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78648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8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2

第一节商业银行的起源和发展2

第二节商业银行的职能和地位3

第三节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4

第四节商业银行制度5

第五节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6

第六节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7

第二章商业银行资本8

第一节银行资本的含义和构成8

第二节银行资本充足性10

第三节银行资本管理11

第四节银行并购*12

第三章负债业务经营13

第一节负债业务经营管理概述13

第二节存款业务经营15

第三节短期借款的经营管理17

第四节长期借款的经营管理18

第五节负债业务的创新*19

第四章现金资产业务19

第一节现金资产概述19

第二节资金头寸的计算与预测21

第三节现金资产的管理22

第五章贷款业务经营23

第一节贷款种类和政策23

第二节贷款定价25

第三节几种贷款业务的要点27

第四节贷款信用风险管理30

第五节贷款管理制度31

第七章租赁业务经营31

第一节租赁业务概述31

第二节租赁业务的种类34

第三节租赁业务经营管理35

第四节信托业务*37

第八章中间业务经营37

第一节中间业务概述37

第二节主要中间业务及其管理要点40

第三节中间业务对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45

第十一章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策略46

第一节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策略的发展46

第二节融资缺口模型49

第三节存续期间缺口模型51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商业银行的起源和发展

1、表述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经营短期存贷款为基本业务、综合性和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它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产物,也是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资金最有效的形式。

商业银行的基本作用是融通短期资金。

2、理解

这一定义突出了商业银行的以下内涵:

业务特点——经营短期存贷款

业务范围——综合性和多功能

经营目标——追求利润最大化

性质——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的最基本的性质是企业,具体地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1、商业银行具有一般的企业特征

商业银行具有一般工商企业的基本特征。

商业银行经营的对象具有同一般工商企业的经营对象相同的商品属性。

2、商业银行是一个特殊的企业

商业银行有一个特殊的经营活动范围——货币信用领域,经营的是一种特殊商品——资金。

至少在两个方面显示了其特殊:

经营内容——经营的是货币使用权而非所有权;交易形式——以货币形式的资本购买货币形式的资金。

3、商业银行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

与中央银行相比——客户不同,创造货币的性质不同。

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能否吸收活期存款,能否提供综合性服务。

是金融体系的主体

1、银行的产生

1)现代银行和早期银行

早期银行是指由铸币兑换业和金匠业(goldsmith)发展而来的、为消费服务的、带有高利贷性质的银行;

现代银行是指由于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而按股份制原则建立起来的、为生产服务的、利率较低的银行。

2)早期银行的形成过程

货币兑换业──货币经营业──银行业

2、商业银行的形成

现代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企业,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现代银行形成的三条途径:

早期银行演变、以股份制形式组建或由国家组建

商业银行的发展基本上是循着两种传统,形成了商业银行的两种模式。

1、英国式融通短期资金模式

2、德国式综合银行模式

第二节商业银行的职能和地位

通过负债和资产业务,充当资金闲置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资金的融通。

1、理解

既是“借者的集中”,又是“贷者的集中”;

经营的是“货币的使用权”;

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职能。

2、作用

使闲散货币转为资本;

使闲置资本得到充分利用;

续短为长,满足社会对长期资金的需要。

利用活期存款账户,充当客户之间各种货币清算和转移的中介人。

1、理解

客户的货币保管者、出纳人和支付代理人;

商业银行的传统职能,历史上支付中介职能的发挥要早于信用中介职能;

与信用中介职能的关系。

2、作用

使商业银行能够持续拥有比较稳定的廉价资金来源;

可节约社会流通费用,增加生产资金的投入。

转账结算是商业银行发挥信用创造职能的必要条件之一。

利用可以吸收活期存款的有利条件,通过发放贷款,创造存款货币,从而扩大社会货币供给量。

1、理解

是在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的基础上形成的。

信用创造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受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需求的制约。

因直接对社会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故商业银行就成为货币当局监管的重点。

是商业银行的特殊职能。

2、作用

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支付手段的需要。

商业银行利用其在资金、设备、管理、信息上的优势,向客户提供除资金以外的各种服务。

1、理解

围绕着充当信用中介这一最基本职能展开。

一方面表现为信用中介职能的延伸,另一方面表现为因履行信用中介职能而拥有的优势的充分发挥。

虽然许多金融服务在信用中介职能形成之前已经存在,但一旦银行具有了信用中介职能后,金融服务就变成围绕着信用中介这一职能开展。

2、作用

满足了社会对金融服务不断增长的需要,同时也有力地保证了信用中介这一基本职能的更充分的发挥。

通过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对国民经济施加影响。

1、理解

具体内容包括:

