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项目策划书.docx
《流动儿童项目策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动儿童项目策划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流动儿童项目策划书
流动儿童项目策划书的
社会有爱心的人士提供志愿服务的机会
(4)通过志愿活动,给城市的“流动儿童”带去新知识、新的思想、新的理念,给他们送爱心,送关怀,从而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二)面向对象:
城市“流动儿童”
(三)操作步骤:
(1)做好前期
(2)征集志愿者和物资
(3)注意事项
(4)展开活动
(5)后续工作
(四)具体策略:
(1)前期宣传:
1、把活动的策划形成规范的指导性文件,以投稿的方式给相关部门,以便对活动提出相关建议,使我们的行动有实际意义。
2、在留守学校进行展板或者集会宣传,与当地学校校长做好联系工作。
3、尽可能的使用各种媒体形式,将我们的活动进行全面的宣传,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4、借助各种媒体的力量发布征集志愿者的信息,以吸纳更多有能力的爱心人士投身于关注“流动儿童”的活动中来。
(2)面向社会和高校征集志愿者和物资:
1、尽可能的使用多种媒体宣传此次活动,征集志愿者,组织报名,通过考核确定成员,择优录取。
2、将关爱城市“流动儿童”的信息向社会公布,并鼓励有爱心的企业家或厂商将他们生产的有意于儿童学习生活的物资捐献一部分或者可以公益组织出资为儿童们置办需要的生活学习用品,例如书、笔、本子等等。
(3)注意事项:
关于活动展开:
1、严格把关,选出优秀的志愿者200人
2、加强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
3、提前准备活动所需的物品和人力
4、随时与媒体取得联系
5、注意后续工作的报道
关于志愿者:
1、志愿者一律按规定穿戴统一服装,佩戴工作牌,保持良好志愿者形象
2、参加活动人员需服从分工,活动现场禁止志愿者嬉戏追逐。
3、注意保持活动现场的卫生,维护好现场秩序。
4、尊重他人、强调合作精神,遵守时间,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展现志愿者优秀的精神风貌。
5、时刻关注儿童们的人身安全,禁止他们有任何危险的行为。
6、志愿者不得单独外出活动,需要服从组织的安排,有事需向组长请示。
(4)展开活动:
1、将公益组织(100人)和志愿者(200人)分成两组
2、一组在与相关领导协商后去城市“流动儿童”集中的学校等教育场所,在带去企业提供的学习物资的同时,由我们的大学生志愿者给孩子们上一堂人生观、价值观的课,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另外一组分头到“流动儿童”的家里,陪孩子度过轻松愉快地没有家长的时光,告诉他们,大家没有忘记他们、社会没有忘记他们。
(5)后续工作
1、通过多渠道继续宣传发动社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以赠送学习用具,生活用品及小礼品为主的关爱城市“流动儿童”圆一个愿望活动。
2、利用节假日和假期间组织义工和爱心企业代表走访城市“流动儿童”家庭,采用面对面交流,沟通,在关心他们的生活同时重点开展心理辅导。
3、有条件的爱心企业和市民家庭可作为周末爱心家庭,接城市“流动儿童”到他们家或者爱心企业度周末。
(五)媒体方案:
(1)影视媒体
①选取真实素材,通过对具有代表性城市“流动儿童”的现实生活进行拍摄、剪辑、制作还原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引起社会关注。
②采访社会各阶层,包括公益组织、学院、企业单位、媒体从业人员、普通公众等,形成VCR,向世社会呼唤爱。
③以城市“流动儿童”为题材,多角度、分阶段拍摄系列微电影,折射城市“流动儿童”难以言喻的生活体验、心灵感受及成长经历等。
(2)网络新闻媒体
全程跟踪拍摄,策划专题,针对与城市“流动儿童”相关人、事进行深入报道,传递正能量,呼吁全社会关爱城市“流动儿童”,帮助城市“流动儿童”。
(3)电视、报刊媒体
全程跟踪拍摄,策划专题,针对与城市“流动儿童”相关人、事进行深入报道,传递正能量,呼吁全社会关爱城市“流动儿童”,帮助城市“流动儿童”。
(4)微博
与新浪微博“微公益”合作,让更多的人参加关爱留守儿童行动。
三、方案分析
(一)项目SWOT分析
1、S:
活动是一个公益活动,社会参与度高;活动经费由安利集团和爱心企业及组织提供,资金充足。
2、W:
征集物资种类繁多以及志愿者队伍庞大,不便于集中调度。
3、O:
通过此次活动,可以提升安利企业自身形象,增强安利在公众心目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关爱城市“流动儿童”,让他们心有所属,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4、T:
城市“流动儿童”相对分散,不好集中;孩子本身心里闭塞,不便于心理沟通进而展开活动。
(二)可行性论证
1、从人力资源上分析:
此活动招募社会上的青年志愿者及爱心人士参加,故人手充足,活动可行。
2、从物力资源上分析:
活动由安利集团主办,招募社会上的志愿者,经费不需要很多,赠与儿童们的礼品通过安利集团和有能力的个人或者企业厂家爱心捐赠,物质的支出可接受的,活动可行。
3、从社会现状上分析:
城市“流动儿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社会上给予的关注越来越多,媒体的报道以及大众的参与将会使这次活动顺利达到预期目的,活动可行。
