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与教学法教学全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67454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19 大小:8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教育与教学法教学全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音乐教育与教学法教学全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音乐教育与教学法教学全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音乐教育与教学法教学全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音乐教育与教学法教学全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音乐教育与教学法教学全案.docx

《音乐教育与教学法教学全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教育与教学法教学全案.docx(1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音乐教育与教学法教学全案.docx

音乐教育与教学法教学全案

《音乐教育与教学法》教学全案

第1周 

●教师语言表达:

给您三分钟

       《请你介绍你自己》?

  

  ▲ 语速适当;

  ▲ 语音准确;

  ▲ 句子中的“中心词”;

●社会化训练

▲社会化训练之一 公正

学会公正

公平,公正和正义,是人类社会和人际交往道德中的一个很古老的话题。

几千年前创立的世界三大宗教――天主教、佛教、伊斯兰教的教义中,都非常强调人际关系交往中的公正性。

流传在我们中华民族中的许多民间故事,也都以公正作为划分“好”与“坏”的标尺。

在社会生活中,公正是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杠杠。

我们买东西,不希望缺斤少两;在工作单位里,我们希望自己付出的劳动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在和朋友、同事的交往中,我们希望别人公正的对待自己。

如果我们做了和别人同样的过错,却受到了比别人更重的惩罚,我们一定会觉得委屈,觉得这个社会不公正。

每个人生来应该是和别人平等的,无论民族、性别、家庭的权利和经济背景如何,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对待。

只有如此,大家才会平心静气,社会才会稳定。

所以,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公正观念和公正感的建立以及公正行为的培养,对他们将来在社会上的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青少年来说有两类基本的公正概念是他们最早接触到,也是最具影响的。

第一类是对教师惩罚的公正性的理解。

第二类是在分配上的公正性。

我们的责任是引导学生正确地思考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社会化训练之二 诚实守信

诚实――人类共同的美德

古往今来,诚实一直是人们赞赏的品德,因此,多少年来,流传着许多关于诚实的故事。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总是愿意和诚实守信的人打交道,因为你赢得了别人的信任。

只有诚实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

既然你跟别人约定了,就应该守信用,否则,以后别人就不会再相信你了。

 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是受学生思维水平发展的影响的。

他们的思维属于具体形象思维,而榜样是具体形象的,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榜样在青少年品德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们好模仿,他们模仿的榜样主要是他们所接触的成人(包括教师、亲人等),要想培养学生诚实的品德,一定要身体力行,自己首先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别忘了孩子的眼睛正盯着你。

社会化训练之三 学会与人交往――适应未来社会

情景一:

介绍自己

情景二:

到办公室找人:

●你到办公室找人,见门关着,你将:

 

A、猛叩门;

B、试着推门进入;

C、轻轻的敲门;

D、在门外大声叫你要找的人――富老师;

E、见门关着,就转身离去

●你到办公室找人,见门虚掩,你将:

     A、蹑手蹑脚轻轻推开门;

B、直接进入;

C、轻轻的敲门,得到允许才进入;

D、在门外大声叫你要找的人――米老师;

●你到办公室找人,见门大开着,你将:

A、大声叫着你要找的人――富老师进入;

B、直接进入;

C、轻轻的敲门,得到允许后方进入;

D、见里面没人,径直进入并翻动桌上的东西;

● 教学情景

 遇到如下情景,作为老师的您将……

A、您正在讲课,学生在下面交头接耳;

B、您正在讲课,学生在下面吃东西;

C、您正在讲课,学生在做其它课程的作业;

D、您正在讲课,学生在做其它课程的作业;

E、您正在讲课,学生在做下面自顾自逗小狗玩;

 

第2周 

第一章 音乐教育状况与课程改革背景

第一节 中国音乐教育发展状况

  我国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源于20世纪初,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新世纪为什么进行音乐教育改革?