微观上调节结构,宏观上调节总量,对外调节本国的国际收支。

2、作用

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的一个重要途径,国家干预经济的一个重要工具。

通过承担和重新配置风险,降低了金融市场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不确定性。

1、理解

许多风险是不可彻底避免的,但可以通过合理配置来降低总的风险成本。

银行拥有更高管理风险的水平、更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以及更强的风险承受能力。

2、作用

降低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

降低金融市场的风险成本。

获取风险收益。

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

对全社会的货币供给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中心;

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途径和基础;

社会资本运动的中心。

第三节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

创立商业银行必须经过严格的论证。

由于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负债,其负债率相当高,这使得商业银行成为一种高风险行业。

同时,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又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十分巨大。

因此,创立商业银行必须经过严格的论证。

1、创立商业银行的条件

1)经济条件

人口状况;生产力发展水平;工商企业状况;地理位置。

2)金融条件

信用意识;货币化程度;市场;竞争;监管法规。

2、创立商业银行的程序

1)申请登记

2)招募股份

3)验资经营

绝大多数商业银行是按《公司法》组织起来的股份制银行,因此它们的组织体系基本相仿。

其组织体系由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组成。

1、决策系统

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及董事会下设的各委员会。

2、执行系统

执行机构包括行长及其领导的各部门和各委员会。

3、监督机构

监督机构包括监事会、稽核委员会和稽核部门。

1)监事会

监事会是通过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监督机构,其职责是代表股东大会对本行全部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

2)稽核委员会和稽核部门

稽核委员会和稽核部门的设置及隶属关系有许多不同的做法。

常见的一种方式是稽核委员会隶属于董事会,稽核部门隶属于行长,各自在职权范围内履行自己的职责。

1、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

分支机构是指总行在某一区域设立的、代表总行对该区域的业务进行统一管理的机构。

2、商业银行的业务网点

业务网点是指商业银行直接接触客户、受理业务(通常指零售业务)的营业机构。

3、附属机构

4、其他机构

第四节商业银行制度

商业银行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法律形式所确定的商业银行体系、结构及组成这一体系的一系列原则的总和。

这些原则可以归纳为:

竞争、安全、适度规模

1、按资本所有权划分——私人的,合股的,国有的。

2、按业务覆盖地域划分——地方性银行,区域性银行,全国性银行,国际性银行。

3、按能否从事证券业务划分——德国式全能银行,英国式全能银行,美国式职能银行。

4、按组织形式划分——单一银行制,分支银行制,持股公司制,连锁银行制。

1、建立以超大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趋势

动机:

在扩大银行业务的同时更有效地防范风险。

“大则不倒(toobigtofail)”观点

两大依据:

抗风险能力强;对社会影响大。

两大途径:

自身积累;并购。

2、简要评价

优势:

有利于扩大规模,增强竞争优势;

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拓展业务范围;

有利于采用最先进的经营管理手段进行金融创新;

有利于银行提高盈利能力;

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科技产业发展。

弊端:

管理的难度增大;

可能干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效果。

第五节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经营目标:

利润最大化。

经营原则:

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通常把“三性”看作是要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一经营目标而必须坚持的经营原则。

1、含义

安全性,是指银行在经营活动中使资产免遭损失的可靠程度。

2、理解

1)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

2)证券资产的安全性

3)安全性必须包括收回资产的本金和利息两个方面

3、途径

1)控制:

控制资产质量

资产的安全是通过对资产风险的控制来实现的。

简单地说,就是要尽量减少银行的各种不良资产。

2)补偿:

提高补偿损失的能力

三条途径:

一是提高资本充足率;二是增加拨备;三是提高盈利水平。

1、含义

流动性,通常是指银行随时满足各种支付(流动性需求)的能力。

2、理解

1)资产流动性和负债流动性

2)流动性的存量和流量

3)流动性需求的不确定性

3、途径

1)资产流动性方面:

安排好支付准备金(备付金),包括第一准备金、第二准备金和第三准备金;

安排好资产的流动性结构(主要是期限结构)。

2)负债流动性方面:

开辟各种低成本资金来源,即各种主动负债手段。

1、含义

盈利性,是指银行在业务经营中获得利润(收益)的能力。

2、理解

1)利息收益和非利息收益

2)直接效益、间接效益和潜在收益

3)个别效益和综合效益

3、途径

银行利润是“收益-成本”,因此收益的增加和成本的减少都可以提高盈利性。

1)降低成本

2)调整结构

3)创新产品和服务

1、“三性”与最终目标的关系

2、“三性”之间的关系

3、“三性”和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

第六节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

一、宏观经济

二、金融市场

三、银行监管

四、金融意识

第一章重点

知识点

内容

重点

第一节起源与发展

一、定义

表述,理解

最主要特征

二、性质

企业,特殊的企业

特殊性,与其他机构区别

三、产生

表述,三个途径

背景

四、发展

两种方向

对经营和监管的影响

第二节职能和地位

一、职能

含义,被发现的背景

对经营管理意义

二、地位

关键是国民经济的中枢

第三节组织结构

一、基本结构

决策,执行,监督

基本架构

二、分支机构和网点

分支行,网点,附属机构等

了解和区别

第四节银行制度

一、含义和基本原则

二、主要类型

第五节经营原则

一、三性

含义,理解,途径

二、三性协调

与经营目标关系,相互关系

第二章商业银行资本

第一节银行资本的含义和构成

1、企业资本的一般含义

资产总额减去负债总额后的净值。

一般工商企业的资本是根据会计学定义的。

2、银行资本的双重含义

(1)财务或会计上的含义(账面资本或GAAP资本)

商业银行是金融企业,它的资本也需满足《公司法》的要求。

因此,其会计学上的定义同样是“资产总额减去负债总额后的净值”。

这可以说是商业银行资本的第一重含义。

商业银行可以采取吸收现金、实物、无形资产或者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本金。

银行资本的计价:

通常,采取吸收实物、无形资产方式筹集的资本金,按照评估确认或者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计价;采取发行股票方式筹集的资本金,按照股票面值计价。

(2)监管上的含义(管理资本或RAP资本)

这一意义上的银行资本的外延要比第一重含义宽,它不仅包括银行资本金,也包括除资本金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还包括并非所有者权益的某些债务即债务资本。

从这一定义的内涵看,是指所有可以补偿经营风险损失的资产,即是从吸收损失的角度来定义资本的。

为了区别这双重含义,常将商业银行的所有者权益称为一级资本或核心资本,而将债务资本称为二级资本或附属资本。

3、银行资本实行双重标准的原因

银行和一般工商企业在资本含义差别的原因在于各自的资本在经营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侧重点不同。

(1)资本作用的差异及原因

资本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开展业务的本钱,分配利润的依据,补偿损失的准备。

与工商企业相比,商业银行的资本在经营活动中的作用不同。

企业的资本是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资金来源,即侧重第一方面的作用;而商业银行的资本是作为抵御风险的最后防线,即侧重第三方面的作用。

这种区别是同商业银行经营对象的特点相联系的。

(2)附属资本的功能

抵御风险的功能并不是非要产权资本(自有资金)才可以发挥,其他一些非产权资本即债务性负债也可以发挥,于是就出现了附属资本。

可以说,附属资本的出现,是银行资本业务的一项天才的创新。

(3)对银行资本结构的影响

银行所有者要求的利润最大化具体体现为资本利润率,这对银行经营管理者对资本结构管理的取向有极大的影响。

在抵御风险所需的资本总量既定的条件下,它会尽力减少需要分配利润的产权资本的比例,而努力增加不需参加利润分配、但又可以抵御风险的债务资本的比例。

但是,毕竟产权资本和债务资本抵御风险的能力还是有所差别,所以,监管机构还是规定了两种资本充足率的标准。

4、银行资本管理的意义

双重资本标准为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提供了新的展示管理者才智的舞台。

它能在保证股东权益的条件下,通过调节资本结构,降低资金成本,发挥财务杠杆效应,提高银行的内在价值。

5、与银行资本有关的几对概念

产权资本和债务资本;

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外源资本和内源资本;

法定资本和实缴资本。

1、股本

银行通过发行普通股和优先股所形成的资本,是最基本、最稳定的银行资本。

它属于商业银行的外源资本。

(1)普通股(CommonStock)

(2)优先股(PreferredStock)

2、盈余

盈余可以通过外源资本的渠道形成,也可以通过内源资本的渠道形成。

(1)由外源资本渠道形成的盈余称为资本盈余。

资本盈余的构成较为复杂。

主要是投资本盈余是与企业收益无关而与资本相关的资金来源,是指投资者或者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并且投入金额上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