篇二:
流动儿童小组工作策划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工进城的数量逐渐增多,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出现了很多流动儿童。
2003年11月,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全国妇联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推算:
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已超过1亿人,14周岁及以下的流动儿童为1409万人,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3.78%。
由于生活环境、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改变,他们可能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甚至逐渐出现自卑、自闭心理。
暑假期间,我们对徐州市泉山区的流动儿童进行了走访调研,通过分析所填的问卷信息,我们对煤建西村社区的流动儿童情况总结:
1、基本情况:
借助保健幼儿园的优势,我们发现该社区中存在较多的流动儿童,其家长基本上是外来打工者,其中少部分拥有本地户口。
孩子父母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小本生意、打工等,收入不高,月薪在1000至2000左右,基本能够维持家庭的生活。
2、生活状况:
孩子父母由于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身边,只有周末在家休息。
但对于做小本生意的个体户来讲,周末是生意最好的时候,一般没有时间在家陪伴孩子。
所以,他们只能把孩子放在价格便宜的托儿所看管。
这样,孩子的小心思很少能向父母倾诉,使孩子和父母的感情有所疏远,容易产生叛逆心理。
3、教育情况:
由于孩子父母受教育的水平有限,无法全面辅导孩子功课,希望在校老师、同学以及社区的工作人员在学习上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帮助。
同时,有少数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比较偏激,往往因为孩子太调皮,不听话,好好教导无用,而采取打骂的形式,没有考虑到造成孩子性格古怪的原因。
在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孩子的父母基本上都有过这方面的教育,所以孩子没有特别恶劣的行为习惯。
4、社交及道德状况:
根据流动儿童(6岁-10岁)填写的信息得知,他们大都愿意和父母一起到这里生活,也能适应这里的生活环境,周围的邻居、朋友也关心他们。
在班级里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性格还是比较活泼、乖巧的。
在学习方面,他们还是注重学习成绩的,但成绩一般,不是特别突出。
这大概是因为父母的疏忽;老师几乎没有家访过;孩子自己的克制力差;社会的关爱少等等。
在思想道德方面,对流动儿童的教育还是不够的,虽然他们没有特别不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但是在道德行为上,他们更多的表现为胆小、不敢做、随大流等。
由此可见,该社区中的流动儿童较为集中,但多数比较内向,不爱说话,不够自信,甚至有些自卑自闭的倾向。
我们接下来开展的小组工作要帮助流动儿童发现他们自身的不足加以改变,发现他们的优点加以强化,协助他们更加自信,学会更好地与人交往沟通。
帮助他们建立更加健全的社会支持网络,加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让孩子们之间形成友谊,使流动儿童得到更多的关爱。
理论架构
1、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人的需要层次可以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即满足维持身体机能正常运作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包括与别人建立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避免恐惧和焦虑;归属和爱的需要是希望与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等)或被群体接纳;尊重的需要除自我尊重外还包括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和理解;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希望通过个人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体现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的潜能。