二十世纪中国音乐教育专业发展一览:

1、五·四时期:

学堂乐歌;

2、民国后,沿袭欧洲教育模式;

3、建国后,五六十年代模仿苏联教育模式;

4、八十年代沿袭欧洲教育模式;

5、九十年代文化反思;

6、二十一世纪开始新课程新改革。

革势在必行。

因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基础音乐教育在理念、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许多方面已不能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这种状况影响和制约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一、改革开放以来,基础音乐音乐教育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美育和音乐教育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得到确立

  80年代开始,作为美育之一的音乐教育逐步得到重视,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美育在国家教育方针中的地位。

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强调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二)音乐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完善

时间

艺术教育工作专门机构的设立

备注

1986.9

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处

 

1989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艺术教育司

 

1993

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教育部

1993

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

艺术教育咨询机构

  随后,全国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相继成立了艺术教育处和艺术教育委员会,有专职管理人员,初步形成了全国艺术教育的管理和咨询网络。

 (三)音乐教育法规建设得到加强

建设时间

法规文件名称

备注

1989年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

颁布

2002年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2001-2010)》

颁布

教学大纲的修订:

建设时间

音乐教学大纲名称

备注

1979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

 

1982

《全日制五年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

 

1982

《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

 

1988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教学大纲》

 

1988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

 

1992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

 

1992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

 

2001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 (修订稿)

 

2001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修订稿)

 

 音乐教学器材配备: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器材配备目录》1989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器材配备目录》2002

(四)音乐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

 “歌词式”唱歌音乐课

“乐谱式”唱歌音乐课

综合式音乐课

 逐步规范,内容充实

(五)音乐教材建设有了长足发展

(六)音乐教师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二、基础音乐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孩子爱音乐,不爱音乐课

(二)基础音乐教育的专业化倾向

(三)基础音乐教育的非艺术化倾向

  过分强调音乐教育的德育价值,导致音乐课程审美性、艺术性的严重丧失。

 

第二节 外国音乐教育发展状况

20世纪百年的世界音乐教育两个基本特点:

 1、音乐教育理念方面:

对人文主义、多元主义音乐教育价值观的广泛认同和确立;

 2、音乐教育实践方面;普遍扩展了音乐教学领域,丰富了音乐教学内容,倡导和关注学习者对音乐本身的感受、体验,强调学习者对音乐实践活动的参与。

一、对音乐教育本质的认识

 

(一)人本主义音乐教育价值观

  音乐教育的价值在于“人的发展”。

 

(二)多元主义音乐教育价值观

   多元文化观: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都应受到尊重和理解,并得到发展。

二、对音乐教学领域与内容的研究

 

(一)美国 P13

 

(二)德国 P14

 (三)日本 P15

 

 

第3周

第三节 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背景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均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出现现代课程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

 

(一)关于课程的理解

  1、课程是知识。

课程应从相应学科中精选,按学习者的认识水平编排,按科学的逻辑组织,学习者服从课程,是课程的接受者。

  2、课程是经验。

课程应与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结合,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设计,关注学生的经历,将学生视为学习主体。

  3、课程是活动。

主张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经验为中介实施课程。

 

(二)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一览表:

 

国家或 地区

改革时间

课程理念

备注

日本

2002

留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提高国际意识;强调独立思考、学习的努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十年更新一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

韩国

1997

强调实验、学习讨论、自由活动、社会服务等以学生亲身体验为中心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

2000

在4、8、12年级毕业时有能力在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和地理学科内容方面应付挑战。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英国

1999

注重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发展;具有六项基本技能;交往、数的处理、信息技术、共同操作、改进学习、解决问题

 

中国台湾

2000

把人、自然、社会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用整合的观点规划课程,培养学生在科技与资讯、主动探究与研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表达沟通和分享等方面的十大能力。

九年一贯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

 

(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现状

 1、课程内容:

偏多、偏难、学生负担过重;

