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学年度第一学期张静中学语文学科组总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88556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至学年度第一学期张静中学语文学科组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至学年度第一学期张静中学语文学科组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至学年度第一学期张静中学语文学科组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至学年度第一学期张静中学语文学科组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至学年度第一学期张静中学语文学科组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至学年度第一学期张静中学语文学科组总结.docx

《至学年度第一学期张静中学语文学科组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至学年度第一学期张静中学语文学科组总结.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至学年度第一学期张静中学语文学科组总结.docx

至学年度第一学期张静中学语文学科组总结

 

2020至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张静中学语文学科组

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张静中学张阳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又一学期过去了,又到了期末写总结的时候了。

现将本学期本科组的教学教研情况总结如下。

本学期,本科组按汕尾市教育局编发的《汕尾市教学教研常规》为依据,根据红海湾区教育局教研室的教研计划和本学校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本科组的教学、教研计划,并依计划进行教学、教研活动,规范教学教研,加强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圆满完成本学期、本科组的教学、教研任务。

一、强化常规管理,让教师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常规管理的有序化是学校管理的基本要求。

学期初,重点指导教师制订教学计划,要求教师在熟悉学生和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制订本学科教学计划,并要有针对性、有效性。

以月为单位进行常规检查这一主线,进行各类检查:

如作业、作文、练习、辅导书等,并有具体的量化标准:

作业每周至少3次,作文全批全改一次,月考每月一次等。

并及时进行反馈、分析,同任课教师一起分析原因,寻找改进的最佳措施。

期末,每位教师都有一份专题总结,在一定范围内交流。

在教学常规管理中变粗放为集约,重在一个“实”字。

注重内容形式的完美统一,注重常规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作深层次的研究与探索,抓得严、抓得精,保证教学秩序正常运转,保证了学校目标的全面实现。

加强教学研究的过程管理,使管理入“微”。

①落实好《语文新课程标准》精神,“用”好新教材。

学期初,学校对各年级教师进行了新教材培训,准确分析把握阶段目标;与教师通研教材与教师共同分析学生学习现状,教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②开展年级组集体备课活动。

每周五下午教研组组织集体备课,集体备课采用说课或座谈的方式,内容为下一周的教学内容,既发挥了集体的智慧也张显了教师的个性,③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第一,立足“常态课”,经常采用推门听课的方式走进“真实”的课堂进行观察与分析,课后与教师交流听课收获及体会,真诚地指出不足及整改的建议;第二,研讨“观摩课”,每年级挑选一名优秀教师精心准备一堂课,分学科进行观摩研讨,要求教师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从“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各个环节进行“微格”分析,对影响质量与效益的相关因素进行科学的归因,让教师在“观摩”中学会研究;第三,展示“课题课”,每学期全校教师都要围绕各人的研究课题、教学模式,或追寻的教学风格上一节教改教研汇报课并撰写一篇教研论文,让课题研究真正为教学服务。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就成为实小人新的追求。

如何让“传统的管理”与“现代的制度”进行有效的对接,我们的体会是:

新课程倡导创新与实践,但并不排斥和忽略常规与基础。

因此,他们特别重视强调学生双基的落实,读好书、写好字、说好话、作好文,坐姿端正、卷面整洁,课堂讨论、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都成为学生日常训练的重要内容。

为加强教学质量的管理,学校除重视日常的教学常规管理外,我们还十分重视平时阶段教学质量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与管理。

加强考风考纪教育,加强对监考老师的教育与培训。

每次检测后组织学科组内教师流水批阅,督促教师认真科学地做质量分析工作,以促进教师强化质量意识,端正教学态度,反思教学实践,调整教学策略。

由于在“刚性”与“柔性”,科学管理与人文关怀等方面的协调与整合,使常规管理展示了每个教师自己生活的舞台,让教师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激发了教师实践新课程的热情,进而使学校常规管理更具活力,更有效率。

二、立足课堂求创新,开展集体备课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对确保学校教学工作规范有序、顺利地开展起到根本保证作用。