因此,社会工作者在协助组员解决问题时,应协助儿童增强沟通与交流能力,培养儿童的分享与团队协作意识,矫正儿童的不正常行为,减轻儿童的心理压力,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2、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它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制于理性思考,而不是潜意识中的本能,不良行为主要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以对各种社会行为和现象形成的正确认知,从而使服务对象的行为得到正确、理性的指引。
依据认知理论,要改变他们的人际交往问题、改善其人际冲突频繁的状况,必须首先从认知上予以指引和改变,进而引发行为的改变。
社工首先通过游戏为组员设置互助友爱的思考主题,让他们思考如何能够更好地与他们相处、与他人做朋友。
3、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
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认为,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通过感知他人对我们的反映,我们建立起自我的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
他人犹如一面镜子,我们正是从他人这面镜子里,看到自己的风度、行为、性格等是否适合,是否需要修正。
我们对他人眼中自己形象的想象,对他人关于这一形象评价的想象以及某种自我感觉,构成了我们的自我认识。
儿童小组提供了一个面对面的密切沟通的环境,儿童能够直接互动与合作,参加小组的儿童,从中感知他人对自己的反映和评价,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同时深入对他人的了解,澄清平时生活中的误会。
目标及目的
目标:
为流动儿童提供一个相互沟通、快乐交往的平台,促进其健康成长。
目的:
1、促进互相之间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使组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让组员全面认识自我,提升自信;
3、学会沟通、聆听等技巧;
4、构筑儿童互助网络,为儿童减压;
5、让组员学会关怀,学会与人合作,增强团队意识;
6、矫正组员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服务对象
1、资格:
6—12岁的流动儿童
2、特点:
不善交流、不自信,想改变人际关系、提升道德修养、促进个人成长发展的。
小组特征
1、性质:
学习、发展性小组
2、节数:
五节
3、日期:
201X年9月中旬至10月中旬
4、时间:
每周六下午3:
00——4:
30
5、地点:
煤建西村社区内
6、人数:
10人左右
招募方法
1、借助社区宣传
2、借助社区内保健幼儿园的资源
每节活动计划
第一节活动内容
相见恨晚
活动主题:
小组契约的建立和组员间的认识。
活动目的:
1、帮助组员彼此认识、熟悉,相互信任。
2、明确小组活动的意义。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
9月15日15:
00至16:
30
篇三:
关于流动儿童公益性活动组织的策划书
一、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杭州市的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流动也将保持继续增长的态势,流动儿童作为流动人口的重要部分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据调查,201X年在杭常住人口884万人,流动人口大约416万人,农民工318万人,占流动人口数量的76.48%。
根据《中国201X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推算,全国城乡流动儿童规模达到3581万。
杭州作为东部一线城市,流动人口规模大,相应的,流动儿童也占有庞大数量。
流动人口中以农民工为主体,农民工阶层收入低,文化水平不高,对于儿童的保育和教育的投入相对较少,,流动人口的子女因为没有流入地的户口,无法享受流入地政府负担的教育经费,无法享受与城市同龄儿童同等的教育机会。
在公共教育无法满足流动人口的需求以及受社会条件限制情况下,建立更多为儿童服务的公益性活动组织成为必需,而建立非营利性组织“流动儿童服务中心”必将产生强大的社会效益。
二、目的
流动儿童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上都不尽人意,产生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
大部分流动儿童课余时间在家里,没有参加各类兴趣培训班或其他有意义的活动,也缺少包括书籍在内的学习资料,也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
与城市孩子的生活差距和不平等使很多孩子感到压抑、被歧视,不少孩子自卑心理较重,自我保护、封闭意识较强,性格多内向或顽劣,社会交往能力低。
流动儿童服务中心的目的是为部分流动儿童提供看护、教育等服务,一方面服务大众,另一方面也为流动儿童在课余时间提供一个环境较好的学习及活动场地。
在这里,他们共同学习,相互交流,提高学业水平,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帮助他们解决部分生活和学习问题。
三、地点
流动儿童服务中心主要是以流动儿童为服务对象,对流动儿童提供看护及教育等服务,它的建立必须植根于其生长发育的社会土壤之上。
为了有效节约成本,使服务效率最大化,流动儿童服务中心应建立在农民工学校、民办学校以及流动人口聚居区,这样就可以集中有限的资源以服务最多的儿童。
四、运作机制