 2、学习方式:

强调机械训练,死记硬背;

 3、评价方式:

强调选拔、淘汰,使学生面临残酷的考试竞争。

(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

  具体目标:

P20

二、音乐课程改革

(一)音乐课程性质和价值观念的转变

新旧课程性质与价值观比较

传统音乐课程

新课程

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系统的学科知识的传授为贯穿线,侧重德育和智育方面的价值目标。

强调音乐文化素养的提高和审美能

力的培养。

 

(二)音乐课程基本理念的确立

 音乐新课程十大基本理念: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

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

(三)音乐课程目标变化

新旧课程的课程目标比较

传统音乐课程

新课程

以每一门学科对应某一特定的学生发展目标。

如,德、智、体、美、劳,

各门都优,就获得全面发展。

由单项走向多元、综合、均衡。

每一门课程目标都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整合。

 

新课程课程目标具体体现为:

丰富情感体验、培养音乐兴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审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过程与方法),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音乐与相关文化等。

 

(四)音乐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拓展

  整合:

表现(唱歌、唱游、器乐、识谱等)

  拓展:

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五)音乐教学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教学方式的变革:

倡导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及综合性的学习。

 学习方式的变革:

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可能在主动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过程中受益。

(六)音乐教学评价的革新

 

传统音乐课程

新课程

集中在对学生的学业考核上,核心是采集评定,评价对象、目的、方法及手段相对单一。

建立综合评价机制,评价学生、教师、和课程管理三个层次,形式有: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子评与他评相结合。

强调学生评价的重点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

注重多渠道获取改进音乐教学的信息,激励教师进取、健全和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第4周

第二章 音乐新课程基本理念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

第一节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基础音乐教育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

究其教学领域的审

美要素和教学过程的审美特征,使音乐课按照美的规律来设置、构建

和实施,是音乐新课程最突出、最重要的理念。

一、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

  1、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包括:

立意美,情景美,音韵美,

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

  2、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

和体验的客观条件。

  3、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

二、音乐教学方法的审美原则

  从感性入手,采用体验的方式,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

的潜效应。

(一)情感性原则(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以情动人)

(二)体验性原则(音乐创作、表现、鉴赏都离不开人的亲身体验)

(三)形象性原则

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语言所创造的音乐形象,具有声态、情

态、形态、动态等一系列形象化特征 

(四)愉悦性原则

音乐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因为它能给人以愉悦,在精神上产生美感

三、音乐教师的审美规范

(一)教学仪态

(二)教学语言

(三)教学气质 

音乐教师的优秀教学气质来源于其心理品质及学识基础:

    热爱生活 充满爱心 具有童心 兴趣广泛 

四、音乐教学环境的审美特征

(一)听觉环境和视觉环境的美;

 

(二)两者之间的和谐是创造良好音乐教学气氛和情境的外部条件;

五、音乐教学过程的审美描述

(一)音乐审美注意与音乐审美渴望:

音乐教学的准备阶段,各环

节的连接和结束阶段

  1、音乐教学的准备阶段:

组织教学是师生间达成和谐的情感交

流的关键阶段,是把学生引进课堂氛围的关键。

2、构思精巧、充满新意教学设计,及独具匠心的连接环节:

唤起学生的审美注意,产生审美渴望。

3、音乐教学的结束阶段:

是师生对音乐审美的共同回忆,又是一种新的音乐审美联想。

 

(二)音乐审美感知与音乐审美探索:

音乐教学的学习阶段

 既是音乐审美感知过程,也是审美探索活动过程。

在音乐课的基本技能教学中,很容易产生同音乐审美相悖的现象。

如:

识谱、音程等。

 正确的途径:

 1、识谱教学,从音乐本身入手,通过音乐表现(如:

歌唱、唱名模唱、唱名背唱、视谱听唱、先唱词后唱谱等),把识谱教学建立在结构意义上,使识谱成为歌曲学习的一种自然演化。

2、节奏练习:

从身体的感觉和肌肉的反应入手(拍手、走步、奔跑、跳跃等),通过自由、协调的表现音乐情绪的动作来感觉节奏。

捻指:

00 0×|0  0  0×|0  0  0  0|0 0 0 ×‖

拍手:

0×0 0|0×0×0 0|0×0×0×0×|0×0×00‖

拍腿:

00 00|0×0 0 0|0 ×0 0 ×0|0 ×000‖    

跺脚;×0×0|×00 ×-|×0 0 ×-|×0 0×-‖

●    ×       ×        ×       ×

××     ××      ××     ××           

×3××   ×3××   ×3××   ×3×× 

×××× ×××× ×××× ××××                          

 

●“咬尾巴”节奏接龙

×-|×-|×-|××|××|×× ×|×× ×|×-‖

甲          乙          丙             丁

●“卡农式”接龙

甲 ×-|×-|××××|×-|×  × |××|× ××|×-‖

乙 00|00|× - |×-|××××|×-|× × |××‖

 

古诗词节奏游戏:

(朗诵节奏、身体律动)

  鹅!

鹅!

鹅!

  ×   ×   ×   0 │

 曲项向天歌。

  ×× ×× ×   0 │

 白毛浮绿水,  ×   ×   ×× ×│×× ×× ×0│

 红掌拨清波。

  ×× ×× ×   0 │

 

(三)音乐审美认识与音乐审美创造:

音乐教学的复习阶段

 避免机械式,创新意:

 例:

习题式:

 一、填空:

 1、七子是指香港、澳门、(  )、威海卫、(  )、(  )、大连旅顺。

《七子之歌-澳门》的词作者是(   ),曲作者是(     )。

 2、1=C的含义是:

                                  。

 3、mp的意思是(        );f的意思是(         )。

等等。

 

第二节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一、兴趣是音乐学习的基础:

P32

二、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与爱好

三、学海无涯“乐”作舟

 

(一)爱护学生的音乐好奇心

作为音乐教师,应了解儿童与成人对音乐兴趣的差异,让学生自然地、无拘无束地体验音乐美感,学生的好奇心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就会极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兴趣品质。

(二)让学生体验“乐(音乐)”即是“乐(快乐)”

课堂练习:

为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请为《七子之歌》设计节奏游戏,并请实际操作。

 

第5周 

复习 给您三分钟:

节奏设计

 1、《咏鹅》

 2、任选一首您喜欢的诗词,设计节奏。

第三节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一、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

  素质教育三大要义:

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

第二是要全面发展;

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

二、每个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

  个性:

意为人物的内心特征或心理面貌,是个性特征的总和。

心理学意义上的个性指个体区别于他人的独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有机结合。

教育学意义上的个性,主要强调通过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注重个性发展:

既是人的发展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音乐教育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体验才能感受学习的快乐。

   “音乐教师誓言”:

“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

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第四节 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一、音乐学习离不开音乐实践

 1、新旧学习观比较:

传统的学习观

新学习观

注重的是以知识和课本为中心的认识活动,把学习的本质视为一种认识过程。

将学习纳入一种以认知内化为基础的实践活动的轨道,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机会,让学生参与大量的实践体验,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音乐是实践性和操作性佷强的学科,尤其是其表现领域更体现出一种技能性特点。

二、一切学习的本质是创造

 1、旧观念是学生跟着老师跑,,老师跟着书本跑,学生依附课本,环环制肘,不敢越雷池一步,不会用自己的脑子思考。

 2、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

 3、鼓励音乐创造的另一个重要内涵,是在音乐教学和学习中不存在标准答案。

 例1:

以下图形像?

