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原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89315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颜氏家训原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颜氏家训原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颜氏家训原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颜氏家训原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颜氏家训原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颜氏家训原文.docx

《颜氏家训原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颜氏家训原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颜氏家训原文.docx

颜氏家训原文

颜氏家训原文

篇一:

颜之推《颜氏家训》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

自兹以往,至於九族,皆本於三亲焉,故於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

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

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

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

娣姒之比兄弟,则疏薄矣。

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

惟友悌深至,不为旁人之所移者免夫!

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已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

兄弟之际,异於他人,望深则易怨,地亲则易弭。

譬犹居室,一穴则塞之,一隙则涂之,则无颓毁之虑;如雀鼠之不恤,风雨之不防,壁陷楹沦,无可救矣。

仆妾之为雀鼠,妻子之为风雨,甚哉!

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群从疏薄,则僮仆为仇敌矣。

如此,则行路皆e其面而蹈其心,谁救之哉?

人或交天下之士皆有欢爱而失敬于兄者,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人或将数万之师得其死力而失恩于弟者,何其能疏而不能亲也!

娣姒者,多争之地也。

使骨肉居之,亦不若各归四海,感霜露而相思,伫日月之相望也。

况以行路之人,处多争之地,能无间者鲜矣。

所以然者,以其当公务而执私情,处重责而怀薄义也。

若能恕己而行,换子而抚,则此患不生矣。

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是反照而不明也!

(节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兹以往兹:

此,这B.惟友悌深至悌:

敬爱兄长

C.地亲则易弭弭:

弥合D.e其面而蹈其心e:

践踏

5.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是反照而不明也

A.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是反照而不明也

B.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是反照而不明也

C.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是反照而不明也

D.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是反照而不明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妻、父子、兄弟是基础的亲属关系,中国人常说的九族,都是源于这三种亲属关系,所以要认真对待。

B.兄弟,是形体虽分而气质相连的人。

从小到大,生活、学习等在一起,即使有造反的人,也会互相友爱,互相帮助。

C.妯娌比起兄弟来,就更疏远而欠亲密,如果妯娌掌握亲厚不亲厚的节制度量,那么,原来互敬互爱的兄弟关系可能被妯娌所动摇。

D.妯娌之间,纠纷最多。

即使是亲姐妹成为妯娌,也不如住的距离远一点,好感受霜露而相思,等待日子来相会。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

译文:

(2)如雀鼠之不恤,风雨之不防,壁陷楹沦,无可救矣。

译文:

答案:

4.C(弭:

消除)

5.A

6.B(悖乱应理解为荒谬胡乱。

7.

(1)等到进入壮年时期,兄弟各娶妻,各生子,即使是诚实厚道的,感情上也不可能不减弱。

得分点:

妻、子、笃、衰、文字通顺各1分。

(2)假如有了雀鼠也不忧虑,刮风下雨也不防御,那么就会墙壁倒塌,楹柱摧折,无从挽回了。

得分点:

如、恤、壁陷、楹沦、文字通顺各1分。

有了人群然后才有夫妻,有了夫妻然后才有父子,有了父子然后才有兄弟,一个家庭里的亲人,就有这三种关系。

由此类推,直推到九族,都是原本於这三种亲属关系,所以这三种关系在人伦中极为重要,不能不认真对待。

兄弟,是形体虽分而气质相连的人。

当他们幼小的时候,父母左手牵右手携,拉前襟扯后裙,吃饭同桌,衣服递穿,学习用同一册课本,游玩去同一处地方,即使有荒谬胡乱来的,也不可能不相友爱。

等到进入壮年时期,兄弟各娶妻,各生子,即使是诚实厚道的,感情上也不可能不减弱。

至於妯娌比起兄弟来,就更疏远而欠亲密了。

如今让这种疏远欠亲密的人,来掌握亲厚不亲厚的节制度量,就好比那方的底座要加个圆盖,必然是合不拢了。

这种情况只有十分敬爱兄长和仁爱兄弟,不被妻子所动摇才能避免出现啊!