资者超缴资本的部分,也包括银行资本的增值部分、接受捐赠增加的资本等。

在我国叫做资本公积。

资本盈余是调节银行资本金、影响股息政策的一个重要项目。

(2)由内源资本渠道形成的盈余称为留存盈余。

留存盈余是尚未动用的银行累计税后利润部分,即银行税后利润减去普通股股息和红利后的余额,是银行所有者权益的一个项目。

包括以前年度累计留存和本年留存。

我国称为未分配利润(Undividedprofits)。

留存盈余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盈利性大小、股息政策和税率等因素。

账面留存盈余的大小还与银行使用该留存的程度有关。

留存盈余同样具有调节资本金、影响股息政策的作用。

此外,它的大小影响银行对内对外投资的规模。

3、债务资本

债务资本是70年代起被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广泛使用的一种外源资本。

债务资本所有者的求偿权排在各类银行存款所有者之后,并且其原始加权平均到期期限较长。

债务资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能够在不必清偿的情况下承担损失,因此可以列为附属资本。

其中资本票据和资本债券只有当银行破产清算的时候才能承担损失。

(1)资本票据(CapitalNotes)

资本票据是一种以固定利率计息的小面额后期偿付证券。

与资本债券相比期限较短,通常为7-15年不等。

(2)资本债券(长期次级债券)(CapitalDebenture)

资本性债券是指期限较长、发行额较大的债务凭证。

资本债券可以具有可转换性,允许将来换成银行股份。

(3)带有债务性质的资本工具

此类资本工具带有一定股本的性质又有一定的债务的性质,但又都具有影响其作为资本的特征。

4、其他来源

(1)储备金(准备金)

准备金是为了防止意外损失而从收益中提留的资金。

包括资本准备金、呆坏帐准备金和投资损失准备金等。

(2)银行持股公司债务

银行持股公司通过以自己的名义发行债券方式获得资金后,购买附属银行的普通股股票,由此使附属银行的资本得以增加。

第二节银行资本充足性

资本适度和资本充足性是两个不同但又有联系的概念。

1、资本适度

资本适度是指商业银行为达到利润最大化或其他特定经营目标所应该保持的资本量。

高于或低于这一资本量都将会不利于经营目标的实现。

资本适度是从银行的角度考察的。

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保持过多的资本是没有必要的。

原因:

1、过多的资本量会提高资本成本;2、过多的资本量往往反映了银行可能失去了较多的投资机会、缺乏吸收存款能力和收回贷款的能力。

(1)理论上的标准

资本适度理论上的标准是从以资本利润率表示的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出发考虑。

银行资本的最佳投入量是使边际收益率等于社会平均利润率时的资本量。

理由:

当资本投入的边际收益率等于平均利润率时,资本利润率最高。

因为平均利润率就是投资的机会成本。

因此,银行资本的最佳投入量是使边际收益率等于社会平均利润率时的资本量。

(2)实践中的标准

实践中通常以满足三个条件为标准:

一是最低贷款风险损失准备;二是最低信用保证准备;三是最低业务发展准备。

2、资本充足性

资本充足性是从监管机构的角度考虑的。

管理当局从维护银行的安全和银行体系的稳定出发来要求资本数量,通常规定一个最低的必须遵守的标准。

这一标准的出发点是当银行资产遭受损失时,可以有足够的资本来补偿,从而使银行能够继续正常经营,存款人不会遭受损失,整个银行体系能够安全运行。

3、两者的联系

显然,两者是不同的概念。

但两者之间也有其统一的一面。

因为监管机构对于资本充足性下限的规定,实际上是对银行安全经营一种外部要求。

对于银行来说,首先必须满足监管机构关于资本充足的要求,然后再来考虑资本适度的问题。

4、资本结构的合理性

(1)资本结构的含义

资本结构的合理性是指各种资本形式在资本总额中占有合理的比例。

从静态而言,是指各种资本成分,尤其是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的比例关系;从动态而言,通过融资方式的选择,调整资本的结构。

合理的资本结构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与经营风险,增强经营管理尤其是再筹资的灵活性。