                         

 

例2:

中国音乐的“标准”

   6   。

1    。

3    。

2    。

1   。

2   。

2

  渭  城    朝   雨  浥  轻   尘

 

 

第6周

第五节  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

 一、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

   倡导课程学习向学习者的经验和生活回归,密切课程同学习者发展需要的联系,追求课程的整合、融合、与综合。

 1、音乐不是孤立存在的,与文化各领域的关联。

 2、音乐教学中与艺术各领域的密切联系。

 3、提倡学科综合可以从三个途径来体现与贯彻。

 

(1)音乐教学领域的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是四个不通同领域,但体现在教学中却是一个整体,四个领域是一种相互渗透、互为依存的关系。

 

(2)音乐虽有自身的独特性,但其艺术属性同其它姊妹艺术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3)加强音乐同其它学科的联系,并教学中整合与实施。

     例:

P46-47《走进西藏》

 课堂练习:

  请运用学科的综合,为聆听天山之春.《喀什的春天》(课本13册.第二单元)创设一个情境……

二、共享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音乐文化即是最能代表一个民族本质和特征的文化现象,又是最能反映各个不同民族特点并可以直接感受与交流的世界文化现象。

因此,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是我们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观之一。

课堂练习:

  请说说教材13册中设计第三单元.欧洲风情的意图?

现在请您来做老师,说说您对本单元的理解,以及您的教学思路。

作业:

简述我国音乐新课程的课程理念。

     试述音乐新课程的特点。

 

 

第7周 

●中学生音乐心理发展特征与音乐教学主要特点

一、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征

★生理发育方面

人从出生到成熟大体经历18年左右。

乳儿期 0—3岁;婴儿期 1—3岁;幼儿期3—6、7岁;

小学时期6、7—11、12岁;少年(或初中)期11、12—14、15岁;

 青年初期或高中时期14、15–17、18岁;

初中学生已开始进入青春发育阶段,这一时期生理发育的突出特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身高、体重的变化。

变声期。

2、         初中学生生理机能的各个方面逐步健全。

(脑、感官、听觉器官已发育成熟)

3、         进入青春期,性的发育开始变得迅速,出现“第二特征”。

使初中生意识到自己已由童年向青年过渡,带来情绪、情感发展的微妙变化。

★心理发展方面

中学生处于“过渡期”、“困难期”、“危机期”,他们渴求建立和成人及同龄人的和谐关系,从而评价和指导自身。

       中学生心理活动的发展,有如下几个较为突出的特点:

1、         逻辑思维能力迅速发展,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增强。

2、         情绪、情感日益丰富,但同时又缺乏稳定性。

3、         产生“成人感”或者“成人意识”。

4、         自我意识的增强。

二、中学生音乐心理的主要特征

  ★音乐认知发展方面:

 中学生比小学生更易于接受音乐理论知识。

他们对作曲家、演奏家、作平的时代背景等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从旋律、节拍、曲式结构、风格等多方面综合地感受音乐作品。

到中学,音乐欣赏活动更多侧重于培养学生对理解力和鉴赏力,可以增加情节复杂、含哲理性的音乐内容,使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同时发展。

 ★音乐的情感发展:

1、中学生普遍喜欢唱歌,但进入变生期,有些学生声音沙哑。

会有焦虑、自卑情绪,应得到教师的理解与保护。

2、“流行音乐”进课堂——有选择的吸收。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要积极向上!

★音乐的个性心理发展:

个性心理发展:

A、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兴趣、动机、理想、品德、自我意识、世界观等。

            B、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

音乐的个性心理特征:

1、音乐兴趣的不稳定性;

2、音乐能力的差异性;

3、自我意识的表现;

三、影响学生音乐学习的基本因素和中学音乐教学的主要特征

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

向学生传授音乐审美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包括对音乐的感受、理解、表现、创作和评价的能力),并通过艺术形象来感染和教育学生。

(一)影响学生音乐学习的基本因素:

1、环境:

A、大环境:

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

B、小环境:

音乐教学环境;

  2、教育:

包括教材、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