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课文挖空训练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83311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课文挖空训练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课文挖空训练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课文挖空训练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课文挖空训练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课文挖空训练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课文挖空训练及答案.docx

《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课文挖空训练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课文挖空训练及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课文挖空训练及答案.docx

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课文挖空训练及答案

成都七中高2015级课内文言文训练(必修1)

班级姓名

说明:

本练习考查的是第二单元的文言字词,请解释加点的字,翻译划线的句子,注意活用和句式。

然后综合教材的注释和课堂笔记,用红笔进行订正,不懂之处做出标志。

4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因为)其无礼于(对)晋,且(并且)贰于楚也。

晋军(驻军,名作动)函陵,秦军(驻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对)郑伯曰:

“国危矣,若(假如)使烛之武见秦君,师(秦军)必退。

”公从之。

辞曰:

“臣之(主谓间消独)壮也,犹(尚且)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矣”)。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您),今急而(才)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啊)。

然(然而)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句末语气词)!

”许(答应)之。

夜(在夜里,名作状)缒(名词作动词,用绳子拴着人往下放)而(表修饰,一说表承接)出,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

若(假如)亡(让……灭亡)郑而有益于(介词,对)君,敢以(用,介)烦执事(办事的官吏,此处尊称对方,你)。

越国以鄙远,(越,越过;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境;远,形容词作名词,园地,即郑国。

译文:

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君知其难也,焉(怎么,为什么)用(因为)亡(使……灭亡)郑以陪(增加)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邻国的势力变雄厚了,你秦国的势力就削弱了)若舍郑以为(把……作为)东道主(古今异义词,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古今异义词,来往的人)之(消独)往来,共(“供”)其乏困(形作名,缺少的东西),君亦无所害。

君尝为(给予)晋君赐(动作名,恩惠、好处)矣,许(答应)君焦、瑕,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济而(却,就)夕(名词作状语,到晚上)设版(防御工事)焉,君之(的)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夫,句首发语词,无义。

宾语前置句。

译文: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既东(向东,名作状)封(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郑,又欲肆(延伸,扩张)其西封(疆界),若不阙(使……减少)秦,将焉(哪里)取之阙秦以(来,表目的)利晋,唯(希望)君图(考虑)之。

”秦伯说(“悦”),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订立盟约)。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于是)还。

子犯请(请求)击之。

公曰:

“不可。

微((如果)没有)夫人(古今异义词,那个人)之力不及此。

因(介词,凭借、依靠)人之力而敝(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动词,结交、亲附),不知(“智”);以(用)乱易(动词,取代)整,不武。

吾其(还是,表婉商语气)还也。

”亦去(离开)之。

5.荆轲刺秦王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向北,名作状)略(掠夺、夺取)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于是,就)请(请求)荆卿曰:

“秦兵旦暮(早晚,很快,名作状)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您,敬辞),岂(哪里)可得哉”荆卿曰:

“微(无,没有)太子言,臣愿得谒(拜会)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接近)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重金征求)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如果,果真)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悦”)见臣,臣乃得有以(有用来……的方法)报(报答)太子。

”太子曰:

“樊将军以(因为)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品德高尚之人,可敬的人,指樊将军)之意,愿足下更(改变)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

“秦之遇(对待)将军,可谓深(刻毒)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都被杀戮和没收)。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怎么办)”樊将军仰天太息(长叹)流涕(眼泪)曰: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只是)计不知所出耳!

”轲曰:

“今有一言,可以(可以用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怎么样)”樊於期乃前(上前,名作动)曰:

“为之奈何(怎样对付这件事拿这件事怎么办)”荆轲曰: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好好地)见臣。

臣左手把(抓住)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被)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疑问副词,是否)有意乎”樊於期偏袒(露出一只胳膊)扼腕而进曰: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今天才)得闻教!

”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既己(已经这样),无可奈何,乃遂收盛(装,盛放)樊於期之首,函(用匣子,名作状)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立刻)死者。

乃为装遣荆轲。

(于是整理行装,派遣荆轲上路)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逆视,正眼看)。

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荆轲有等待的人,想和(他)一起去)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过了一会儿)未发,太子迟(意动用法,认为……迟缓)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

“日以(同“已”)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

”荆轲怒,叱太子曰:

“今日往而(却)不反者,竖子也!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谦称,我)所以(……的原因)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现在太子认为我行动迟缓,请允许我告别吧)”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皆白衣冠(名作动,穿着白衣,戴着白帽)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已经,……以后)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应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名作动,上前)而为歌曰: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登上)车而去,终已不顾。

(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礼品)物,厚遗(赠送)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燕王诚(确实)振(“震”,害怕)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全)国为内臣,比(并列)诸侯之列,给(供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名作状,用匣子)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唯大王命之。

(燕王在庭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遣使者来禀告大王。

希望听凭大王吩咐)  

秦王闻之,大喜。

乃朝服(名作动,穿上上朝的礼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捧”)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按照)次进。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意动用法,以……为怪)之,荆轲顾(回头看)笑武阳,前为谢(道歉)曰:

“北蛮夷之鄙(见识短浅)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宽容、原谅)之,使毕(完成)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

“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打开)图,图穷(尽)而匕首见(“现”)。

因(趁机)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身子向上起,挣扎着站起来)而起,绝(扯断)袖。

拔剑,剑长,操(握住)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当时又害怕又着急(情势十分危急),剑插得紧,所以不能立刻拔出来)

荆轲逐(追逐)秦王,秦王还(“环”,环绕)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同“猝”,突然)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来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同“猝”,突然、仓促)惶急无以(用来……的)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投,掷击)轲。

秦王方(正在)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左右乃曰:

“王负(背于背上)剑!