流动儿童服务中心作为非营利性组织,其社会性、公益性以及非营利性的特点使它区别于一般的企业、组织或团体,也必然有其特殊的运作机制,这里可以参考上海市公益性组织的运行机制:
(一)浦东新区公益孵化
20XX年,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在浦东新区注册成立。
20XX年,该中心在全国设立首个“公益孵化器”,应用“政府支持,民间力量兴办、专业团队管理、政府和公众监督、社会公益组织受益”的孵化器模式,对被孵化机构提供包括场地设备、能力建设、注册协助和小额补贴等公益性组织创业期最急需的资源,扶助公益组织逐渐成长。
(二)闸北区临汾街道项目招标
以项目化招标推动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
自20XX年开始,闸北区临汾街道对社区内宣传管理、老年人助餐、社区居民医疗服务等20多项公共服务、公共管理事务,通过项目招标的形式,委托给社区内老年协会、退休医疗工作者协会、社区事务工作总站、常青义工协会等机构承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政府购买服务方式
上海市政府购买民间组织服务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一是“费随事转”形式。
如上海普陀区在民政领域全面开展政府购买服务,将全区三百多家民间组织的日常管理纳入购买服务范围;二是项目发包形式。
如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根据市委宣传部的委托,面向社会开展公益文化项目资助,变“以钱养人”为“以钱买项目”;三是公开招标形式。
如上海浦东新区通过公开招标,先后与四百家民间组织签约。
以上三种运行机制为我们建立流动儿童服务中心提供有益的借鉴,在政府支持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结合流动儿童服务中心的规模、服务范围等建立有特色的儿童公益性活动组织。
五、管理架构
一个组织的管理包括人员管理和资金管理。
对于人员管理而言,公益组织最高层有发起人和核心领导者的理事会和监视者;中间层有核心执行团队,他们是组织的实际管理者;最底层的包括办事人员和自愿者们。
在资金方面,公益组织的财政应该以法律为依托,财政公开透明,筹措和使用都应合理合法,资金实际管理权应交由有声望的负责人管理等等。
(一)人员管理
1、发起者与领导者
流动儿童服务中心的发起者和领导者应起表率作用,坚持依法运行,面向大众,以为广大的流动人群服务,坚持公益活动组织发展的大方向。
2.中层领导者
中层领导者实际上是流动儿童服务中心的管理者,直接决定组织的日常运营,其服务效率也受中层领导者的影响。
在遴选中层干部上要求其热爱公益事业、经验丰富、专业性强等。
一些退休的教育者、医疗者都是很好的选择。
3.基层工作人员
基层工作人员包括长期从事公益性服务的人员与志愿者。
办事专员要求其热爱公益事业、热爱儿童、接受过相关培训等;志愿者来源很广,高校的研究生、社会上热心公益事业的民众、退休的干部教师等都是较好的选择。
(二)资金管理
1.资金来源
资金往往是公益性活动组织运行的关键因素。
流动儿童服务中心的资金来源应该有多种渠道,可以获得政府的部分支持,可以向社会寻求捐赠,也可以义卖筹措资金等等方式。
获得的资金必须公开透明,并且不能作为内部分配,只能用于儿童服务发展。
2.理事责任
理事由不同群体的代表构成,如主要出资方代表、社会人士代表、政府监管方代表等,他们对公益组织具有最高决策权,同时负有首位决策责任。
欧陆国家还对公益组织设有监事会,英美则依赖独立会计制。
3.政府监管
如美国所有公益组织向国税局提交详尽的年度报表,接受监管和抽查,在州层面还有首席检察官;英国有独立于政府、向法院负责的慈善委员会,专门负责慈善组织的登记和监管,并依法具有一定执法权。
一旦公益组织被发现资金使用问题、关联交易等,则面临罚款、没收资产等处罚,理事可能被课以重税、禁止未来在公益组织任职的不良信用记录,最严重者公益组织可能失去免税资格。
4.公民问责
除了公益组织的自主公开和政府的监管,法律赋予公民对公益组织的主动问责权也至关重要。
流动儿童服务中心是面向大众的,民众对于公益组织的资金利用有知情权,并能提出合理建议。
流动儿童的数量之大,问题之多不是一个阶层或团体所能解决的,建立流动儿童服务中心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服务儿童,保障儿童的基本权益,促进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有责任也有信心将流动儿童服务中心建成一个具有巨大社会效益的公共服务组织,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共同参与,齐心协力,为社会服务。
篇四:
小橘灯——流动儿童社区融入项目计划书
(一)项目名称:
小橘灯——流动儿童社区融入项目计划书
(二)项目简述:
1.项目背景信息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大规模流动,在庞大的流动群体中流动儿童已然出现,这些流动儿童或者在家乡出生被父母带到城市,或者在城市出生且生活在城市,受我国户籍制度的影响,没有现居住地户籍,这使得流动儿童的很多权利无法得到充分保障,同时由于父母和周围环境等因素使流动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这势必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我机构所所关注的东关小学和东关南街小学两所学校所在的社区由城中村改造而成,至今还有很多未改造的居民小院,机构附近有一个大型的综合菜市场、夜市、餐饮一条街等,这里聚集了大量进城务工人员,还有很多拾荒者......他们中间有很多人的子女也跟随他们一起生活,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东关小学和东关南街小学约37%的孩子都是打工子弟,他们随父母来到城里,却不太适应城市的生活,加之普通话不好,与城里的孩子的交流有障碍,这些流动儿童很难真正融入到学校、社区的生活中,并对其产生归属感。