双亲已经去世,留下兄弟相对,应当既像形和影,又像声和响,爱护先人的遗体,顾惜自身的分气,除了兄弟还能挂念谁呢?

兄弟之间,与他人可不一样,要求高就容易产生埋怨,而关系录就容易消除隔阂。

譬如住的房屋,出现了一个漏洞就堵塞,出现了一条细缝就填补,那就不会有倒塌的危险;假如有了雀鼠也不忧虑,刮风下雨也不防御,那么就会墙壁倒塌,楹柱摧折,无从挽回了。

仆妾比那雀鼠,妻子比那风雨,怕还更厉害些吧!

兄弟要是不和睦,子侄就不相爱;子侄要是不相爱,族里的子侄辈就疏远欠亲密;族里的子侄辈疏远不亲密,那僮仆就成仇敌了。

如果这样,即使走在路上的陌生人都踏他的脸踩他的心,那还有谁来救他呢?

世人中有能结交天下之士并做到欢爱、却对兄长不尊敬的人存在,怎么能做到待多和睦而不能待少啊;世人中又有能统率几万大军并得其死力、却对弟弟不恩爱的,这又怎么能疏而不能做到对弟亲呢!

妯娌之间,纠纷最多。

即使是亲姐妹成为妯娌,也不如住的距离远一点,好感受霜露而相思,等待日子来相会。

何况本如走在路上的陌生人,却处在多纠纷之地,能做到不生嫌隙的实在太少了。

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因为办的是大家庭的公事,却都要顾自己的私利,担子虽重却少讲道义。

如果能使自己宽恕原谅对方,把对方的孩子像自己的那样爱抚,那这类灾祸就不会发生了。

篇二: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简介

南北朝时期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

颜之推撰。

七卷,共二十篇。

之推(531年~591以后),字介。

颜氏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先世随东晋渡江,寓居建康。

侯景之乱,梁元帝萧绎自立于江陵,之推任散骑侍郎。

承圣三年(554),西魏破江陵,之推被俘西去。

他为回江南,乘黄河水涨,从弘农(今河南三门峡西南)偷渡,经砥柱之险,先逃奔北齐。

但南方陈朝代替了梁朝,之推南归之愿未遂,即留居北齐,官至黄门侍郎。

577年齐亡入周。

隋代周后,又仕于隋。

家训一书在隋灭陈(589)以后完成。

《颜氏家训》是我国南北朝时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的的传世代表作。

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写成《颜氏家训》一书告诫子孙。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

阐述立身治家的方法,其内容涉及许多领域,强调教育体系应与儒学为核心,尤其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并对儒学、文学、佛学、历史、文字、民俗、社会、伦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文章内容切实,语言流畅,具有一种独特的朴实风格,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

【文学价值】

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人、文学家,他是当时最博通、最有思想的学者,经历南北两朝,深知南北政治、俗尚的弊病,洞悉南学北学的短长,当时所有大小学问,他几乎都钻研过,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

他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后人颇有影响,著有《颜氏家训》,是他对自己一生有关立身、处世、为学经验的总结,被后人誉为家教典范,影响很大。

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典范教材,《颜氏家训》直接开后世“家训”的先河,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颜之推并无赫赫之功,也未列显官之位,却因一部《颜氏家训》而享千秋盛名,由此可见其家训的影响深远。

被陈振孙誉为“古今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部重要典籍,这不仅表现在该书“质而明,详而要,平而不诡”的文章风格上,以及“兼论字画音训,并考正典故,品第文艺”的内容方面,而且还表现在该书“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的现世精神上。

因此,历代学者对该书推崇备至,视之为垂训子孙以及家庭教育的典范。

纵观历史,颜氏子孙在操守与才学方面都有惊世表现,光以唐朝而言,像注解《汉书》的颜思古,书法为世楷模、笼罩千年的颜真卿,凛然大节震烁千古、以身殉国的颜杲卿等人,都令人对颜家有不同凡响的深刻印象,更足证其祖所立家训之效用彰著。

