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易错点总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63864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易错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政治易错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政治易错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政治易错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政治易错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易错点总结.docx

《高中政治易错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易错点总结.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易错点总结.docx

高中政治易错点总结

高中政治易错点

〔一〕经济生活

1、消费者购置商品是购置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质量一般代表使用价值〕,商家〔或生产者〕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价值〔钱〕。

2、是生产决定消费,不是消费决定生产,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或是重大影响。

3、公有制是主体,国有经济是支柱、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不是公有制。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既包括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经济:

仅仅包括公有制经济。

5、银行存款业务是根底业务,不是贷款业务。

6、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注意在选择题中这句话经常反过来说〕

7、区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再分配记住2点:

一是社会保障;二是财政转移支付;其他的根本上都属于初次分配了〕;居民财产性收入属于初次分配,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不会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反而会拉大收入分配差距。

8、区分财政的三大作用: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材料中涉及到民生,具体的如教育投入、医疗社会保障

方面、公共根底设施、救灾、就业等方面的投入;二是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某些地区的投入,如国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或老少边穷地区〕的投入;二是对某些行业的补贴;三是对某些大型的工程,国家财政的投入。

9、区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主要是与财政有关的一些,如财政支出,税收、国债等;货币政策主要是货币的发行量和利率的调整。

10、降低贷款利率是解决融资贵的问题;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是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注意区分。

11、扩大财政支出,首先扩大的是社会总需求,不是社会总供应。

12、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不是政府的宏观调控或是其它。

〔注意政府的宏观调控也可以配置资源,但不是决定性的〕

13、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标准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14、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标志;根本目标是共同富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那么。

15、国家推进公共效劳均等化。

〔不是平均化〕

16、创新是引领开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开展的基点。

17、大力开展实体经济,是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根底。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根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18、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主要矛盾〕

19、区分生产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

生产全球化简单来说就是生产某个商品,不是在一个地区或国家完成,而是把它分散在很多个地区或国家,这是为了提高效率和降低本钱;贸易全球化是指一个国家的进口和出口。

20、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那么。

〔一〕政治生活

1、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根本属性。

2、四项根本原那么是立国之本,是我国生存开展的政治基石。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经常在材料中说成是其他〕是公民根本的民主权利,也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根底和标志。

4、直接选举范围:

县级、县级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村委会居委会的选举;间接选举:

县级以上的人大代表、政府官员。

5、在民主选举中可以充分考虑中选者结构的合理性,说的是等额选举。

出现虚假宣传、贿选说的是差额选举。

6、公民没有决策权,只是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决策。

7、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根底。

8、信息是决策的根底,民意是正确决策的重要资源。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9、村委会居委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构。

10、区分坚持为人民效劳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工作方法。

11、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

是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12、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能否具有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政府的管理和效劳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这是区别政府有无权威的标志。

13、区分人大的权力〔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和人大代表的权利〔审议权、质询权、提案权、表决权〕

14、注意,只有全国人大才能被称之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15、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大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16、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方式。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

17、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机构,所以不能行使国家职权。

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围绕民主和团结两大主题展开工作。

18、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开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根底。

19、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统一为前提和根底。

20、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注意:

一定要有社会两字〕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开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鼓励全党全国各民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22、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平安,促进国际合作与开展〕与我国的外交政策相区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开展〕

23、国际关系的根本形式有:

竞争、合作、冲突。

〔选择题中经常故

意漏掉一个〕

24、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25、注意区分我国外交政策的几个点: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开展;立场——独立自主;根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平安和开展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开展;根本准那么——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

2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最高领导力量。

27、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

〔三〕文化生活

1、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注意不是物质力量,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2、经济是根底,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达,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3、文化对人的影响,一是来自特定的环境,二是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4、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5、对于开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

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6、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7、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8、区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途径: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其他。

手段群众传媒。

〕传媒真正开始面向群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术的推广为标志的。

9、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10继承是开展的必要前提,开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继承与开展,

是同一过程的2个方面。

1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1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推动社会实践的开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1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14、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

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学体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15、文字和史书典籍是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文字是文化的根本载体。

文字的创造和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可以说汉字的创造

和使用,标志着中华文明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民族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16、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古代〔注意一定要加在古代〕,我国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17、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主题。

18、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事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主心骨是指中特理论。

19、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0、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最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1、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开展道路。

22、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23、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注意不是传统道德〕。

24、只有优秀、先进的文化才能促进社会或经济的开展。

25、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根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根底。

26、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开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27、中华文化的力量。

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四〕哲学生活

1、哲学框架: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4、5课〕、认识论〔6课〕、辩证法〔7、8、9、10课〕;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11、12课〕

2、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区分哲学的根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与这个根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内容:

何者为本原。

4、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5、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响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根底,生物的反响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6、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注意,是人脑,不是大脑〕

7、意识是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这个反映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形式的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8、事物开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途径是前进中有曲折,曲折中有前进;事物开展的状态是量变与质变。

9、同一以差异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统一性之中,并为统一性所制约。

10、成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根底。

11、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1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一个重要原那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是正确认识事物的根底,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13、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存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开展的根底。

1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根本观点。

16、区分上层建筑〔政府机构改革、各种政治制度的变革、法律等〕和生产关系〔与经济有关的各种经济制度:

生产制度、分配制度,农村土地流转等。

〕。

17、在阶级社会,社会根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开展的直接动力。

18、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开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根底的开展。

19、对一个人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奉献,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开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奉献。

20、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根底上作出的。

21、积极投身为人民效劳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2、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