、功能的修复。
61、破伤风典型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临床表现:
在肌紧张性收缩(肌强直、发硬)的基础上,阵发性强烈痉挛,通常最先受影响的肌群是咀嚼肌,随后顺序为面部表情肌、颈背腰四肢肌,最后为膈肌。
治疗原则:
1、凡能找到伤口,伤口内存留坏死组织、引流不畅者,应在抗毒血清治疗后,在良好麻醉,控制痉挛下进行伤口处理,充分引流,局部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
2、抗毒素的应用,目的是中和游离的毒素。
3、病人入院后,应住隔离室,避免光声等刺激;避免骚扰病人。
4、注意防止并发症。
5、要十分注意营养的补充和水与电解质平衡的调解。
62、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临床鉴别要点?
生长速度、生长方式、特征、是否转移、继发改变、全身影响、是否复发、镜下表现、组织结构。
63、恶性肿瘤的局部临床表现?
1、肿块,如:
乳腺癌乳腺肿块,肝癌肿块等。
2、疼痛,如:
胰腺癌及肝癌疼痛等。
3、溃疡,如:
胃癌肠癌形成的溃疡等。
4、出血,如:
肺癌咯血,肾癌尿血等。
5、梗阻,如:
胃癌致幽门梗阻,肠癌致肠梗阻等。
6、浸润与转移,如肺、骨转移及区域淋巴结转移。
64、简述器官移植时供者免疫学方面选择?
1、ABO血型。
2、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
3、HLA配型。
4、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65、化疗副反应?
1、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2、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口腔溃疡等。
3、毛发脱落。
4、血尿。
5、免疫功能降低,容易并发细菌或真菌感染。
66、排斥反应的综合征有哪些?
1、超急性排斥反应。
2、急性排斥反应。
3、慢性排斥反应。
4、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67、人体全身性易感因素有哪些?
1、严重损伤、大面积烧伤或休克。
2、糖尿病、尿毒症、肝硬化等慢性疾病。
3、使用免疫抑制剂,多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接受抗癌药物或放射治疗。
4、高龄老人与婴幼儿。
5、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
68、等渗性缺水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诊断:
病史中有消化液或其他体液的大量丧失。
实验室检查可发现有血浓缩现象,血清钠离子、氯离子等一般无明显降低,尿比重增高。
治疗:
治疗原发病。
补液:
1、休克时,静脉滴注平衡盐溶液3000ml。
2、血容量不足表现不明显者,给1500-2000ml。
此外,还应补充日需水量2000ml和Nacl4.5g。
69、烧伤休克的补液方案及监测指标?
补液:
1、伤后第一个24小时,每1%烧伤面积(II°,III°)每公斤体重应补胶体和电解质共1.5ml(小儿2.0ml)。
胶体(血浆)和电解质液(平衡盐液)的比例为0.5:
1。
广泛深度烧伤者与小儿烧伤其比例可改为0.75:
0.75,另加以5%葡萄糖溶液补充水分2000ml,总量的一半应于伤后8h内输入。
2、第二个24h,胶体和电解质液为第一个24h的一半,水分补充仍为2000ml。
监测指标:
1、成人每小时尿量以30-50ml为宜,小儿每公斤体重每小时不低于1ml。
2、病人安静,无烦躁不安。
3、脉搏、心跳有力,脉率在120次/分以下。
4、收缩压维持在90mmHg以上,脉压在20mmHg以上。
5、呼吸平稳。
6、无明显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