即使到了宋元两朝,颜氏族人也仍然入仕不断,尤其令以后明清两代的人钦羡不已。

从总体上看,《颜氏家训》是一部有着丰富文化内蕴的作品,不失为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一种,它不仅在家庭伦理、道德修养方面对我们今天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而且对研究古文献学,研究南北朝历史、文化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作者在特殊政治氛围(乱世)中所表现出的明哲思辨,对后人有着宝贵的认识价值。

【历史地位】

正由于颜之推“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入隋以后,便本着“务先王之道,绍家业之业”的宗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

全书二十篇,各篇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但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其中不少见解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如他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应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方面的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等。

他鄙视和讽刺南朝士族的腐化无能,认为那些贵游子弟大多没有学术,只会讲求衣履服饰,一旦遭了乱离,除转死沟壑,别无他路可走。

对于北朝士族的腆颜媚敌,他也深致不满。

且往往通过插叙自身见闻,寥寥数语,便将当时社会的人情世态,特别是士族社会的谄媚风气,写得淋漓尽致。

如《教子》篇云:

“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

‘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

’吾时俯而不答。

异哉,此人之教子也!

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语言朴实而生动,一时士大夫的心态跃然纸上。

《颜氏家训》一书不仅对当时诸如“玄风之复扇、佛教之流行、鲜卑之传播、俗文字之盛兴”等多方面作了较为翔实的纪录,为后人保留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还在它的《文章》篇中,通过论述南北朝时的作家作品,反映了当时的文学观点和他自己的文学主张。

颜之推很重视文学。

他批评扬雄视文学为雕虫小技的说法,并从个人立身修养的角度说明文学(包括学问、口辩、作文等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对于文学的功用,颜之推不狭隘地仅仅把它归结为服务于政治教化和实用,他也肯定文学具有愉悦耳目、陶冶性灵的审美功能,同时也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表现出了较强的文学审美能力。

他的文章内容真实,文笔平易近人,具有一种独特的朴质风格,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

颜之推以学问广博著称。

《颜氏家训》中《书证》篇考据名物,讨论语词训诂,《音辞》篇辨析声韵,“斟酌古今,掎摭利病”,都颇具精义,反映出颜氏广博的学识和较深的造诣。

《颜氏家训》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

自成书以来,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一直被作为家教范本,广为流布,经久不衰。

究其原由,主要是书中内容基本适应了封建社会中儒士们教育子孙立身、处世的需要,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和主张,以及培养人才力主“治国有方、营家有道”之实用型新观念等,继承和发展了儒家以“明人伦”为宗旨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教育思想。

正由于此,历代统治者对《颜氏家训》非常推崇,甚至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

祖”,以致大肆宣传,广为征引,反复刊刻,虽历经千余年而不佚。

流传至今,它的主要刊本有宋淳熙七年(1197年)台州公库本,明万历甲戌(1574年)颜嗣慎刻本和程荣《汉魏丛书》本,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朱轼评点本、雍正二年(1724年)黄叔琳刻节钞本、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卢文招刻《抱经堂丛书》本、文津阁《四库全书》本。

今人王利器撰有《颜氏家训集解》,并附各本序跋、颜氏传及其全部佚文,迄今为止,最为完备。

本书原文即以《颜氏家训集解》为本,参校其他善本,吸取历代先贤特别是当今学者的研究成果,也借鉴了其他译注本的精华,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较为准确、简明、实用的古典家

教渎本。

当然,《颜氏家训》毕竟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其封建性的糟粕不可忽视,诸如书中对封建纲常伦理的宣扬,对明哲保身的说教,以及对佛教因果报应的迷信宣传等,都望渎者有以鉴之。

【历史影响】

《颜氏家训》对后世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宋代以后,影响更大。

宋代朱熹之《小学》,清代陈宏谋之《养正遗规》,都曾取材于《颜氏家训》。

不唯朱陈二人,唐代以后出现的数十种家训,莫不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颜氏家训》的影响,所以,王三聘说。

“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从《颜氏家训》之多次重刻,虽历千余年而不佚,更可见其影响深远。

历代学者对《颜氏家训》评价很高。

诸如:

“六朝颜之推家法最正,相传最远”。

“北齐黄门颜之推《家训》二十篇,篇篇药石,盲言龟鉴,凡为子弟者,可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

”“此书虽辞质义直,然皆本之孝弟,推以事君上,处朋友乡党之间,其归要不悖六经,而旁贯百氏。

至辨析援证,咸有根据;自当启悟来世,不但可训思鲁、愍楚辈(即颜之推之子辈)而已”。

“乃若书之传,以|身,以范俗,为今代人文风化之助,则不独颜氏一家之训乎尔!