王负剑!

”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大腿)。

荆轲废,乃引(举起)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伤)

轲自知事不就(成功),倚柱而(修饰)笑,箕踞以(而,表修饰)骂曰:

“事所以(……的原因)不成者,乃(是)欲以(用)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

秦王目眩良久(很久)。

6.鸿门宴

沛公军(驻军,名作动)霸上,未得(能够)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沛公欲王(称王,名作动)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

“旦日飨(犒劳)士卒,为(替)击破沛公军!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劝告)项羽曰: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被宠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叔父)也,素善留侯张良(一向与留侯张良交好)。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到)沛公军,私见张良,具(详细地)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

“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

“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告诉,动词)。

”良乃(于是)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

“为之奈何(拿这件事(对此)怎么办)”张良曰:

“谁为(介词,替)大王为(动词,出、献)此计者”曰:

“鲰生(浅陋无知的小人)说我曰:

‘距(“拒”)关,毋内诸侯(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抵挡)项王乎”沛公默然,曰:

“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

“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

“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张良曰: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使……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

“孰与君少长(与你相比,谁年龄更大(你们俩谁的年龄大))”良曰:

“长于臣。

”沛公曰: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我要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张良出,要(同“邀”)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捧上一杯酒为项伯祝酒),约为婚姻(古今词义,儿女亲家),曰: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一丝一毫的财物都不敢据为己有),籍(登记造册,名作动)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的原因)遣将守关者,备(防备)他盗之(主谓之间的助词,无义)出入与非常(意外的变故)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同“背”)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

“旦日不可不蚤(同“早”)自来谢(道歉)项王。

”沛公曰:

“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趁机)言曰: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第二天)从(使……跟从,率领)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臣与将军戮力(合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料想)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同“隙”,隔阂)”项王曰: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不这样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做(我凭什么会到这地步))”项王即日因(就)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陪坐)。

范增数目(多次使眼色)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

“君王为人不忍。

若(你)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趁机)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同“否”),若属皆且为所虏(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俘虏)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请允许我)以剑舞。

”项王曰:

“诺。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掩护)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良曰:

“甚急!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

“此迫矣!

臣请(请求)入,与之同命(和他同生共死)。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同“纳”,让……进去),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瞪着眼睛)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眼眶)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跪直身子)曰:

“客何为者(来人是干什么的)”张良曰: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

“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大酒杯)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

“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把猪腿放(在盾)上),拔剑切而啖(吃)之。

项王曰:

“壮士!

能复饮乎”樊哙曰:

“臣死且(尚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杀人唯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名作动,使……为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小人的谗言),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私下里认为大王不应该这么做)。

”项王未有以应,曰:

“坐。

”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到、往),因(趁机)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沛公曰: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必考虑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何必告辞呢)”于是遂去。

乃令张良留谢。

良问曰:

“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句,大王带着什么来的)”曰: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会其怒,不敢献。

公为我献之。

”张良曰:

“谨诺(遵命)。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沛公则置(放弃)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取道,名作动)芷阳间(从小路,名作状)行。

沛公谓张良曰: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估计)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张良入谢,曰:

“沛公不胜(禁不起,能承受)杯杓,不能辞。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拜了两次)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项王曰:

“沛公安在(宾语前置句,沛公在哪里)”良曰:

“闻大王有意督过(责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

“唉!

竖子(小子)不足与谋。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

(被动句,我们这些人将被他俘虏了)”

 

成都七中高2015级课内文言文训练(必修2)

班级姓名

说明:

本练习考查的是第三单元的文言字词,请解释加点的字,翻译划线的句子,注意活用和句式。

然后综合教材的注释和课堂笔记,用红笔进行订正,不懂之处做出标志。

7.兰亭集序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春季的最末一个月,农历三月)之初,会(会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做)禊事也。

群贤(形作名,贤士)毕至,少(形作名,年少的)长(形作名,年长的)咸(都)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长,这里是高的意思)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列坐其次(旁边)。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繁盛),一觞(喝点酒)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繁多),所以(用来……的)游目骋怀(纵目远眺,舒展胸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实在)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交往),俯仰(一俯一仰之间,形容时间极短)一世,或(有的人)取诸(兼词,之于)怀抱,悟(通‚“晤”,面对面)言一室之内;或因(依,随着)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趋向,取向)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一时,暂时)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往,到达)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附着)之矣。

向(过去,以前)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因)之兴怀;况修短随化(自然),终期(至,及,到)于尽。

古人云:

“死生亦大(形作名,大事)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原因),若(像)合一契,未尝不临(面对)文嗟悼,不能喻(明白)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纵使,即使)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思想情趣)一(一样)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8.赤壁赋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过了望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起)。

举酒属(劝人饮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一会儿),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任)一苇之所如(往),凌(越过)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通“凭”,乘)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超然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

“桂棹(划船工具,形似桨)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悠远的样子)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同声相应,唱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像轻柔的细丝线延绵不断)。

舞(使……起舞)幽壑之潜蛟,泣(使……哭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容色改变,感伤的样子),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曲调为什么这样悲伤呢)”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名作状,向西)望夏口,东(名作状,向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同“缭”,盘绕),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当)其破(夺取)荆州,下(攻占)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本来)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句,可如今在哪里呢)况吾与子渔樵(捕鱼打柴)于江渚之上,侣(意动用法,以……为侣)鱼虾而友(意动用法,以……为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

哀吾生之须臾(短暂),羡长江之无穷。

挟(偕同)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屡次,多次)得,托(寄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

“客亦知夫(那)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到底,终究)莫消长也。

盖将自(从)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竟然,连……都)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假如)非吾之所有,虽(即使)一毫而莫取。

惟(只有)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禁止),用之不竭(尽,完),是造物者之无尽藏(无穷无尽的宝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受,享有)。

”  

客喜而(表修饰)笑,洗盏更(重新)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互相)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已经)白(天亮)。

 

9.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名作动,筑舍定居)于其址(山麓,山脚),而卒(死)葬之;以(因为)故其后名(名作动,取名,命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所说)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因为)其乃(为,是)华山之阳(山的南面,水的北岸)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碑文)漫灭,独其为文(残存的文字)犹可识(辨认),曰“”花山“”。

今言(说)“华”如“华实”之“华”者,盖(大概)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名作状,从旁边)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幽暗深远的样子),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形作动,走到尽头)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而,表修饰)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动作名,见到的景象)愈奇。

有怠(懈怠)而欲出者,曰:

‚不出,火且(将要,快要)尽。

‛遂与之俱出。

盖(大概)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十分之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大概洞更深,那么到达那里的人就更少了)。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形作动,照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责怪)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以至不能尽那游览的乐趣)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心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非常深入而且无处不在)。

夫夷(形作名,平坦的地方)以(而且,并且)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不同寻常)之观(动作名,景象),常在于险远(形作名,险阻僻远的地方),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中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到达)幽暗昏惑(形作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而无物以相(辅助、帮助)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因)悲(叹惜)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错,弄错)其传而莫能名(名作动,识其本名,说得清楚明白)者,何可胜道也哉!

(哪能说得完呢)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选取的缘故了)

四人者:

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成都七中高2015级课内文言文训练(必修3)

班级姓名

说明:

本练习考查的是第三单元的文言字词,请解释加点的字,翻译划线的句子,注意活用和句式。

然后综合教材的注释和课堂笔记,用红笔进行订正,不懂之处做出标志。

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梁惠王曰:

“寡人之于(对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则(就)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到)河内;河东凶亦(也)然(这样)。

察(考察,了解)邻国之政,无如(没有像……)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更)多,何也”

孟子对曰:

“王好(喜欢)战,请以(用)战喻。

填然鼓之(咚咚地敲着战鼓)兵刃既接,弃甲曳(拖着)兵而走(逃跑),或(有的人)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凭)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

“不可!

直(只是,不过)不百步耳,是(这)亦走也。

曰:

“王如知此,则无(通“毋”,不要)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违背,违反)农时(季节),谷不可胜(尽,完)食也。

数(密)罟(网)不入洿(深)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按照)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这)使民养(供养)生丧(办丧事)死无憾(遗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名作动,种植)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名作动,穿)帛矣。

鸡豚(小猪)狗彘(猪)之畜,无(通“毋”,不要)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几)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认真地举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颁(通“斑”)白者不负(背着东西)戴(顶着东西)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做到了这些而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

狗彘食(吃)人食而不知检(约束,制止),涂(通“途”,道路)有饿莩(饿死,饿死的人)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年成)也。

’是(这)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归罪)岁,斯(则,那么)天下之民至(归顺)焉。

9.劝学《荀子》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停止)。

青,取之于(从)蓝,而(表转折,然而、却)青于(比)蓝;冰,水为(凝结)之,而(却)寒于水。

木直中(合乎)绳。

輮(通“煣”,使弯曲)以为(把它做成)轮,其曲(弯度)中规(圆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

故(所以)木受绳则直,金就(接近,靠近)砺(磨刀石)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名作状,每天)参省(检查,省察)乎(相当于“于”)己,则知(通“智”,智慧)明而(并且,而且)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表修饰)思矣,不如须臾之(的)所学也;吾尝(曾经)跂(提起脚后跟)而(表修饰,一说表承接)望矣,不如登高之(取独)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但是,却)见者远;顺风而(表修饰)呼,声非加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也,而闻者彰。

假(借助,利用)舆马者,非利足(脚走得快)也,而致(到达)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名作动,游水)也,而绝(横渡)江河,君子生(通“性”,资质,禀赋)非异也,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