效率是现代管理的基本追求。

要有效地为素质教育服务,首先要提高管理的科学性。

立足课堂求创新,提高效率为根本。

(一)立足课堂求创新,开展集体备课

强化课堂教学管理,集体意识强:

抛开原有的个人作战、个人备课的模式。

同一年级共同备课,互相听课,课后及时评课,互相学习,相互促进。

还进行了“优质课”评比。

教师集体备课是以备课组为单位,每一个年级有三个备课组长:

七年级是马晓芳、八年级是陈少屏、九年级是张阳,备课组长组织本年级教师开展集体研读课程标准和教集体备课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

组长提前通知全组成员在集体活动前认真研读教材、大纲,通知中明确集体活动的"三定":

定时间、定课题、定主备人。

集中研讨即组长在集体备课时间里召集本组教师提出备课要求,听取中心发言人的发言,讨论备课提纲。

讨论中心发言人提出备课提纲时,应包括备重点、备难点、备教法、备作业(还应包含单元检测)。

然后各人自己主备的课最有心得的上公开课。

然后对上完公开课的教师,全科组的教师听完后评课,再按学校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分数高的为该年度的优质课;又有对某个细节的评价和自己反思,同时还有其他教师的评论与建议。

相互竞争,相互促进,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树立质量意识。

重视教学质量的管理。

制定了阶段考核制度,每个月进行一次统一命题,统一时间考试的月考,期中、期末语文考试则组织学科组内的教师进行流水改卷。

并按分数排名次,设定了奖励制度,进行质量分析,让教师了解自己所教语文成绩在全年级的具体情况,同时督促老师认真科学地做好质量分析工作,以促进老师强化质量意识,端正教学态度,反思教学实践,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教师则紧紧抓住分析、反思、整改三个环节,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健全主体意识。

作业设计也是落实新课程理念,反映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方面。

学校制订和完善了书面学生作业规范管理细则,通过业务学习、平时的作业检查督促使学生作业逐步上规范,进而培养认真对待每一件事的好习惯。

在作业设计的内容和形式方面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设置了活动性和开放性作业、综合性和实践性作业以及“采花酿蜜式”作业。

不仅有利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切实减轻教师作业设计的过重负担,大大地提高学生作业的效益,而且有利于减轻学生和学校的经济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三、推进课堂革新,让教师展示教学的魅力。

(一)相互切磋。

倡导相互听课是走学术之路的起跑线。

一直保持相互听课好习惯好常规。

要求每学期至少听20节课,由教导处负责检查。

相互听随堂课已经成为老师之间提高课堂水平的平台。

做到听课后必须研讨。

每学期两次全校的听课开放周。

每周各个教师必须听课5节以上。

听课已经成为学校走学术之路的起跑线。

(二)倡导本真。

加强对常态课的过程监管。

听课中不仅关注师生双方的互动性,而且要关注学生学习效果,还要关注教师是不是做到课前准备工作充分,课堂教学精神饱满,课堂认真示范、认真板书、认真布置作业等。

为了使教学常规管理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学校领导首先做持之以恒的表率,身体力行。

学校要求学生在校内外都讲普通话,所有教师一律用普通话上课,一节课都不例外;要求学生书写认真,作业规范,老师在黑板上、在批改作业时也决不写一个潦草字,用模范遵守常规的行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由于学校抓常规管理不放松,且愈来愈规范化、正常化,因此学校基本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尤为可贵的是学生们已经初步养成了“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分析后解题,先理解后记忆”的“四先四后”的学习习惯。

四、红海湾区张静中学语文示范基地全面开展,开发特色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年级朗读群和写作群

张静中学语文学科组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成绩,语文学科组在2020.10.19召开了有刘谋平校长、曾向成主任参加的教研活动,研究红海湾区张静中学语文示范基地如何开展,会议上决定建立学校的级的朗读群与写作群,时间从10月20日开始。

年级朗读群:

本学期在每一个年级都建立了一个朗读群,七年级由马晓芳、石世景老师、八年级由陈少屏老师、九年级由吕珍群老师负责,每一天同学自己选一篇或一段诗文,在群里朗读同,由负责的老师打分,累积积分,进行评比,按积分与质量综合评比,累积分数高的获奖。

年级写作群:

每一个年级都建立了一个写作群,七年级由陈宏苗老师、八年级由李启训老师、九年级由张阳老师负责,每一周由负责的老师布置一条作文,然后指导学生写作,作文收集积累,进行评比,按积分与质量综合评比,累积分数高的获奖。

至今,写作群已经布置评选的作文共8次,作文已收集。

朗读也是8周,而且还在进行当中。

2020年12月21日在科技楼多媒体大厅进行颁奖。

七至九年级朗读群共20人获奖,写作群共21人获奖。

(二)校性快速作文竞赛

语文学科组在十二周的周六早上举行了校性快速作文竞赛,作品经评改,选出了以江嘉漩、郑小珊等43位同学获奖,并在12月21日升旗仪式结束后隆重进行颁奖,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与作文水平。

本学期每日进行的年级朗读群和每周进行写作群与校性快速作文竞赛,有效的激起了学生读语文的兴趣,也大大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本学期、本科组总共进行了5个公开课和校性快速作文竞赛,年级朗读群和写作群

具体是:

第8周星期三(10.22),九年级语文区性公开课,张阳

第10周星期一(11.2),九年级的语文公开课,吕珍群

第12周星期一(11.16),八年级的语文公开课,陈少屏

第14周星期一(11.30),八年级的语文公开课,李启训

第17周星期一(12.21),七年级的语文公开课,马晓芳

六、开展校本教研,总结教学教育经验

(一)重视校本教研,总结教学教育工作者经验。

把校本教研作为提高教师素养的重要途径,要求老师将重点落实在“研”上。

学校订阅了多套教育专著、大量教育期刊,要求每师每学期进行研读,研读过程包括读、议、思、写、用,真正做到读有所感、感有所行、学有所得。

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撰写一篇不少于1200字的心得体会,充分利用每周的研讨活动,收集、反馈实验教师普遍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坚持要求老师写教学反思的文章,并在本学期末以论文形式上交学校,参加汕尾市一年一度的教学教育论文评比。

(二)锤炼课堂教学。

提出认真上课是生命线,高质量的课堂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快乐之源。

创造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抓住重点、难点、关键点、结合点(读写说)、思维点、渗透点(思想、学法)、训练点,有效组织教学。

传授知识突出一个“新”字,落实一个“趣”;教学方法突出一个“活”字,落实一个“学”;教学过程突出一个“难”字,落实一个“行”;巩固知能突出一个“实”字,落实一个“促”。

将个体的实践反思与同伴合作互动很好的结合起来,非常有利于老师的专业成长。

七、问题的存在,深沉的反思。

教学管理是一条河,体现的是一个过程,它犹如水流大海一样是一个长时间的积累;教学管理是“旅行”的过程,它追求的是真实的体验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真正的教学管理是慢功出细活,任何的浮躁与功利只会将我们的教学引入歧途。

但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问题的透视:

1、对执行教学教研的认识与实践,教师之间差异较大。

学校虽能完善各类教学管理制度,但重文本建设轻行为落实;重物化层面的“知识”灌输,轻精神层面文化浸润的现象较为普遍。

就备课而言,有些教师凭“老经验”,对教材钻研不深入、不透彻,对学生关注不多,情感投入不足;有些教师曲解了新课程的理念,误解了“预设”与“生成”的辨证关系,有的教案像“十四行诗”那样简短,殊不知没有精心的“预设”哪有“生成”的精彩。

就上课来说,有些教师缺乏感情的投入,更谈不上与学生一起分享教学的欢乐;教学中教师成了知识的“传声筒”,缺乏三唯目标的整合能力;教学只关注外在的形式,追求表面的热闹、虚假的自主、貌似的合作,就是组织不起有效的学生的学习活动……