”“余观《颜氏家训》?

?

,其谊正,其意备,其为言也,近而不俚,切而不激。

?

?

足令顽秀并遵,贤愚共晓”。

从这些历代学者对《颜氏家训》的评价上,我们也可以看出《颜氏家训》对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影响及其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地位。

篇三:

颜氏家训涉务译文

《颜氏家训・涉务》译文

[原文]

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徙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

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

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

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攫为令、仆以下,尚书郎、中书舍人以上,典掌机要。

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

至于台阁令史、主书、监帅。

诸王签省,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

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c,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

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常服御之。

举朝以为放达。

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

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

父之不能相存。

耕种之,薅(hāo)锄之。

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子,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

江南朝士,因晋中兴而渡江,本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

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z(bá)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

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

――选自《颜氏家训》,有删节。

[译文]

士人君子立身处世,贵在能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不仅仅是高谈阔论,左边摆着琴,右边放着书,虚耗君主赐给他的俸禄职位。

我看现在世上一般的文人,评古论今,好象了若指掌。

但真的试用一下,他们又往往不能胜任。

长时间生活在太平盛世,不知道丧乱的祸害;在朝为官,不年知道边地战争的急迫;只知道领取俸禄,不知道百姓种田的辛苦;生活在小吏和百姓的上层,不知道要有辛勤的劳役。

所以难以适应社会处理事务。

晋朝南渡之后,特别尊重厚待士族,所在江南士族中有才干的人都担任尚书令,左右仆射以下,尚书郎、中书舍人以上的官职,掌管国家的机要。

其他只懂得点文义的士人,大多迂腐荒诞,浮华铺张,不会处理世务,小有过错又舍不得责杖责,因而把他们放在清高的位置上,来掩饰他们的弱点。

至於那些台阁令史、主书、监帅、诸王签省,都对工作通晓熟练,能按需要完成任务,纵使流露出小人的情态,还可以鞭打监督,所以多被委任使用,是要用他们的长处啊。

但是人们不懂得其中的道理,全社会的人都认埋怨梁氏父子喜爱小人而疏远了士大夫,这种看法就像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看不到自身的短处。

梁朝的士大夫,都喜欢穿肥大的衣服,系宽阔的带子,戴高帽子,穿厚底鞋,出门就坐马车或轿子,进屋就有仆人搀扶侍候,无论在城里市郊,都没有骑马的。

宣城王很喜欢周弘正,专门赐他一匹果下马。

周经常出门乘骑这匹小马,结果满朝士大夫都认为他的行为狂放不羁,以至于当时尚书郎如果骑马,就会受到弹劾。

到了侯景之乱的时候,士大夫们皮肤脆嫩,骨头酥软,连路也走不了,体质虚弱,又不能耐受寒冷或酷热。

结果仓促之间一命呜呼的,到处都是。

古人知道耕种的艰难、这大概表现在重视谷物、以农为本的思想方面。

民以食为天,百

姓不吃饭就不能生存。

三天不吃饭,就连父子之间也没有力气互相问候。

一茬庄稼的收获,要耕种、除草、收割、运载、脱粒、扬谷,经过许多道工序,才能收成入仓。

如此这样,怎可轻视农事而贵重商业呢?

在江南为官的士大夫们,因晋朝的中兴,渡江南来,最终寄居此地,至今已有八九代了,还从未下力种过田,全靠俸禄过活。

即使他们占有一些土地,都是靠僮仆们来耕种,自己未见过翻一垄土,种一株苗,不知道该哪个月下种,该哪个月收获,又怎能知晓世上的其他事务呢?

所以他们若做官则不明为官之道,治家则不会经营,这些都是生活优裕闲适所带来的过错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