2.选择原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儿童逐渐成为一个特殊儿童群体,他们面临着教育缺乏、安全缺保、心理亚健康等问题,亟需社会各界伸出援手予以帮助。
流动儿童不仅关系到现实社会的安宁与和谐,还关系到祖国下一代的整体素质,因此我们倡导全社会都重视关心这些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等问题,努力为流动儿童营造良好环境,促使他们快乐健康成长。
3.项目内容简述
小橘灯—流动儿童社区融入项目针对我中心所在社区内两所小学(东关小学和东关南街小学)的流动儿童,开展融入城市社区的系列活动,包括课业辅导、兴趣培养、亲子教育、心理辅导等综合服务,旨在协助流动人群管理其子女,提高流动儿童的学习生活质量,帮助流动儿童较快的融入城市社区生活,促进流动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4.具体实施步骤
前期准备阶段:
201X年12月11日—201X年2月20日
(1)通过走访、问卷调查进行需求评估,了解具有潜在需求的孩子的数量、需求的方向等,在社区附近寻找合适的场地,成立小橘灯——流动儿童爱心之家,并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
(2)张贴海报、彩页,设立咨询点,宣传项目的服务理念和活动内容,公开招募、筛选服务对象。
(3)培训项目专职人员和志愿者,增加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正式运营阶段:
201X年2月21日—201X年1月10日
(1)每周一至周四下午放学后,组织志愿者辅导流动儿童的家庭作业,带领他们熟悉社区环境,加强普通话练习,加深他们和城市孩子的交流与互动。
(2)在机构内配备跳棋、画板、羽毛球等设施以供孩子们在完成作业之后娱乐健身,丰富课余生活。
通过趣味问答、设计小游戏、知识竞赛等将学习融入到娱乐中,在娱乐中增强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3)通过购买或筹集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在爱心之家建立阅览区,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增长知识,拓宽视野。
(4)在机构内建立一个影音放映区,每月为孩子们放映1—2次励志的、科普的或有关安全常识的影片,帮助他们提高安全意识,了解如何保护自己,远离危险。
(5)在假期或周末开展美术,歌唱等多种兴趣小组活动,发现孩子们的特长,培养其业余爱好,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
也可开展1—2次参观游园活动(如历史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各个名校参观等等)丰富孩子们的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还可以让他们感受名校风采,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6)设计亲子小组游戏,增加流动儿童和父母的互动交流,组织开展家庭亲子合作游戏或知识竞赛,帮助父母和子女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5.项目预算
6.风险预测及应对预案
7.可行性评估
(1)流动儿童问题已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我机构所在的社区流动人口数量较多,开展流动儿童的社区融入能够得到社区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合作,也能引起流动人口的共鸣和参与。
(2)有西北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团队、经验丰富的社区工作人员指导工作,有大学生志愿者和退休教师等各界社会热心人士的广泛参与。
(3)机构处于社区的中段,地理位置较为便利,加之距离两所小学较近,在服务对象的招募上有一定的地域优势。
(4)机构内的工作人员经验丰富对街道社区、流动人口的情况较为熟悉,在招募服务对象和开展项目时能减少预期的困难。
8.可持续性评估
我们的项目活动会严格按照计划执行,也一定能够产生持续的影响。
为了保证此项目产生的正面效应,我们会:
(1)一方面,和政府相关部门、各慈善组织以及学校老师联系,争取多方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我们可开展有益于流动儿童全面发展的低偿服务,以保证项目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的服务体系。
(2)定期培训工作人员、服务人员和志愿者,并科学的管理他们,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我们相信此项目能帮助流动儿童更好的融入城市社区,并健康快乐的成长!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