就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而言,对作业意义及功能缺乏现代教育意义上的认识,作业布置过滥,缺乏趣味性、基础性、自主性、综合性、开放性、差异性,没有让作业成为学生品味成功的载体,没有让作业成为学生智慧成长的伙伴;作业批改有的教师马虎草率不够仔细,有的教师信马由僵批改不够及时,有的教师无视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对学生缺乏信心与耐心,作业批语缺少对学生的尊重与保护。

就听课而言,大家都较为重视,每学期规定每位教师听课20节,且每位语文教师都能完成且相互学习。

我们也发现:

个别听课没有研究的主题或明确的目标,使听课漫无目的、流于形式;没有形成促使执教者和听课者提高水平的运行机制,只是当任务去完成,缺乏主动性;听课检查的滞后性和形式化也造成了听课中虚假现象的发生。

2、教学管理水平总在浅层次上徘徊,缺乏一种文化的厚重与凝练

新课程实施六年以来,教学研究制度的落实与创新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发挥集体的智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还只是停留在制度上的、自上而下的要求上,没有形成教师的自觉行为。

没有形成教师主动的、自觉的发表自己见解的运行机制,教师的有效参与度低。

教学研究缺乏研究的问题意识,要么泛泛而谈、要么无目的地学习几篇文章,活动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

教研活动缺乏开放的心态与兼容的胸怀。

由于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奉行“专业个人主义”作风,缺乏与他人交流与合作,这种封闭性的教师文化潜在地排斥开放与合作,使教师的教学趋于彼此孤立的状态。

还有一些教师过多的依赖于经验的积累而不是专业智能的提升。

封闭与保守使得我们的教研水平难以提高。

3、课程资源、教学资源的开发能力与教学设施的整合水平有待提高

“一费制”的实施,给学校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办学经费不足,教学设施与设备远滞后于课程改革的需要。

教学设施极不完善,语文教学缺少必备的图片及音像资料;学生无法进行探究与学习……

由于教师课程意识的缺乏,更由于学校、教师教学资源开发和资源整合能力的缺乏,学生的教育公平权受到挑战,学生综合素养难以提高。

如何让学生真正走出教室、走向社区,如何让学生进行真正综合实践活动成了师生共同的奢望。

(二)、 现实的反思

1、正确地认识教学教研的历史功绩与“缺憾”。

现行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准确的定位。

所谓常规是以往管理经验的科学总结,我们可以对原有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剔除一些落后的、不利于教师发展的规定或做法,对积极有效的一面我们必须加以保持与弘扬。

面对新课程实施与推进,我们必须对其不适应的部分进行重组与重建。

2、积极构建发展性教师评价管理模式。

实现从控制执行转向授权责任;从知识的积累转向关注专业素质的发展;从制度的惩罚到尊重人的生命价值。

使教师队伍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的人生态度、创造成功的追求。

3、努力建构研究型教学管理模式。

新课程改革呼唤课堂教学师生生命活力的展现。

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确立。

是“三个纬度”目标的实施。

所以教学管理必须转向:

由检查备课笔记转向组织研究教材;由检查教师课堂中的纯知识传授转向用课程意识研究课堂教学;由检查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转向指导课堂教学;由指挥教学工作转向共同参与教学研究;由教学者终结评价转向教师专业水平发展情况的激励评价。

建立校本教研的行动研究管理机制:

理论学习;对话交流;师师互动;教学论坛;专题研讨论坛;专家、领导与教师对话和培训活动等。

建立研究型的备课管理机制:

改革备课方式,把教案改为教学设计;改革备课组的活动方式,采用案例备课法、反思备课法、问题备课法等研究方式。

建立以课例为载体的课堂行动研究管理机制:

“三次上课,三次反思”使教师与指导者共同讨论共同发展,教师在研究中既是行动者又是研究者。

建立通过评价学生学习方式来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研究管理机制:

管理者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来分析学生的认知、思维、情感、学习方式掌握程度,从而来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

 我们只有打牢教学教研常规这块基石,才能提高学校语文教学质量,学校才能蓬勃发展。

2020-0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