(2)不同规模银行资本结构的区别

小银行应主要以普通股充当资本以增强安全性和融资灵活性;而大银行则可以相对扩大资本性债券以降低资本使用成本。

(3)不同经营情况对资本结构变动的影响

当贷款需求不足而存款供给相对充分时,银行增资的方式应以增加附属资本为主;反之,应采取增加银行核心资本的做法。

比率是评价银行资本充足性方面最直观、同时也是最能为分析测试者所理解和接受的指标。

1、测定指标

测定指标的演变过程,正反映了人们对银行资本在银行经营活动中作用的认识的发展、深化过程。

——资本/存款

——资本/资产

——资本/风险资产

——资本/加权风险资产

2、测定方法

(1)分类比率法

根据各种资产对资本的不同要求,计算所需最低资本量。

(2)综合分析法

除考虑各种资产对资本的不同要求外,还要考虑经营管理水平、资产流动性等与资本充足度有密切关系的其他因素,综合作出分析判断以确定资本充足水平。

缺点:

在某些方面的判断上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1、《巴塞尔协议》产生的背景

进入20世纪80年代,国际金融界发生了一系列大重大事件和变化:

——国际债务危机

——金融创新高潮

——金融全球化

2、《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

(1)关于资本的定义

核心资本

附属资本

从资本中扣除

(2)关于风险加权制

资产负债表内的资产风险权数

资产负债表外项目的信用换算系数

(3)目标标准比率

资本对加权风险资产的目标标准比率应为8%,其中核心资本成分至少为4%。

3、新巴塞尔协议

三大支柱:

资本、市场、监管

第三节银行资本管理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应该既包括资本适度性的管理,也包括资本充足性的管理。

但在目前的认识水平和管理实践中,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通常是指资本充足率的管理。

由于目前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的要求是以资本充足率表示的,因此,商业银行对资本充足率的管理可以分为分子对策和分母对策。

尽量提高资本总量,改善和优化资本结构。

基本思路是:

银行的资本计划建立在其管理目标所需的银行资本金数额、以及金融当局所规定的银行最低资本限额要求的基础之上,当银行的内源资本不能满足其资本需求时,银行将寻求外源资本来源。

而选择哪种资本来源则取决于该资本来源的优点及代价。

增加资本有内源资本策略和外源资本策略两类。

1、内源资本策略(内部积累)

含义:

通过留存盈余增加资本,“少分多留”。

优点:

可低成本补充银行资本。

局限:

适度资本金数额、创利能力、股利政策

2、外源资本策略(外部筹资)

含义:

通过发行股票或资本债券增加资本。

策略:

核心资本不足的银行:

发行新股,尤其是优先股。

核心资本充足的银行:

增发债务资本。

主要在于优化资产结构。

降低风险权数高的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减少整个风险权重资产的规模,提高资本充足率。

降低无利和低利资产的数额,增加资产收益率。

1、压缩资产规模

同一般工商企业相比,银行资产中,现金资产较多,金融债权比例极高,固定资产较少。

——现金资产:

压缩超过流动性需要的部分。

——证券资产:

通常无法压缩规模,只能调整组合(结构)。

——贷款资产:

经济不景气时,通过缩小贷款规模以减少经营风险。

2、调整资产结构

调整空间较大的是证券资产和贷款资产。

商业银行资产扩张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而资产扩张就会使其面临较大的增加资产的压力,因此商业银行越来越认识到有必要为其资本需要进行计划。

银行资本计划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确定银行的总体财务目标;2、确定银行的资本需求量;3、确定内源补充数量;4、选择外源筹资手段

第四节银行并购*

第二章知识点

银行资本的双重含义,银行资本的构成及计价,资本适度和资本充足性,增加资本的分子策略和分母策略,《巴塞尔协议》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新协议的三大支柱。

若干有关资本的概念:

产权资本和债务资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外源资本和内源资本,法定资本和实缴资本,账面资本、管理资本和市场价值资本。

重点:

银行资本的含义和构成,资本适度和资本充足性,增加资本的策略,《巴塞尔协议》主要内容。

难点:

银行资本的双重含义,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账面资本、管理资本和市场价值资本,资本适度和资本充足性,银行资产持续增长模型

第三章负债业务经营

第一节负债业务经营管理概述

1、银行负债的含义和特点

(1)银行负债是指银行除资本以外的资金来源,银行的负债业务就是形成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

负债是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尚未偿还的经济义务。

必须用自己的资产或提供的服务去偿付。

(2)负债的特点:

负债是现实的经济义务;

负债的数量能够用货币来衡量;

负债只能偿付后才能消失。

2、银行负债构成的不同口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